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农耕历史

中国农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2 07:46:33

⑴ 中国的农耕文化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新石器时代

半坡农耕文化与河姆渡农耕文化

详见下(历史课本里有更详细的内,中学的就有,容你可以自己去翻翻):

距今大约七千年前,在长江流域,生活着河姆渡人,他们种植水稻,住在干栏式房子里。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等生产工具。饲养家畜,过着一种定居生活。他们还制作陶器,有爱美之心——戴着玉器。制作骨哨这样的原始乐器,欣赏原始音乐。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会制造陶器,还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距今五六千年前,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

⑵ 中国农耕社会几千年留给农民是什么

中国农耕社会的长久历史,留给农民的是重土守家的家乡情结。中国农民有强烈的家文化,重视亲情和故土,不会轻易离开养育自己的故乡。所以中国农耕社会遗留下来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重土守家的家情怀。

⑶ 中国农业起源、发展史

从人类播下第一粒作物种子开始,便拉开了农耕文明的序幕。



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就是农业革命史,农业革命随着技术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减少而不断出现新内容。早在市场出现之前,人口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人口和技术的进步,远古先民们由刀耕火种变为固定农业,从简单的消耗变成对自然进行投入和加工,人类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并形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和文化。

不事生产的远古先民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的祖先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修炼”成人,脱离动物界,开始在广阔的大地上驰骋。



不过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可不知道什么叫做农业,狩猎和采集是他们主要获取食物的来源。虽然农业和狩猎都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作为劳动对象,但后者属于捡现成的,用文学名词来说就是“攫取经济”;而前者就是通过双手填饱肚子的典型,也就是俗称的“生产经济”。

远古先民的生存条件很恶略,自然灾害、毒虫猛兽、季节变换等时刻威胁着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先民们开始逐群而居,这就是部落的雏形。那时候的先民大部分都永远的住在自己的居住地里,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成为了游牧民族。由此而产生的“定居”行为,让大部分人的活动范围大幅度缩小。远古先民们的狩猎和采集范围可能只有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而这片几十、上百公里的活动范围就是他们当时的“家”,有山川、动物、河流、鱼虾、森林、野果还有广阔的天空。



由于不事生产,只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而狩猎的工具也是用石头打磨的粗糙武器,因此这段时期就是大家学历史的时候耳熟能详的“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非常漫长和久远,绵延了近170万年之久。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远古先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开始了逐群而居的“定居”生活,这也代表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的前夕。



那么人类为什么抛弃采集和狩猎这种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填饱肚子的生活方式呢?我们这里引用几个假设学说:

1、 博塞洛普的人口压力学说

人口压力学说,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首次提出。主要内容:由于冰川时期,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人口增长快速(毫无计划生育观念),狩猎数量下降,食物短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人类开始拓展更多的食物来源,这其中就有植物的种子,人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开始学习植物的人工种植,于是出现了最初的农业雏形。



2、 海登的宴享学说

宴享学说,由海登(B.Hayden)首先提出,他的观点是初期的种植作物产量很小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所以,最初的种植作物仅仅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食物品种,(说白了,就是想聚餐的时候食物别太单一)种植作物只是食物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

3、“气候变迁”学说

一些学者认为,在远古时候,由于古气候的改变,冰川的降临,原始森林遭到了毁灭,动物和植物果实越来越少,人们的狩猎和采摘变得越来越困难,无法满足生存需求,所以才转而学习种植,开发农业。



4、“宗教”学说

原始人类为了祭祀天地需要活体野生动物,捕猎又不能及时满足,那就流行圈养,这就是畜牧业开始了,同时圈养又需要饲料,那么种植业就顺应需求而出现了。(感觉好牵强,种植还没长出来,圈养的都饿死了。)

5、“垃圾堆”学说(听着挺扯淡的)

原始人没事瞎溜达,就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就用聪明的人进行了深度研究,发现了种植的技巧开始进行了植物栽培,以此获取食物。



其实原始农业是建立在采集和狩猎的基础上产生的,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我们的祖先用存活的大量时间,通过生活懂得了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工作,他们开始知道哪些植物有一定的生长周期,知道哪些动物是温顺的可以驱赶甚至可以养殖的,这也符合了上面的某些说法。

⑷ 中国古代的两种农耕文明是什么

(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奠定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古代中专国取得了农耕文明(包括属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
(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兴起,而中国在明清以后,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因封建制度的保守与封闭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造成中国经济迟滞,中国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世界发展潮流。到近代中国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造成了落后挨打局面。

⑸ 中国农耕

中国历史上,农耕生产依赖土地,农耕民族对土地的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形成了于农耕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组织与伦理习尚。游牧生产依靠于水草,游牧民族为着水草的肥美而终年迁徒,形成了流动性的社会组织和简洁意重的礼俗。中国历史上周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往来,实际上是
游牧与农耕两种不同社会经济的碰撞,两种不同社会文化的碰撞,也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交往和互补。
农耕生产是一种完全依赖于土地的生产。农耕民族在土地上播撒种子,护理着从土地上长出的幼苗,收获着在土地上成熟的庄稼。从农作物的播种到收获,农耕民族都必须守留在土地之上,从不轻意离开,因为他们懂得土地的价值,失去土地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意外的自然灾害,没有巨大的社会变革,没有家破人亡,农耕民族将会世世代代都居住和繁衍于一定地域之上。因为,农耕民族需要始终如一地看护着种植于土地上的庄稼,不需要迁徙,不需要奔驰。恰好相反,为了最终的农耕收获,农耕民族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安定。背井离乡,离开世代劳作的故土,是农耕民族所不情愿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农耕民族大多居处中原。中原大地有黄河的滋润,土质松软,气候四季分明,没有酷暑暴寒,宜于农耕。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了农耕生产的稳定性。为农耕民族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也使农耕经济成为中世纪中国最为稳定的社会经济。与游牧民族相比,农耕民族的生活和性格就显得十分的安逸和恬静。
于农耕民族依赖土地,要终年守候种植在土地上的庄稼,需要在土地上掘穴筑屋,建筑长久性居所,从而就形成农耕民族的定居生活。由于生活的定居化,也就形成了村落,形成了邻里。帝王 君主便可依土地划分和管理国民,依土地修建城池,依土地进行分封,依土地建邦立国,依土地划分州、郡、县、乡、亭、里,依土地征税纳赋。在中国古代,由于土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域的紧密相连,便形成了中央控制的“大一统”政权,形成驾驭宇内的封建王朝,形成天下独尊的封建皇帝。由于土地的相连性,使得在这一土地上发生的政治与军事的纷争,不管这种纷争所造成的分裂历时多长,最终都必将归于统一。
对于农耕民族,土地就意味着财富,占有土地就是占有财富。因此,占有更多的土地,便是农耕民族一生的渴望。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占有土地,出现过激烈的土地兼并:为了占有土地,即使做了高官,成了富贾,也要返乡买田置地,建立田庄。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理想和追求,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点。
耕民族在农作物生长的时节,有较多的空暇,加上农耕经济能提供较为稳定和丰富的食物,农耕民族的生活就显得轻松和悠闲,可以有时间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农耕民族密切的地缘关系,又使人际间的接触与交往更为频繁和深入。随着人们交往关系的发展和规范化,就形成具有体系性的礼俗。这种植根于农耕经济的礼俗,在中国古代便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礼仪。与农耕民族不同的是,游牧民族所从事的生产是一种以水草为根本、带有流动性的生产,即使在生产的空闲季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常常因为水草的远离而天各一方。因而,游牧民族的交往稀疏而情深,简洁而意重,而且没有农耕民族那样的繁文缛节。

农耕是一种不需要付出剧烈体力的劳动生产活动,不论青、壮、老年人都能参与其事,而且老年人长期积累的劳作经验,在青年人的农耕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老年人在农耕民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农耕民族对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幼小无知到长大成人都目睹父辈起早贪黑的农耕民族,将孝敬老人作为民族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道德伦理。

万物周载的土地给了农耕民族以衣食,成了农耕民族的终生依赖。因此,农耕民族对于土地有着特殊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看来,土地给予他们衣食,是他们的生命所在,也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在百年之后,只有将尸骨埋入土地,才感到得以安稳。“入土为安”是农耕民族的最终宿愿。而对于游牧民族,更为崇敬的乃是草原,因为只有草原才奉给他们肥壮的牛羊。游牧民族魂系草原,认为百年后的尸骨只有返回草原,才重得其乐。

⑹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表

(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奠定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古代版中国取得了农耕权文明(包括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兴起,而中国在明清以后,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因封建制度的保守与封闭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造成中国经济迟滞,中国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世界发展潮流。到近代中国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造成了落后挨打局面。

⑺ 中国历史原始农耕生活

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长江、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

1、 从"河姆渡遗址"探寻南方的水稻起源,叙说河姆渡遗址的特点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在据今约7000年前的这里,此时气候湿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显而易见的,很适合水稻的种植。依赖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水稻的种子就在这里开始了第一次的发芽,也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水稻的起源,也从此时拉开了序幕。

在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稻谷、稻谷壳和稻草堆积,不仅如此,堆积的厚度还有超过1米以上,而且保存的完好度更是令人称奇,一些稻秆在出土时甚至还是黄绿色的,稻谷的外形也十分完好,对史学家们研究原始农耕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实物证据,使得许多先前无法被验证的说法得到了证实,验证了中华文明原始农耕文化历史的厚重和悠长。

水稻的耕种需要深挖和平整较湿润的土地,要用较牢固的生产工具,于是, 河姆渡人用大型动物的肩胛骨或石块,经过磨制,再装上木柄,用来翻地。我们后来所说的"新石器时代",也是因为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经过打磨的动物兽骨和石器,才被考古学家们像这样命名。

有关河姆渡人的住所也十分讲究,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所谓干栏式房屋,是原始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居住形式。所谓杆栏,就是人们用木、竹做桩柱,在上面架设横梁铺上木板,还使用了华夏民族古代特有的建筑工艺——卯榫(maosun)工艺加以固定。

这种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生产需要,并且通风防潮,特别适合湿润多雨的南方地区,不仅是建筑学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更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时代的产物。除此之外,河姆渡人还掌握了许多项别的生活必需技能。

他们能用苎(zhu)麻织成的布做衣服,除此之外,还会挖掘水井,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难题,当温饱有了妥善的解决之后,还开始发展畜牧业,在房屋周边饲养猪、狗、水牛、鸡等畜禽,同时有了初步的家族关系意识,我们在遗址中可以见到,杆栏式的房屋都是集体建造,说明河姆渡人有着很强的团结意识。

2、从"半坡遗址"探寻北方粟类起源,叙说"半坡遗址"特点

与南方的"河姆渡遗址"相对的,就是北方的"半坡遗址"。同样的,我们从"半坡遗址"中能探寻到的,就是北方粟类饮食文化的起源。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安的半坡村,距考古学家验证,距今大概有6000多年。由于北方气候干燥,所以不同于南方,需要躲避泥土的潮湿以及各种昆虫和毒物,并不用像其一样把建筑架空,而是选择了更加简便的方式,所以半坡人多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所谓半地穴式房屋,顾名思义就是建筑分为两层,一层在地面上用以人们居住和日常起居,一层埋在地下,用以存贮粮食和堆放杂物。这种建筑格局也是十分顺应北方的环境和气候的,不得不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可估量。

居住问题得到了解决,下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填饱肚子然后进行事物的积。北方原始农耕起源地都聚集在黄河流域,当地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最是适合粟类旱地植物的生长。而南方的水稻,需要大量水资源的灌溉,在北方难以成活,于是粟类,就取代了水稻,成为了北方劳动人民最主要的食物。

与此同时,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栗、黍等谷物。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遗址的古代农作物也保存得十分良好,对中国研究原始农耕文化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在挖掘到的200多个窖穴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可见当时粟类的种植已相当普及。

根据推测,半坡遗址的建设时间比河姆渡遗址的建设时间要较晚一些,也就是说,在半坡人选择种植谷物之时,南方的水稻的种植已经出现,但他们仍旧选择了种植谷类作物,这是考虑国环境之后进行的选择,所谓物竞天择,正是此意。

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非常多的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这是之前没有过得发现,在半坡遗址出土之前,我国的蔬菜种植文华一直被认为发源于国家形成之后,而此次出土,充分说明了我国蔬菜的种植也有很长的历史。

⑻ 自古以来我们都是农业大国,华夏的农耕文明有多少年历史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从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也是这样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就种植水稻的国家就是中国,先民们 勤勤恳恳的劳作在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平凡的日子。在历史的故事里,神农氏是农耕文明的创造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民们秉持着最朴素的想法,自强不息,向往和平以及奋斗的理念。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在生活里才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⑼ 中国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讲解

原始农耕的发展人工栽培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栽培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原始农业发展:由最初...

⑽ 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是七千年还是五千年

根据考古研究,中国发现了在中国一万多年前就有栽培农作物的遗迹,这么说来应该是七千年。

阅读全文

与中国农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