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春秋越国

中国历史—春秋越国

发布时间:2021-02-27 12:18:47

『壹』 古代春秋时期越国城池的具体特色和城池描写。

关于越国的前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全国,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身后就葬在这里。至少康时,忧虑大禹子孙香火隔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无余传世十余代,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已绝。又十余代,有人自承禹王之后,重修前君祭祀,重复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因祀封立,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号曰无壬。无壬生无择,无择专注守国,安心奉祀,不失上天之命。越国长远,历夏商周三代,亡而复立
越国树立后,一向保持着比较落后的日子风俗,很少与华夏区域发作联络。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作了对立,并彼此攻伐。此刻,已是春秋末年了。允常身后,吴王阖闾出动戎行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醉)李,阖闾被射伤。阖闾身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王勾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宥回国后,便发愤图强、亲自耕耘,逆来顺受、礼贤下士,赈浏贫民,悼慰死者,与大众患难与共。作为没有任何制衡、束缚的具有最高权利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行为也是非常可贵的。加之,勾践在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时能谦虚寻求、听取谋臣们的定见,总算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雄于诸侯。而发愤图强的精力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撒播下来。戏曲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发愤图强的句践搬上戏曲舞台,的确起到鼓舞人心、联合全民共度难关的效果。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勾践成果霸业,故太史公以范蠡传附之。在越国最艰难的时辰,他事奉越王勤勉不懈、为越王运筹策划二十余年,总算辅佐越王报仇雪耻、荣登霸主权位。越王表明要与范蠡平分越国。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喽啰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吃苦,总算脱离越国、隐姓埋名、吃苦耐劳、勤劳出产、三次搬家、三次成为豪门富户。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受就凄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范蠡可谓贤达之人。当官,能远见卓识、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动、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大家赞颂。象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在中国前史上也可谓寥寥无几。
吴越征战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嗣,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恭敬地供奉承继着夏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有斑纹,剪短头发,除掉杂草,修筑了城邑。二十多代后,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分,与吴王阖庐发生仇恨,相互攻伐。允常去世后,儿子勾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庐传闻允常去世,就举兵征伐越国。越王勾践差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应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喊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呆若木鸡,越军趁机突击了吴军,在檇李大北吴军,射伤吴王阖闾。阖闾在弥留之际劝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掉越国。”
三年(前496),勾践传闻吴王夫差日夜练习战士,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计划先下手为强,在吴未出动戎行前去攻击吴。范蠡进谏说:“不可,我传闻武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工作中最劣等的。诡计去做背德的事,喜欢运用凶器,亲自参加劣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对立,这样做肯定晦气。”越王说:“我现已做出了决议。”所以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音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北越军。越王只靠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围住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由于没听您的劝说才落到这个境地,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必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控制事理的人,就会遵从地道而量体裁衣。如今,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若是他不容许,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本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所以派大夫种去向吴求和,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勾践让我斗胆的通知您的就事人员:勾践请您容许他做您的奴才,容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即将容许种。子胥对吴王说:“天帝把越国恩赐给吴国,不要容许他。”种回越后,将状况通知了勾践。勾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燃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种阻碍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pī,坯)非常贪婪,咱们能够用重财引诱他,请您容许我私自去吴通融他。”所以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人珠宝玉器。嚭欣然承受,所以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宥勾践的罪行,咱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悉数送给您。若是不能幸运得到赦宥,勾践将把妻子儿女悉数杀死,焚毁宝器,带领他的五千名战士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支付适当的价值。”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现已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若是赦宥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容许种。子胥又进谏说:“今日不消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达的大臣,若是句践能够回来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总算赦宥了越王,撤军回国。
发愤图强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气说:“我将在此了断终身吗?”种说:“商汤被软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总算称王称雄全国。由此观之,咱们今日的境况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宥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掉会稽的羞耻了吗?”他亲自耕耘,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富丽的衣裳,对贤人文质彬彬,能逆来顺受,款待来宾热心城恳,能救助贫民,悼慰死者,与大众一起劳动。越王想让范蠡办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交兵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慰国家,让大众接近归附,我不如种。”所以把国家政务托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一直劝慰个人的战士大众,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逃亡,今日才又殷实殷实,若是咱们整理军备,吴国必定惧怕,它惧怕,灾祸必定来临。再说,凶狠的大鸟突击方针时,必定先躲藏起来。如今,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血海深仇,在全国虽名声显赫,实践损害周王室。吴缺少品德而劳绩不少,必定专横傲慢。真为越国考虑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接近楚国,归附晋国,优待吴国。吴国志趣高远,对待战役必定很小看,这样我国能够联络三国的实力,让三国攻击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乏能够霸占它了。”勾践说:“好。”
过了两年,吴王即将征伐齐国。子胥进谏说:“不可。我传闻勾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大众患难与共。此人不死,必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希望君王抛弃攻齐,先伐越国。”吴王不听,就出动戎行攻击齐国,在艾陵大北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吴王责怪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阻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查询吴王当政太专横了,请您容许我打听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情绪。”种向吴王恳求借粮。吴王想借予,子胥主张不借,吴王仍是借给越了,越王私自非常高兴。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屡次与子胥争辩抵挡越国的计谋,借机诋毁子胥说:“伍员外表忠厚,实践很残暴,他连个人的父兄都不爱惜,怎么能爱惜君王呢?君王前次想攻击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而仇恨您。您不防范他,他必定作乱。”嚭还和逢一起策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诋毁子胥。君王开端也不相信毁谤,所以就派子胥出使齐国,传闻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然诈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爸爸称雄,又拥立你为王,你最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承受,事隔不久,今日你反而因毁谤杀戮我。唉,唉,你一个人肯定不能单独立国!”子胥通知使者说:“必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国都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国都”所以吴王重用嚭掌握国政。
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胥,阿谀奉承的人许多,能够攻击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可。”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集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悉数跟从吴王赴会了,唯一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能否能够攻击吴国。范蠡说:“能够了”。所以派出了解水战的战士两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受过杰出教诲的位置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办理技能军官一千人,攻击吴国。吴军大北,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从速向吴王紧急,吴王正在黄池会集诸侯,怕全国人听到这种惨败音讯,就据守隐秘。吴王现已在黄池与诸侯缔结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恳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量个人也不能消亡吴国,就与吴国和解了。
这今后四年,越国又攻击吴国。吴国军民疲乏不堪,精锐战士都在与齐、晋之战中去世。所以越国大北了吴军,因而围住吴都三年,吴军失利,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显露臂膀跪着向前行,恳求与越王和解说:“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唐突地披露个人的希望,早年我曾在会稽开罪您,我不敢违反您的指令,如能够与您和解,就撤军回国了。今日您投玉足前来赏罚孤臣,我对您将俯首帖耳,但我暗里的心意是希望象会稽山对您那样赦宥我夫差的罪行吧!”勾践不忍心,想容许吴王。范蠡说:“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日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莫非能够违反天命吗?再说君王早上朝晚罢朝,不是由于吴国吗?策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抛弃,行吗?且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遭到处分。‘用斧头采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姿态就在身边。'忘掉会稽的磨难了吗?”勾践说:“我想遵从您的主张,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范蠡就鸣鼓进军,说:“君王现已把政务托付给我了,吴国使者从速离去,不然即将对不住你了。”吴国使者伤心肠哭着走了。勾践怜惜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安顿您到甬东!控制一百家。”吴王推托说:“我现已老了,不能服侍您了!”说完便自杀身亡,自尽时遮住个人的脸庞说:“我没脸面见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称雄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动戎行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集,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恩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脱离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吞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其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道贺,越王宣称雄王。
范蠡所以脱离了越王,从齐国给大夫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喽啰烹。越王是长颈鸟嘴,只能够与之共患难,不能够与之共吃苦,你为何不离去?”种看过信后,宣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伤种即将作乱,越王就恩赐给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谋,我只选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测验一下那四条吧!”种所以自杀身亡。
式微
勾践去世,儿子王鼫(shí,石)与即位。王鼫与去世,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去世,儿子王翁即位。王翁去世,儿子王翳即位。王翳去世,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去世,儿子王无强即位。
无强时,越国出动戎行向北攻击齐国,向西攻击楚国,与华夏各国争胜。在楚威王的时分,越国攻击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不攻击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雄。估量越国不攻楚国的缘由,是由于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撑持。韩、魏正本就不攻击楚国。韩国如攻击楚国,它的戎行就会毁灭,将领就会被杀,那么叶、阳翟(韩国国都,今河南省禹州市)就风险;魏国如攻击楚国也如此,戎行毁灭、将领被杀,陈、上蔡都不安靖。所以韩、魏事奉越国,就不至于戎行毁灭、将领被杀,汗马之劳也就不会闪现,您为什么注重得到韩、魏的撑持呢?”越王说:“我所需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浴血奋战、有你没我地斗,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希望魏军集合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练兵,聚结在常、郯距离,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於、析、郦、宗胡等地即华夏通路西部区域的楚军不足以防范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挡越国了。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能够在楚国完成个人的希望,这样,韩、魏无须作战就能扩大国土,无须播种就能收成。如今,韩魏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相互攻伐,而为齐国和秦国所运用。所等待的韩魏如此失算,怎么能依托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消亡太幸运了!我不垂青他们运用谋略,由于那谋略就好像眼睛相同,虽然能见到毫毛却见不到个人的睫毛。今日君王晓得韩魏失算了,却不晓得个人的差错,这就是方才比如的‘能见到毫毛却看不到个人睫毛的眼睛'之论了。君王所希望于韩魏的,并非是要他们的汗马劳绩,也并非是与韩、魏联军联合,而是涣散楚军的军力。如今,楚军军力已涣散了,何须有求于韩魏呢?”越王说:“怎么办?”使者说:“楚国三个大夫已分率一切戎行,向北围住了曲沃、於中,直到无假关,阵线总长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戎行聚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南阳,军力还有超越这种涣散的吗?何况君王所需求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动戎行,这就只知两个五却不知十了。这时不攻击楚国,我因而判别越王从大处说不想称王,从小处说不想称雄。再说,雠(chóu,仇)、庞、长沙是楚国盛产粮食的区域,竟泽陵是楚国盛产木材的区域。越国出动戎行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当地将不能再向郢都进献粮、材了。我传闻过,图谋称王却不能称王,尽管如此,还能够称雄。但是不能称雄的,王道也就完全丧失了。所以恳望您转而攻击楚国。”
所以越国就抛弃齐国攻击楚国。楚威王出动戎行迎击越军,大北越军,杀死无强,把本来吴国一向到浙江的土地悉数攻下,北边在徐州大北齐军。越国因而土崩瓦解,各族子弟们竞赛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滨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康复摇做了越王,持续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子孙。
消亡
越国亡于楚国。
前312年,在秦国、韩国、魏国与楚国、齐国坚持的时分,楚国差遣大批戎行围住秦兵于曲沃和商于。越王在这个时分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以撑持魏国。[2]这些水战所需的军用物资运输到魏都大梁,必定要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距离,可推断出其时邗沟和淮水仍然在越国的实力范围之内。此刻越王原要伐齐国,经齐王使人游说越王,越不攻齐而攻楚,被楚打败。
因而楚国图消亡越国,消除后顾之虑。这样做,也能扩大边境到江东一带。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有争立君位的内争,在这时,一时无暇对外吞并,楚就趁这个机遇攻灭越国。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查询了5年,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3]楚国乘越内争的时分,把越国消亡了,设江东为郡。
之后,越国王族后嗣涣散于如今中国南部一带,分而治之。
边境
越国坐落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具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大到了今山东东南部,成为一个东方大国。

『贰』 春秋战国的越国是如何灭亡的。

越国亡于楚国。

前312年,在秦国、韩国、魏国与楚国、齐国对峙的时候,楚国派遣大批军队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于。

越王在这个时候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以支持魏国。

这些水战所需的军用物资运输到魏都大梁,一定要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鸿沟,可推断出当时邗沟和淮水仍然在越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此时越王原要伐齐国,经齐王使人游说越王,越不攻齐而攻楚,被楚打败。

因此楚国图灭亡越国,消除后顾之忧。这样做,也能扩展领土到江东一带。

公元前307年,越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有争立君位的内乱,在这时,一时无暇对外兼并,楚就趁这个时机攻灭越国。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把越国灭亡了,设江东为郡。

之后,越国王族后裔分散于现在中国南部一带,分而治之。

『叁』 春秋越国和越南有关系吗,为什么越南人一直说中国人入侵他们

没有任何关系!越国,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最初的封地是在浙江绍兴一带,只是一些部落联盟。到商周时期,开始形成类似于中原的国家政权。后来到越王勾践时,越国灭吴国,北上伐齐,疆域占据整个中国东南,成为春秋时期的一霸。(巅峰时期的越国疆域)越王勾践死后,越国发生内乱,到越王朱勾时曾一度中兴。朱勾之后,越国国力日趋走下坡路,最终被楚国击败,楚国废越国王爵称呼,降越王为越君,越国疆域萎缩到浙江一代。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越君降秦,秦在越故地设会稽郡,越国灭亡,从此越国不复存在。越国是华夏族建立的最靠南的政权,当时的中原诸国将越国以南的少数民族称之为“百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屠睢率50万大军南下征服百越,但是战争进行的非常艰难,屠睢在广西战死,副将赵佗继任。到公元前214年才正式平定整个百越,将两广地区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在岭南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由赵佗镇守。但在始皇帝驾崩不久之后,中原爆发了轰轰烈烈地农民起义,秦政府急调赵佗回兵救援。但赵佗拒绝了中央的调令,下令封锁所有北上的碍口,割据岭南称王。因其所在的两广地区位于当时的越国以南,所以建号“南越国”。(南越国疆域)
南越国立国92年,版图最大时曾扩展至今天越南北部地区。之后南越国被汉武帝所灭,汉朝在今天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以后,中原王朝一直控制着越南北部,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动荡,越南乘机独立。(唐朝时,越南北部还处于中国的统治之下)
968年,丁部领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丁朝,定国号为“大瞿越”,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1054年,受中原文化影响,李公蕴以南越国为自己本国历史,改国号为“大越”。到明代时改称安南。公元1803年,安南王阮福映上书清廷,要求改国号为“南越”。嘉庆皇帝认为“南越”是中国历史政权,担心安南对两广有领土要求,所以不准阮福映使用此国号。最后嘉庆皇帝将“南越”两字调换,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国名的由来。由此可见,在历史上古代中国的越国和今天的越南没有任何关系,双方除了名称相似外并没有任何的文化历史传承。就像现在的韩国,它跟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也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肆』 春秋战国的历史

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建立了周朝,这就是西周。西周时,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青铜铸造,陶器,纺织等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文字多铭刻在青铜器上,叫做钟鼎文或金文,所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就更为丰富。

西周代传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国,平王东迁于洛邑(洛阳)开始了东周历史。东周分为两断,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770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说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

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左右了天子。据说周初分封诸侯几百个国,到春秋时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较强大的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此国家都想当霸主,因此连年生发兼并和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斗争过程中,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就这是史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

尽管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止,但社会历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频频来往,相互影响,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渗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众多小国的合并,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的时代,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那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之中,即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卫懿公,晋灵公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还有管仲,晏子那样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屠岸贾,伯(喜否)那样的阴谋家;有曹刿,孙武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样的败军愚蠢之将;有孔丘,孟轲那样的圣人学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样愚智的武夫…………

他们的事情,教育了后人,感化了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战国简史:

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历史开端,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现在,我简单来说说七国的疆土地理: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政,以李斯为辅,开始大规模的用兵,同时又收买了六国权臣分化其内部,以配合军事。

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下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公子嘉逃至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国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边东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攻占齐都临淄,齐亡。秦国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开荒能力,种植面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

水利灌溉工程在战国时也有很大发展,最著名的有:秦昭襄王时,李冰开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县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区,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时期韩国人郑国,在关中开渠以通泾洛二水,开凿郑国渠。渠长三百多里,使关中之地成为沃野。

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和铁器应用,同时也大大推动手工业发展。冶金,青铜和纺织品,盐业,溱哭的生产都有大发展,至使商业更发达。

战国时期,还是伟人辈出的时代。哲学,文学,史学,儒学,等学术文化取得了辉煌与成就。那时候,孔,墨,弟子满天下,以后又产生了道,法,阴阳,名,兵,农,纵横各家。《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国语》等众所周知的伟大著作相断涌现,对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伍』 中国春秋时代越国四大美人有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成为男人政治斗争下的女性牺牲品。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貂蝉,山西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舞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董卓是好色之人。貂蝉被董卓宠爱着,报董卓於妩媚。把董卓撩拨得神魂颠倒。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陆』 春秋时期的越国和现在的越南有关系吗,有什么历史记载吗

现代越南跟古代南越国没有任何关系!最多古代越南北部领土是属于南越国!以后,中原王朝一直控制着越南北部,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动荡,越南乘机独立。

『柒』 查询中国古代越国是现在的哪里

越南越南,顾名思义,就是越国以南的国家。
古代越人是舜的后代,他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到东南沿海一带。曾经被封为越国。
后来,越国被楚国消灭,很多越国贵族分散到了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北到日本,南到马来半岛。称为“百越”。秦始皇消灭百越的大部分,几乎杀死了所有的越人,建立了南海(今广东)、桂林(今广西)、象(今越南大部和柬埔寨北部)三个郡,包括在全国40个郡中。把中国的50万人移民到这三个郡定居。这50万人就是后来广东人、广西人、越南人的祖先。
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秦国在南海的官吏赵佗(河北真定人)在当地驻军(都是中国人)的帮助下,建立割据政权:南越。南越的地方大体上就是南海、桂林、象,这三个郡。
汉武帝时期,南越归顺。在当地设置了交趾刺史部,设置了九个郡,两个在广东,两个在广西,两个在海南岛,三个在越南。其中设置在越南的交趾郡是政治经济中心。
从此,那里就是中国直辖的领土,管理的人也都是中国人(汉族)。
到唐朝后期,各地藩镇割据。交趾地区的当地驻军也建立了军阀割据。越南从此逐步独立。
后来,越南自称为越国,因为那里曾经是百越的地方。但中国部同意,让他们叫“越南”,意思是越国以南的地区,不是越国。越国于是跟中国交流的时候自称“越南”或“安南”,跟周围其他国家交流的时候摆起架子,自称“大越国”。
明朝时期,中国曾经收复越南(明朝时期,中国收复了很多被蛮夷占领的地区,例如北京)。但由于管理不善,几十年后,越南大乱,再次独立。

『捌』 春秋时期越国皇帝列表

1、越王勾践(约前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2、朱勾,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

3、赵婴齐,南越文王赵眜(赵胡)之子,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三任君主。赵婴齐初立太子,早年曾到长安充当侍卫。公元前122年,赵眜去世,赵婴齐返回南越继承王位。公元前113年,赵婴齐去世,谥号明王。赵婴齐死后,其太子赵兴继位,是为南越哀王。

4、诸咎,战国时期越国国王越王翳之太子,越王的弟弟豫谋夺王位,豫鼓动哥哥除掉太子诸咎,越王未听,但十月,诸咎被越国人杀死。

5、赵兴,南越明王赵婴齐次子,南越国第四任君主。公元前122年,赵婴齐继位后,立赵兴为太子。公元前113年,赵婴齐去世,赵兴继位,是为南越哀王,尊其母樛氏为王太后。公元前112年,丞相吕嘉等人发动叛乱,杀害赵兴以及其母樛太后。

6、赵建德,生卒年不详,南越明王赵婴齐次子,南越哀王赵兴异母兄,西汉时期南越国最后一代王,公元前112年―公元前111年在位。

7、赵眜,史料多作赵胡,南越武王赵佗之孙,赵仲始之子 ,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公元前137年―公元前122年在位。

8、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姒姓欧阳氏,越国的始祖。始封诸侯,建都秦余望南。

9、越王不寿,越语名是盲姑(或者读作亓北古,即盲姑的缓读音),为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鹿郢死后继承为君主,前457年至前448年在位10年,在他的治理下,越国并没有像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在列国默默无闻起来。

10、无疆,又名无强,战国时越国国王,勾践六世孙,姒姓, 无疆欲重振越国昔日雄风,北伐齐国欲建威中原。



(8)中国历史—春秋越国扩展阅读:

越国

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

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玖』 越国的历史


越国,国君为姒姓。姒为尧帝赐于大禹王的氏。
上古、古代也长江中下游流域称扬越。
上古、先秦、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用“扬越”来称呼长江中下游地区。如:
《纪年》云:周穆王伐大越,起九师,东至九江 ,驾鼋鼍以为梁也。
《纪年》云:大起九师,东至於九江,架鼋鼉以为梁。遂伐越,至於纡。荆人来贡。
“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吴越春秋》;“王睿南征……兵无血刃,扬越为墟。”《晋书·武帝纪》;“晋室播迁,来宅扬越。”《宋书》;“晋室播迁,南据扬越。”《史通·表历篇》;“(秦王苻坚诏:)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荡扬越。” 《资治通鉴》吕思勉则指出上古,自江以南则曰越。也就是说古代的越人先秦的越人不等同于南方畲瑶壮侗等民族,也不等同于东南亚越南人等。越跟齐、楚、燕、晋、秦一样,都是诸夏之一,非民族概念。越人是上古一万年前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华夏稻作先民。越国在先秦对日本、越南有一定的影响,在文化甚至血统方面。
约公元前21世纪,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会稽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立夏朝,传至帝少康时,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 《商书·伊尹朝献》记载:“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鞞,乌鰂之酱,鲛鼥利剑为献。”
《逸周书王会》中有:
东越,贡的海蛤。
瓯人,贡的鳝鱼。鳝鱼温顺,肉味鲜美。于越,贡的纳鱼。女占蔑,贡小蜃蛤。具瓯,贡有纹的大蜃蛤。供人,贡的黑色海贝。海阳,贡的大蟹。自深,贡的桂树。会稽,贡的扬子鳄。
当今欧阳家族跟越国的渊源,也就是说欧阳氏是越国、越王族独一无二的直系后裔。
《史记》记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正义舆地志》记载:“越侯传国三十馀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为子,号为於越。”
瓯与越之关系:
“瓯”名源于“鸥”吗?“瓯越”专指温州吗?经考证,“瓯”名当源于“区(ōu)”;“瓯人”当源于“沤人”;水边人之称谓也。因而东瓯之“瓯”的本字,应为“沤”。“瓯越”有广义、中义、狭义三指:广义指百越;中义指《史记·东越列传》范围;狭义指西汉初期的东瓯国,即今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只有部分在温州为官者和部分温州人才自称“瓯越”。(一)“瓯”名起源考瓯之本义,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瓯,小盆也。从瓦,区(ōu)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瓯,小盆也。从瓦,区(ōu)声。(扬雄)《方言》:自关而西或谓之‘盆’,或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瓯’……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按:瓯臾,比喻地面凹陷不平之处)。”“瓯”名当源于“区(ōu)”。“区“之本义,据《说文解字》:“区,踦区;藏匿也。”此处“区”,虽读为“qu”,而不读为“ōu”。但同样具有“踦区、藏匿”义。早在春秋时期,“区(ōu)”就作为四种量器之一。《左传·昭公三年》:“齐旧有四量:豆、区(ōu)、釜、钟。”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春秋左氏音义之四》(卷18,四部丛刊本):“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即齐国旧量制是四进制,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此处“区(ōu)”,即是《说文解字》所说“藏匿”义。石声汉先生认为:“区(ōu)”之本义,“即为掊成的坎窞”。西汉著名农书《氾胜之书·区(ōu)田法》中所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ōu)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种稻,区(ōu)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遍;冬至后百一十日,可种稻”;即是此意(见所著《氾胜之书今释》,《太平御览》卷821《田》,卷839《稻》引同)。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ōu)”,“区(ōu)田”是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便于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分“沟状区田法”和“窝状区田法”两种,为当时先进的耕作方式。现存最早古越文化两大专史之一,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吴太伯传第一》(卷一,下同四部丛刊本者,不出注)载:“尧遇洪水,人民泛滥,遂高而居之。尧聘弃,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ōu),研营种之术。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此处“随地造区(ōu),研营种之术”;即是《氾胜之书》中的“区(ōu)田法”。正因为“区(ōu)”亦有“踦区、藏匿”义,后引申为“低洼之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卷第八,四部丛刊本):“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太湖别称),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道安传》(卷五,大正藏本)中“东南区(ōu)地,地卑气厉”等记载的“区(ōu)”,即指“低洼之处”。“东区”亦指星名。(结论:沤通欧、通瓯,原本指长江以南湿地之意;沤通欧、瓯、水、南方,欧阳很可能本意并非欧余山之南,而极有可能本意是指长江以南的意思。)吕思勉先生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 越国在整个东周一直比较强大。
在春秋时期曾威胁到了齐国的安全。
齐桓公和管仲曾经害怕越国攻打袭击齐国。
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 (管子 轻重甲 第八十)
在战国初期,越国是当时四强之一。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 四分天下而有之 墨子非攻 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 (墨子节葬下篇)
曾经对魏国进行过军事援助。
魏襄王七年,越王使公孙隅来献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 象齿。 (古本竹书纪年)
让田齐数度感到恐惧,齐国不敢与越国进行军事交锋。
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吕览似顺论五)
畏越如虎,认为越国就是一只猛虎,并尽量避免与其交锋。
齐国齐庄子请攻越,问於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 也。’”
与吴国的冲突
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
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死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李,阖闾被射伤,死后夫差即位。
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派遣文种贿赂吴国宰噽,向吴国求和。

越王勾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任用文种和范蠡富国强兵。范蠡持纵横之术煽动吴国与晋国、齐国中原争霸,无暇顾及越国。而勾践则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曲求全、礼贤下士,赈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使得国力大增。
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会盟之际,征伐吴国,俘获吴国太子友。而吴王夫差中原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失败,被迫归国。由于吴军疲惫,国力空虚,吴国遣使携重礼与越国媾和。前478年,越国再度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军围困吴国都城,吴王夫差自尽殉国,越军破城,吴国灭亡。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成为霸主之后,勤政之心逐渐怠惰,而猜忌之心日渐增长。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勾践成就霸业。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他侍奉越王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权位。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 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不久,秦国爆发季君之乱,在这时,一时无暇对外兼并,楚就趁这个时机攻灭越国。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联合齐国把越国攻破,杀死越王无疆,占领了越国大片土地,设江东为郡。
前306年,越王无疆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时齐威王在位,于是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疆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然而,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准备充分。于是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钱塘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由于越王无疆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向楚国朝贡。自此,越国从此分为东越、闽越,直到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前,诸侯国不能制服。
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他们的祖先都是越王句践的后代,姓驺。秦朝吞并天下后,都被废除王号,成为君长,把他们这地方设置为闽中郡。待到诸侯反叛秦朝,无诸和摇便率领越人归附鄱阳县令吴芮,就是人们所说的鄱君,跟随诸侯灭亡了秦国。在当时,项籍把持向诸侯发布命令的大权,没有立无诸和摇为王,因此,他们没有归附楚王。汉王攻击项籍,无诸和摇就率领越人辅助汉王。汉王五年(前202年)时,汉高祖刘邦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这地方称王,建都在东冶,继续越国的奉祀。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列举高帝时越人的辅佐之功,朝廷认为闽君摇的功劳多,他的百姓也愿意归附,于是就立摇当了东海王,建都在东瓯,世俗之人称他为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东瓯请求把全国都迁徙到中国去,于是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国来,居住在江淮一带。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朝,民众迁徙到了江淮一带居住。 唐太宗敕定《欧阳氏谱序》:欧阳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摇)王之始也。越王无疆之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因以为氏。
北宋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序》: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践,是为越王。越王勾践卒,子王鼠与立。自鼠与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分散争立。滨于江南海上,皆受封于楚。有封于欧阳亭者,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其后,子孙遂以为氏。汉高祖灭秦,得无疆之七世孙摇,复以为越王,使奉越后。
民国十三年(1924)甲子岁姚星吾撰《欧阳氏族谱原委序》:尝读《史记·世家》按:欧阳氏,本颛顼之后,夏禹王之苗裔也。传五世,至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使守禹祀。历夏、商、周,传二十余世,至无疆,为楚威王所灭。无疆子蹄复受楚封。居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侯,子孙遂以为氏,此欧阳氏因封受姓之所由来也。然其后,最显而可考者,在汉则有东越王摇,在晋则有冯翊太守建,在南齐则有屯骑校尉宝,在梁则有征南大将军、穆国公頠,在唐则有弘文馆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开国公询,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通,在宋则有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知青州军事、文忠公修。
《路史》“欧条”上记载说:“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无强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元和姓纂》载“瓯:东瓯王之后”。欧阳六宗世次总歌选段: 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无余封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 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封欧余山阳。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
晋江龙湖欧阳氏寻根一代无壬——二代夫谭——三代允常——四代勾践——五代鹿程——六代不寿——七代州句——八代翳——九代诸咎——十代无颛——十一代玉公——十二代恒公——十三代朝公——十四代睦公——十五代无诸——十六代摇公——十七代涿公——十八代郢公——十九代攀公——二十代迹公——廿一代高——廿二代天支——廿三代地余——廿四代政公——廿五代襄公——廿六代翕公——廿七代复公——廿八代建公——廿九代质公——卅十代成公——卅一代晋公——卅二代启明——卅三代乾公——卅四代焕公——卅五代睿公——卅六代景达——卅七代僧宝子三危盛邃——卅八代危公子二纥约、盛子护、邃子二宪直——卅九代纥公子四询亮德器、直子三员哲真——四十代询公子四卿肃伦通、员子韶——四十一代通公子三幼明幼主幼咸注:上述福建欧阳氏谱中, 十一代玉公——十二代恒公——十三代朝公——十四代睦公——十五代无诸,是闽越系的,而摇本为东瓯国君,为何放到闽越系中去,原来摇是三越首领,史书也称闽君摇,应是抗秦战争从东瓯退入闽地的结果。由此可见闽越国也是欧阳氏。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欧阳氏绝对是早于蹄之前就有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春秋越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