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发布时间:2021-03-15 00:25:35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的各章的练习题答案

历史要籍及选读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② 关于高教版赵淡元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介绍

记得我们上学时就是赵先生的

③ 学生怎样学好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1000字

不要相信课本就能学好

④ 江西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怎样

从排名来讲还是可以,在全国43名,是前50名。
这是优秀的老师:
方志远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一类岗受聘者 1950年2月12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历史学硕士(江西师范学院)、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民进江西省委副主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明代政治及制度史、明清社会经济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合著)、《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项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正承担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及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项目(已结题)2010年应《百家讲坛》栏目之邀主讲嘉靖帝。
然后是他的历史系:
历史学类
历史学
学制:四年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通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中古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江西地方史、历史教学论、中国思想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世界史。
培养目标: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历史学教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接着是他的学院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前身为国立中正大学文史系,创建于1941年,老一辈著名学者有姚名达、吴士栋、谷霁光等。学院现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以及博物馆学三个专业(系),现有历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开设有专门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史学理论、历史地理、博物馆学等硕士授予点),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脱产攻读博士学位10人)。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江西地方史教研室;旅游系下设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文化、景区开发与管理教研室;博物馆学系下设博物馆学教研室。学院还设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中国地方史研究所、客家研究所及太平天国史、中外关系史、秦汉史等3个研究室及区域社会研究资料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人才中心、金日旅行社等。
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各类专业图书资料共165000余册,其中英、俄、日等外文图书1500余册,外文期刊32种,线装古籍2430余册,期刊合订本4766册,建国前后报纸合订本11种1796册。还购买了《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电子版》、《清实录》、《二十五史》等光盘书籍。学院设有江西省内高校唯一的文物陈列室供教研使用。
自建立以来学院已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大都成为省内外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还成为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或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学院现有在读本科学生8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⑤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重要诗句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 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 的记录。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 国,约 1200 多年。 三、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 、 ,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尚书》是中国最 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 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 《诗经》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诗三百》 又称 。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 法是赋、比、兴。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五、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 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 。 优缺点: (1)首创国别体。 (2)与《左传》互相参证补充,史料价值高。 (3)缺点:文风、语言不统一。 六、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 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七、 《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 ,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 。 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 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八、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 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 有极重要的地位。 九、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 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 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 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著有《史记》 。 《史记》的成就: (1)创立史书纪传体; (2)内容广泛,规模宏大; (3)厚古薄今,思想进步; (4)尊重史实,秉笔直书; (5)文学成就巨大。 不足:P107 十、 《汉书》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 、 、 1 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下至新朝的王莽地 皇四年(公元 23 年) ,共 230 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成就:P109 缺点:P110 十一、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 ,记载 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 195 年历史。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 成就:P112 缺点:114 十二、 《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三国志》全书一共 六十五卷, 《魏书》三十卷, 《蜀书》十五卷, 《吴书》二十卷。与《史记》 (司马迁) 《汉书》 、 (班 固) 《后汉书》 、 (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成就:P115 缺点:117 十三、 《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 ,终于〈周世宗之 征淮南〉 ,共 1300 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 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 239 事,另附录 66 事。 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十四、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 ,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 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 年) 。全书共 12 卷,约 11 万字。记录 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 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史料来源:P307 十四、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又称《伽蓝记》 ,为北魏人杨炫之 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 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 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成就:P309 缺点:310 十五、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 ,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 成。 《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 19 年间之游历 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十六、 《史通》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史通》包括内 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 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成就与缺点:P336 十七、 《文史通史》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 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文史通义》共 8 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 5 2 卷,外篇 3 卷。 成就:P338 十八、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全书约 60 余万字分为 50 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 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 30 目, 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 论纵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 的历史现和政治思想倾向。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汉族复兴的大道。 成就:P340 缺点:P341 十九、 《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 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 有条目 1009 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 艺文。 二十、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专著。 《明儒学案》系统记载、总结论述明代 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和流派,是明代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的专著。作者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 家”之一的黄宗羲。 价值:P369 二十一、何谓编年体?有何有优缺点?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 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二十二、何谓“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 巧。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 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 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二十三、简述《左传》在中国史学上的成就。P59 二十四、 《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P64 二十五、何谓实录?,将整个朝代的实录完整地保存至今天地实录书有哪几部?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 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 《明实录》《清实录》 、 、 二十六、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作的注有哪些特点?P66 二十七、为什么纪传体史书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正史” 。 中国纪传体史书体现它的人文价值,立传撰书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而纪传体为士大夫提供 这样一个平台,被士大夫认可。而传记里大人物的行为为天下人做了示范作用,符合封建阶级的统 治。再者纪传体史书,有其相当的艺术价值,要求撰写人又较高的文采,是对读书人的一种肯定, 传记里的人物不在北一个个历史时间限制而生动活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所接受。 二十八、史书纪传体为什么会在汉代产生? 首先,经济角度。汉朝结束了秦朝的混乱统治,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经 济高度繁荣。这就为史记这一部史学巨著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其次,政治角度。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重视修史, 3 孔子曾亲自编订《春秋》 。儒家思想的成熟,使得统治者重视历史的记录及教育意义,也成为加强 封建统治的重要方式,政治制度给予了史记重要的政治基础。 第三,个人角度。司马迁出身史学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史学教育,史记的完成,与司马迁 个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十九、班马异同论 “班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与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两人在史学上、文学 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既有类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班固所著《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汉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是把“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前半部照抄《史记》,武帝以后是新作。 司马迁及其《史记》在思想上既吸取了各家学说,又自成一家之言,具有卓越的思想和批判精 神。班固及其《汉书》在思想上尊奉儒家,有明显的正统观念。《汉书》从儒家伦理道德出发,肯 定了一些正直之士,批判了一些奸佞小人,这与《史记》有类似之处,但不具有《史记》那样强烈 的思想锐气和广泛的人民性,有时还表现出与《史记》针锋相对的观点。 《史记》与《汉书》在史传文学上都有高度成就。《史记》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成为 中国史传文学的千古典范。《汉书》在描写手法上继承了《史记》的一些传统,又呈现出不同的风 格。它没有《史记》那样的奇崛多姿,但文章组织严密,语言受到汉辞赋散文影响,繁富绮丽,凝 炼整饬,具有一种雍容典雅之美。 4

⑥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怎么讲

《中国人史纲》:从神话时代不可信史到晚清的历史均在其列,文笔老辣、锱专铢毕现,对春秋战国以及五属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大混乱史亦有精准的记载。令与中国史事的同时,简单的罗列全球同时期文明历程,实乃不可多得的历史书籍。但个人认为作者的观点受时代影响性较大,可批判式吸收。《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是历史的入门书籍。《历代政治的得失》钱穆著,深入历史层次,不可多得的典藏良作;从制度、政治、经济、气候、文化以及环境等多方面深度解析中国历朝历代与史上大事件。

⑦ 求《朱元璋大赦天下诏》全文翻译,是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下册的一篇文章,回答了我会加到100分的

我主要来给你翻译下朱元璋的话吧.上曰源:使用法律就像利用药物一样.药物是用来救人而不是致命.胡乱服用必然会戕害生命.法律的本质是用来保护百姓而不是杀害百姓.法律太严格就会伤到百姓.百姓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刚从悲惨中走出来.现在归附了我,正应该好好抚慰他们.况且其中有一时失误触犯法律的难到都要绳之以法吗.大抵刑事都是以宽厚为主.偏离了宽厚变会变的严苛.所谓治理刚建立的国家要用宽政.刑法用的恰当百姓就没有冤屈.如果偏执而不通情理就不和适宜了.

⑧ 求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的《魏孝文帝迁都》翻译

《魏孝文帝迁都》翻译: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同意,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在明堂南厢东边的偏殿斋戒之后,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到“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文武官员没有人敢说什么。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几代累积下来的大业,并使之发扬光大,拥有了中原土地,而如今却要讨伐还没有臣服的对象,在这时得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变革的象辞,恐怕这并不全是吉利。”孝文帝立刻严厉地说:“繇辞说:‘大人物实施老虎一样的变革’,你为什么要说这不吉利呢?”拓跋澄说:“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到今天又实施如同老虎一样的变革?”孝文帝立刻发怒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任城王打算要阻止大家吗?”拓跋澄说:“国家虽然是陛下所有,而我是国家的臣属,怎么可以明知危险而不说出来呢?”孝文帝过了很长时间才缓和了气色,说:“每个人都该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又有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到皇官,立刻召见拓跋澄,劈头就说:“刚才关于‘革卦’的事,现在要进一步和你讨论一下。在明堂上,我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害怕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破坏了我一个大的决策,所以,我就声色俱厉,以此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我想,你会了解朕的用心。”于是命令左右侍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但是,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朕只是想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您打算把京都迁到中原,用以扩大疆土,征服四海,这一想法也正是以前周王朝和汉王朝兴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原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高兴地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孝文帝派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手持皇帝的符节前去安抚六镇,并征调六镇的突击骑兵。丁亥(初九),孝文帝叩别永固陵。已丑(十一日),孝文帝亲自率领三十多万步、骑兵,从平城出发,大规模向南征伐。命令太尉拓跋丕和广陵王拓跋羽留在平城镇守,并加授使持节。拓跋羽说:“太尉最好全权负责管理,臣可以做他的副手。”孝文帝说:“年纪大的人有经验,能深谋远虑,年纪轻的人有气魄,遇事坚决果断,所以,你不要推辞了。”
孝文帝从平城出发,直到抵达洛阳,天一直下雨,没有停过,丙子(二十八日),诏令各路大军继续向南进发。丁丑(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穿战服,手持马鞭,骑马出发。文武官员赶紧拦住马头,不断叩拜。孝文帝说:“作战计划已经决定,各路大军将要继续前进,你们还想要说什么呢?”尚书李冲等人说:“我们现在的行动,全国上下都不愿意,只有陛下一个人想实现它。臣不知道陛下一个人走,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有一心报国效忠皇上的心愿,却无法表达出来,只好冒死向陛下请求。”孝文帝勃然大怒,说:“我现在正要征服外邦,希望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可你们这些文弱书生,却多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杀人用的斧钺有它们使用的地方,你们不要再多说什么!”说完,又纵马要走,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齐来好言劝谏,流泪阻止。孝文帝又告诉大家说:“这一次,我们出动军队的规模不小,出动而没有什么成就,我们将来拿什么让后人看?朕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一直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我们不再向南征伐,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京都迁到这里,你们认为这样做怎么样?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左边,不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右边。”南安王拓跋桢靠近孝文帝说:“‘干成大事业的人,并不向众人征询意见。’如今,陛下如果放弃向南征伐的计划,将京都迁到洛邑,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是老百姓的幸运。”文武百官都高呼万岁。当时,鲜卑人虽然不愿意向南迁移,但是又害怕再向南征伐,所以,也就没有人敢说些什么。北魏的迁都大计,于是确定了下来。
李冲对孝文帝说:“陛下将要迁都洛邑,可是,皇家祖庙和皇宫、府宅都要重新建造,我们不能只骑在马上走来走去,等待它们建成。希望陛下暂时回到代都,等到文武百官把这一切事情做好之后,陛下再备齐仪仗,在宁静祥和的銮铃声中莅临新的京都。”孝文帝说:“朕正要到各个州郡巡查,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先到邺城,暂作停留,明年一开春就返回,而不应该先回北方。”于是,派遣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向留守在那里的官员们宣布迁都的情况,对任城王说:“如今才是‘革卦’上真正的‘革’,你要把事情办好。”
由于文武官员的意见并不一致,孝文帝就对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说:“你是怎么想的呢?”丁烈回答说:“陛下圣明的谋略,是为了国家长远的利益,这不是愚昧、肤浅的人所能预测得到的。但如果推测大家的心意,愿意迁都的人和依恋故土的人,正好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然没有公开说自己反对,那就是表示认同了,我深感到你不说话的好处。”于是,派于烈回到平城镇守,说:“留守在朝廷里的一切事情,全都托付给你了。”
乙亥(二十九日),北魏孝文帝到了洛阳西宫。中书侍郎韩显宗向孝文帝上书讲陈了四件事情:其一,认为:“我听说陛下今年夏天舆驾出行,不是去巡视三齐,就是临幸中山。往年冬天大驾停在邺城,虽然正当农闲之时,但仍使每家每户出资出力供奉,不胜辛劳破费。何况现在正是蚕麦刚熟的农忙时节,您大驾所至,百姓将如何忍受得住呢?而且六军冒着酷暑护驾,恐怕要生疠疫。臣希望早点回到北京平城,以便能节省各州张罗供奉的费用,这样就能使营建修缮洛阳都城的工程早日完成。”其二,认为:“洛阳宫殿的旧基,都是魏明帝所建造的,在那时人们就批评他太奢侈了。如今我们的营建,应该缩减规模。还有,近来北都平城的富室大户,竞相比逐宅舍房宇的高下,应该借这次迁都搬移的机会,在这方面定出一个制度。同时,对于都城的道路交通要拓宽加直,水沟渠道也要加以疏通。其三,认为:“陛下您往还洛阳,随从保卫的武器人员很少。皇帝平时住在宫中,还要施行警戒保护措施,何况出外巡察山河呢?对此不可不加以三思。”其四,认为:“陛下耳听雅乐,眼观圣人典籍,口对百官言谈,心虑万机,日头偏西方才吃饭,午夜时分才能入侵。再加上自文明太后去世之后,陛下对她的孝思随着时日的推移而日日加深;陛下还撰写文章,每日都有篇章写成。虽然陛下聪明睿智,这些都不足以成为烦若,但是终非修心养性、爱惜圣体,以保万寿无疆之良策。所以,俯请陛下无为而治,只管重要之事,不必事事亲躬。”孝文帝对上述建议颇有采纳。
韩显宗又上书上帝,指出:过去周成王居处洛阳,但仍保存丰镐为故都;东汉迁都洛阳,而在长安仍置京兆尹。根据《春秋》大义,有宗庙的叫‘都’,没有宗庙叫‘邑’。况且平城这个地方,是宗庙和先帝陵墓所在之地,是朝廷王业的根基所在,其作为一块神奇福地,意义是非常久远的,如今就把它等同于一般的州郡,我私下里非常不安。所以,我认为应该如过去的惯例那样,在平城建置京兆尹,以示崇尚根本,重视过去,光昭万世。
“还有,古代士、农、工、商分别居处,不使杂混,以便他们能各专其业、各安其志。太祖道武皇帝创基立国之始,拨乱反正,日夜操劳,无有闲暇之时,然而仍然不忘区别士族与庶族,不让他们杂混居处,工匠、技人、屠夫、商贩等各有所处,但没有制定禁止措施,时间久了就互相混淆而住了。现在听说洛阳城居民居处制度专以官位来分划,而不以士族庶族分类。官职并非是永久不变的,有时朝得之而夕失之,所以以官位来划分居处,则势必使衣冠之士和仆隶之徒不日而相杂混处。假如同一里居之内,有的人家调教演习歌舞,有的人家讲读《诗》、《书》,在此情况之下,即使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的爱好,则必定不能弃歌舞而接近《诗》、《书》。但是,让工匠、伎艺人家学习士人的礼仪习俗,一百年也难以学成;让士人的子弟仿效工匠、伎艺们的举止言谈,一朝半夕就可以学成。所以,孔子指出人选择居处,应居于仁者之里,如此就是美;孟母三次择邻而居,以便使孟子远下贱而近礼仪。这乃是风俗礼仪的根本所在,不可不加以明察。朝廷每次选拔人才,考察其婚姻和仕宦情况作为升降的标准,何其严密认真啊!可是,在安置民众居住事情上,却尊卑贵贱不辨,使他们杂混居住在一起,又是何等的疏略啊!如今正是迁徙初始之时,洛阳城中皆是空地,使工匠、伎艺等行当的人分别居住,甚为容易,一言之令即可以办到,有何疑难而不为,以致使如此盛美之事付之阙如呢?“还有,南朝过去占有淮北之地时,自己比作是中华,在那里设置了侨郡侨县。但是,自从淮北归附本朝管辖之后,这一情况仍然沿而未改,以致名实交错,给文书方面带来诸多不便。所以,现在应该依照地理上的旧名,一一核实,重新加以规定,小的合并,大的分开设置。至于中原地区的郡县,过去我们因为户少人稀而合并撤消了一些,如今人口既然多起来了,就可以恢复旧有设置了。孝文帝看了韩显宗的奏章,非常称赞他的意见。
壬寅(二十七日),北魏孝文帝到北方巡视;癸卯(二十八日),渡过黄河;三月壬申(二十七日),到了平城。孝文帝让诸大臣再次议论迁都的利害关系,各位臣子们都表述了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燕州刺史穆罴说:“如今天下四方没有安定,所以不宜于迁都。况且到时军中缺少战马,这样如何能克敌取胜呢?”孝文帝回答说:“养马的地方在平城地区,何愁没有马呢?如今的都城代京到处恒山的北边,九州之外,并不是理想的帝王之都。”尚书于果接着说道:“我并不是认为代京这块地方就比洛阳好,但是自从道武皇帝以来,就一直居住在这里,老百姓已经安居于此,一旦让他们往南边搬迁,恐怕会产生不满情绪。”平阳公拓跋丕说:“迁都是一件大事,应当通过卜筮来决定。”孝文帝说:“古代的周公、召公是圣贤之人,所以才能卜问宅居。如今没有他们这样的圣贤了,卜筮又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古人曾言:‘卜筮为了决疑,没有犹疑,何必占卜?’过去,黄帝灼龟甲卜吉凶,龟甲烧焦了,黄帝的臣子天老说是‘吉’,黄帝听从了。那么,至美至善的完人知晓未发生的事情,是通过龟兆而审悉的。但是,统治天下做王称帝的人以四海为家,南北不定,哪有常常居留一地而不动的呢?朕的远祖,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方荒凉之地,到平文皇帝之时方才建都于东木根山。其后,昭成皇帝又营建了盛东而迁居。道武皇帝之时,又迁都于平城。朕很幸运遇上了能平定天下、施行教化的时运,为什么就不能迁都呢?”群臣百僚们不敢再表示反对意见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