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国家兴亡

世界历史国家兴亡

发布时间:2021-03-14 14:07:49

1. 有没有关于分析历史国家兴衰的文章

[BOOK] 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

——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杨光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家兴衰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和经济学的热门话题。

[/BOOK]

内容介绍:

国家兴衰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和经济学的热门话题。有观点认为是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国际关系史上霸权的轮替。但我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水平曾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什么现代化进程却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萌而不发?为什么拥有先进的航天和军事技术的前苏联却最终解体?

其实,国家兴衰在根本上是一个政治学命题。作为一部文集性质的作品,本书的三个部分密切关联:以政治学视野来建构有关的制度理论;并以之来解读现代化过程中有关国家的成败得失;通过对中国政治关系变迁的宏观考察和微观的动态分析,以及基于对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现场进入式观察,重新理解决定我国现代化命运的关键性历史时刻和重大事件。本书在回答了前述问题的同时,验证了国家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制度安排的市场化程序。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制度理论

第一章 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现代化研究的新视野
现代化研究的若干方法
制度很重要
制度范式

第二章 国家兴衰的集体行动理论解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利益集团
以集体行动理论否定并取代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
经不起逻辑推敲和历史检验的国家兴衰论
利益集团:政治体系中的次体系

第三章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问题与整合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运用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争论与拓展
结语

第二部分 比较政治制度与政治的发展

第四章 大国的兴衰——制度变迁的视野
东方帝国的衰落
西方世界的兴起和英国霸权的形成
追赶英格兰
群雄并存的时代
两极时代
中国的崛起
结语:制度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

第五章 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几个前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比较
中国明清时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何以引而未发
法国与西班牙何以发展缓慢
英国何以成功
结语

第六章 文化重于制度?——评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兰德斯的《国富国穷》

第七章 全球化时代的政党适应性转型

第三部分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第八章 功败垂成的自强运动

第九章 政治上的“丛林规则”与经济上的宪政规则——北洋政府时期资本主义工业勃兴的制度分析

第十章 统治者利益最大化与农业产出最小化——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制度分析

第十一章 计划经济的停滞与市场经济的增长——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与运行的制度分析

第十二章 经济转型时期国家经济行为的政治学分析——以股票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例

第十三章 制度化等于现代化?——制度化权利的制度成本

第十四章 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制度成本研究——以公司组建与上市为例

参考文献

本站发布时间:2005-12-6

2. 谁能说说春秋各国的兴亡史(如:晋国的兴起和灭亡等等),需要含重大事件

http://hi..com/%BB%B8%CD%F5/blog/category/%B4%BA%C7%EF%D5%BD%B9%FA
绝对全

3. 关于从历史角度看国家兴亡的作文

康熙帝对百姓实行永不加赋的政策,使百姓生活富裕安定;他亲自探望含冤带屈的汤若望步入牢房,又促进了当时科技的发展。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如果说民是水,臣是船,君是渡河的人,船破了,它就会沉下去,渡河的人就会被淹死。可是如果及时发现漏洞并修补好它,那么,船就可以安全到岸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于任何外来侵略都应与之对抗,不惧强暴,不欺弱小,这一点,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南宋之所以被外族入侵,受金人统治,就因为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其朝政的腐败不堪。朝廷内部,奸臣当道为了个人私利,秦桧处处陷害忠臣良将,竟然连夜十二道金牌召回枕戈前线的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轻轻地掩盖了将军一生 “精忠报国”的宏愿。在历史的长空,只留下一声“还我河山”和一曲《满江红》供后人缅怀。国家破亡,外敌猖狂,这不是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其朝政的腐败不堪又是什么?清末,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贪婪地瓜分着这块关闭长久的肥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洋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经过孙中山、毛泽东等一大批优秀人物的艰苦奋斗和他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才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崭新的春天。 以上史实都告诉我们:向侵略者低头就只有砍头的命。如果说侵略者是野草,我们就应该是拔草的人。不然,它就会吸取地里的营养,淹没我们的庄稼。“纷纷世事无穷尽,后来凭吊空牢骚”,天下兴亡的道理,历史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正确的论述,我们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力量。

4. 世界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独立 中国成立
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内战 中国近代的战争 第一次内鸦片战争 第二容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中国的内战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

5.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历史最悠久且没有断代和灭亡

不是,虽然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是连续的并版且有记载的,权没有被隔断过得国家,但中国被国际承认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之前没有史书和考古发现的证据),而我们自认为的历史上线为黄帝(公元30世纪),也就是5000年。而埃及保守估计已近7000年历史,据古埃及史家曼涅托记载,古代埃及在被亚历山大征服以前曾历经31个王朝。第一、二王朝史称前王国时代(约前3100—前2686)。希腊文明开始在公元前2000--1500,也就是4000多年。
美国文明为19世纪开始,当然如果加上本土文明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是一般没人这么算。
日本由于早期没有文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还是中国人的。而日本始祖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所以应该有3000年左右历史了吧

6. 为什么世界历史中有的国家已经灭亡,但是至今还存在世上

一个国家强大的武力就可以灭亡。一个民族的灭亡,很麻烦的。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它的文字

7. 话题作文:由历史看国家兴亡

作文啊~ 都要高考了啊~ 还是自己冥思苦想吧~
要加油啊~

8. 世界历史大事件和详细介绍

世界历史大事件和详细介绍:

1.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部阿卡德,南部苏美尔。

公元前3000年——2500年苏美尔形成最早的国家,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联合而成。以灌溉农业为主,牧业也很重要。寺庙监管奴隶,为夺取奴隶、土地和对河流灌溉的控制,各国家、城市之间长期混战,你方唱吧我来唱。频繁的战争、宫殿、寺庙和灌溉工程的修建加重奴隶们的负担,此时期苏路帕尔、乌鲁克、乌尔、启什先后称霸,但人民的处境没有任何改善。

(8)世界历史国家兴亡扩展阅读: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是2009年07月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钟华。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100件世界历史大事件。

同时,简约大方的版式、美轮美奂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历史大事、把握历史大势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愉悦的审美感受。

事件有:古埃及文明的创建、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巴文化、《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大流士改革、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古希腊文明的象征:爱琴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现代奥运会的起源、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亚历山大帝国的兴亡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崩溃等等。

9. 世界历史上都有亡国现象,中国人究竟有没有亡过国

我个人认为中国没亡国。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虽然朝代在更替,但是汉人一直没有消失,而且中国的那种最核心的文化也一直在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承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只要这种中华文化不灭亡中国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亡国。

中国人认为只有整个民族走向灭亡或者是自己的民族被其他民族或者人种代替的话,这样才是真正的灭亡。中国历史上存在的那些朝代更替,其实仅仅就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灭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即使中国在这几千年中出现了非常多个朝代,但是却丝毫影响不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文化,但是这个文化也是在整体的中华文化上进行改良,最核心的文化还是中华文化。



10. 历史唯物主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代思想家顾炎武的这句名言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它对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曾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现代人一般这样理解该名言: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国家大事,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汉语大词典》将之解释为“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这种现代诠释如此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以至于它的本意被忽视。[3]

顾炎武的这句名言典出《日知录·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偏于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4]

从顾炎武的原文可以看出,他的本意在于区别“天下”与“国”。“天下”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单纯的自然空间,在作为儒家人生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平天下”是政治理想的最高目标。“天下”寄托着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它所要表达的是关于政治秩序的一种理想或者说价值依托。“天下”的空间结构和安排包含了人为的主观建构,并通过这种建构出来的空间结构来表达和实现一种特定的秩序安排。天下是“道”的终极源泉,人间的秩序不过是“天道”的反映。[5]人世间统治的合法性最终也是源于天,因此按天下结构所安排的天下秩序,就是“天经地义”的秩序。总之,“天下”是一种蕴涵着儒家政治秩序观、寄托着政治理想的、人文与自然交汇的概念。[6]

按照儒家思想关于“天下”的一般内涵,“亡天下”应该是指某种价值和秩序的毁灭,顾炎武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亡天下”的。他提出,魏晋时期伦理道德沦丧,“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就是“亡天下”。可见“亡天下”既不是指民族或国家的沦亡(当时并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也不是泛指一般中国文化的沦亡,而是特指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的沦亡。“正始”是三国时代魏少帝的年号(公元240-249 年),正始年间,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士人颓废,玄学开始盛行。汉末三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不仅冲垮了大一统的社会秩序,而且导致儒家主流价值观的彻底崩溃。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魏晋时期是儒学思想统治地位遭到彻底颠覆的历史时期。所以顾炎武选择这一历史时期作为“亡天下”的例子,绝不是偶然的。顾炎武在《正始》篇中猛烈抨击魏晋玄学“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以致“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忘其父而事其非君”,“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从而导致“亡天下”。

“亡天下”观念的基础是儒家思想的“人禽之别”,它是儒家价值观中的一项重大原则。儒家思想认为,正是由于圣人制礼,教民以人伦,先民才摆脱禽兽的状态,进入到人的境界。因此纲常伦理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人之别于禽兽的本质所在,也就是“天下”的核心。防止人沦为禽兽,历来是“圣人”所必须提防的头等大事。[7]由于儒家纲常伦理被上升到人的本质的高度,成为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准,所以无论贵贱,只要是个人(匹夫),都有责任捍卫纲常伦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由此可见,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本意,并不是像现代人所解释的那样号召人们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民族,而是保卫儒家纲常伦理,使之免于沦丧,这才是顾炎武归根结底所要捍卫的东西。

相对于作为人之根本的“天下”,“国”仅仅指王朝,古人常谓“自古无不亡之国”,这里的“国”即指“王朝”。亡国就是改朝换代,这是肉食者谋之的事情。“亡国”(改朝换代)在古人心目中绝不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但也并不意味着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自古无不亡之国”,表明王朝的更迭是能够被接受的。《诗》云“天命靡常”,一个王朝气数已尽而被新王朝更替,本身就是“天命说”的应有之义。即使改朝换代,“天命”仍在延续,“天不变,道亦不变”。顾炎武坚信“夫亡有迭代之时,而中华无不复之日”。[8]朝代可以更替,中华文化(儒家伦理)必须万世长存。

强调“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体现出在儒家思想的价值体系中,“天下”是最高的价值所系,“天下”(纲常伦理)的重要性显然高于“国”(王朝)。如果说“亡国”是难以避免的,那么“亡天下”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在“天下”与“国”的关系上,“天下”是“国”(王朝)这种统治形态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天下”不保,“国”还有什么存在的正当理由?顾炎武《正始》篇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对魏晋玄学的抨击,通过对“亡天下”的强调,来突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纲常伦理的极端重要性。这种天下-国家观所体现的纲常伦理(文化)至上的价值观,被称为“文化至上主义”。[9]它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家利益至上观形成鲜明对照。[10]

顾炎武写这段话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覆灭、清朝入主中原,作为一个强调夷夏之防的儒家知识分子,顾炎武始终以遗民自许不与清朝合作。《正始》篇谈的是魏晋之事,却有影射当时之意。但是实际上按照顾炎武的逻辑和标准,清取代明仍然只是“亡国”而非“亡天下”。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国家兴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