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抗戰武器裝備

抗戰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2-02 19:59:32

⑴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海陸空)武器裝備概況如何

截至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國府陸軍的武器裝備水平並沒有整體性的提高,中國內的軍事實力也沒有實質容性的改觀2。九一八事變後,應對對日備戰的需要,國府在引進德國製造的兵器和謀求兵器自製方面頗下功夫,但由於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作用依然存在,國府最終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又陷入了愈建設愈依賴外國軍火的怪圈之中。國府雖然部分地提高了中國陸軍的裝備水平,但並未實質性地改變國民黨陸軍裝備落後的面貌3。七七事變爆發,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國府的陸軍武器裝備進入了戰時建設時期

⑵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和日軍分別使用的是什麼武器

一、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槍:中國軍隊使用的步槍有部分是由德國、捷克等國進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槍,更多的是中國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槍。其中以第11廠、41廠、鞏縣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製造的為多。該槍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

3、7.9毫米」馬克沁「二四式重機槍。

4、7.63毫米」柏克門「沖鋒槍。

5、11.43毫米「湯姆森」M1921式沖鋒槍。

6、7.63毫米「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

7、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仿造過十發駁殼槍。

8、山西兵工廠造的口徑為 11毫米毛瑟自來得手槍。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國毛瑟M1932式自動手槍。

二、日本軍隊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槍。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輕機槍。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機槍。

(2)抗戰武器裝備擴展閱讀:

中日兩國軍隊武器裝備總體上的差異總結:

日本依靠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2億3千萬兩白銀(含高額利息,相當於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經濟利益。

日本將賠款85%充作軍費,到1937年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備的軍火工業、武器裝備全部自給、可為其侵略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各種軍備保障的帝國主義強國。

中國由於飽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宰割及支付巨額賠款,經濟基礎薄弱,只能生產部分輕武器及子彈,而且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裝備及作戰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則完全依賴向外國采購,一旦在戰爭中對外軍事補給線被切斷,武器裝備只能隨著作戰消耗而減少,從而導致了抗日戰爭中武器裝備敵優我劣、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也給中國人民留下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

兩國軍隊武器裝備彼強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日本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發達的軍火工業,使得日本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在20世紀30年代就全部實現了自給,並可源源不斷地補充戰場的損耗。

抗戰全面爆發時,日本的鋼鐵產量是中國數十倍;輕重武器生產量也是中國的數十倍,而中國只有部分步兵輕武器包括迫擊炮可以仿造自產,還遠遠滿足不了戰場的需求,至於重型火炮、坦克、飛機、軍艦等武器裝備只能仰賴向外國購買。

以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為例,日本當年生產了大口徑火炮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製造坦克330輛,中國1輛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汽車9500輛,中國仍是一輛造不了;日本當年生產軍艦52400噸,中國連一噸也造不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軍網—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武器裝備之比較



⑶ 抗戰期間武器裝備問題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裝備的沖鋒槍世界領先:
http://blog.163.com/hanshujun_2008/blog/static/107011762008812104146600/
朝鮮戰爭期間中國軍隊的槍械集 ,在抗日期間這些武器大部分也有:http://bbs.newssc.org/dispbbs.asp?boardid=22&id=299446
有下載資料:
http://www.dic123.com/pd_271d149e-b7ee-4688-a50b-c3a122da0c6e.html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坦克裝甲車輛圖鑒:http://www.junmeng.org.cn/bbs/thread-90931-1-1.html

⑷ 中國抗戰時最好用的武器是

抗戰時最好用的武器是輕機槍

⑸ 抗日戰爭中使用過的所有武器裝備

我國

輕武器:ZB26捷克式輕機槍

毛瑟沖鋒手槍(駁殼槍)

中正式步槍(98K)

漢陽式毛瑟步槍

大正十四年式輕機槍

三八式步槍

南部手槍

92式重機槍(花麻子)

⑹ 抗日時期,八路軍都有哪些武器裝備曾立下過汗馬功勞

11、榴彈炮,當時炮彈緊缺,裝備部隊不多,戰士們也不捨得用,主要用在突襲和攻打縣城。抗日時期,八路軍都有哪些武器裝備曾立下過汗馬功勞?軍事迷快看

⑺ 抗戰時國軍裝備如何

國軍裝備參差不齊,個別財力強的部隊能夠買到當時世界一流的裝備,比如宋子文的稅警團和龍雲手下滇軍的幾支主力,東北軍整體裝備最好,中央軍裝備整體上還可以,和日軍沒有代差,部分項目甚至要強於日軍,但是某些窮的雜牌就差的厲害了,比如黔軍、川軍和西北軍。
但是就整體而言,國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絕大部分裝備都沒有自產能力,基本依靠進口,國軍各派系中,只有東北軍和晉綏軍擁有一定的軍工生產能力,其中東北軍最強,能夠自產絕大部分自己所需要的裝備,而且技術水準不弱。晉綏軍雖然有能力自產,但是質量非常差。從而導致東北淪陷後,幾乎所有國軍的裝備都是一次性的,後續維護補給都要依靠進口,一旦進口通道被截斷,許多裝備尤其是全部重裝備立刻就失去補充,很快就被損耗殆盡。而國府自己又不思進取,不但沒有下力氣建設自己的軍工能力,反而各種手段打擊民族工業,導致本國重工業受到嚴重打壓。以鋼鐵產量為例,清末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三十萬噸,北洋時期也始終保持在24萬噸以上,經過國府黃金十年後,很快跌破了十萬噸,到了1941年,跌破7萬噸,1942年時進一步跌破五萬噸,這個鋼鐵產量還不如唐朝,而這時正是抗戰最激烈的時候。整個抗戰八年,國府名下的大把兵工廠,連一門火炮都沒有能夠造出來,連在太行山山洞裡貓著的共黨兵工廠,都能用鐵軌鋼仿造出了92步兵炮,國府在經濟上的無能,可見一斑。

⑻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武器收錄.要全的

在機槍方面,抗戰時中國各派軍隊裝備的輕機槍主要是口徑7.9毫米的捷克式(與德式槍彈通用),質量優於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中國人稱「歪把子」)。1939年日軍研製出九九式輕機槍,同樣沒有大量生產。日軍重機槍為九二式,靠彈板供彈,操作不便且易卡殼。中國軍隊使用的重機構多屬馬克沁式,除需水冷這一麻煩外,可靠性好得多。抗戰後期國民黨軍還大量裝備了美製湯姆遜、英國的斯登沖鋒槍,侵華日軍一直未裝備此類武器。
日軍主要裝備手槍是的南部十四年式(中國人稱「王八盒子」),因彈簧鋼質量差使供彈常出問題,被兵工界稱為「二次大戰中最差的手槍」。中國當時用的進口手槍雜亂,不過其中多數是德式毛瑟自動手槍(即「二十響」),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自動手槍。
從當時中國主要裝備的槍械質量看,要稍優於侵華日軍。抗戰前中國軍隊派系雜亂,不過從清末起軍界大都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徑槍械,最早大批量裝備的步槍便是毛瑟槍的改進型——「漢陽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據德國顧問建議,以德式Kar98毛瑟步槍為標准統一全軍,除外購外並在國內仿造為「中正式」。此種槍在二戰中也一直是德軍主要裝備,性能優於日軍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槍。參加過抗戰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槍的傷口進去的眼小,出來能帶出一塊肉;6.5毫米的「三八大蓋」不僅口徑小,且因彈道設計缺陷造成「進去多大眼,出來多大眼」。當時人們戲稱:「用三八槍打中鬼子,過幾天鬼子又回來了」;「三八槍打中抗日戰士,養幾天傷繼續抗日」。日軍也深感三八槍威力小,1939年研製出7.7毫米口徑的九九式步槍,性能與德國98式相當,卻因生產能力所限僅有少量裝備。
在全面抗戰前期,日軍在重火器方面佔有一定優勢。從地面炮兵對比看,中國輕重型火炮數量略少於日軍,日製品雖在質量不如中國進口的一些德式裝備,卻有配套齊全和彈葯補充能力強的優勢。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進口了數百門質量不錯的德制山炮和榴彈炮,以75毫米口徑炮為主力,卻因炮彈需進口且運輸手段落後,無法保障火力持續性。如上海「八一三」抗戰之初中國的炮兵還能局部壓制日軍,時間一長便在火力上被壓倒。
中日軍隊作戰時一直流動性較大,攻堅戰很少,使用重炮的場合不多。在野戰中,雙方主要使用輕型線膛炮和迫擊炮,裝備顯得各有所長。中國方面的迫擊炮口徑大,普遍為82毫米,裝備數量卻較少,如中央軍一個團才有一個迫擊炮連(裝備4-6門)。日軍裝備的仿法式81毫米迫擊炮不多,一個中隊(連)卻有6門50毫米迫擊炮(擲彈筒),威力雖小卻使用便捷和普遍。
八路軍在抗戰初期拾到閻錫山的晉軍逃跑時丟棄的12門75毫米山炮,組建了唯一的一個炮兵團,卻因缺乏炮彈來源只能在幾次重要作戰時上陣。抗戰期間,八路軍的兵工廠自製了部分擲彈筒及其所用彈葯,新四軍通過從上海秘密運來機器和鋼管也生產了幾百門51毫米口徑的輕迫擊炮,不過因彈葯有限也只能在關鍵戰斗中使用。在當時的敵後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面對著火力相差最懸殊的條件,是在最困難的環境中堅持抗戰。
抗戰初期日軍武器最大的優勢在空中,從1937年秋至1941年末,侵華日軍一線作戰飛機保持在500架左右,並靠本國年產數千架的能力可迅速補充。中國空軍的飛機全靠外購,開始主要使用美製霍克III戰斗機和隨後蘇援的伊-15和伊-16,性能與日軍的中島九七、三菱九六戰斗機相當,卻因飛行員和戰機都缺乏補充能力而越打越少,空戰主要依靠蘇聯志願航空隊。1940年日軍的零式戰斗機出現後,制空權完全落於敵手。據李宗仁回憶,抗戰初期作戰時顧慮最大的便是日機轟炸,如湯恩伯等一線將領的指揮所都終日流動不定。
到了抗戰後期,中國戰場上重火器力量對比有了重大改變。1941年美國陳納德的「飛虎隊」進入中國戰場便開始扭轉空戰形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部擴編為美軍第14航空隊,陸續裝備大量新型戰斗機和轟炸機,如P-51「野馬式」為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戰斗機。加上日本航空兵的主力外調,1943年以後中國戰區制空權已經掌握在中美聯合空軍手中。據美國第14航空隊宣稱,其空中攻擊共殺傷日軍12萬人,這自然有誇大成份,不過1944年日軍發動攻勢確實主要靠夜間行軍,打通平漢、粵漢鐵路這些「大陸交通線」後因空襲猛烈也無法修復通車。據日軍戰史記載,在衡陽圍攻戰時,其前沿部隊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樣鑽在洞里」,因供應不濟只好讓士兵用鋼盔舂米吃,險些重蹈英帕爾一戰供應斷絕的覆轍。
。步槍
有人說中方的毛瑟毛瑟步槍綜合性能比日軍的三八式要好。
不錯,綜合性能是毛瑟高出一頭,問題是日軍的三八大蓋有著自己的特殊優勢,日軍有很好的利用了這個優勢。
就是射程遠(表尺射程達到2400米),射擊非常精確。
日軍軍方一直崇尚步槍精確射擊,認為可以來體現武士道精神。
日軍士兵都受過嚴格的射擊訓練,大多數士兵都是出色的射手,他們和三八式簡直就是絕配。
而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士兵素質低下,就連作戰意志堅強的八路軍,由於兵員素質差,訓練時間短,步槍遠距離射擊火力和精度都無法和日軍相比。採用近距離沖鋒也是不得已的辦法。要知道,日軍擅長拼刺刀,在近距離作戰也相當不弱。
況且國軍由於戰略和戰術的原因大多數處於防守的狀態。
日軍的炮火占絕對優勢,中國軍隊在日軍炮擊的時候,無法沖鋒和還擊,只能躲避。
而炮擊結束以後,日軍又可以在中國軍隊步槍火力的射程外,准確殺傷中國士兵。
這也是抗戰初期,中方士兵損失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2。輕機槍
中方唯一的優勢也就是輕機槍了。
捷克式對歪把子卻是有較大的優勢,但是中國軍隊輕機槍的裝備數量遠遠不及日軍。
抗戰初期的桂軍等軍隊,上戰場之前才倉促領到機槍,一個連往往只配備三挺。
就是這樣,因為士兵以前沒有受過機槍射擊訓練,也找不出會使用這三挺機槍的機槍手。
作戰效果可想而知。
歪把子雖然故障多,裝彈復雜,但是精度很不錯,而且採用漏斗式供彈,不受彈夾子彈數量的限制,持續火力也還不錯。
八路軍和中央軍都有一定數量的歪把子也證明了這點。
3。重機槍
中方裝備數量根本無法和日軍相比
日軍重機槍裝備數量很多,這是中國軍隊遠遠無法比擬的。
而且狡猾的日軍,面對國軍少數重機槍,往往用步兵炮打掉。
沒有步兵炮的中國軍隊根本沒有辦法還擊。
日軍機槍雖然重量比起馬克希姆稍重,採用的是氣冷式,但是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持續射擊能力和准確度。
直到太平洋群島作戰,日本的重機槍仍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消滅大量美軍士兵。
4。擲彈筒
日軍擲彈筒是非常出色的武器,性能超過了德國先進的輕型迫擊炮等世界其他同類武器。
在800米內,有著很好的射擊精度,威力也相當不錯。
據八路軍老兵的回憶,日軍的擲彈筒經常准確的打在人群之中,經常造成善於近戰集團沖鋒的八路軍大量的傷亡。
而且重量極輕,僅僅4.7公斤,製造費用甚至和步槍差不多。
日軍基層部隊大量裝備,每個班都配有一具。
該武器非常實用,美軍在賽班和硫黃島也吃盡了他的苦頭。
國軍和八路軍見識到擲彈筒的厲害以後,都曾經仿製。但是受軍工實力的限制,效果都不佳。
5。手榴彈
日式甜瓜手榴彈投擲距離沒有德國長柄手榴彈遠,但是威力大,破片分布均勻。
如果在空中爆炸,會造成周圍幾米的士兵幾乎不可能生還。
比起國軍粗劣的仿製德國的手榴彈,日式手榴彈也有相當的優勢。
6。刺刀
日本刺刀比中正步槍的刺刀長一些,不要小瞧這一些。在肉搏戰中,很多中國士兵就是差一點刺中鬼子,自己含恨而亡。
7。手槍
至於手槍在二戰中造成的傷亡少的幾乎可以忽略,正規軍作戰中,也很難用到手槍。

⑼ 抗日戰爭中國軍主要裝備是什麼

國民黨的嫡系部隊,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接受了蘇聯的軍事援助,建立了黃埔軍校,武器也由蘇聯提供,第一次為俄式化。第二次,在30年代初,進行對紅軍的「圍剿」的時候是德國的軍事援助,武器裝備德式化,二戰中,爭取美國援助,武器美式化,其中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全部配備美式裝備的張靈甫74師被我軍殲滅在孟良崮。

1937年7月抗戰爆發,武器彈葯消耗巨大,國民黨戰前所積攢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裝備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當時國民黨的武器來源有兩個:進口和自己生產.由於重工業基礎薄弱,國民黨兵工廠的水平是比較低的,不僅生產不了飛機和坦克,而且連最基本的槍支和子彈的生產能力也不能滿足需求.在當時的條件下,進口武器裝備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自清朝末年起德國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武器進口來源地,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38年.抗戰前國民黨就通過進口德國武器裝備組建"德械師",國民黨從德國進口武器裝備所需資金主要用鎢礦砂,錫,銻,桐油等物資支付.1937年7月抗戰爆發,國民黨加大了德國武器的訂貨量.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1938年5月德國宣布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最後一批武器於8月份運抵中國.從抗戰爆發到德國停止供貨為止,國民黨從德國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12架,105毫米榴彈炮36門,迫擊炮800門,37毫米戰防炮500門,13.2毫米高射機槍300挺,機槍1萬挺,步槍5000支,駁殼槍2萬支,手槍4400支;150毫米炮彈6000發,105毫米炮彈3.6萬發,迫擊炮彈190萬發,37毫米炮彈50萬發,子彈1.6億發.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8月21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便開始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民黨提供武器裝備,貸款由中國用礦產和農產品償還.蘇聯對國民黨的武器供應持續到蘇德戰爭爆發.在這將近4年時間里國民黨從蘇聯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885架,坦克82輛,汽車1540輛,115毫米榴彈炮80門,76毫米野炮160門,76毫米山炮50門,高射炮270門,45毫米戰防炮50門,37毫米戰防炮380門,航空機槍120挺,重機槍1300挺,輕機槍5300挺,步槍5萬支,沖鋒槍3000支;航空炸彈3.11萬顆,115毫米炮彈12.68萬發,76毫米炮彈16萬發,45毫米炮彈7.5萬發,37毫米炮彈61萬發,高射炮彈31.44萬發,子彈1.84億發.(中國向蘇聯支付的物資包括:鎢礦砂31177噸,錫13162噸,銻10892噸,鋅600噸,汞560噸,鉍18噸,茶葉30293噸,生絲309噸,羊皮223萬張,羊毛14300噸,豬鬃6340噸,桐油8868噸)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還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了一些武器裝備(到貨量)

從英國進口:飛機36架,子彈1667萬發
從法國進口:飛機24架
從義大利進口:裝甲車101輛
從比利時進口:步槍5.4萬支,子彈3867萬發
從捷克進口:輕機槍1829挺,步槍5000支,子彈2600萬發
從瑞典進口:子彈1.18億發
從匈牙利進口:子彈1500萬發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下半年,國民黨得到了從美國運來的279架飛機和1205萬發子彈,這批貨是戰前訂購的.由於中立法案的制約,此後美國便停止了對中國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國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戰中的國家出口武器,但必須以現金購買,自行運輸.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國陸續向國民黨提供了4筆小額貸款,分別是1939年2月的桐油貸款(用桐油償還),1940年4月的錫貸款(用錫償還),1940年10月的鎢砂貸款(用鎢礦砂償還),1941年2月的金屬貸款(用鎢礦砂,錫和銻償還),這些貸款規定用於在美國購買除武器彈葯外的其他物資.國民黨買回了一些物資(汽車,油料,輪胎,汽車和飛機零件,工業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國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國宣布將中國列入援助對象,自此美國開始正式向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從美國得到的武器裝備的粗略數字:飛機1394架(包括美國駐華空軍的飛機),坦克108輛,裝甲車36輛,汽車約2萬輛,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約200門,75毫米野炮約100門,75毫米山炮約500門,37毫米戰防炮約300門,迫擊炮約2000門,火箭筒1030支,噴火器約150支,槍榴筒約6000支,14毫米戰防槍1269支,重機槍約1500挺,輕機槍約8000挺,步槍約15萬支,沖鋒槍約3萬支,手槍約3600支;各類炮彈約220萬發,火箭彈約6萬發,子彈約7億發.



其中DP-27輕機槍為圖中樣式

斯普林菲爾德M1903式步槍,又叫春田步槍。它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仿自德國98系列毛瑟步槍,因此可以認為是毛瑟步槍的變型槍。當時中國自己製造的中正式步槍也是仿自毛瑟1924式,因此兩者外形相似,中國士兵就把M1903式稱為「花旗中正式」。但M1903有一個獨特的單發供彈裝置,利用一個操作塊限制槍機的後退距離,從而截斷下方彈倉的供彈,由射手從拋殼孔供彈。這樣能在陣地戰等情況下,打一槍壓一彈,保留彈倉里的子彈,等到與敵遭遇、近戰時,再打開操作塊,就有足夠的子彈持續射擊。

還有大量武器可以參考【網路貼吧】http://tieba..com/p/2523720902

謝謝!

⑽ 抗日時期中國的武器

1912年9月中國軍隊一個炮兵連是6門75毫米火炮,日本是炮兵中隊是4門75毫米火炮,中國軍隊炮兵營是18門火炮,日本炮兵大隊是12門火炮,中國師直屬炮兵團是54門火炮,日本師團直屬炮兵聯隊是36門火炮,日本在一戰時師團是不配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單獨編屬為野戰重炮兵大隊聯隊配屬軍一級任務作戰,在1931年後日本部分常備師團從炮兵聯隊中抽出12門75毫米火炮換成12門105毫米榴彈炮,我國當時除原禁衛軍有一個150榴彈炮營,18門150野戰榴彈重炮,1912年後劃開劃入其他部隊,我國當時其他部隊是不配備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不需要,我國上海兵工廠可以生產各種口徑火炮,包括120毫米速射炮305毫米岸防炮等各種口徑重炮,岸防炮進行拆卸或稍加改造就可以變成野戰攻堅重炮,太重,有鐵路運輸好些,除非有大的攻堅戰役會特別運來,我國在1920年前中央直轄的各野戰師火炮是滿編的,部分地方師旅有些不滿編,這一方面基於我們的火炮生產能力,上海兵工廠漢陽兵工廠要多少火炮要什麼火炮都能生產出來,關鍵是要付得起錢,漢陽兵工廠試制120榴彈炮成功,遠程火炮,後沒大規模生產,因為軍隊不需要,不要嫌自己造的差,老,能用就行,能將炮彈射向敵人就是好炮,造的差可以改進,後來沈陽兵工廠和有一台國產子彈機起家的太原兵工廠也可以生產各種口徑火炮,1912年到1928年中國建立起了大中小教育體系,師范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教育。我們是背了比較多的外債的,在中國滅亡清國時,為阻止各國聯合起來干涉中國滅亡清國,我們暫時答應繼續償還清國的賠款,我們滅了清國為他們報了仇竟然還要求我們還,應該還過來,部分滿洲貴族想換皇帝,認為以載湉的名義一宣戰,外國就不讓載湉幹了,為這還偽造外交文件給葉赫那拉,煽動義和團鬧事,沒有部分滿洲貴族的支持義和團能在清國統治的核心地區京畿鬧得起來,那裡有十餘萬清國部隊,他們要是能鬧得起來,那比他們組織更強戰鬥力更強的捻軍太平軍不早打進清國京師了,滿洲人要承擔主要責任,1912年後我們借了筆外債,辛亥之役時南方漢人大量擴軍,之後他們找中央要錢裁軍,中央借錢給他們裁軍。經過努力到1915年我們實現了財政收入平衡,財政盈餘兩千萬元。1928年後到1928年我國開始編組105及其以上口徑火炮為獨立炮兵營炮兵團,或配屬軍級作戰,部分師也有配備,並組建擁有各種口徑火炮的炮兵旅。國民黨不懂經濟,能力低,輕視工業軍事工業,原有的工業軍事工業不說發展還被他大量敗掉,造不如買,外國的又好又便宜,不知道發展本國工業軍事工業的重要性。一個小數據,1921年,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實習廠從上海高昌廟所設的陸軍部國營軍器工廠(可以生產各種機床)訂購子彈機一套,日產子彈1萬發。後經太原育才機器廠仿造了子彈機,產量翻了一番,日產2萬發。另可以製造六五步槍、七九步槍和沖鋒槍的子彈。1928年後中國還能不能生產子彈機就不知道了。國民黨不知道組織恢復生產,每年都要從外國借口數億銀元的鋼鐵,1912年到1928年中國對漢陽鐵廠進行了擴建,新建了一座4號250噸煉鐵爐7號30噸煉鋼爐,新建大冶鐵廠兩座450噸煉鐵爐,龍煙鐵廠一座250噸煉鐵爐,六河溝鐵廠10噸煉鐵爐以及上海和興鋼鐵廠陽泉鐵廠,這些鋼鐵廠鋼和鐵總量加起來能達到80萬噸。國民黨嫌自己造的鋼差。

閱讀全文

與抗戰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