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03-14 06:00:09

㈠ 奧匈帝國在一戰時期有多強大

眾所周知,1914年6月日,奧匈帝國王位繼承人費迪南德遇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似乎是唯一一個起主導作用的國家。聯盟陣營中其他國家的存在感很低,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

奧匈帝國在戰場上發出的刺殺聲似乎沒有匈牙利人那麼多。難道真的是因為實力不強,很難展現自己的存在感嗎?

從各方面來看,奧匈帝國並非弱者。這個國家被納入八國聯軍陣營。奧匈帝國建立於1867年。它的領土包括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共和國、荷蘭、比利時和其他國家的部分地區。它的領土非常大。在歐洲,它僅次於俄羅斯,面積67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僅次於俄羅斯和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匈帝國主政東線戰爭,與俄羅斯陷入長達三年的拉鋸戰和消耗戰。它曾經被沙皇俄國驅逐出加利西亞,然後在德國的幫助下佔領了加利西亞。

在整個一戰期間,奧匈帝國在軍事上表現平平,損失慘重。多達500萬人死亡、受傷、被俘和失蹤。僅1918年就有80萬逃兵,起義和獨立事件頻繁發生。此時,奧匈帝國瀕臨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徹底解體,分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8個國家。波蘭、義大利、羅馬尼亞等國已獲得前奧匈帝國的部分領土。曾經繁榮的帝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消失了。

㈡ 一戰爆發前夕,奧匈帝國實力到底怎麼樣

不怎麼樣,轉自知乎網友高林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幾乎要分享奧斯曼帝國的「歐洲病夫」頭銜,意思就是這一代人很可能要看到其滅亡的國家。

從面積上看奧匈帝國是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人口是歐洲第三僅次於俄國和德國,但是「大陸強國」的奧匈帝國的陸軍軍費甚至不如海軍強國英國,從兵力上說奧匈帝國陸軍遠不如德法俄,從機槍、大炮、子彈也就是「火力上」,他甚至連義大利都不如,僅僅在數量上強於塞爾維亞。

在動員能力上說奧匈帝國的鐵路線路、機車、車廂都已經不如俄羅斯,奧匈帝國的常備軍遠少於俄國,只能依賴於總動員,但是總動員之後的兵力輸送能力也遠不如俄國。如果沒有德國支持則奧匈帝國軍隊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如俄國+塞爾維亞。

奧匈妥協的結果是匈牙利千方百計的反對帝國的擴軍計劃,軍事預算幾乎被凍結在1866年水平,在軍事技術日新月異的19世紀末這一局面對奧匈帝國的軍隊來說是致命的。

軍官收入菲薄,同時因為貴族軍官在義大利和普奧戰爭中表現糟糕,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取消了貴族免於考核擔任軍官和升遷的特權,結果就是不在乎收入的貴族階級已經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上層開始退出軍隊,而中產階級中層和下層因為對收入的敏感和此時經濟的高增長也紛紛退出軍隊,最後奧匈帝國軍隊被一群兵頭將尾,也就是窮人里的上層和中產階級的下層子弟所佔據,他們之所以選擇從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付不起其他學校的學費。於是把他們送進免費的軍校。

一個軍官從軍官學校畢業要升到少校慢的話需要二十一年,快的話也需要十二年,如果你沒有上層朋友,也不是任何人眼裡的「苗子」「明日之星」,然後假如你作為一個少校退役,你的收入只略高於電車司機,結果就是軍官里腐敗橫行,貪污、背叛、出賣情報公行。雷德爾上校丑聞在戰前爆發的時候,人們驚奇的發現這個出身貧寒的上校軍官,收入只夠付他僱用的四個僕人里的一個半的薪水,但卻在維也納和布拉格都購置了宅邸,積攢了一筆相當可觀的財產,還買了戴姆勒汽車。而如此反常的富裕狀況在他長期在陸軍中央任職的時候竟然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奧匈帝國軍隊沒有實戰經驗,雖然1866年柯尼希格雷茨戰役向全歐洲展示了「火力」的決定性意義,而奧匈帝國軍官團也紛紛表示要效法普魯士,在柯尼希格雷茨舉行的軍事演習上,奧匈帝國參謀當著在場的外國武官的面宣稱,奧匈帝國軍隊的目標就是要「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劇的重演」,但是奧匈帝國參謀部很快就從推崇火力退回了傳統的刺刀重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帝國負擔不起火力的費用。

奧匈帝國連續舉行以俄國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但是每次都讓觀看的歐洲武官啼笑皆非,1913年最後一次例行軍事演習上,弗蘭茨費迪南大公不願意讓他准備推薦接替康拉德出任總參謀長的「美景宮新寵」布魯德曼將軍戰敗,而在演習的最後階段突然宣布把兩軍對抗演習變成「插旗演習」,在演戲的最後階段,奧匈帝國軍隊向插在地上的旗幟發起猛攻,給剛剛打過巴爾干戰爭的塞爾維亞武官留下深刻印象。

更加不幸的是奧匈帝國的士氣,在實行義務兵役制以前,奧地利帝國依靠募兵制至少能夠要求他的士兵不管出自什麼民族必須背回80個作戰指令的德語單詞,但是自從實行了義務兵役制,這一條也很難得到保證。

奧匈帝國有各種不同的民族,但是奧匈妥協把它的領土簡單粗暴的劃分為「內萊塔尼亞」和「外萊塔尼亞」,也就是說萊塔河這邊和萊塔河那邊,而且隔著這條河,兩邊的政府採取了不同的政策,雖然總統來說奧匈帝國的臣民享受的權利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隔著這條河兩邊的政府採取了萬全針鋒相對的民族政策。

以紙幣為例,萊塔河這邊也就是維也納自由主義者執政的地區的紙幣上用8種語言寫明幣值,也就是說帝國的各民族只要不是太稀奇的民族,基本都能夠看懂萊塔河這邊發行的帝國紙幣的幣值,但是在萊塔河那一邊,在布達佩斯的匈牙利自由主義政府統治的地區,它們的紙幣上只有一種語言,就是匈牙利語,連德語都沒有,是的連德語都沒有。

匈牙利人只要求匈牙利人的民族自決和民族平等,從不認為他統治的地區的其它民族也有權利要求民族自決至少是不受歧視,這種有趣的民族權力觀念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相似。其結果就是在內萊塔尼亞各民族開始要求改善自己的處境要求和日耳曼人平起平坐,而在外萊塔尼亞斯拉夫各民族只有三條路可選擇,一是去死、二是去美國、三是等著巴爾干斯拉夫國家的同胞早日打進來拯救自己。1914年宣戰的時候維也納陸軍部給美國的奧匈帝國臣民寄送了大批回國服役的動員令,結果被當成廢紙。

帝國的各民族因為帝國的不同政策而對帝國採取共同的仇恨,這也是帝國的一個奇妙之處,匈牙利壓迫斯拉夫諸民族所依斯拉夫各民族都恨匈牙利人和帝國,而內萊塔尼亞雖然不再壓迫境內的少數民族,但是它也無法滿足少數民族的要求,比如說捷克問題,在捷克的日耳曼人和說德語的猶太人都不太會說捷克語,因為按照過去的帝國法令作教師、公務員、軍官只要會說德語就行了,但是自從帝國施行自由主義改革,給予諸民族以平等的權力,捷克人就要求這些人除了會說德語之外也必須懂捷克語,這個要求不算過分,在國家開始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的19世紀末不可能讓一個去領養老金的捷克老太太去學德語填表格,但是這個合理要求一旦被帝國接受,捷克日耳曼人和講德語的猶太人就發現「坑爹了」,因為捷克知識分子幾乎都懂德語,而講德語的知識分子幾乎沒幾個懂捷克語,帝國的這一妥協實際上講決定捷克只有捷克公務員,日耳曼人和講德語的猶太人要麼失業要麼一把年紀去從頭學捷克語。於是帝國的最後幾十年波西米亞莫拉維亞幾乎處於內戰狀態,日爾曼人、講德語的猶太人和捷克人打成一團,大學成了戰場,他們憑赤手空拳最多是一些簡單工具都能製造出上百人的死傷。卡夫卡的絕望情緒也可以聯繫到他作為一個講德語的猶太人的處境上理解。

結果就是捷克人恨透了帝國政府,雖然帝國政策減輕了對他們的壓迫,但是1908年帝國動員捷克部隊的時候,布拉格的捷克人集體卧軌,阻礙運兵的火車出發,1911年再次局部動員的時候布拉格人再次集體卧軌,這次遭到帝國的逮捕,1914年終於宣戰的時候從布拉格開拔的捷克人部隊齊唱塞爾維亞國歌以示抗議。

帝國的士兵說五花八門的語言,在義務兵役制之前每個士兵都應該背回80個作戰指令的德語單詞,但是義務兵役制以後這一點不能再指望了於是發給軍官一種翻譯手冊,上邊用注音標注了各種不同語言的作戰指令,也就是說因為士兵聽不懂,所以請軍官盡可能的用士兵的語言下命令。

帝國軍隊的參謀體系異常臃腫,連團都有自己的參謀其中的一個用途就是翻譯,但是一旦開戰,部隊被打亂,捷克參謀被派去向克羅埃西亞士兵傳令,或者反過來一個匈牙利軍官准備讓一群捷克士兵沖鋒,引起的種種混亂是十足好兵帥克式的。

㈢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地位怎麼樣綜合實力如何

首先得知道來,它是歐洲傳統強國自(俄、英、奧、法)、也是當時世界八大列強(英、法、德、美、俄、奧、意、日)之一。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總人口數量之眾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位於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是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的工藝之先進更是遙遙領先,雄踞世界第一。

㈣ 請問一戰期間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和德國相比誰強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那麼戰爭期間各民族都同仇敵愾

匈牙利在內部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利,所以奧匈帝國是一個二元君主國,奧匈帝國是內匈牙利貴族與容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匈牙利國王與奧地利國王是同一個人。別的民族當然也想參政,但沒有成功,所以國內民族矛盾不斷,但又實行義務兵役制,這樣的民族矛盾重重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㈤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地位怎麼樣

這個問題有人想知道奧匈帝國在一戰前處境如何所以我客觀描述一下奧匈帝國的困境。而另一個問題有人想知道奧匈帝國在1910年代是否不可救葯。所以我表示奧匈帝國在1914年的走向滅亡更多的是政策錯誤、決策失誤這些偶然因素造成的。奧匈帝國或許勢將滅亡,但1910年代它還沒有病入膏肓。如此而已。某些可憐的民族主義者不僅異常敏感,而且理解能力令人扼腕。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幾乎要分享奧斯曼帝國的「歐洲病夫」頭銜,意思就是這一代人很可能要看到其滅亡的國家。從面積上看奧匈帝國是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人口是歐洲第三僅次於俄國和德國,但是「大陸強國」的奧匈帝國的陸軍軍費甚至不如海軍強國英國,從兵力上說奧匈帝國陸軍遠不如德法俄,從機槍、大炮、子彈也就是「火力上」,他甚至連義大利都不如,僅僅在數量上強於塞爾維亞。

結果就是捷克人恨透了帝國政府,雖然帝國政策減輕了對他們的壓迫,但是1908年帝國動員捷克部隊的時候,布拉格的捷克人集體卧軌,阻礙運兵的火車出發,1911年再次局部動員的時候布拉格人再次集體卧軌,這次遭到帝國的逮捕,1914年終於宣戰的時候從布拉格開拔的捷克人部隊齊唱塞爾維亞國歌以示抗議。

帝國的士兵說五花八門的語言,在義務兵役制之前每個士兵都應該背回80個作戰指令的德語單詞,但是義務兵役制以後這一點不能再指望了於是發給軍官一種翻譯手冊,上邊用注音標注了各種不同語言的作戰指令,也就是說因為士兵聽不懂,所以請軍官盡可能的用士兵的語言下命令。

帝國軍隊的參謀體系異常臃腫,連團都有自己的參謀其中的一個用途就是翻譯,但是一旦開戰,部隊被打亂,捷克參謀被派去向克羅埃西亞士兵傳令,或者反過來一個匈牙利軍官准備讓一群捷克士兵沖鋒,引起的種種混亂是十足好兵帥克式的。

㈥ 稱雄歐洲的奧匈帝國有多強

奧匈帝國,是歐洲歷史上一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曾稱雄歐亞大陸,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大國。一戰前,盡管奧匈帝國的霸主地位已經滑落,但實力仍然不可小視。作為一戰中德國最值得信賴的盟友,作為唯一能和德國並肩作戰的世界大國,奧匈帝國實力真不錯。不是一戰被瓦解,或許二戰德國就不會找義大利這個坑貨了。

不過由於奧匈帝國內部混亂,民族眾多,造成了奧匈帝國大而不強。雖然擁有比德國、法國還好的底子,但一直干不過德法,不過和德法相差也不是太遠,妥妥的世界第六強國。單看從奧匈帝國分裂出的那些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大部),其實力可見一斑。在此心疼哈布斯堡家族一秒鍾。

㈦ 奧匈帝國與日本誰的綜合國力更強

一戰時日本應該已經超過了奧匈帝國,奧匈在經濟上占優勢,但軍事實力反而不如日本,軍隊士氣極其低落,國內矛盾極為尖銳,國家不久後也分崩離析

㈧ 一戰的奧匈帝國實力怎麼樣

一戰時期奧匈帝國,表面上看似乎實力不錯國家。奧匈帝國地跨中歐、東歐、南歐的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國土面積達到近7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的歐洲排名第二,人口數量在當時居歐洲第三(5200萬),稍遜於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在歐洲的資源總儲備量只少於俄國,而原油產量更為全歐之冠。20世紀初奧匈帝國經濟GDP總量佔世界7.5%(美35.8%、德15.7%、英14.0%、法7.9%、俄6.4%、日4.3%、意3.5%),世界第五,比沙俄強。對比這個公開世界的統計數據(這些都是工業近代化國家,容易統計),這里我有個疑問,那些清史專家說甲午戰爭前夕的1890年,滿清的GDP是日本6倍甚至更多,說此時滿清的GDP世界前三(應該是次於美英或者美德);還有更加牛逼的神論,一直到1890年滿清的GDP才被應該超過從世界第一位置下來;滿清GDP被美國超過的確切時間是日滿簽訂《馬關條約》的1895年;直到1911年滿清完蛋前夕,遭受了八國聯軍侵略、庚子賠款和日俄爭奪東北進行的戰爭的破壞之後,滿清GDP仍居世界第二位;1820年滿清的GDP約為英國的7倍;1870年滿清GDP仍是英國的1.8倍、且大於英法的總和,因為從上面列強對比,20世紀初滿清的GDP總量在世界已經不入流了,難道10多年前的滿清GDP會有那麼多?最可笑的是,世界給出的統計結論如下「1860年,英國的生鐵產量佔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產量佔世界的50%,其現代工業的生產能力相當於全世界的40%~50%」,別忘了,當時還有歐洲的法國也是工業強國,美利堅沙俄的工業也在發展,歐洲大大小小國家的工業,大多都比當時的滿清強的多,那麼英國人的工業佔得比例這么多,靠著農業的滿清,怎麼可能在1870年GDP是英國的1.8倍呢?難道農產品的價值遠遠超過工業品?這樣明顯戳穿了滿清GDP的神論的證據,那些為了反GDP或者為了歌頌滿清的專家,在睜著眼睛說瞎話搞所謂滿清GDP如何如何?莫非真當老百姓是愚民?很是懷疑,看來那些所謂的清史學家更多應該稱呼為清粉辮子粉,完全沒有歷史學家客觀性的守操。好吧,就算是為了諷刺現在,為了突出說GDP無用論,那也不用這么作踐GDP吧!雖然GDP並非完全代表國力。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畢竟同時代滿清人口多得多、面積大的多、除了石油外其他資源也很多,但卻是個半殖民地半封建、誰來都可以欺負一下、已經逐漸孱弱沙俄更是靠著恐嚇就能賺取大筆好處的下場,縱然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滿清貴胄防漢勝過防洋人、一味愚昧壓制而不願意喚醒國人的心態所致,但工業差也是根源之一。而奧匈帝國的工業可是相當強的,其機械製造和軍火工業的規模在當時是世界第四,只在美國、德國和英國之後,比法國和沙俄還強一點;所以,從綜合實力上看,奧匈帝國是歐洲五大列強、世界六大列強(美、德、英、法、奧、俄)之一。但從戰爭的表現來看,怎麼看都挺孱弱的,雖然不像東西亞兩大病夫滿清和奧斯曼帝國那樣孱弱不看。
看來,這個綜合實力和工業實力,變成戰爭軍事實力還是有差距的。因為貌似就工業而言,尤其是軍工方面,奧匈挺強的,比當時的沙俄只強不弱,而比當時歐洲大陸除了德國外的其他國家即使是法國,也沒有弱的太多。但卻在東線,屢屢被沙俄揍得找不到北,而2400萬平方公里的沙俄則被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德國一隻手就揍得滿地找牙、死去活來,看來這個所謂綜合實力,尤其是靠著人口、面積、GDP總量上去的東西,轉化成戰爭實力確實不咋地,而即使是工業能力,轉化成軍事實力也要看情況,因為奧匈的工業實力貌似比當時沙俄還強一點。不知道這個奧匈帝國,實力(指那種能轉換為軍事戰爭力量的實力)在當時能排第幾,肯定不如美、德、英、法、沙俄、而且距離這個五個最奠定的沙俄都差距不小,但肯定比近代以來最強時期的滿清(大概是洋務運動期間所謂同光中興時期)和奧斯曼,強得多,不過不知道比義大利和日本如何?

㈨ 奧地利的軍工實力好嗎

奧地利在一戰前的奧匈帝國時期軍工實力是很強大的,奧匈帝國解體後到現在的奧地利就是名副其實的小國家了,軍工實力不再強大

㈩ 一戰時期奧匈帝國的軍力怎麼樣

奧匈在一戰之前也算個准強國,侵華八國聯軍中就有它。維也納的軍火廠出產的版步權槍和火炮質量還不錯,能滿足自己軍隊的裝備。但他的政體不穩,比俄國更脆弱,是個拼湊的帝國,其實是奧地利和匈牙利聯合體,推選奧地利皇帝出任國家元首,但奧匈各自有自己的議會,稅收系統。奧地利是德意志人,匈牙利是斯拉夫人,根本不是一個民族,之間互相防範,很難整合,軍隊戰鬥力很低。奧匈在面對俄國的前線就盡量不用匈牙利人,匈牙利人都布置在南線對付義大利人。奧地利人布置在北線,對付沙俄。

奧匈此時是個僵化的君主國,保守落後,國力又不行,開戰時勉強拼湊了130萬大軍,還要分布在三個方面作戰,西線對意,南線對付塞爾維亞,造成了北線對俄兵力嚴重不足,大約只有50萬人對俄作戰,面對300萬俄羅斯軍隊,基本無力對抗,只能拚命的拉攏德國,德國不得不出兵支持奧匈,這間接造成了德國在1914年運動戰和凡爾登戰役的失敗。奧匈在面對義大利跟塞爾維亞時還打過幾個勝仗,但在面對歐洲一流強國時幾乎毫無抵抗力,在北線被俄國狂虐,無奈國力不及。

閱讀全文

與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