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高技術不能反應一個國家的什麼

軍事高技術不能反應一個國家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13 22:18:38

A. 軍事高技術七個特點

1、高智力。高技術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它的發展必須依靠創造性的智力勞動,依靠富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體現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導體集成電路,從成本上講,原料及能源僅占其總成本的2%,而其餘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資。高技術的研究開發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較長的研製周期,因而研製過程需要耗費巨額資金。據統計,目前,一般高技術企業用於研究開發的經費占其產品銷售額的比例高達10-30%,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投資又比研究開發投資高出5-20倍,形成高技術產業後的設備更新投資還會越來越大。比如製造集成電路的設備,十年之中關鍵設備就更新了三代,每更新一代,設備投資就要增加一個數量級。
3、高競爭。高技術的時效性決定了誰先掌握技術、誰先開發出產品並搶先投放市場或用於戰場,誰就能獲得優勢,占據主動。為此,世界軍事強國和大國都制定了高技術發展計劃,試圖在世界高技術發展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4、高風險。高技術競爭的失敗,對企業而言,就意味著投資的失敗;對國家而言,意味著國家利益將要受到損害。此外,高技術研究本身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甚至要以生命作為代價。以航天技術的發展為例,40多年來,航天技術取得了神話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風險也高得驚人。1961年3月23日,蘇聯的邦達連科就成為為航天事業獻身的第一人。另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數據分析:目前正在組裝的國際空間站,在組裝過程中,發生至少一次重大失誤的可能性為73.6%。
5、高效益。高技術產品是高附加值產品,其形態是知識的物化形式,所以其價值遠遠超過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價值。實踐證明,高技術成果一旦轉化為市場化的產品,就能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一旦得到實際應用,就能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比如航天技術,其投資效益比高達1:14,充分體現了高效益的特點。
6、高滲透。高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技術輻射性或滲透性,隱含著巨大的技術潛力,不僅可以用於新興產業的創立,而且可以用於傳統產業的改造,成為經濟、國防、科學、技術、政治、外交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發展變化的驅動力。
7、高速度。高技術產業是目前發達國家經濟中最活躍也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部門。美國經濟在「9.11」事件前已連續十多年呈現高增長、低通脹趨勢,而且美國GNP佔世界總值的比例也由90年代初的24.2%增加到2000年的30%。這些都是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高技術產業帶來的結果。高技術產業的成功不僅表現在產值、產量的發展高速度上,而且還突出表現在產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比如計算機晶元的處理速度,30多年來,幾乎每18個月就翻一番。現在普遍使用的高性能計算機,其運算速度已可達每秒十幾萬億次,微機處理速度也已可達每秒10億次。

B.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理論有哪些影響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理論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影響:

1、高智力

作為知識密集型專技術,高技術的發屬展必須依靠創造性的智力勞動,依靠富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高投資

高技術的研究開發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較長的研製周期,因而研製過程需要耗費巨額資金。

3、高競爭

高技術的時效性決定了誰先掌握技術、誰先開發出產品並搶先投放市場或用於戰場,誰就能獲得優勢。

4、高風險

高技術競爭的失敗,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投資的失敗,對國家而言意味著國家利益將要受到損害。

5、高效益

作為高附加值產品,高技術產品形態是知識的物化形式,所以其價值遠遠超過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價值。

6、高滲透

高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技術輻射性或滲透性,隱含著巨大的技術潛力。

7、高速度

高技術產業的成功不僅表現在產值、產量的發展高速度上,而且還突出表現在產品性能更新的高速度。

C.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對國防建設的影響有哪些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對國防建設的影響有:

一、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有助於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

目前工業經濟發達國家對軍事高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多首先考量的是盡快使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快速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提升兵器的毀傷力,使軍隊在質量上保持優勢,以增強軍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可以說軍事技術水平的優劣,時時刻刻影響著武器裝備的戰技水平。

當代社會以精確制導技術、航天技術、偵查與監視技術、偽裝隱身技術、夜視技術、指揮自動化——C4ISR、電子對抗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為軍事技能的重點考察對象。而這8項技術的發展無一不依靠兵器性能的拓展,毀傷能力的提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增強,機動范圍的擴大,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大的完善。

二、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有助於培養大批高素質的軍事人才

軍事高技術具有高智力、高創新性。現在軍事技術中的每一項技術,無一不是當今時代各項科學技術最新成就相互交叉融合創新的結果,是不同學科眾多科技人員指揮的結晶。

而無論是過去的戰爭還是現代的高科技戰爭,人與武器這兩項因素中,人的素質的作用始終是決定性的。軍事高技術的應用靠軍工人員去實踐,兵器的高戰技性

三、軍事高技術的發展有助於國防戰略戰術的創新

中國自古以來,以戰略戰術的多變性而著稱,三十六計享譽天下。我們由此看到,只有科學得當的戰略戰術,才能指導現代軍事斗爭的實踐。成功的軍事斗爭實踐經驗又可以反過來促進現代軍事戰術的完善與創新。

隨著戰爭技術含量特別是高技術含量日益提高,各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國軍事技術發展差距現代戰爭日益拉大,甚至出現技戰術上的代差。強的一方更加重視發展自己的戰略戰術優勢,弱的一方也力爭從戰術外尋找出路。因而,戰略戰術的得當成為了各國所力爭的一塊兒寶地。

(3)軍事高技術不能反應一個國家的什麼擴展閱讀:

軍事高技術發展趨勢:

一、新一代軍用信息技術將大幅提升戰場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技術是信息化戰爭制勝的主導技術,也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支撐。近年來,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量子信息等技術在軍事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將使軍隊的信息獲取、數據傳輸、情報支援、信息服務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新型主戰裝備和高自主無人平台技術將使未來戰爭趨向隱形化、無人化

信息化戰場上,主戰裝備依然是作戰能力的核心。為了在激烈的軍事競爭中占據主動權,主要軍事強國正在著力推進新一代主戰裝備的研製。一是全面啟動第六代戰斗機方案論證。第六代戰斗機將具備更好的隱身能力、更高的網電對抗能力、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更遠的作戰半徑,代表了新型主戰裝備的發展方向。

三、高效毀傷與定向能技術將使火力打擊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近幾年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精確打擊和高效毀傷已成為軍隊作戰的核心能力,「發現即摧毀」成為火力打擊的新常態。目前,高效毀傷技術正向高效能、低附帶毀傷和智能可控方向發展。其中,含能材料技術發展迅速,第四代全氮含能材料理論上最大爆炸當量可達梯恩梯炸葯的10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軍事技術發展新趨勢(審時度勢)

D. 軍事理論題:軍事高技術對現代作戰計劃的影響

你好!網上找的,希望可以幫你打開思路。
高技術戰爭對軍事的影響,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國家戰略、國防經濟、國防科技和軍品生產、軍事思想、戰爭樣式和作戰方式、軍隊建設和管理、戰爭准備、戰略戰術、後方保障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深刻的改革。高技術戰爭的出現,迫使從事戰爭的人們重新看待一些傳統的觀念、理論和原則,重新衡量以前的戰略、政策和一些具體做法。
(一)對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
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從保衛國家的安全形度來說,僅僅考慮核威脅、核保護戰略已遠遠不夠了。航天戰略(或宇宙戰略)將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一個國家的高技術水平是這個國家威懾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的安全除了有賴於必要的常規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賴於高技術武器。
(二)對國防經濟的影響
高技術的發展,對國防經濟要求很高,國家要以相當的經費來支持高技術武器的發展。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很多軍事高技術與國家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如用於外層空間的一些武器和設備,對開發宇宙資源和地球資源大有益處。開始,需要國家經濟投資,但不久就可受益,反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高技術戰爭的基礎是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僅僅用有限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需要有國防經濟整個系統來支撐。而且光有錢還不是唯一的條件,國防技術人才和國防技術設施要與高技術的發展相適應。為了發展高技術,需要動員整個國家的尖端技術力量,而不單純是軍事技術力量。經費和技術,是發展高技術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三)對戰爭樣式和作戰方式的影響
高技術武器用於戰爭,使戰爭的樣式和作戰方式有了很大發展。除了已經出現的用高技術手段進行的軍事沖突和小型局部戰爭之外,還將有可能出現如外層空間的軍事沖突和小型戰爭,以及星球大戰和世界性高技術戰爭等等新的戰爭樣式。這些新的戰爭樣式,反映了現代復雜的國際關系,影響著戰爭的規模和結局。對於核武器,美蘇等國正在從高技術中尋找防禦的積極手段。現在已有不少人相信,運用高技術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擊核武器。因而,風靡一時的核威脅戰略將受到挑戰。高技術戰爭發動的方式和進行的方式與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遠戰可能多於近戰,導彈戰可能多於槍炮戰,電子戰可能充斥整個戰場。作戰雙方利用智能武器和藉助現代指揮工具進行的斗爭將日益突出出來。
(四)對軍隊編制裝備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將影響軍隊的組成、編制和裝備。如將增加新的軍種和兵種——天軍、深海部隊、機器人部隊、飛行器分隊等。軍兵種的比例也將發生變化,天軍、空軍的比例將逐漸增大,陸軍的比例將縮減。海軍中深海潛艇的比例也將加大。軍隊人員的知識結構,必須要與高技術的裝備水平相適應。軍隊的文化水平將大大提高,工程科技人員的比例將增大。軍隊人員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堅強的體魄,嫻熟的軍事技能,能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堅韌不拔,具有獻身精神。軍隊有良好的訓練水平和科學的管理水平。
(五)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作戰空間增大。不光是同一作戰單位的任務,正面、縱深大於以往作戰,而且空中的支援和防護一般可分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以及高天(外層空間) 6 個層次。從幾萬米高空擴大到幾百公里的外層空間。
由於遠程火器增多,部隊機動速度加快,作戰部隊的任務縱深大大地加大了。
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增大。在謀略思維上能夠跳出常規,在復雜的戰爭現象中,尋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點,在謀求突然性的優勢中居主導地位。但是指揮決策的快速性和作戰行動的快速性,無疑有助於突然性的達成。而後者,在高技術戰爭中是司空見慣的。
殺傷破壞程度空前殘酷。既有大面積殺傷武器,又有精確制導的殺傷點狀目標的武器。點面結合,破壞面積大,殺傷目標准,對人類帶來的災難超過以往。如果高能激光武器使用於戰場,對其破壞殺傷力目前還沒有找到抗禦的方法。戰場探測器材十分發達,凡是暴露的目標,一般都可偵知,凡是偵知的目標,一般都可摧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存戰場上的有生力量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果進攻者不能在沖擊前對防禦一方進行十分有效的壓制,那末防禦者就有可能在瞬間將暴露的進攻軍隊予以毀傷,而將在此以前的損失和消耗撈回來。克勞塞維茨說防禦是較強的作戰形式,在高技術戰爭中這句名言將再次得到證實。
電磁頻譜的斗爭更加激烈。這方面的斗爭不單單是象以往那樣主要反映在干擾和反干擾方面,除了干擾反干擾的斗爭外,還將反映在偵察反偵察、制導反制導、 C3I 系統與反 C3I 系統等方面。高技術戰爭中,雷達是雙方很注目的目標。電子干擾對方制導系統也將日益重要。破壞對方的指揮控制系統更有積極意義。電子壓制斗爭是火力壓制的前提,否則,很難保障火力壓制的效果。所以電磁環境的優勢往往伴隨著勝利。
在高技術作戰中,發現目標是第一位的。包括偵察衛星在內的眾多的探測器對戰場目標的發現並不難。由於作戰雙方採取的偽裝、隱形、隱蔽、設置假情報、發射假信號等手段,發現的目標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如何在發現目標之後識別真假是個復雜的問題。
打擊目標是繼發現識別目標後的積極行動。打擊一般指火力打擊,主要是空中火力和地面火力打擊,同時包括採取電子摧毀的打法,或將目標殺傷,或使目標摧毀,或將目標給予破壞。這是高技術戰爭中最積極的手段。能否大量地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在任何戰爭中都是有決定意義的,高技術戰爭也不例外。
佔領或保護目標一般是作戰的目的,這是繼火力打擊以後的行動,往往是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的結果。就一般的進攻(或防禦)作戰行動來說,佔領(或保護)目標是衡量完成作戰任務的標志之一。有利的地形如制高點、戰役戰術要點,仍是兵家必爭之地。
(六)對指揮的影響
由於衛星技術和其它遙感遙測技術廣泛使用於軍隊指揮系統,獲取戰略情報和戰場情報已不是十分困難的事;由於電子計算機成為軍隊指揮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對信息的儲存、處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纖通信、傳真通信和數據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適時性提高了。自動化的指揮控制系統使軍隊指揮既快速又准確,尤其運用人工智慧專家系統,可以提出決策建議和行動方案供指揮員選擇參考,作出最佳抉擇。以高技術為支撐的 C3I 系統,可供戰略指揮(全國、全球、甚至外層空間)使用,也可供戰役、戰斗指揮使用,甚至單艦、單機、單車、單兵都可使用。這就要求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必須既是軍事專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熟悉自動化指揮程序和具有運用指揮設備的知識與能力。
(七)對後方保障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的極大消耗量對後勤保障提出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供應補給量與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極大的供應量來保障高技術戰爭的極大消耗量。假設消耗量為 N ,那末供應量應大於 N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戰爭的持續進行,如果供應量小於消耗量,那就要影響戰爭的進行,甚至發生糧盡彈絕的危險情況。做到及時大量的供應補給,要掌握四個環節:①預見和准備。對一場戰爭的可能消耗情況,預先要有足夠的估計,並據以作充分的准備。如作好各類物資彈葯油料等的預先儲備等。②有充足而可靠的輸送力量。根據戰爭的進展情況和各作戰方向、作戰地域的消耗情況,能夠及時地組織輸送力量,迅速地將所需物資送到。③現代化的多種輸送、管理手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多種輸送手段,如鐵路、公路、飛機輸送,或人力獸力輸送。二是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戰場上消耗情況,控制輸送力量,保障重點方向、重點物資的籌劃和供應。④有應急措施和掌握預備力量。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問題是當出現「失著」時,有裕如的應急措施,手裡有預備力量可供使用。
由於高技術戰爭使前方後方的界限更趨淡薄,為了組織後方的有效保障,必須注意組織對後方機構的有效防禦,防止空中襲擊、遠程武器襲擊及空降兵襲擊、敵方迂迴穿插部隊的襲擊等。因此,後方地域必須組織防空、防炮、防導彈以及對地面和對外層空間的防禦。這樣,才能可靠而有效地組織後方保障。

E. 軍事高技術對作戰有什麼影響

高技術對現代軍事領域的影響是十分廣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是軍事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具有明顯超越性
技術決定戰術,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必然促進和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技術水平條件下,技術推動戰爭理論發展表現有不同的特徵。高技術促進現代戰爭理論發展不同於以往,其重要特徵就是具有明顯的超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1 、高技術可以超越武器裝備變革的實際存在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技術應用於軍事過程,一般要經歷科學存在、生產存在、裝備存在三個階段。某種先進技術發明創造出來,並具有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功能或性質,為其科學存在;當發明創造投入生產,轉化為軍事上需要的技術成品(武器裝備),為其生產存在;當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戰鬥力,為其裝備存在。
在以往的歷史時代,先進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最終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通常要在順序經過上述三個階段,並在實際形成戰鬥力之後才能實現。這是因為,在生產力比較低的歷史時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產品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武器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作戰能力也要較長時間,使人們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才能認識新技術的巨大作用,並以此來建構新的戰爭理論。因此,以往新的作戰理論原則只能產生於新式武器裝備存在之後,而不能在其之前,這是很自然的事。現代高技術對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與以往歷史上有所不同了,在其處於科學存在或生產存在階段,就能超越裝備存在階段而促使戰爭理論發生變革,改變其性質和內容。如美國 1982 年提出「空地一體作戰」理論時,新型坦克、隱形飛機、精確制導等,並未大量裝備部隊,有許多甚至未投入生產。美國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戰」理論,也不是星際武器產生和裝備部隊的結果,而是根據高技術群體可能在軍事領域應用的科學存在來設計和籌劃的。
這種超越現象,是由現代高技術君群自身的發展與武器裝備生產以及軍事理論研究活動的內在聯系所決定的。其一,高技術群體內部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把影響軍事活動的可能和趨勢整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能夠十分近似地把握未來戰爭的圖景進而改進或更新戰爭理論;其二;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驚人,只要科學技術能提供設計,生產就能實現其存在,而只要軍隊需要,產品就能很快滿足其要求,這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的傳統思維,而能夠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的理論構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再需要等到新式武器大量裝備部隊之後才去構思戰爭理論,而是可以大膽地超越設計和創造;其三,現代軍事理論研究活動本身,把技術對戰爭的影響當作重要的課題,又藉助高技術提供的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先進科研手段,整體、系統、科學地分析高技術對戰爭的影響,從而使戰爭理論研究 超越裝備發展階段而設計未來戰爭的能力。
2 、高技術可以超越戰爭實踐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在以往的軍事技術條件下,無論從冷兵器作戰到火器作戰,還是從火器作戰到通用武器作戰,無一不是遵循這樣一條軌跡:在戰爭實踐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後,人們才開始逐漸從某些經驗性的認識上升為系統的戰爭理論。在高技術時代,戰爭理論則可以超越戰爭實踐形態而發展和創新。高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提供了可能,而且為軍事理論研究提供了先進的預測手段。以往人們對未來戰爭的預測,無論是定量預測還是定性預測,都是決策者及其幕僚人員依賴人腦和人工的手段去分析、判斷、推理,這樣得出的結論往往帶有或多或少的隨意性。現代高技術是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群體,其中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資訊理論、系統、控制論等「軟」技術為軍事預測提供了模擬手段。錢學森在《論系統工程》一書中說,作戰模擬方法「實質上提供了一個『作戰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利用模擬的作戰環境,可以進行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缺陷,可以預測策略和計劃的效果,可以評估武器系統的效能,可以啟發新的作戰思想。」因此,在新的戰爭形態尚在醞釀的時候,在具體的戰爭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人們可以依據高技術可能達到的水平,依靠科研專家隊伍,運用以電子計算機模擬為代表的先進的科研手段和方法,開始對新的戰爭實踐形態進行「設計」。在東西方「冷戰」時期,這種「設計」本身就是戰爭創造力的競賽,你設計一種作戰樣式,我就設計另外一種作戰樣式與你對抗,從「硬殼式前沿防禦」到戰役機動集群,從「縱深打擊」到「空地一體作戰」,從核威懾到「戰略防禦倡議」,等等,都展示了戰爭理論先於戰爭實踐而創造的生動局面。盡管這種「設計」歸要到底離不開實踐,然而它所表現出的超前性,已不再單純是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和現實戰爭情況的分析,不再是某次具體戰爭的對策,而是科學家、專業人員與決策者相結合,為保證在戰爭中制勝,而對未來戰爭進行的整體上的預先安排和運籌。當然這種在高技術條件下超越戰爭實踐發展的戰爭理論最終還是離不開實踐,還是要應用於戰爭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修正、完善,使之越來越適應實戰的需要。
3 、高技術可以超越不同層次的戰爭理論領域,同時促進戰略、戰役、 戰術理論的發展
在核武器出現以前,先進技術導致戰爭理論的變革有著某種特序漸進的連續變化的規律,即先進技術首先引起戰術層次理論的變革,漸及戰役、戰略層次的理論。核武器的出現使戰爭理論的發展變化呈現為與上述過程相反的逆式過程。由於它首先以大規模殺傷兵器的身份粉墨登場,因而它首先在戰略層次引起了變革,產生了核戰爭戰略理論,爾後派生出核條件下戰役、戰術理論。而今高技術在更高水平和更廣范圍內打破了戰爭理論發展的這兩種模式,即;既不是單純按由戰術到戰役、戰略的程式,也不是單純按從戰略反轉到戰役、戰術的程式發展,而是可以超越不同理論層次或領域,對戰爭理論發生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幾乎可以同時導致戰術、戰役、戰略理論全面而深刻的變革。
現代高技術不是一兩個孤立的發明,而是一個個相互聯系的技術群體,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和方面的戰爭理論的整體需求。在高技術條件下,武器裝備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具有能用於戰略、戰役、戰術等各個范圍的技術性能與作戰功能。如,衛星通信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料在戰略、戰役、戰術范圍都可以利用; C3I 指揮控制系統從統帥部到最小戰術單位都可構成指令和反饋系統,等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設計與製造雖然在技術性能上有戰術、戰役、戰略武器的區分,但由於採用模塊設計和系統控制的轉換,而實上運用則是可以靈活掌握的。這就使戰爭本身原來存在的戰略、戰役、戰術行動出現了跨界或互相滲透的現象。美軍入侵格瑞那達、襲擊利比亞,已經很難說是戰斗行動還是戰役行動,或是戰略行動。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指揮機構可以直接指揮到每架飛機,甚至對每架飛機的出動時間、攻擊目標的詳細坐標,都直接作出了規定。這說明,高技術的指揮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集中掌握戰爭全局的能力,在很多情況下,戰略目的可以不再通過若干戰役行動來達成,戰役也可不再通過若干戰斗來達成。戰略行動、戰役行動、戰斗行動,只是不同層次作戰組織的活動領域,但這些不同層次的作戰行動可能是同時實施和完成的。這就使得戰爭理論打破順序發展的程式和層次上的嚴格區分而齊頭並進發展。
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國在戰爭理論研究上,更加重視超前性研究。過去那種戰爭理論研究的「歷史時間觀」正在為「未來時間觀」所取代,「歷史外推」的研究方法正在為「預測模擬」的研究方法所取代。現代戰爭理論的發展,正呈現出一種階段性超前,並隨著未來與現實的接近而逐步完善的發展模式。充分認識和把握戰爭理論發展的這種趨勢,對發展我軍的戰爭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具有威懾和實戰雙重功能
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早在 2500 年前就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著名論斷,但作為系統的現代威懾理論卻是在核武器時代產生的。以往戰爭理論基本上是指導戰爭准備與實施的理論,是為了打贏現實戰爭的。核武器出現後,由於其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因而核威懾理論隨之產生。如全面核威懾理論、有限核威懾理論等,其基本的思想是以核優勢震懾敵方,使其屈服於自己的意志。核威懾理論的產生,使得現代戰爭理論呈現出實戰與威懾並重的發展趨勢。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和廣泛用於軍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突出,並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高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使得威懾理論在現代戰爭理論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們知道,現代戰爭已不單純是軍事對抗,而是綜合國力特別是高技術的抗爭。高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改善支持戰爭的基本條件,而且可以直接發展軍事力量。同時,在高技術領域中,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分界越來越小,軍轉民、民轉軍越來越便捷。因此,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必然將極大地擴展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正因為如此,目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把發展以高技術為核心的全面競爭戰略引入戰爭理論,把發展和保持強大的綜合威懾力量作為國家發展占略的重要目標。美國政府推行的「戰略防禦計劃」和西歐的「尤里卡計劃」,就是這種思想和政策的產物。正如西德總理科爾所說:「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有 10% 是戰爭理論問題, 90% 是尖端技術問題」。這一情況說明,在相對和平時期,提高國家的威懾能力,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戰爭理論的重要課題。
其次,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性能,使得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進一步融合。其原因:一是高技術武器不同於核武器,它具有威懾和實戰的雙重功能。我們知道,高技術武器裝備,不僅在遠距離打擊和毀傷效果方面可與核武器不分仲伯,而且具有核武器不可比擬的准確性和可控性,因此高技術武器既可作為實施威懾的重要實力,又可用於實戰,從而克服了核武器只能用於威懾,一般難於在實戰中使用的不足。這樣,同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的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作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的兩種手段,更易於相互轉換和交替使用。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使得現代局部戰爭本身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威懾手段。威懾不僅要以一定的實力為力有時還要採取一定的軍事行動才能達成目的。由於高技術武器具有精確而巨大的破壞力和遠程的的打擊力,一般來說,使用少量兵力、兵器,通過空中或遠距離打擊,即可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同時,由於擁有高技術優勢的一方,一般都掌握著主動權,能有效地控制戰爭的規模和過程。因此,有些國家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目的,對其可能的對手不僅以軍事實力相威懾,而且有時採取有限的軍事行動來壓迫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意志。這種軍事行動,實際上也是一種威懾。如以色列襲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美國空襲利比亞、美英法等國在伊拉克建立「禁飛區」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性質。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高技術條件下,威懾和實距理論正逐步融為一體。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從而構成完整的現代戰爭理論體系。
三、高技術條件下戰役作戰理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現代高技術使現代戰爭的戰役作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吳現出大立體、全縱深、高強度的特點。作戰行動將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層空間以及電磁頻譜領域晝夜不斷地進行。敵對雙方的作戰力量將在作戰地幅的全縱深,進行無後方作戰和非線性作戰。作戰將在較短的時間內,消耗大量作戰物資,給敵對雙方以巨大的毀傷和破壞。由此而引起了戰役作戰理論的各方面的深刻變化。
1 、進攻作戰理論的變化。傳統的進攻理論強調軍隊從行進間展開, 經火力准備,由戰術突破開始,進行線性作戰,逐步轉為戰役突破、戰略突破,逐次殲滅敵方防禦集團,奪占重要目標或地區。高技術條件下,這一理論的顯著變化是,進攻行動從以地面突擊為主,變為空中突擊為主;從前沿向縱深的連續打擊,變為全正面、全縱深的同時打擊。海灣戰爭中,美軍要求空中進攻戰局必須首先摧毀伊軍百分之五十的戰鬥力,地面進攻戰局開始後,空中打擊仍然保持連續不斷,武裝直升機的固定翼飛機是殲滅伊軍裝甲目標和摧毀堅固工事的主角,步兵的行動幾乎接近於從運動中肅清殘敵,很少突破和攻堅行動,並且從進攻開始就對伊軍從給深的戰略、戰役、戰術目標實施了猛烈的打擊。原蘇軍也有不少人認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大規模模使用地面部隊,而是與奇襲和空中優勢緊密相關」。
2 、防禦作戰理論的變化。由於高技術兵器提高了軍隊的機動作戰能力和火力,擴大了作戰半徑,也由於進攻兵器幾乎可以摧毀任何防禦工事,陣地支撐點因素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防禦一方在一定地區內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成為制止敵人進攻的主要手段。這使防禦作戰理論發生了三點顯著變化。首先是強調機動防禦為主。因為機動防禦可綜合運用進攻、防禦、遲滯作戰等手段,是以進攻行動為主的防禦作戰。其次是更加強調靈活組織。美軍規定,無論是機動防禦還是地域防禦,均可選擇在相當靠前的地方防禦,在敵人逼近時實施打擊;可選擇在主要地域與敵決戰;可誘敵深入,然後打擊敵人翼側和後方;甚至可先敵發起破壞性進攻。第三是強調對進攻之敵實施縱深打擊和在後方縱深地域作戰。美軍認為,縱深作戰、近距離作戰和後方作戰在防禦中是統一的。「縱深作戰將打亂敵方縱深內的部隊運動,摧毀對攻方至關重要的高價值目標,並在關鍵時刻打亂敵軍的指揮與控制。」在後方地域,即己方縱深內作戰,「主要作用是通過不使指揮與控制、火力支援、後勤支援和預備隊的運動被敵軍打亂,來保護指揮官的行動自由。」
3 、指揮理論的變化。高技術指揮活動的根本變化是從指揮人力密集型的軍隊,變為指揮技術密集型的軍隊;從以人力指揮為主的理論,轉變為以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主的指揮理論。其表現是:在情報工作上,從人力偵察為主發展為以技術偵察為主,廣泛利用高技術偵察裝備獲取情報。海灣戰爭中,戰爭 國部隊之所以能准確、全面、及時地獲取情報,主要依靠具備全時、全方位的偵察和自動化傳遞信息能力的優勢技術裝備。其預警飛機 24 小時升空工作,情報偵察系統可適時傳輸戰場實況的多光譜圖象,全球定位系統和位置標定報告系統可隨時為飛機和地面部隊導航、指示目標;從地面到外層空間的情報、通信、指揮系統,每天管理 3.4 萬多個頻率,可每天保持 70 萬次電話呼叫和 15.2 萬份電文傳遞。
在作戰組織上,由統一、逐級計劃為主,轉變為統一、系統計劃為主。最高指揮機構的作戰計劃往往深入到部隊、分隊,如美軍規定,作戰必須制定總的計劃、戰中應急計劃(亦稱「分支計劃」)、後續行動計劃。其中,後兩個計劃帶有多方案的性質,預見作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可能的處置辦法,務求詳細周密 。海灣戰爭中,美軍調用了大量計劃人員,用計算機模擬作戰進程的各種情況,根據模擬結果和臨戰學習的實驗效果,制定和不斷修改計劃。空軍在作戰中,還採取了提前二日制定攻擊計劃,提前一日轉化為「空中任務指令」,控制到每一架飛機。
在作戰部署上,從追求「多多益善」的數量優勢觀念,轉化為追求「合理夠用」的效能觀念。在戰斗編組中大量增加了技術兵種的成分,對各軍、兵種的比例根據不同任務,經過充分的運籌分析,合理地確定。強調軍隊現地配置的機動性,盡量改變過去靜止配置的方法,盡量減少在一個地域停留的時間,以隱蔽作戰企圖,達成作戰的突然性。
在作戰保障上,一是從原來單純的保障行動,轉化為更具有戰斗性質的作戰行動。傳統的保障行動正在越來越多地列入作戰行動體系,偵察、通信保障已列為指揮的要素,工程保障除道路保障外,其它工程保障已由作戰部隊自己承擔,防空保障已完全作為作戰行動,「三防」保障也成為作戰行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二是由於軍隊的頻繁機動,補給量的空前增加,運輸保障已成為後勤保障的關鍵。三是重視技術保障的作用。為保障坦克、飛機、火炮、雷達、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完好率,需要良好的儲備、測試、檢驗、搶修以及技術補充等,技術保障活動正在滲透到作戰的保障和各個環節中。

F. 軍事高技術對現代化戰爭的影響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回顧世紀之交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特別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含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人們不難得出結論:科學技術是最重要的軍事戰鬥力。20世紀70年代後一大批高新技術的迅速涌現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類高技術武器裝備,另一方面又間接從理論報道實踐對軍事領域產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響。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當然,在軍事高技術中,人始終是決定性因素,先進的武裝、裝備是重要因素。
一、軍事高技術概念
(一)定義
「高技術」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包含的內容特別豐富,目前還沒有一致公認的定義。
1、高技術的定義
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前沿的,對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文明、增強國防實力起先導作用的新技術群。
2、軍事高技術的定義
軍事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
軍事高技術的三層含義:
——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進武器裝備的發展
(二)分類
1、按照高技術分類:分為六大技術群
信息技術——軍事信息技術
新材料技術——軍用新材料技術
新能源技術——軍用新能源技術
生物技術——軍用生物技術
海洋開發技術——軍用海洋開發技術
航天技術——軍用航天技術
2、從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1)偵察監視技術,比如:太空——偵察衛星、空中——偵察飛機、地面——雷達、水下——聲納
(2)偽裝與隱身技術:比如B-2轟炸機
(3)夜視技術,比如:紅外探測器、微光夜視儀
(4)軍事激光技術,比如,天瑩激光器
(5)電子戰技術
(6)軍事航天技術
(7)精確制導技術
(8)指揮自動化技術
(9)核武器、化學武器與生物武器技術
二、軍事高技術主要特徵
(一)綜合性。軍用高技術是由多種技術組成的一個技術群體。
(二)滲透性。軍用高技術的應用不僅遍及整個軍事領域,同時還會迅速轉為民用。
(三)創新性。軍用高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創新快的特點,同時它還可在軍事領域中支援各種創新活動。
(四)增效性。軍用高技術能使武器裝備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隊的戰斗能力增強。
(五)時效性。軍用高技術發展很快,其階段性成果只有及時應用與推廣,才能發揮巨大的軍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七)競爭性。各國軍隊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競相發展軍用高技術。
(八)風險性。軍用高技術是前沿技術,要進行超前性研究,其結果難以預料。
(九)知識性。軍用高技術是以各種科技知識為基礎的,其發展更離不開掌握各種知識的高科技人才。
(十)戰略性。發展軍用高技術是國家的戰略決策 ,它直接關繫到一國在世界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軍事高技術對現代軍事的重大影響
(一)新軍事變革
軍事變革就是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武器系統與創新的軍事學說或軍事理論和部隊編成及時、正確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起戰爭樣式的深刻變化和作戰效能的極大提高。先進的軍事技術與武器系統、創新的軍事學說和部隊編成是軍事變革的三要素,要發生軍事變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1、高技術武器裝備將明顯改變現代戰場與作戰行動。
2、高技術武器裝備將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三)軍事高技術對軍隊建設的影響
1、軍隊的規模將縮小。
2、軍隊結構將不斷優化,可能出現新的作戰部隊。
3、軍隊人員構成和素質將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隊。
5、提高偵察監視系統的生存能力。

G. 軍事高技術給現代戰爭帶來了哪些影響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清嵐201
談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軍事高技術又稱國防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並對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隨著高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現代戰爭呈現出明顯的高技術化趨勢,大量使用高技術兵器成為現代戰爭的明顯特徵。1999年科索沃戰爭,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進行作戰,地面部隊自始至終沒有進入,信息化裝備大量應用,最後實現戰爭零傷亡。其後是阿富汗戰爭,實現了網路化、互聯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隊,而是一個個小戰斗分隊,指揮官在後方通過網路監視大屏幕進行指揮。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戰爭,實現了戰爭直播,死傷人數很少,進展速度很快。這三場戰爭離我們很近,直接體現了高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高技術戰爭對軍事上的影響,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國家戰略、國防經濟、國防科技和軍品生產、軍事思想、戰爭樣式和作戰方式、軍隊建設和管理、戰爭准備、戰略戰術、後方保障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深刻的改革。高技術戰爭的出現,迫使從事戰爭的人們重新看待一些傳統的觀念、理論和原則,重新衡量以前的戰略、政策和一些具體做法。(一)對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從保衛國家的安全形度來說,僅僅考慮核威脅、核保護戰略已遠遠不夠了。一個國家的高技術水平是這個國家威懾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

H. 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1、高技術的時效性決定了在現代化戰爭中誰先掌握技術、誰先開發出產品並搶先投放市場或用於戰場,誰就能獲得優勢,占據主動。

2、高科技在空中武器裝備中的大量應用使當代軍事戰爭逐步向空中化發展,空中及空間力量正在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

3、高技術的運用使現代化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在五個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是武器的毀傷效能劇增;二是突防能力增強;三是偵察監視能力擴展;四是自動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五是機動能力更強。

(8)軍事高技術不能反應一個國家的什麼擴展閱讀

目前軍事高技術主要可分為6大新技術群,即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6大領域,每個高技術領域都包含成千上萬的高技術。這6大技術群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不斷涌現新的學科和技術,並且都被運用到軍事上。

軍事高技術的分類:從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的關系來看,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支撐武器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

二是直接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信息戰技術、指揮控制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閱讀全文

與軍事高技術不能反應一個國家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