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濱海縣歷史多久

濱海縣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1-03-09 00:34:28

Ⅰ 濱海縣的歷史沿革

在西漢末年,濱海縣境西部就有人居住,從事漁樵和狩獵。時隸徐州刺史部臨淮郡淮浦縣。
隋唐時期屬楚州山陽縣,稱海邊新增之地。
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鹽場天賜場已經建成,場區地跨黃河南北岸,縱橫15公里左右,是時,為兩淮和海州地區最大的鹽場。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欽定建葦盪營,縣境內大部分地區隸葦盪右營。清雍正九年(1731)建阜寧縣,縣境為阜寧縣東北境。
民國29年(1940)10月,黃克誠率部解放鹽阜地區並劃建東北行署。翌年9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以東北行署轄區建阜東縣,隸鹽阜行政公暑。
1949年11月,阜東(即現濱海縣范圍)、濱海(即現響水縣范圍)兩縣合並,以濱海縣命名,隸鹽城專員公署。1966年3月,濱海縣劃分為濱海、響水兩縣,廢黃河、中山河以南地區仍稱濱海縣,屬鹽城專區。1983年鹽城實行市管縣,濱海縣隸鹽城市。

Ⅱ 請教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的歷史沿革

基本概況 濱海,地處蘇北平原,黃海之濱,與日本隔海相望,南距鹽城80公里,北距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不足100公里,全縣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海岸線44.6公里,人口107萬。 濱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建國前先後有一大批革命家,藝術家在此留下足跡。新中國成立後,涌現一批知名人士,專家學者,企業家,尤以書法藝術享譽海內外,是江蘇省唯一「書法之縣」。 濱海,經濟快速發展,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何首烏之鄉,優質糧棉生產基地縣,林業生產大縣,草柳編織大縣;工業蓬勃興起,已形成化工,紡織,機械,食品等一批支柱產業;三產服務行業發展迅速,人氣興旺,建立了多種門類的服務體系。 濱海,有優越的發展環境,便捷的交通使濱海融入了上海經濟圈。境內204國道,省道陳李公路,海堤公路與寧靖鹽,京滬,寧連高速及已動工興建的沿海高速聯成一體,成為鹽城市乃至蘇北交通最發達的縣份之一。通榆運河南接長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蘇北灌溉總渠貫穿境內並西接京杭運河,濱海港已成為國家二類開放港口,是蘇北沿海建10-20萬噸碼頭的理想選址;鹽城和連雲港機場已開通北京,廣州,上海,杭州,大連,沈陽,廈門等城市航線,形成四通八達的海陸空運輸體系。 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科技在全縣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越來越高。1998年,全縣共組織實施省級以上星火計劃項目4項,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全縣共籌集科技開發資金9800萬元,組織開發科技項目58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0項、市級15項、縣級32項。科技隊伍進一步壯大,年末擁有各類科技人員近2萬人,其中高級職稱448人,中級職稱3993人。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緣、鹽城中東北部,西南與阜寧縣相連。西與漣水縣接壤,南襟射陽河、蘇北灌溉總渠與射陽縣毗鄰,北依廢黃河、中山河與響水縣相望,西枕204國道,蘇北灌溉總渠橫穿東西境。地理坐標:北緯33°43』-34°23』,東經119°37』-120°20』。 東西最大直線距離55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47公里。 全境188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667.4平方公里,佔88.69%;水域面積106平方公里,佔5.64%;灘塗面積106.6平方公里,佔5.67%。 濱海縣屬淮河流域下游,主要水源除自然降水外,還有江、淮、里下河等水系可補充。大量的地下水正待開采,淡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河流有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排水渠、南、中、北八灘渠以及通濟河、張家河、通榆大運河、中山河和翻身河等,這些河流相互溝通,可引調供水量達162立方米/秒,利用河槽調蓄淡水能力可達1.7億立方米/Y,地下水年開采量可達900萬立方米。 濱海縣在地理區域上劃為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濕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無霜期223天,常年風向北北東風為主,東北、東南風次之;歷年平均風速4.5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有史以來,未發現台風中心經過,只受外圍影響;氣溫平均為13.7℃,歷史上最高39℃,最低-17℃,冬季平均封凍期為12天。 縣內主要航道極少封凍,海面上沒有結過冰;歷年平均降雨量為942.6毫米,最大為1371.9毫米,最少535.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00天左右,多集中在夏季;根據有關統計資料,歷年平均霧天為23天,連續4個小時以上有9天。 全縣海岸線長44.6公里,灘塗面積106平方公里,鹽灘6000公頃。灘塗和沿海盛產鱸魚、鰻魚、銅蟹、對蝦等名貴海產品和文蛤、蟛蜞等貝類,沼澤地有鷗、大雁、丹頂鶴等稀禽棲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早在西漢未年,縣境西部就有人居住,從事漁樵和狩獵。時隸徐州刺史部臨淮郡淮浦縣,隋唐時期屬楚州山陽縣,稱海邊新增之地。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鹽場天賜場已經建成,場區地跨黃河南北岸,縱橫15公里左右,是時,為兩淮和海州地區最大的鹽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欽定建葦盪營,縣境內大部分地區隸葦盪右營。清雍正九年(1731)建阜寧縣,現縣境為阜寧縣東北境。 民國29年(1940)10月,黃克誠率部解放鹽阜地區並劃建東北行署。翌年9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以東北行暑轄區建阜東縣,隸鹽阜行政公暑。 1949年11月,阜東、濱海(即現響水縣)兩縣合並,以濱海縣命名,隸鹽城專員公署。1966年3月,濱海縣劃分為濱海、響水兩縣,廢黃河、中山河以南地區仍稱濱海縣,屬鹽城專區。1983年鹽城實行市管縣,濱海縣隸鹽城市。 濱海名人 仇和 王榮 顧正紅 龐學勤 李敦甫 曲方桓 湯乃濤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立秋之夜,鹽城北部地區傳有「摸秋」的習俗。這天夜晚人們可以在私人或集體的瓜園中摸回各種瓜果,俗稱「摸秋」。 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多少,也不叫罵,此俗相傳始於元代。元末,淮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參加起義隊伍的將士都是農民出身,他們飽受元軍的兵燹之苦,對兵擾深惡痛絕。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一天這支起義軍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少數戰士飢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飢。此事被主帥發覺,天明便准備將那幾個治罪。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向主帥求情。為發開脫戰士的過錯,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個戰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 土產特產 柳製品 早在明朝朱元璋年間,本鎮農家女編織針線匾、首篩梳妝籃、閨綉服飾提箱等,無毒無味,潔白如銀,做工精細,紋路清晰,手感光滑,造型美觀,遠銷蘇杭。 小花生 界牌鎮小花生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年種植面積萬畝以上,優質沙壤土使其具有獨特的口味,一直遠負盛名。 老顧香腸 香腸是界牌鎮春風食品有限公司在省農科院食品研究所指導下,採用現代工藝和濱海傳統配方精製而成,風味獨特,已連續兩年在省農博會上獲獎。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工業經濟;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8.6億元,增長24.7%,其中,定報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2億元、銷售收入22.8億元、利稅1.7億元,分別增長35.4%、44.3%、80.3%。重點骨幹企業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華寶公司、震洲糧油公司躋身全市工業企業二十強。 農村經濟;繼續深入開展「人人走出門,家家忙調整,戶戶搞庭園」活動,組織實施3.33萬公頃「雙低」優質油菜和林業「115」工程,在全省林業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糧經比例達55∶45。新發展農民經紀人4000人,總數達3.2萬人。 第三產業;全年興辦各類市場9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億元,增長13%。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6.76億元,比年初凈增5.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4.12億元,比年初凈增3.53億元。 民營經濟;全年新發展民營企業345家、個體工商戶2123戶,累計注冊資本達3.39億元,新增從業人員8000人。入庫稅收1.44億元,增長40.5%,占國、地稅收入的比重達77.6%。 外向型經濟;全年完成自營出口339萬美元,增長13.5%;實際利用外資530萬美元,增長99.3%;外經合作營業額1011萬美元,增長101.8%。全年共引進縣外工業資金25.7億元,實施固定資產投資500~1000萬元的工業項目122項、1000~5000萬元161項、5000萬元以上20項,其中,億元以上4項。 城市建設;全年完成縣城建設投入8.5億元,新建房屋40萬平方米,鋪設市政道路44萬平方米,新增綠地35萬平方米。成功舉辦2003年江蘇濱海首屆城建招商洽談會,簽訂合作項目19項,總投資達11億元。縣城出讓國有土地79萬平方米,獲得出讓收益1.9億元。繼續深入開展「做美環境,出新城市形象」活動,組織實施「萬株大樹進縣城」工程,美化、綠化、亮化了縣城主幹道和城市節點。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濱海縣因東瀕黃海而得名。位於鹽城市東北部,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3萬公頃,海岸線44.6公里,有108萬人口。 濱海縣 區號:0515 身份證號:320922 郵編:224500 縣人民政府駐東坎鎮 2004年底轄10個鎮、5個鄉。 東坎鎮 面積169.75平方千米,人口221049人。 五汛鎮 面積152.67平方千米,人口 81562人。 蔡橋鎮 面積 92.12平方千米,人口 53837人。 正紅鎮 面積145.00平方千米,人口100682人。 通榆鎮 面積 56.00平方千米,人口 38821人。 界牌鎮 面積121.94平方千米,人口 72357人。 八巨鎮 面積 68.93平方千米,人口 47731人。 八灘鎮 面積111.85平方千米,人口 77620人。 濱海港鎮 面積138.00平方千米,人口 75971人。 濱淮鎮 面積134.55平方千米,人口 70684人。 天場鄉 面積 81.50平方千米,人口 43792人。 大套鄉 面積 63.41平方千米,人口 42654人。 陳濤鄉 面積110.91平方千米,人口 64253人。 振東鄉 面積104.00平方千米,人口 54629人。 樊集鄉 面積 66.77平方千米,人口 32877人。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 東坎鎮 轄:24個居委會(新建、三里、坎東、東園、蔬菜、新農、坎北、孟楊、阜東、阜中、阜康居、四八、紅衛、紅星、新民、中市、公園、坎西、團結、城南、路西、花園、越河、坎南);26個村委會(友好、阜中、三友、東三、桃李、三烈、沙埔、頭層、沿淮、興庄、廣垛、盤洋、環城、沙庄、新安、會農、二坎、益禮、中山河、西坎、響坎、呂灘、長法、肖港、果王、北盪)。 五汛鎮 轄:2個居委會(弘正、北坍);29個村委會(雙龍、三窪、坍東、莫灣、通濟、團窪、汛北、青龍、前進、渠南、四份、張圩、推蝦、匯川、路建、汛南、向陽、泥螺、汛東、三頃、五汛、五七、汛西、范場、郁庄、馬營、大眾、四汛、港浜)。 蔡橋鎮 轄:2個居委會(蔡橋、當尖);15個村委會(官尖、德勝、木港、東灘、三岔、新民、窪東、大窪、永裕、新沙、良窪、四層、大汛港、二聯中、十四頃)。 正紅鎮 轄:2個居委會(復興、獐溝);29個村委會(新豐、正紅、仁前、大尖、大港、賀君、大灘、蔡河、南尖、紅綱、小尖、虹橋、吳王、昧洋、李元、舊河、上舊、尹橋、陳鑄、黃浦、陳圩、四渡、朱集、陳坍、仁傑、聯盟、射北、欒灘、篆河)。 通榆鎮 轄:2個居委會(通榆、橋南);9個村委會劉籪、三元、阜坎、腰庄、周舍、西沙、舀港、三埝、萬崗)。 界牌鎮 轄:1個居委會(陸集);30個村委會(周庄、官莊、馮庄、界牌、淮南、眾興、條河、華林、沖邊、三壩、大於庄、許家圩、吉港、雙龍港、鎮南、雙巨、新巨、興和、淮河、竹林)。 八巨鎮 轄:1個居委會(八巨鎮);11個村委會王莊、永余、巨峰、前案、巨星、東港、案東、合成、前沖、華新、玉民)。 八灘鎮 轄:2個居委會(老街、新街);20個村委會(界山、河岸、糧西、幸福、糧東、黎明、衛東、宋尖、東興、隆興、八灘、東進、岔河、裕民、勝利、新南、新港、新勝、新北、西窪)。 海港鎮 轄:21個村委會(陶灣村、首烏、沿渠、三港、雙堆、大堯、小街、雙港、友愛、大淤尖、翻身河、六合庄、黃海、淮民、裕眾、雙裕、聯合、東楊庄、後堆、三洪、友誼)。 濱淮鎮 轄:1個居委會(新嶺);17個村委會(沈灘、建西、東濱、合新、建東、雙舍、河西、雙樹、硝場、公裕、長興、建民、新墾、頭罾、東罾、新生、玉華)。 天場鄉 轄:14個村委會(天場、天溝、綠楊、海關、秦橋、陳老、徐丹、陶河、馬套、海豐、楊庄、盪東、秉義、潘吉崗)。 大套鄉 轄:13個村委會(關南、大關、育才、辛盪、嶺山、大套、同心、浦崗、永華、洪林、陳李、夾堆、套稍)。 陳濤鄉 轄:19個村委會(條洋、丁墩、長吉、六聯、七層、五層、辛庄、郭集、吉龍、新聯、陳濤、友聯、新灘、屋基、友漁、七項、鹽路、樊圩河、後三層)。 振東鄉 轄:15個村委會振東、干河、合心、濱東、濱興、新東、頭庄、龍潭港、侉二、板橋、陳港、木樓、老堆、洋口、扁擔港)。 樊集鄉 轄:11個村委會玉龍、樊集、陸塘、新圩、康莊、山星、梁港、倪灘、城門、臨淮、雙建)。 濱淮農場委會 轄:濱淮農場委會、頭罾鹽場委會、場直、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五分場、六分場。 新灘鹽場 轄:場直、頭罾。

Ⅲ 濱海新區什麼時候成立的

濱海新區成立於1994年,位於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天津東部臨海地帶,由天津港、天津開發區、天津保稅區三個功能區和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組成。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視察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時指出:「你們在港口和城市之間有這么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並題詞 「開發區大有希望」。
為落實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總結開發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於1994年市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的階段性目標。其基本構想是,以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為骨架,現代工業為基礎,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商貿、金融、旅遊競相發展,形成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面向新世紀的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Ⅳ 濱海縣八灘鎮有多少年歷史

八灘鎮建於清康熙年間 八灘鎮是一座具有光榮傳統的集鎮,刻記著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著名的王橋戰斗,昭示著八灘人民不畏強暴,與新四軍戰士一起痛擊日寇,收復家園的光輝業績

Ⅳ 鹽城市歷史發展的過程

從民國起:

1946年鹽城城區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其餘改名為葉挺縣,1949年恢復鹽城原名。

1949年4月21日,成立蘇北人民行政公署鹽城專區,轄濱海(由原阜寧、漣水、灌雲3縣各一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東坎鎮)、漣東(為原漣水鹽河以東的部分地區,縣人民政府駐大程集)、阜寧、淮安、射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東,射陽河以南的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合德鎮)、建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湖垛鎮)、鹽城7縣。專員公署駐鹽城縣。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專區的東台、台北2縣劃歸鹽城專區。同年撤銷漣東縣,並入淮陰專區的漣水縣。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高清組圖(48張)

1951年7月11日,台北縣因與台灣省台北縣(今新北市)重名改名為大豐縣,建陽縣與福建省建陽縣(今南平市建陽區)重名改名為建湖縣。鹽城專區轄8縣。

1952年,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與南京市合並恢復江蘇省建制,並於1953年1月1日正式合並成立江蘇省。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江蘇省鹽城專區。鹽城專區轄濱海、阜寧、淮安、射陽、建湖、鹽城、大豐、東台8

鹽城自然風光(80張)

縣。

1954年,將淮安縣劃歸淮陰專區。鹽城專區轄7縣。

1966年,以濱海縣中山河以北地區設響水縣(駐響水鎮)。鹽城專區轄8縣。

1970年,鹽城專區改稱鹽城地區,轄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鹽城、大豐、東台8縣。[5]

1983年實行省管市,市領導縣的新體制,撤銷鹽城地區和鹽城縣,設立地級鹽城市,下轄城區、郊區2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7縣。

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撤縣設縣級市,1996年,郊區撤銷,設立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亭湖區轄原鹽城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

江蘇省鹽城市地圖

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2010年,隨著鹽城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故將亭湖區、鹽都區部分區劃做調整,亭湖區撤銷伍佑鎮,設立伍佑街道辦事處,將南洋鎮西半部鄉鎮組建新城街道辦事處,鹽都區撤銷潘黃鎮,設潘黃、鹽龍街道辦事處。2014年7月19日,以劃出原新都街道的福才、劉朋、萬勝、新伙、福利、野丁、興民、伍康、興城9個居委會區域,另設立鹽瀆街道辦事處。

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大豐市,設立大豐區。至此鹽城市下轄3個區、1個縣級市和5個縣。

Ⅵ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濱海這個名稱的由來

古代鹽商經常到鹽城海濱燒鹽,久而久之就把這兒定為濱海

閱讀全文

與濱海縣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