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雙龍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雙龍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1-02-27 14:13:50

1. 雙龍洞景區是什麼時候建的

金華來
雙龍源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1、兒童票:身高1.2米—1.5米購買兒童票45元/人,1.2米以下免票
2、
60周歲以上老人持老年證購票老年票45元/人
3、同程價75元/人
門市價90元/人

2. 浙江金華雙龍洞簡介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回中層的冰答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暑。 (本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太精確,反正大概就是這樣啦!!!!!!!!!!)

3. 的金華雙龍洞的歷史回答!~

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概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生動概括了金華的重要位置和雄偉氣勢。金華市位於浙江省的中部,為省轄地級市,界於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萬人,其中市區 91.34萬人。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金華的市樹為樟樹,市花為山茶花。

金華建制久遠,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東陽,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專區和地區,1985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消金華地區,分設金華、衢州兩市,實行市轄縣體制。2000年12 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金華縣,並將其與原婺城區轄區作了調整,設立金東區。現金華市下轄婺城、金東2區及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和武義、浦江、磐安3縣。

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歷來為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興。宋元時期金華學派與金華文派名播四海。當今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頭並興。文化興盛必然名人輩出。文壇巨匠、丹青大師、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專家學者,金華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詩名畫皆奇絕」的五代詩僧和書畫家貫休、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南宋「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戲曲家、戲曲理論家李漁,近現代有國畫大師黃賓虹、一代報人邵飄萍、史學家吳晗、詩人潘漠華、艾青及文學批評家馮雪峰,傑出科學家嚴濟慈、蔡希陶等,他們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崇文重教的風氣沿襲至今,形成了如今金華「千名教授匯一市,百名博士集一鄉」的盛況。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金華山川秀麗奇絕,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早已蜚聲中外,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跡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跡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風情多姿多彩,鬥牛、道情、龍燈、浦江抬閣、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龍虎大旗等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金華傳統名優特產有金華火腿、東陽木雕、義烏南棗、金絲蜜棗、金華佛手、宣平蓮子等。它們有的曾被列為貢品,有的多次在國內外博覽會上獲獎。

【自然風貌】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中部,為省轄地級市,以境內金華山得名。處於北緯28°32′~29°41′,東經119°14′~120°47′之間。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市域東西直線距離151千米,南北直線距離129千米,面積10918平方千米。市區位於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面積204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63.78平方千米。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干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天台山脈,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西南段位於磐安、東陽、永康和義烏南緣,主峰在磐安縣安文鎮東南,海拔1245米。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海拔1194.6米。龍門山界於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干里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境內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全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一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由斷裂拗陷形成的武義盆地、永康盆地、南馬盆地、浦江盆地、墩頭盆地等山間小盆地。盆地之間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圍又為低山、中山所環抱,形成一個大致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的大盆地。大盆地東自東陽市巍山鎮,西至蘭溪市游埠鎮,長約100多千米,寬數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海拔高度逐級降落。大小盆地內淺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間,相對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游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義烏,在金華市區匯合武義江而入金華江。金華江向西北流往蘭溪,在蘭溪城區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將軍岩入建德市境。將軍岩海拔23米,為全市最低點。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有明顯的干、濕季節。春早秋短,夏季長而炎熱,雨量豐富,冬季光溫互補。光、熱、水條件優越,時空分布不均衡。氣候水平差異較小,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的垂直差異。氣象災害頻繁,影響較大。

年平均氣溫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總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間。6月初進入梅汛期,降雨連續時間較長,但降雨總量和強度不大。年日照時數1528.8-1808.9小時。

【水資源】

市域內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的礦產有56餘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2種。礦產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根據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後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於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

其次為石灰岩,主要分布於金華--蘭溪之間的北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金華九龍--山口岩礦儲量0.8億噸。

沸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螢石、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飾面用花崗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岩、飾面用花崗石、建築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我市優勢礦產。

【土地資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積109.21萬公頃,人均土地0.24公頃。2004年全市耕地面積16.63萬公頃,其中水田14.43萬公頃,旱主地2.20萬公頃。人均耕地為0.045公頃,每個鄉村勞動力平均負擔耕地0.074公頃。全市園地面積6.01萬公頃,其中桑園4629公頃,茶園1.56萬公頃,果園3.32萬公頃。全市林業用地69.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61.04萬公頃,灌木林地5.69萬公頃,疏林地3300公頃,未成林地3900公頃,苗圃地551公頃,無林地2.48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1.3%。水域面積5.23萬公頃,其時生溪面積2.79萬公頃,水庫1.13萬公頃,:山塘1.31萬公頃。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積有7.62萬公頃,其中宜農荒地3.92萬公頃。全市土壤面積為100.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45%,10個土類、16個亞類、53個土屬、102個土種。地帶性土壤有紅壤和黃壤兩類,其中紅壤34.93萬公頃,占士壤總面積的34.60%。非地帶性土壤有8類。

【生物資源】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全市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餘種,農作物品種資源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松、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佔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淀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葯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餘種。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葯材、花卉及薴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餘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岩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葯材"浙八味"中的白術、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姜、黃花菜等是地方優質品種。

全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畜牧業歷史悠久,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鯝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鯰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市近些年從外地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個優良品種。
【文物古跡】
早在新石器時代,金華就開始了人類生活的印跡,先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印跡。已在浦江白馬鎮、蘭溪新周鄉等地發現古人留下的眾多遺址遺物。婺州窯乳濁釉瓷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雅畈漢灶、琅琊鐵店等地保存有460餘處較完整的唐、宋、元古窯址。金華境內還留存有從商周到明清歷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華現存古建築2600餘座,牌坊40座,其中東陽明代盧宅建築群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模宏大,設計精巧,工藝水平很高。主建築及附件均有較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浦江鄭氏義門祠堂建於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華有眾多的亭閣寺塔。八詠樓位於金華城區八詠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眾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寧寺在婺州公園對面,元延佑五年重建,為全木結構,斗拱狀如飛鳥、邑人稱"百鳥朝鳳"。法隆寺經幢雕刻刻工精緻,形象生動而粗獷有力,結構緊湊,比例勻稱。

金華觀

金華還有古月橋、石口橋、通濟橋等古橋梁200餘座及雲雷紋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萬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侍王府。它位於金華城東鼓樓里,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現存太平天國革命紀念建築中十分少見。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存有眾多的藝術品。庭院中有五代時錢鏐時所植的古柏兩株,至今枝繁葉茂,蒼勁多姿。

八詠樓

八詠樓,中國三大名樓之一,又名玄暢樓。興建於南朝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時遂易今名。今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重修。崔融、崔顥、嚴維、李清照等,都曾登樓攬勝,賦留名篇。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試士院。 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佔金華後構建。全國現存的太平天國建築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壁畫登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有《兵營圖》、《四季捕魚圖》、《樵夫圖》、《砍柴圖》等壁畫。當年侍王的指揮中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

舊名大藏院,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賜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寧年間改為崇寧萬壽寺。政和年間(1111)稱今名。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為祀奉父王微宗,賜名報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統時修復,名為天寧萬壽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典型的元代木結構建築。

雙龍景區(黃大仙祖宮)

舊傳赤松子羽化成仙、黃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異洞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以 "卧舟"、"觀瀑"、"賞石"、"探險"聞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建制沿革】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衢縣)、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556)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1912年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1932年6月設浙江省縣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八區,駐金華。9月,改設浙江省特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六特區。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11月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並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並、復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68年4月,改金華專區為金華地區。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行政區劃】

2004年末,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轄武義、浦江、磐安3個縣,代管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個縣級市。全市共有69個鎮、37個鄉、40個街道,4836個村民委員會、35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年內縣級以下行政區劃作了部分調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號文件批復同意蘭溪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芝堪鄉、朱家鄉建制,並入黃店鎮,調整後,黃店鎮轄46個村;撤銷石渠鄉、橫木鄉建制,並入馬澗鎮,調整後,馬澗鎮轄66個村、1個居民區;撤銷下陳鄉建制,並入柏社鄉,調整後,柏社鄉轄38個村;撤銷橫溪鎮、墩頭鎮、白沙鄉建制,合並設立梅江鎮,轄78個村;撤銷官塘鄉建制,與香溪鎮部分行政區域(香一等21個村)合並設立新的香溪鎮,轄43個村;撤銷馬達鎮、永昌鎮、女埠鎮、孟湖鄉、赤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與香溪鎮其餘行政區域改由蘭溪市政府直轄;撤銷城南街道建制,與上述區域調整設立上華、永昌、赤溪、女埠等4個街道,並調整擴大雲山街道辦事處管理范圍。調整後,雲山街道管理10個社區、25個村;上華街道管理1個社區、33個村;永昌街道管理1個社區、64個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個社區、36個村。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蘭溪市轄游埠、諸葛、黃店、香溪、馬澗、梅江6個鎮,靈洞、柏社2個鄉和水亭畲族鄉,城區設蘭江、雲山、上華、永昌、赤溪、女埠6個街道。金華市區實施了28個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區撤銷白龍橋鎮葉店、馬海地、洞溪,乾西鄉鮑楊、上陳、上天師、聯合,城東街道上浮橋,城北街道五星,秋濱街道姜山頭、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頂、馬鞍山、化山、呂獻塘、唐宅、後周、前周、蔣馬山背等20個村民委員會,分別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金東區撤銷多湖街道七里販、望府墩、葉宅、林頭、橫塘沿,東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個村,分別設立社區。東陽市進行了村(居)規模調整,由原來的1270個村(居),調整為392個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區域面積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畫水鎮畫溪村有7679人。與上年相比,全市共減少鄉級建制10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874個。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長率5.78‰。年末總人口454.13萬人,其中市區92.16萬人;非農業人口99.1萬人,其中市區31.36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68人。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洞之間,有一塊巨大的岩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余,岩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岩底中間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岩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岩石幾乎擦著鼻子。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洞約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鍾乳岩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鍾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鍾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遊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冰壺洞內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聖求真,洞名即由此來。洞中鍾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也稱「一線天」。

雙龍洞現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餘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游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4. 金華雙龍洞的歷史傳說

雙龍洞海拔約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

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隊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5. 關於雙龍洞的資料

雙龍洞

家鄉的雙龍洞,中外聞名。如果你不信的話,有郭沫若爺爺「嶺寄此景域中孤」的題詩為證。

要游雙龍洞可乘坐客車。春天,客車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從車里朝窗外望去,山上樹木鬱郁蔥蔥,似火的映山紅不時從眼前閃過。清澈的溪流時緩時急,好似在演奏一曲山歌,那歌順著溪流,回盪在百里之外。

從金華城內乘車到雙龍洞僅需30分鍾。一下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翠綠的青山。山上盛開著一簇簇如火的映山紅,潔白似雪的野花,遠遠望去,有紅,有綠,有白,如同巧手織成的壯錦。更有那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清脆悅耳的鳥鳴,一時間,彷彿進入仙境,哪個不被它陶醉呢!

在綠色的樹叢中有一排整齊的石頭階梯伸向雙龍洞口,沿著階梯向上約走200米,便是雙龍洞。

雙龍洞外洞口很大,容納千把人也不覺擁擠。洞邊的石壁上刻著醒目的「雙龍洞」3個淡黃色大字。洞口頂上有兩條巨龍把守著,一條是青龍,一條是黃龍。它們威風凜凜地昂著頭。進入洞內,便可聽到潺潺溪流聲。洞一邊鐵欄桿下有一股清泉在流淌,這里,四周是懸崖石壁,這股清泉是從什麼地方流出來的呢?仔細尋找才發現泉水是從洞壁下的一條縫隙里流出來的。雖說這是縫隙,卻能通過兩只平底小船。要說這船有多大?可躺咱們小學生三四人,小船一隻進,一隻出,電控拉纖。我們興致勃勃地跳上小船躺平,服務員一按電鈕,小船就緩緩向前開去。躺在船上,誰也不敢動一動,生怕撞破了頭,擦破了鼻子。船開進縫隙時,眼前一片昏暗,縫隙上方的那塊巨石好像在往下壓,使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小船大約行駛了十幾米就駛進了內洞,眼前頓時一片亮光。內洞里五顏六色的燈,照耀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

這時,講解員打開手電筒,指著兩條鱗光閃閃的石龍,介紹說:「這是青龍和黃龍的龍身和龍尾,龍頭在外洞。」仔細一看,這是由石鍾乳組成的石龍,龍身上還有水珠,一閃一閃的彷彿在翻騰。還有一隻石鍾懸掛在洞頂。傳說王母娘娘就是敲這石鍾召集各路神仙聚會的。用石敲它,嗡嗡有金鍾之聲。這石鍾可惜在十年動亂中破損了。再順著講解員手電筒照著的位置一看,呵,原來是個高額頭的老壽星,在老壽星的面前還放著一個石仙桃呢!老壽星的右下方趴著一隻八九米長的的大海龜。我們再往前走,又可以看到兩蛇盤龜,蝙蝠、獅子……個個栩栩如生。這時你就會覺得內洞比外洞還要大,還要多彩多姿。

乘船駛回外洞,再看看守在洞口的青龍和黃龍時,更覺得神奇,龍頭在外洞守著洞口,龍身又彎彎曲曲地伸到內洞,多麼奇妙的景緻啊!人們不禁贊嘆大自然的巧妙。如果你眯起眼睛向兩條龍望去,彷彿雙龍昂起龍頭,舒展龍軀,正飛向藍天……

雙龍啊雙龍,你吸引了多少中外遊客前來參觀,你吸引了多少詩人和畫家為你賦詩作畫,你為我們家鄉增添了多少瑰麗的色彩啊!

我愛你,景色奇麗的雙龍洞。

【簡評】

通篇以描述雙龍洞「奇形怪狀的石頭」為重點,一步一景。其中以摹狀「兩條鱗光閃閃的石龍」為最詳盡,並依據兩條石龍的奇特形態,將內外洞的介紹自然地聯系起來。

作者運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在寫景的同時抒發自己的情思。如寫從車窗望外,野花似火,清流潺潺的景色時說:「好似在演奏一曲山歌」,「回盪在百里之外」;描述神奇的雙龍時,又寫道:「多麼奇妙的景緻啊!人們不禁贊嘆大自然的巧妙。」等等。這樣寫,能增強景色的感染力。

6. 雙龍洞歷史地位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版風景名勝區權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7. 雙龍洞的簡介

雙龍洞是國家級抄風景名勝區,也襲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四周的山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
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35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
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
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餘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8. 誰知道雙龍洞的來歷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9. 雙龍洞有多少年的歷史

1600多年

10. 雙龍洞簡介

雙龍洞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閱讀全文

與雙龍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