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社會歷史過程中主體選擇性是什麼

社會歷史過程中主體選擇性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7 13:00:10

① 社會的主體選擇性是什麼意思

是社會選擇你,而非你選擇社會!說白了就是你要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慣著你······

② 如何理解社會歷史過程是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 考試題

在我國學術界,一些研究者把歷史認識(歷史研究)的方法歸納為兩大類:在客觀專主義歷史觀指導下的科學主義方法屬和在人文主義歷史觀指導下的人文主義方法。前者用自然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看歷史;後者則認為研究歷史即是理解歷史,而理解歷史即是建構歷史,而不可能是簡單地再現歷史;歷史理解其實也就是自我理解;建構歷史其實也就是自我建構;歷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形成於主體間的視界融合之中,因此,應採用不同於自然科學的詮釋學等人文主義方法。這些論者提出歷史研究的主導範式應該是人文主義方法

③ 試述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和選擇性是如何統一為社會規律的

2009年考研政治真題辯證法唯物論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相關知識點3 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1.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1)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指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它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2)社會發展過程決定性的原因:一是社會發展依賴於自然環境、人口,特別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二是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它決定生產關系並最終決定上層建築,決定社會形態更替的歷史必然性。三是社會發展是由許多個人意志和活動構成的「總的合力」作用的客觀結果。(3)社會發展過程的決定性使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社會形態。

2.社會發展過程中主體的選擇性。(1)社會發展過程中主體的選擇性是指在歷史轉折時期出現多種可能性時主體對具體道路的確定作用。(2)主體選擇性是一種自覺的選擇:一是這種主體選擇取決於內在矛盾與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取決於不同階級、集團實際力量的對比;二是這種選擇取決於人民大眾的願望與要求,取決於領導集團對歷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點的認知程度,歸根結底取決於民族的根本利益。(3)主體的選擇性使社會形態具有多樣性。

3.主體的選擇性與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是內在統一的。(1)選擇的對象只能存在於可能性空間中,可能性空間是選擇的活動前提,這個可能性空間卻是由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的生產力決定的。(2)主體的歷史選擇有既定前提並受社會規律的制約,它不能改變人類歷史總體進程。

4.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充分說明了堅持歷史決定論和承認主體選擇的一致性。(1)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在舊中國,社會基本矛盾達到了極其尖銳的程度,生產關系嚴重地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築嚴重地阻礙著經濟基礎的變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體現了歷史決定論的作用。(2)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確選擇的結果。在20世紀40年代末,在中國進行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前途和兩種命運的大決戰。以國民黨反動派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妄圖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則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並且取得了勝利。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又體現了主體選擇的作用。

④ 聯系歷史和現實分析社會發展過程的歷史決定性和主體選擇性

簡述歷史發展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關系。 (l)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指內社會發展具有自身容固有的客觀規律性,因而其根本方向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是必定如此的必然趨勢。社會進步的選擇性是指社會主體有意識、有目的地向著社會發展的某種可能的目標努力使之成為現實。 (2)社會進步的選擇性與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內在統一的。 一方面,社會進步的選擇性只能是在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提供的多種可能性中選擇,而這些可能性本身卻是無可選擇的; 另一方面,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在社會進步的選擇性參與下的決定性,離開了人的有意識的活動,離開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和主觀努力,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決定性就無法得到體現。 這種社會發展決定性和選擇性的統一,從根本上講就是人類歷史過程中客觀規律性和人的自覺活動相統一的表現。 (3)否認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非決定論。 否認社會進步的選擇性,是歷史觀上的機械論和宿命論。 二者都是錯誤的。

⑤ 為什麼說社會形態的演變是社會發展決定性和主體選擇性

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和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是辯證統一的。

一、范疇含義

1、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會形態更替的大趨勢和規律性。

①社會形態更替的大趨勢:社會形態更替的大趨勢是由低級形態飛躍到高級形態,盡管某些社會群體可能發生歷史倒退。例如,英國和法國由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經歷多次反復;蘇聯解體、東歐巨變由社會主義倒退為資本主義社會。但資本主義取代封建社會、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具有必然性。

②社會形態更替的規律性:社會形態更替的規律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內在聯系,包括人類社會發展的兩條基本規律:第一,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規律;第二,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規律。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生產關系的變革;以佔主導地位的新的生產關系為經濟基礎,人們建立新的上層建築,社會就由舊的社會形態發展為新的社會形態。

2、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是指社會成員在社會演變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①是否革命的選擇:統治階級在守舊和改革之間進行選擇;被統治階級在忍受和革命之間進行選擇。改革是同一社會形態發展的動力,如果改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被統治階級的要求,他們就暫時不會選擇革命。社會形態的更替是通過社會革命實現的,如果被統治階級的要求無法滿足,他們就會選擇革命,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形態。

②革命道路的選擇:道路的選擇對革命階級是生死悠關的。思路決定出路,道路決定前途。中國革命在血雨腥風中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③人民群眾的選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根本性和決定性選擇。中國人民在社會形態的更替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社會主義的美好制度。

二、辯證關系

1、區別

①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對應的是客觀規律性;相關的理論是歷史決定論。

②人們的歷史選擇性對應的是主觀能動性;相關的理論是主體選擇論。

2、聯系

①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決定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②人們的歷史選擇性體現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規律性,歸根結底要通過人民群眾的選擇和實踐表現出來。

總之,社會形態的更替是一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過程。

⑥ 簡述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

①社會歷史趨向屬於歷史決定論的內容,講的是社會歷史規律的決定作用,主體選擇講的是歷史主體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和選擇性
②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規定了人們的活動要受規律的制約,但不能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間內的選擇馬克思指出,在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客觀趨勢和可能性,而人則需要確定自己對待他們的態度,應當做出選擇
③主體選擇是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社會生活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的方向,目標,方式的選擇,社會生活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是主體選擇的客觀前提,主體的利益和需要是選擇的內在根據

⑦ 如何理解社會歷史過程是客觀規律性和主體

①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決定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回濟學批判》一書答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②人們的歷史選擇性體現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規律性,歸根結底要通過人民群眾的選擇和實踐表現出來。
總之,社會形態的更替是一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過程。

⑧ 如何理解社會更替的決定性和主體選擇性的關系

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與多樣性,根源於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相統一過程。
第一,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歷史選擇性的區別。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主要是指社會形態依次更替的過程和規律是客觀的,其發展的基本趨勢是確定不移的。社會形態更替歸根結底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不同社會現象中的重復性和常規性,即規律性。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性,從根本上規定了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人們歷史選擇性是指歷史主體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和選擇性。它是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社會生活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的方向、目標、方式的選擇,主體的利益和需要是選擇的內在根據,選擇的方向、目標和方式是否正確只能由實踐來檢驗。
第二,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歷史選擇性的聯系。社會形態更替的規律,也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規律的客觀性並不否定人們歷史活動的能動性,並不排斥人們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於某種社會形態的歷史選擇性。
首先,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造成了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為人們的歷史選擇提供了基礎、范圍和可能性空間。
其次,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也是一個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歷史選擇活動總要受到自己目的的驅使和制約;人們的歷史選擇活動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實現。這就決定了在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歷史主體的選擇性活動,必然是一個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
最後,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人們對於社會形態的歷史選擇,最終取決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根本意願以及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和順應程度。人民群眾對於社會形態的歷史選擇,正是在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參與社會變革實現的。————來自「世界大學城網」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怎樣體現了主體選擇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體現了主體的選擇性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內的決定性,是內在統一的。容

①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規律性性是主體選擇性的前提。雖然社會歷史主體具有主體能動性,能夠主動地、能動地選擇具體的發展道路,但是主體選擇的對象只能存在於可能性空間中,可能性空間是選擇活動的前提,而可能性空間又是由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的生產力和其他既定條件所決定的.主體的歷史選擇有既定前提並受社會規律的制約,它可以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但不能改變人類歷史的總體進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昀統一.

②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規律性面前,社會歷史主體仍然可以發揮主體的選擇性、能動性.由於社會內部的各種矛盾與外部各種因素、條件的相互作用,使一個民族的發展表現為由多種可能性構成的「可能性空間」,哪種可能性能夠實現,取決於主體的自覺選擇.

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規律性是指社會運動具有必然性、規律性,也就是說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主體選擇性,是指社會主體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間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指向確定對象的創造性活動。

閱讀全文

與社會歷史過程中主體選擇性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