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塔里木盆地是歷史上什麼的走廊

塔里木盆地是歷史上什麼的走廊

發布時間:2021-03-14 13:21:48

1. 我國三大走廊是什麼

我國疆域寬廣,地形復雜,有一些被稱為「走廊」形如綵帶、狀似走廊的狹長地帶。我崔著名的「走廊」有河西走廊、海上走廊、遼西走廊三條走廊。河西走廊介於祁連山脈和北山山脈之間,是甘肅省西北部的一個盆地。它因地勢較低,形狀狹長,並在黃河以西而得名。全長約1200千米,底部寬度從幾千米到二、三千米不等。走廊的自然環境很有特點,那裡有山嶽區、戈壁區、綠洲區。.古代有名的「絲綢之路」,就通過河西走廊,進人塔里木盆地,再經西亞到遼西走廊達歐洲。台灣海峽是連接東海和南海的重要水道,被稱為我國的「海上走廊」。我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從台灣海峽經過。遼西走廊——遼寧省西南部是低山丘陵區,但在航海沿岸有一條狹長的平原。平原寬度從一、二千米到十幾千米不等。習慣上稱「遼西走廊」。

2. 塔里木盆地是什麼地貌

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تارىم ئويمانلىقى ) 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
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處於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
之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面積達53萬平方
公里,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盆地的中
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沖積平原).

3.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和構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典型的長期演化的大型疊合復合盆地。它發育在太古代-早中元古代的結晶基底與變質褶皺基底之上,震旦系構成了盆地的第一套沉積蓋層。在震旦紀—第四紀,塔里木盆地經歷了復雜的構造演化歷史。 目前在塔里木獲得最老同位素年齡的岩石和數據表明,塔里木盆地在中太古代甚至早太古代就已經發生了來源於虧損地幔的偏鹼性玄武岩漿的噴溢活動,岩漿的侵入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原始的陸核。
早元古代是本地區地殼快速增長的重要時期,也是由陸核發展成為陸塊的時期。早元古代興地期,廣泛而劇烈的構造運動,使岩石產生強烈變形,最後使塔里木陸塊、柴達木陸塊和准噶爾微陸塊聚合連成一片。
經過中元古代末興地期克拉通化後,聚合在一起的塔里木陸塊重新裂離,並在陸塊內部產生了裂陷。
晚元古代,「遠古南天山洋」和「遠古昆侖洋」閉合消亡,古塔里木板塊在經歷太古宙陸核形成,早元古代穩定陸塊增生發展和中—晚元古代構造演化後終於逐漸成型。 震旦紀是塔里木盆地發展史上一個轉折時期。塔里木運動之後,統一的古塔里木板塊形成。震旦系作為塔里木板塊克拉通盆地的第一個沉積蓋層而覆蓋了塔里木盆地。
早震旦世,在塔里木板塊邊緣和內部發育大陸裂谷盆地。他們與地幔上隆、地殼變薄和伸展有關。晚震旦世繼續拉張,在塔里木主體部位形成克拉通內張盆地。沉降速率較早震旦世明顯降低。
寒武至奧陶紀塔里木板塊北部由於天山微陸塊繼續向北運動而進一步擴張,地幔物質侵入形成洋殼。洋盆發展結果導致塔里木板塊北與哈薩克板塊分離,南與羌塘板塊相隔。寒武系—下奧陶統是盆地主要的生油岩之一。
奧陶紀末,由於塔里木大陸板塊大陸邊緣早古生代的「天山多島有限洋盆」和「庫地—奧依塔格洋盆」俯沖消減和微板塊的碰撞所產生的加里東中期運動,對塔里木板塊及其邊緣的構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期運動可能是塔里木板塊南北邊緣化為主動邊緣的反映。
志留紀開始,南天山洋由東向西逐漸閉合;泥盆紀末,塔里木板塊與哈薩克板塊碰撞拼貼;庫地洋於泥盆紀晚期閉合,中昆侖地塊拼貼到塔里木板塊之上。經過這一時期一系列的構造運動之後,塔里木腹部形成了大型克拉通內擠盆地,具有獨特的沉降史和構造特徵。
石炭—二疊紀是塔里木板塊由古全球構造運動體制新全球構造運動體制轉化的過渡時期(朱夏,1983),即由早古生代邊緣多中心不對稱擴張、微陸塊與多島有限洋盆、弧後盆地間「手風琴」式此張彼合運動、單向俯沖與軟碰撞關閉的構造運動體制向威爾遜旋迴式的洋中脊大規模對稱擴張、「傳送帶」式俯沖消減、溝弧盆體系同時發育的新全球板塊構造運動體制過度。 從三疊紀開始,塔里木進入陸盆演化階段,主要受控於亞歐大陸南緣特提斯洋的周期性俯沖消減和閉合作用,同時與盆地基地核擠壓隆起或山系發展有關。
侏羅紀—古近紀,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與歐亞大陸南緣的一系列碰撞時間有關,如侏羅紀晚期的拉薩碰撞和白堊紀晚期的科希斯坦碰撞事件等。每一期碰撞都使圍限塔里木盆地山系和基底核擠壓隆起發生周期性復活,形成向盆地內的擠壓逆沖構造,在沖斷帶前緣發育前陸盆地。
新近紀—第四紀,隨著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沖與碰撞,及碰撞後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楔入所產生的遠程效應的影響,天山和昆侖山大幅度隆升推覆。碰撞後,印度板塊仍然繼續向北俯沖,西昆侖造山帶受強烈擠壓收縮和抬升,北部岩塊長距離逆沖在塔里木盆地之上,加劇了塔里木板塊岩石的撓曲程度。
西昆侖山,天山褶皺強烈上升,並伴隨著走滑斷層系活動,盆地相對下降形成統一的由造山帶包圍的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56萬平方千米,為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東西綿延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相當於9個多台灣省的大小,達33.76萬平千米,佔全國沙漠面積的47.3%,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僅次於西亞魯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內部沙丘連綿起伏,一般高70-80米,最高可達250米,沙漠內部植被稀少,多為流動沙丘。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天山、昆侖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濕氣流的進入,降水量小,氣候變化大。夏季炎熱少雨,光腳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鍾,因為沙面溫度高達70-80℃。冬季氣候又變得異常的寒冷,氣溫經常在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春季多風,平均每月大風4-5次,狂風怒吼,飛沙走石,聲音凄厲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70毫米,南部一般在15-30毫米,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十分乾燥,風沙危害始終威脅著盆地周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風,使沙丘向東南方向移動,沙漠東部盛行東北風,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動,塔克拉瑪幹流動沙丘總的移動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瑪干沙漠不不斷向南擴張,向著昆侖山麓推進。2000多年來沙丘平均向南移動了100千米左右,使絲綢之路南道的絕大部分的古城被風沙湮沒。那麼,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環境原來是這樣的嗎?塔里木盆地來自什麼地方。 1.塔里木盆地來自南半球
1987年9月,由中國科學院3個研究所4個學科13個專業的144名科學家組成的綜合考察隊,在對塔里木盆地進行了大規模深入考察研究後,向世人宣告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塔里木盆地是一塊從南半球中高緯度漂移到北半球的陸塊。
距今8億年前(元古代),塔里木盆地還是一段靠近現南極海底的活動性很強的古地槽。當時地殼運動劇烈,地球的南北變化頻繁。自震旦紀後期開始(距今6億年前),由地槽轉變為陸塊的塔里木從今天澳大利亞以南的海域開始其長達數億年的「北征」。這塊古陸在北移過程中按照地球磁極的變化變換著「行走」的姿勢,其大部分時間是順時針左旋前進,中間曾一度右旋過。在距今4億年前的志留紀,塔里木陸塊完成了決定性的一站,從南半球高緯度49.2度,漂移到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到距今約6000萬年前的第三紀時,它已移到北緯25.2°。距今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末,在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多次沖撞中,夾在其中的塔里木板塊,被南北擠壓,壓縮了1700千米,從台地變為盆地。以後,又在距今200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運動中被抬起,並從北緯25度左右的位置以下擠到北緯40度左右,塔里木陸塊終於結束跌宕起伏的北移活動,並在亞洲腹地「定居」。
塔里木陸塊的漂移,只是全球大陸漂移中一個小的組成部分。正因為塔里木有此漫漫數億年,遙遙數萬千米的漂移、漫遊世界的地質歷史,所以其經歷的古地理、古氣候環境條件是異常豐富多彩的。
2.塔里木盆地原來不是乾燥的
大約在100多萬年前,塔里木盆地中並無沙漠,而是河湖眾多,植物繁盛,氣候濕潤的綠洲。在地質時期,形成沙漠化過程的地質背景是第四紀新構造運動。新構造運動使得青藏地塊大幅度隆起,由此大范圍地改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氣候特點和塔里木盆地的大氣環流格局。一方面阻擋了印度洋濕潤氣流的北上,另一方面迫使乾冷的空氣在西伯利亞大陸上聚集加強,並與太平洋上暖濕氣流進行水熱交換,從而對東亞季風環流的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種大氣環流系統的逐步演變過程中,塔里木盆地的氣候漸趨乾燥,河湖乾涸,植被變稀,風沙漸多。大約在1萬年前,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就已基本上形成了今天這樣的規模和面貌。
塔里木盆地的氣候變化直接影響沙漠化的進退過程。但由於人類活動的頻繁增加,參與到影響現代沙漠化的演變過程中來,並在沙漠化的發展和逆轉中起加速、加劇作用。
在變乾的氣候條件下,加上人為因素的作用,使得塔里木盆地地區沙漠的發生與發展呈上升趨勢。一些綠洲縮小,即綠洲向沙漠化方向退化,如塔里木河的干支流中下游地區,胡楊林面積由20世紀50年代的540平方千米減小到1995年的73.33平方千米,沙漠化面積1996年比1959年增加了1.23平方千米,長達180千米的綠色走廊瀕臨毀滅。
資料分析表明,20世紀60年代以來,塔里木河流域氣溫變化不明顯,而降水有增多的趨勢,特別是河源流域地區降水明顯增多,沙塵暴、大風日數顯著減少;塔里木河下游流域降水也有增加的趨勢,這對於植被生長是有利的,有利於減緩這些地區沙漠化的進程。然而,事實情況卻是沙漠化面積不斷在擴大,這表明這種生態環境的惡化與人類的不合理活動等因素有關。
沙漠化問題是塔里木盆地地區面臨的最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是長期制約塔里木盆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人為不合理的經營活動不斷增多,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壞,大大降低其防風固沙,蓄水保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人為地毀草毀林,過度開墾,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破壞了脆弱的生態平衡,誘發了沙化的潛在因素,使沙化耕地大量出現。
隨著21世紀中國經濟建設重心向西部轉移,塔里木盆地的人類活動的規模和頻度都將比20世紀有所擴大,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將會大大加強。眼下如果不及時地採取適當的治理措施和科學的防治方法,沙漠化面積將會繼續擴展,程度將會加重,塔里木盆地的前途也將不容樂觀。

4. 塔里木河的歷史記載

關於塔里木河的記述《漢書·西域傳》稱,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二源,一出蔥嶺山,一出於闐,於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所記與現今情況一致。蔥嶺河指今喀什噶爾河和葉爾羌河。於闐即今和田,中央有河即指塔里木河。據《水經注》記述,塔里木盆地存在「南河」與「北河」,南河沿昆侖山北麓東行,北河沿天山南麓東行,於羅布窪地西部匯合後注入羅布泊。《新唐書·地理志》稱為思渾河。清早期成書的《西域圖志》和《西域水道記》稱為額爾勾果勒。國外古書對塔里木河亦有記述。據馮承鈞《西域南海地名》,梵文稱塔里木河為sita。維吾爾語意為「田地」「種田」。中國第一大內陸河。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有三源:阿克蘇河源出天山山脈,葉爾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侖山脈,在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匯合後稱塔里木河。在尉犁縣以南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北部,注入鐵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庫。若從葉爾羌河上源算起,至大西海子長2000千米,若從阿克蘇與葉爾羌河相匯處算起,到大西海子長800公里,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塔里木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1921年主流下游北移,東流沿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中段的汊流拉因河口築起塔里木大壩,阻斷河水流入孔雀河,河道主流改沿鐵干里克故道,折向東南流入台特馬湖。在二十一世紀初,塔里木河僅到鐵干里克流入大西海子水庫,台特馬湖處乾涸狀態。河水主要來自阿克蘇河(佔72.0%)、和田河(佔22.5%)、葉爾羌河(佔5.5%)。上段的阿拉爾站,每年有49億立方米水量下泄,沿途蒸發與滲漏嚴重,致使大西海子以下至台特馬湖的河段斷流,引起大片胡楊樹枯死,溝通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綠色走廊面臨毀滅的危險。
生命之河、母親之河
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內陸河之一,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絕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綠洲經濟、自然生態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線,被譽為生命之河、母親之河。

5. 從地圖上看新疆塔里木是什麼

塔里木河Talimuheriver

中國最長地內流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有三源∶南為和田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長806公里;中游橫穿400公里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因沿途蒸發滲漏,河道斷流,只在洪水期才有水流入塔里木河。西南源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長支流,源出喀喇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長1,079公里。北源阿克蘇河源於天山山脈西段,水量豐富,是塔里木河主要水源,長224公里,南流到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和葉爾羌河及和田河匯合後稱塔里木河。從肖夾克起到注入台特馬湖長約1,100公里;若以葉爾羌河河源起算長2,179公里。流域面積198,000平方公里。塔里木河河水主要靠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從阿克蘇河口到尉犁縣南面的群克爾一帶河灘廣闊,河曲發育,河道分支多。洪水期無固定河槽,水流氾濫,分散,河流容易改道。在河谷窪地易形成湖泊、沼澤。群克爾以下河道又合成一支。歷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擺動,遷徙無定。最後一次在1921年,主流東流入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馬湖。塔里木河中、上游有大規模水利設施,1971年建有塔里木攔河閘。沿岸新建許多農場。

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最後流入台特馬湖。它是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全長2179公里,僅次於前蘇聯的伏爾加河(3530千米),錫爾——納倫河(2991千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烏拉爾河(2428千米),為世界第5大內流河。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塔里木河現在的水網形勢大致是在17~18世紀形成的,在1775年測制的《大清一統輿圖》上,把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及阿克蘇河四河匯合處匯在今阿克蘇南的阿拉爾地區,匯合處中間為一小島,這與《河源紀略》"會處四水交貫,形若牛欄"相吻合。四水匯阿拉爾後,和田河仍有一部分水入阿合達利亞,大約在百年之前阿合達利亞河才斷流。至清朝後期,塔里木河在上、中游仍有五條源流(除現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外,還有喀什噶爾河和渭干河)。後因綠洲擴大,源流引水乾渠增至563條,支渠1887條,灌溉農田面積60.1萬hm2(據《新疆圖表》統計),人工渠道增多,引水量增加,使喀什噶爾河在清末、渭干河在解放初就失去和塔里木河聯系。孔雀河在清朝直至本世紀初期,仍從鐵門堡流向阿拉干,是塔里木河下游主要補給水源。1949年以後,上游三源流灌溉面積由35.1萬hm2擴大到1995年的77.7萬hm2,為灌溉這些土地,修建大型乾渠5985km,包括支、斗、農渠總計渠系長度達到58732km;同時還修建各種渠道建築物84413座,年引水量達148億m3,佔三源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的75.5%。這就使得葉爾羌河從80年代以後再無水補給塔里木河,和田河季節斷流時間更長,阿克蘇河只有在洪水期有水下泄,枯水期全部通過塔里木河攔河閘引入阿拉爾灌區。塔里木河幹流枯水期全部是回歸水和農田排水,洪水期只能流到恰拉和大西海子水庫,大西海子水庫以下從80年代以後基本斷流,只遺留320km的干河道。

關於塔里木河的記述《漢書·西域傳》稱,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二源,一出蔥嶺山,一出於闐,於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所記與現今情況一致。蔥嶺河指今喀什噶爾河和葉爾羌河。於闐即今和田,中央有河即指塔里木河。據《水經注》記述,塔里木盆地存在「南河」與「北河」,南河沿昆侖山北麓東行,北河沿天山南麓東行,於羅布窪地西部匯合後注入羅布泊。《新唐書·地理志》稱為思渾河。清早期成書的《西域圖志》和《西域水道記》稱為額爾勾果勒。國外古書對塔里木河亦有記述。據馮承鈞《西域南海地名》,梵文稱塔里木河為sita。維吾爾語意為「田地」「種田」。中國第一大內陸河。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有三源:阿克蘇河源出天山山脈,葉爾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侖山脈,在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匯合後稱塔里木河。在尉犁縣以南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北部,注入鐵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庫。若從葉爾羌河上源算起,至大西海子長2000千米,若從阿克蘇與葉爾羌河相匯處算起,到大西海子長800千米,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塔里木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1921年主流下游北移,東流沿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中段的汊流拉因河口築起塔里木大壩,阻斷河水流入孔雀河,河道主流改沿鐵干里克故道,折向東南流入台特馬湖。現在,塔里木河僅到鐵干里克流入大西海子水庫,台特馬湖處乾涸狀態。河水主要來自阿克蘇河(佔72.0%)、和田河(佔22.5%)、葉爾羌河(佔5.5%)。上段的阿拉爾站,每年有49億立方米水量下泄,沿途蒸發與滲漏嚴重,致使大西海子以下至台特馬湖的河段斷流,引起大片胡楊樹枯死,溝通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綠色走廊面臨毀滅的危險。

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內陸河之一,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絕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綠洲經濟、自然生態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線,被譽為"生命之河"、"母親之河"。

[編輯本段]歷史變遷

「塔里木」在古突厥語中,意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支流"。"塔里木河"一名見於《清史稿》,系維語,意為"無韁之馬"和"田地、種田"雙重含義。就前者而言,流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幹道,河道含沙量大,沖淤變化頻繁,河流經常改道,在中游地區造成南北寬達百公里左右的沖積平原,河道曲折,汊流眾多,蘆葦水草叢生,浩浩盪盪形成一派"水上迷宮"景象。就後者而言,它自西向東,蜿蜒於塔里木盆地北部,加上塔河兩岸胡楊林濃蔭蔽日,形成天然綠色長廊,沃野千里。千百年來,有關塔河的傳文不絕於書,一般史籍文獻稱此河為計戍河、蔥嶺河,而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記載是《山海經》:"河山昆侖,潛行地下,至蔥嶺山於闐國,復分歧流出,合而東注泑澤,至而復行積石,為中國河。"在《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當時的塔里木盆地被稱作"西域",其"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今帕米爾高原),一出於闐(今和田),……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今羅布泊)。"這和今天塔里木盆地水系概式大體是吻合的。又按酈道元著《水經注·河水篇》記載,在北魏(公元5~6世紀)時塔里木河是南北兩河入於羅布泊。塔里木"北河",上游由喀什噶爾河和阿克蘇河構成,流經沙雅南匯渭干河(龜茲川水),入輪台境轉向東北,沿今群爾庫木沙漠北邊的塔里木河故河道(現為農墾29團農田排水容泄區),在庫爾勒西南入孔雀河流至羅布泊。塔里木"南河"上游由葉爾羌河和和田河及克里雅河構成,大體上是沿現塔里木河之南的阿合達里亞更南段,經鐵干里克和阿拉干從南入羅布泊。到了唐代按《通典·於闐傳》小注講,"於闐河,名首拔河,亦名樹枝河,或雲黃河也,北流七百里入計戎河,一名計首河,即蔥嶺南河,同入鹽澤。"蔥嶺南河一般均指葉爾羌河。又按《新唐書·地理志》(卷四十三)講,"又六十里至撥換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今哈拉玉爾滾一帶),南臨思渾河。"思渾河即今之塔里木河。據此,推測唐代塔里木河中上遊河網形勢與北魏比較無多大變化,仍分南北兩條。

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塔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人大、政協的關心支持。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和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以及專家多次對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進行現場視察。2000年9月,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新疆時,要求要用5到10年時間使塔河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這一指示精神,自治區在水利部、黃委的幫助下,用了近半年時間,編制完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策》。2001年2月,國務院第95次總理辦公會議通過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方案,同時提出要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步伐。2001年3月,自治區、水利部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2001年6月27日,國務院以國函[2001]74號文正式批復了《規劃報告》。

[編輯本段]流域概況

塔里木河幹流全長1321km,自身不產流,歷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匯入塔里木河幹流。由於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等影響,20世紀40年代以前,車爾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相繼與幹流失去地表水聯系,40年代以後喀什噶爾河、開都——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漸脫離幹流。原則上說,在南疆源自天山和昆侖山流入塔里木盆地的所有河流都可歸為塔里木河水系,構成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是一個封閉的內陸水循環和水平衡的相對獨立的水文區域。目前與塔里木河幹流有地表水聯系的只有和田河、葉爾羌河和阿克蘇河三條源流,孔雀河通過揚水站從博斯騰湖抽水經庫塔乾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區輸水,形成目前"四源一干"的格局。

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全長2437公里,塔里木河流域是環塔里木盆地的九大水系114條源流和塔里木河幹流的總稱,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徑流量398.3億立方米,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不重復地下水資源量為30.7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429億立方米。

流域內有5個地(州)的42個縣(市)和兵團4個師的55個團場,全流域總人口902萬人。流域內現有耕地2044萬畝。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地處天山和昆侖山之間,包括周邊山區總面積105×104km2,佔新疆總面積的63%。盆地面積53×104km2,盆地中心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33.76×104km2,山前平原和綠洲僅19.24km2。塔里木河流域地理坐標為東經71o39''-93o45''、北緯34o20''-43o39'',北倚天山,西臨帕米爾高原,南靠昆侖山、阿爾金山,三面高山聳立,地勢西高東低。山區以下分為山麓礫漠帶、沖洪積平原綠洲帶、塔克拉瑪干沙漠區。

塔里木河為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全長2179公里,它由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等匯合而成,塔里木河自西向東蜿蜓於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地區多為起伏不平的沙漠地帶,來自於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穩定,被稱為「無韁的野馬」。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公里,最後流入台特馬湖。

塔里木河自西向東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貫穿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地處天山山脈和昆侖山北麓,總面積1050000平方公里,佔新疆總面積的64%,盆地內沙漠面積佔31%(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即達33760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佔47%,山前草原和盆地邊緣綠洲僅佔22%。

塔里木河河水流量因季節差異而變化很大。每當進入酷熱的夏季,積雪、冰川溶化,河水流量急劇增長,就象一匹「無疆的野馬」奔騰咆哮著穿行在萬里荒漠和草原上。在塔河上架有一座80孔,混凝土結構,全長1600餘米的大橋。在塔河流域興建了許多水利設施。各族人民的辛勤耕耘,昔日荒漠變成桑田,塔河兩岸瓜果滿園,稻花飄香。

塔里木河流域在地域上包括塔里木盆地周邊向中心聚流的九大水系和塔里木河幹流,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及東部荒漠區。九大水系是——孔雀河水系,迪那河水系,渭干河,庫車河水系,喀什噶爾水系,葉爾羌河水系,和田河水系,克里雅河小河水系,車爾臣河(且末河)小河水系。原則上說,在南疆源自天山和昆侖山流入塔里木盆地的所有河流都可歸為塔里木河水系,構成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是一個封閉的內陸水循環和水平衡的相對獨立的水文區域。

水系

塔里木河若以葉爾羌河源起算,全長為2179公里,其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居全國第四位,流域面積19.80萬平方公里,比珠江水系中的西江還長。幹流沿著盆地北部邊緣由西向東蜿蜒於北緯41°,到東經87°以東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部,最後注入台特馬湖。

內陸河的支流都不長,有些河還是間歇河。河流里僅有的一些水都是盆地周圍的高山上來的。

天山和昆侖山山勢很高,山上冰川和永久積雪面積都很大,如天山約9500平方公里,昆侖山區(不包括慕士塔格—公格爾山區)的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每當積雪消融,水流奔騰入河,供給這些山腳下的河流。

塔里木河上游源流有三條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三個支流在阿凡提縣境內匯合後始稱塔里木河。

西南源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長的支流,發源於海拔8611米的喬戈里峰附近的冰川地區,自西南向東北流入塔里木河,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為4.8萬平方公里。它在山區水量也很豐富,出山後,穿過漫長的沙漠,因耗於灌溉、滲漏及蒸發,水量損失很大,故其下游枯水期河床乾涸,只有洪水期才有餘水泄入塔里木河。

南為和田河,源自昆侖山西段的玉龍喀什河,它自南向北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後入塔里木河,全長1090公里,流域面積2.8萬平方公里。和田河下游為沙質河床,滲漏很強,故也是洪水期才有餘水流入塔里木河。

北源阿克蘇河有昆馬力克河及托什干河兩源,均出自塔吉克境內的天山山脈,匯合後稱阿克蘇河,它自西北流向東南,注入塔里木河,全長419公里,流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因有騰格里高山冰川融水的補給,阿克蘇河的水量非常豐富,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平均流量為195立方米/秒。

塔里木河幹流又分為上、中、下三段:羊吉巴扎以上為上段,此段河床不分叉,側蝕強烈,曲流發育,河床不穩定;羊吉巴扎到群克為中段,這里叉道、湖沼眾多,洪水期水流漫溢分散,主流常改道;群克以下為下段,河道復舊統一,河水經上、中段滲漏、蒸發及引灌溉後,所剩不多,又因群克至鐵干里克之間興建了大西海水庫,故只有少量河水可以流到英蘇,洪水時期才有水泄入台特馬湖。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塔里木河流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四周高山環繞,屬大陸性暖溫帶、極端乾旱沙漠性氣候。其特點是: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溫差大,多風沙、浮塵天氣,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氣溫年平均日較差14℃-16℃,年最大日較差一般在30℃以上。年平均氣溫在10.6℃-11.5℃之間。夏酷冬寒,夏季7月份平均氣溫為20℃-30℃,極端最高氣溫43.6℃。冬季1月平均氣溫為-10℃--20℃,極端最低氣溫-30.9℃,≥10℃積溫多在4000-4500℃之間,持續180-200天,日照時數在3000h左右,平均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740kW.h/m2.a,無霜期187-233d。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7.4-42.8mm,蒸發量1125-1600mm(以折算E-601型蒸發皿計算)。乾旱指數自北向南、自西向東增大,在17-50之間。幹流地區多風沙、浮塵天氣,以下游地區最為嚴重,起沙風(≥5m/s)年均出現次數202d,最大風速40m/s,主導風向為北東到東北東。

自然災害

[編輯本段]土壤類型

塔里木河流域土壤比較簡單,除風沙土外,主要為水成型土壤,流域土壤主要為胡楊林土、草甸土、沼澤土、鹽土、殘余沼澤土、殘余鹽土、龜裂土、風沙土和綠洲土組成,總面積7278.66萬畝。流域土壤的分布受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垂直河道有明顯的規律性,一般河漫灘上分布著鹽化草甸土或鹽化草甸胡楊林土,自然堤或老河漫灘上分布著胡楊林鹽土或灌木林鹽土,在牛軛湖或階地旁窪地上分布著沼澤土,在階地或河間窪地上分布著典型鹽土或草甸鹽土,河間古老沖積平原上分布著荒漠化鹽土、荒漠化草甸土或風沙土。

[編輯本段]植被分布

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由山地和平原植被組成。山地植被具有強烈的旱化和荒漠化特徵,中、低山帶超旱生灌木,寒生灌木是最具代表性的旱化植被。其主要表現是植被種類貧乏,結構單純,生長稀疏。橫貫全流域廣泛分布著胡楊、灰楊、沙棗、鈴鐺刺、紅柳、鹽穗木、白刺、蘇枸杞、駱駝刺、羅布麻、甘草、蘆葦、香蒲、拂子茅等。作為建群種或優勢種在流域構成一定面積群落的為胡楊林和檉柳灌叢,純草類面積較小。植被的發育程度與分布、地形水系和水文地質條件密切相關。距河道越近,植物種類越豐富,生長也好,反之植物種類越單純,生長也越差。在灌區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因生態條件的變化,自然植被特點也已改變。塔里木河流域林業用地總面積286.65萬公頃,占流域總土地面積的2.70%。流域草地總面積2389.84萬公頃,佔全疆草地面積的41.7%,占流域土地總面積的22.48%。

[編輯本段]資源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資源豐富,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公里,灌區面積1883.1萬畝,其中農田灌溉面積1427.2萬畝,人工林草灌溉面積455.9萬畝。塔里木河流域森林資源按起源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兩大類。天然林資源包括山區天然林和平原天然林,其中平原天然林主要由平原胡楊林、河谷林和荒漠灌木林組成;人工林主要包括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塔里木河流域林業用地總面積286.65萬公頃,占流域總土地面積的2.70%。天然有林地、疏林地面積為155.94萬公頃,占流域林業用地面積的54.40%。其中,流域內山區天然林面積為13.96萬公頃,占流域林地總面積的8.95%;平原天然林面積為141.98萬公頃,佔91.05%;平原胡楊林面攻擊為70.07萬公頃,荒漠灌木林面積為71.96萬公頃;到1995年平原人工林面積達32.85萬公頃(為有林地及疏林地面積)。

塔里木河流域草地資源豐富,類型繁多,面積遼闊。流域草地總面積2389.84萬公頃,佔全疆草地面積的41.7%,占流域土地總面積的22.4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1995.14萬公頃,佔全疆可利用草地面積的41.56%。流域內草地類型繁多,新疆十一個大類的草地在這里均有分布。其中山區草地類型共分10大類,27個亞類,廣泛分布於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平原區草地類型較少,只有溫性荒漠、低平地草甸和沼澤草地三大類,11個亞類。

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礦產資源開發前景良好的區域之一,境內礦產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錳、鐵、鋁、釩、鈾、金、銀、鈹、鋅、鈦、銅、鉛、鋰、鉭、銫、鈮、鉻、錫、鎳、鈷、鎢、鍶、蛭石、鹽、膨潤土、磷、大理石、雲母、金剛石、石棉、石灰岩、石膏、漢白玉、自然硫等。其中探明儲量大、有巨大開發前景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蛭石、石棉、石灰岩、雲母等。

在塔里木河流域山區,分布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如盤羊、北山羊、岩羊、馬鹿、雪豹、猞猁、棕熊等。平原荒漠區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哦喉羚、塔里木馬鹿、野豬、沙狐、草原斑貓、塔里木兔等。其中塔里木馬鹿、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的特有物種。在高山上有兀鷲、禿鷲、胡兀鷲、雪雞、黃嘴山鴉、高山嶺雀、雪鴿、雪雀等為代表,山地森林有蒼鷹、松雞、啄木鳥、斑鳩等。在草原上有草原雕、紅隼、紅嘴山鴉、椋鳥、百靈等。而巴音布魯克天鵝保護區是我國大天鵝夏季的集中繁殖地。在塔里木河各水系中,分布有多種土著魚類種群,以新疆大頭魚和塔里木裂腹魚為典型代表。近些年引入的以鯉、鯽、草、鰱、鱅為代表的經濟魚類。在平原綠洲區,還繁育著多種家禽、家畜,種類以雞、鴨、鵝、羊、豬、牛、馬、驢等為主。

塔里木河流域旅遊資源豐富,境內著名的自然旅遊資源有: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巴音布魯克天鵝湖;素有"冰山之父"之稱的慕士塔格峰,各具特色的公格爾山、慕士山慕孜塔格峰等;舉世聞名而又具神秘色彩的"鹽澤"——羅布泊;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獨特的沙漠景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等。塔里木河流域不僅有各種自然的奇觀異景,而且還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明遺址,人文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和周圍,已發現的古城遺址就有四十餘座,僅阿克蘇境內古"絲綢之路"通道上,就有全國和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如克孜爾千佛洞、龜茲古城、阿帕克霍加墓(俗稱"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古樓蘭遺址……等等。除此之外,南疆人民在與嚴酷的自然條件長期斗爭中創造的現代歷史文明,如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漠公路"、和田"千里葡萄長廊"、庫爾勒綠洲香梨園等也是中外遊客企望駐足的旅遊熱點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乾旱區風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構成了塔里木河流域旅遊資源的總體風貌,成為新疆乃至全國最具旅遊業發展前景的地區之一。

其它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十分嚴重,根據1959年和1983年航片資料統計分析,24年間塔里木河幹流區沙漠化土地面積上升了15.6%。下游土地沙漠化發展最為強烈,24年間沙漠化土地上升了22.05%,特別是1972年以來,大西海子以下長期處於斷流狀態,土地沙漠化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土地沙漠化導致氣溫上升,旱情加重,大風、沙塵暴日數增加,植被衰敗,交通道路、農田及村莊埋沒,嚴重威脅綠洲生存和發展。春季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期,而此時河川徑流處於最枯時期,由於缺乏調蓄工程,常常因乾旱而大面積減產。2000年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巴州發生嚴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積達249萬畝,有6.8萬人和38.9萬頭牲畜出現飲水困難,旱災損失達5.5億元。據統計,1959年至今,葉爾羌河發生過15次較大的冰川洪水,阿克蘇河支流庫瑪拉克河發生37次突發性冰川洪水,甚至一年數次。1999年,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巴州五地州遭受嚴重洪災,受災人口達50萬人,受災農田85萬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3億元。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封閉的內陸盆地,土壤普遍積鹽,形成大面積的鹽土。由於水資源利用不合理,灌排不配套等原因,塔里木河流域內灌區土壤次生鹽鹼化十分嚴重。

6. 什麼的走廊

什麼的走廊(填空):
(長長)的走廊、(神奇)的走廊、(狹長)的走廊、(幽深)的走廊
(6)塔里木盆地是歷史上什麼的走廊擴展閱讀
走廊指有頂的過道;也比喻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
也可以指:房屋結構布局的一種類型;
一種便於通行的狹長地形,例如河西走廊;
交通通道:如空中走廊等;
不同稱呼
走廊:建築物的水平交通空間。
設在房屋內兩排房間之間的叫內走廊;設在一排房間之外的叫外走廊。外走廊是用懸挑梁板結構的,又稱其為挑廊。當外走廊處於挑檐板或挑檐棚下時,又稱其為檐廊,它是多層樓房最頂層的挑廊或外走廊,是平房檐棚下的外走廊。
河西走廊
位於祁連山脈和北山山脈之間,是中國西部甘肅省西北部的一個盆地。它因地勢較低、形狀狹長,並在黃河以西而得名,全長約1200公里。走廊里有山嶽區、戈壁區、綠洲區,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通過河西走廊,進入塔里木盆地,再通過西亞到達歐洲的。
遼西走廊
位於中國東北部遼寧省西南部,在渤海沿岸有一條狹長的平原。平原的寬度從兩公里到十幾公里不等,稱為「遼西走廊」。中國古代東北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陸地交通,就主要通過這里。

7. 塔里木盆地有哪些古城

塔里木盆地,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內陸盆地。盆地處於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500千米,南北寬約600千米,面積達53萬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在北緯37°-42°的暖溫帶范圍內。
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沖積平原)。
塔里木盆地中較為著名的有尼雅遺址(古精絕國)和樓蘭遺址(樓蘭古城)。
1、尼雅遺址是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民豐縣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年代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
1959年至今,遺址內發現有房屋、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河渠、陶窯、冶煉遺址等遺跡。出土有木器、銅器、鐵器、陶器、石器、毛織品、錢幣、木簡等遺物。
1962年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樓蘭遺址是舉世聞名的新疆重要古跡。樓蘭古城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沿岸,地理坐標為東經89°55′22″、北緯40°29′55″,地處塔里木盆地最低窪地區。現今這里大部分已為無情的流沙所湮沒,受風力侵蝕形成獨特的「雅丹」地貌,歷史上受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恩賜,形成一片廣闊的河流沖積平原,加之地處中西交通咽喉,使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閃亮明珠。
樓蘭王國從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歷史。王國的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王國逐漸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為什麼會消亡,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8. 塔里木盆地是什麼樣的

塔里木盆地為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盆地呈不規則菱形,四周為高山圍繞,東部通向河西走廊,為古代絲綢之路所經。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微向北傾,舊羅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點。塔里木河位置偏於盆地北緣,水流向東。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盆地內部海拔800~1300米。由盆地邊緣向中心依次出現高山帶、山麓礫石帶、沖積平原帶、沙漠鹽湖帶,呈環狀分布。盆地中有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沖積平原上水草豐美,農牧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之一。盆地中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分別約佔全國油、氣資源蘊藏量的1/6和1/4。

9. 塔里木盆地在什麼地方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麓,東到羅布泊窪地,北至天山山脈南麓,南至昆侖山脈北麓。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盆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內陸盆地。

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500多千米,面積在四五十萬平方千米,大體呈菱形。地勢由南向北緩斜並由西向東稍傾。位於亞洲大陸中心,氣候乾燥,雨量極少,蒸發量卻很大,在加上風力作用,形成了石蘑菇和風城地貌特點。

塔里木盆地屬於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結構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地塊基底為古老結晶岩,基底上有厚約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積覆蓋層,上有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層。盆地呈不規則菱形,四周為高山圍繞。邊緣是與山地連接的礫石戈壁,中心是遼闊沙漠,邊緣和沙漠間是沖積扇和沖積平原,並有綠洲分布。

很久以前的塔里木盆地並不是沙漠,而是植物繁盛,氣候濕潤的綠洲。新構造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特徵,在逐步的演變過程中,塔里木盆地的氣候開始變得乾燥,植被也日漸稀少,風沙多了起來。再加上人類活動的頻繁增加,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化程度開始加劇,並呈現上升趨勢。綠洲面積不斷減小,沙漠面積就日趨退化。

10. 塔里木盆地是怎樣形成的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和構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典型的長期演化的大型疊合復合盆地。它發育在太古代-早中元古代的結晶基底與變質褶皺基底之上,震旦系構成了盆地的第一套沉積蓋層。在震旦紀—第四紀,塔里木盆地經歷了復雜的構造演化歷史。

前震旦紀:
目前在塔里木獲得最老同位素年齡的岩石和數據表明,塔里木盆地在中太古代甚至早太古代就已經發生了來源於虧損地幔的偏鹼性玄武岩漿的噴溢活動,岩漿的侵入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原始的陸核。
早元古代是本地區地殼快速增長的重要時期,也是由陸核發展成為陸塊的時期。早元古代興地期,廣泛而劇烈的構造運動,使岩石產生強烈變形,最後使塔里木陸塊、柴達木陸塊和准噶爾微陸塊聚合連成一片。
經過中元古代末興地期克拉通化後,聚合在一起的塔里木陸塊重新裂離,並在陸塊內部產生了裂陷。
晚元古代,「遠古南天山洋」和「遠古昆侖洋」閉合消亡,古塔里木板塊在經歷太古宙陸核形成,早元古代穩定陸塊增生發展和中—晚元古代構造演化後終於逐漸成型。

震旦紀及古生代:
震旦紀是塔里木盆地發展史上一個轉折時期。塔里木運動之後,統一的古塔里木板塊形成。震旦系作為塔里木板塊克拉通盆地的第一個沉積蓋層而覆蓋了塔里木盆地。

早震旦世,在塔里木板塊邊緣和內部發育大陸裂谷盆地。他們與地幔上隆、地殼變薄和伸展有關。晚震旦世繼續拉張,在塔里木主體部位形成克拉通內張盆地。沉降速率較早震旦世明顯降低。
寒武至奧陶紀塔里木板塊北部由於天山微陸塊繼續向北運動而進一步擴張,地幔物質侵入形成洋殼。洋盆發展結果導致塔里木板塊北與哈薩克板塊分離,南與羌塘板塊相隔。寒武系—下奧陶統是盆地主要的生油岩之一。
奧陶紀末,由於塔里木大陸板塊大陸邊緣早古生代的「天山多島有限洋盆」和「庫地—奧依塔格洋盆」俯沖消減和微板塊的碰撞所產生的加里東中期運動,對塔里木板塊及其邊緣的構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期運動可能是塔里木板塊南北邊緣化為主動邊緣的反映。

志留紀開始,南天山洋由東向西逐漸閉合;泥盆紀末,塔里木板塊與哈薩克板塊碰撞拼貼;庫地洋於泥盆紀晚期閉合,中昆侖地塊拼貼到塔里木板塊之上。經過這一時期一系列的構造運動之後,塔里木腹部形成了大型克拉通內擠盆地,具有獨特的沉降史和構造特徵。
石炭—二疊紀是塔里木板塊由古全球構造運動體制新全球構造運動體制轉化的過渡時期(朱夏,1983),即由早古生代邊緣多中心不對稱擴張、微陸塊與多島有限洋盆、弧後盆地間「手風琴」式此張彼合運動、單向俯沖與軟碰撞關閉的構造運動體制向威爾遜旋迴式的洋中脊大規模對稱擴張、「傳送帶」式俯沖消減、溝弧盆體系同時發育的新全球板塊構造運動體制過度。

中—新生代構造演化:
從三疊紀開始,塔里木進入陸盆演化階段,主要受控於亞歐大陸南緣特提斯洋的周期性俯沖消減和閉合作用,同時與盆地基地核擠壓隆起或山系發展有關。

侏羅紀—古近紀,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與歐亞大陸南緣的一系列碰撞時間有關,如侏羅紀晚期的拉薩碰撞和白堊紀晚期的科希斯坦碰撞事件等。每一期碰撞都使圍限塔里木盆地山系和基底核擠壓隆起發生周期性復活,形成向盆地內的擠壓逆沖構造,在沖斷帶前緣發育前陸盆地。
新近紀—第四紀,隨著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沖與碰撞,及碰撞後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楔入所產生的遠程效應的影響,天山和昆侖山大幅度隆升推覆。碰撞後,印度板塊仍然繼續向北俯沖,西昆侖造山帶受強烈擠壓收縮和抬升,北部岩塊長距離逆沖在塔里木盆地之上,加劇了塔里木板塊岩石的撓曲程度。
西昆侖山,天山褶皺強烈上升,並伴隨著走滑斷層系活動,盆地相對下降形成統一的由造山帶包圍的塔里木盆地。

閱讀全文

與塔里木盆地是歷史上什麼的走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