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普及歷史知識首先應尊重歷史真實

普及歷史知識首先應尊重歷史真實

發布時間:2021-03-09 09:13:37

『壹』 尊重客觀歷史的表現有哪些

尊重歷史有很多表來現:承認歷史源的真相,承認曾經的錯誤、承認先人的功業和成果、承擔應有的歷史責任、享受應有的歷史權益等。科學家牛頓曾經謙虛地說:「我可能比笛卡爾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許多巨人肩膀上的緣故。」這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堅持了歷史的觀點。難道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基礎和條件不是從先人那裡繼承而發展的嗎?

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的,而不是憑空產生的。不承認曾經的錯誤,那是流氓和無賴;不承認一個國家既有的領土和主權,就會有侵犯別人的借口;不承認法理上的順承關系,就會有逃避承擔責任的行徑……看來,不承認和尊重歷史,不僅是態度上的問題,還可能會產生嚴重而錯誤的後果。

尊重歷史,肯定祖先的豐功偉績,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才能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今天有不少人,從生活富裕的狹隘角度出發,加之對本國的某些缺點和不足存在不滿,有著比較嚴重的崇洋媚外思想,缺乏愛國愛人民的崇高品格,民族根性徹底失去,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貳』 (25分)研究歷史首先要尊重歷史的復雜性,不能用主觀想像和假設將歷史問題簡單化、絕對化。閱讀材料,回


(1)表現:內容專取四書五經,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文體採用八股文。(2分)
影響: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扼殺了人才的培養,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鑽研八股,不講究實際問題;加強了專制主義(阻礙了中國科技的發展)。(3分)
(2)態度:反對(抨擊)八股文(但不反對科舉制)。(2分)
原因: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八股文不講求實際學問,無法培養實際能力;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6分)
(3)措施:增加考試內容,加重對政治、歷史和時務的考試;同時還保存了四書五經的考試。(4分)
背景:民族危機加劇;西方思想的傳播;戊戌變法的推行;八股取士制度不利於人才的選拔;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8分)

『叄』 尊重歷史作文

感恩老師的作文 「學春蠶吐絲絲絲不斷,做蠟燭照路路路通明。」千百年來,多少人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在她的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中,又有多少祖國的花朵成為九州華夏的棟梁之材!誰又能知道,這其中包含著多少的汗水與淚水,也許老師那絲絲白發,斑斑皺紋是最好的見證。 不知是哪個花開的時刻,悄悄地,悄悄地,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就來到了世上,慢慢地,慢慢地到了上學的年齡,便纏著爸爸要去上學。我們永遠忘不了那人生的第一次,是多麼地高興、快樂。原來是老師和藹的微笑,溫和的話語就像快活的音符一樣奏出美妙的樂章,讓我們如痴如醉。 就這樣,老師在我們心裡播下了快樂的火種,校園里時時響著我們清脆、明亮的聲音。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於是,我們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因老師的愛而起。老師把所有的希冀寄託在我們身上。正是這樣,苦心培育我們的老師在這愛的路上艱難跋涉,教我們如何做人,怎樣處事。當我們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時,他們在叮嚀:同學們,別忘了奮進呀;當我們在學習上失敗時,他們在鼓勵:成功是從這里起步的;當我們悲傷時,他們在安慰:同學們振作起來呀!多少個難忘的日子呀!是您--光榮的人民教師,讓我們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發展。您不僅帶著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要學著去感恩別人。這其中的點點滴滴,一個個動人的情景把我們的生活點綴得精彩美麗,也把我們的記憶鞏固得刻骨銘心。 雖然我們只是一輪初升的太陽,我們也要學著釋放溫暖,更要懷著對老師感恩的心去思考、行動,畢竟老師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在這樣的時刻,我代表全體同學,向我們尊敬的老師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親愛的老師,因為有了您,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如此美麗,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燈,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恆的北斗。您肩負著神聖的使命,您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您肩負著民族的昌盛,您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您的撫愛下健康成長,在您的關注下奔赴遠大的前程。 因為有了您,就有了一個特別的節日--教師節。從此,全社會就多了一份對您深深的敬意與關注,我們看到和感受到了您的偉大和平凡。您的偉大在於創造世界,播種未來,您是點燃我們理想之火的人,是保證民族未來優良素質的人;您的平凡在於除了奉獻別無所求,無怨無悔,心無旁鶩。您從不在乎所失所得,因為您深深懂得自己在付出什麼,在收獲什麼,這是任何數字都無法計算的生命價值和幸福成果。「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我們的老師心境的真實寫照。<BR> 敬愛的老師,我把您比作綠葉,我把您比作紅燭,也頌不盡您的奉獻和成果啊!您不是綠葉卻在滋養綠葉,您不是紅燭卻能照徹心靈,因為在我們眼睛裡映射出的永遠是您的身影。您把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音符,都鍍成世界最美的顏色。從此,我們的心像大海一樣磅礴。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放出串串祝福,用絢麗的火焰為我們的老師唱支心歌。真誠地祝願老師幸福快樂,快樂幸福。 這時,我真想大聲對同學們說:當我們擁抱成功,享受喜悅時,別忘了我們老師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感恩老師。 最後,讓我們真誠地說聲:「謝謝!」

『肆』 有關於歷史的名言嗎

關於歷史的名言

1、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德)《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2、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3、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聖家族》

4、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論歷史研究》

5、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中)《中國歷史的翻案》

6、歷史不時表現為一團烏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轉的洪流一樣。——雅斯貝爾斯(德)《人的歷史》

7、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8、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李道釗(現代)《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9、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車爾尼雪夫斯基》

10、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一本淺藍色的書》

11、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里(意)《斯巴達克思》

12、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範文瀾(中)《範文瀾歷史論文選集·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13、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4、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悲慘世界》

15、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自由與組織》

16、歷史會重演。——修昔底德(古希臘)《歷史》

17、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8、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堂·吉訶德》

19、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美)《歷史學導論》

20、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科林伍德(英)《歷史的觀念》

21、歷史是不能容納謊言的……——唐·(中)《只是過剩》

22、歷史是彷徨者的向導。——阿克頓(英)

23、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列夫·托爾斯泰(俄)《戰爭與和平》

24、歷史是人類的過去的知識。——亨利―伊雷內·馬魯(法)《歷史如同知識》

25、歷史是生活的教師。——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26、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湯因比(英)《湯因比論湯因比》

27、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28、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美)《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

29、歷史是為活著的人們而寫的。活著的人們搜了死者腰包之後,踏著死者屍體前進。——羅曼·羅蘭(法)《母與子》

30、歷史是嚴峻的。歷史並不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華(中)《芙蓉鎮·人情·鬼情》

31、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出戲的新情節的開始。——彼得·海爾(荷)《在歷史中遭遇》

32、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趙鑫珊(中)《哲學與當代世界》

33、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選·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34、歷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創造的……——高爾基(蘇)《克里姆·薩姆金的一家》

35、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歷史哲學》

36、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國歷史哲學家)

37、歷史是知識分子文化活動的結果。——高爾基(蘇)《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38、歷史睡了,時間醒著;世界睡了,你們醒著。——洛夫

39、歷史學家不能容許歷史學這門學科墮落到這種地步,以致於捏造的歷史成為宣傳政治神話的工具。——落米拉·塔帕爾(印度)《教派主義與印度史的撰寫》

40、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恣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馬克·布洛赫

41、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赫爾巴特

42、歷史永遠是陳舊的,新的生活不能把歷史為根據,這正如一種新的愛情不能和舊的愛情一樣。——胡也頻(中)《到莫斯科去》

43、歷史有兩部:一部是官方的,騙人的歷史,做教科書用的,給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歷史,可以看出國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恥的歷史。——巴爾扎克(法)《幻滅》

44、歷史有如悲劇,要沒有情慾、罪惡、災難,在其中掀風作浪,就會顯得毫無生氣,令人生厭。——伏爾泰(法)《天真漢》

45、歷史有三種不同的任務,我們可以稱為科學的、想像的或推測的和文學的。——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46、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余秋雨(中)《藝術創造工程》

47、歷史又可教我們以智慧和價值的相對性。——莫洛亞(法)《書卷長留伴一生》

48、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後世的教訓。——塞萬提斯(西班牙)《堂·吉訶德》

49、歷史展示出現在與過去的一種對話,在這種對話中,現在採取並保持著主動。——雷蒙·阿隆(法)《歷史哲學》

50、歷史只是一連串罪惡與災難的圖畫。安分守己與清白無辜的人,在廣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沒有立足之地。——伏爾泰(法)《天真漢》

51、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並不如此。——科林伍德(英)《自傳》

52、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它提供範例,評價過去,或者把目前這個時刻安放到生成――演變中去。——雷蒙·阿隆(法)《歷史哲學》

53、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清)《吉鴻昌》

54、每一種真正的歷史都是現代史。——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55、人類的具體歷史,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所有人的歷史,也必然是人類的一切希望、斗爭和受難的歷史。——波普(英)《公開社會及其敵人》

56、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毛澤東(中)《周恩來在第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報告》

57、人類的歷史是很忍耐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泰戈爾(印度)《飛鳥集》

58、人離開狹義的動物愈遠,就愈是有意識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不能預見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對這一歷史的影響就愈小,歷史的結果和預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恩格斯

59、人們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自己的歷史,卻不管這種歷史的結局如何,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歷史。——恩格斯

60、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卡爾·貝克(美)《現代西方歷史學文選》

61、人生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煤。——魯迅

62、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許慎《說文解字》

63、史才須有三長,世無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長謂才也,學也,識也。——《舊唐書·劉子玄傳》

64、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鞏《南齊書序》

65、死亡的歷史會復活,過去的歷史會變成現在,這都是由於生命的發展要求它們的緣故。——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66、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禮記·保傅》

67、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68、我們的歷史是一份無比珍貴的遺產,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吳晗(中)《學習集·論歷史知識的普及》

69、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恩格斯

70、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

71、研究歷史是醫治心靈疾病的良葯。——李維(古羅馬)《羅駛》

72、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雅斯貝爾斯(德)《人的歷史》

73、比起大自然來,歷史對人類的感情更嚴酷,更殘暴。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高爾基(蘇)《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74、不論當什麼家,有了必要的歷史知識,有百益而無一害。——任繼愈(中)《愛祖國是學習的真正動力》

75、不尊重歷史的人,註定要重犯歷史的錯誤。——桑塔亞

76、讀史可以明智。——弗蘭西斯·培根

77、凡是能夠在一個朝代中分清楚誰在低聲說話,而且聽得見他在統治者耳邊低聲說些什麼,有這種能耐的人就是真正的歷史家。——雨果(法)《笑面人》

78、夫史者,所以記政治典章因革損益之故,與夫事之成敗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癉惡,而為法戒於萬世,是故聖人之經綸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維之也。——戴名世《南山集·史論》

79、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80、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班固(漢)《漢書·京房傳》

81、即使是天才人物,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絕不是一首好詩。——魯迅

82、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漢)《報任少卿書》

83、舊的歷史,帶著它的詩、畫,與君子小人,必須死!新的歷史必須由血里產生出來!——老舍(中)《四世同堂》

84、據說,歷史喜歡作弄人,喜歡同人們開玩笑。本來要到這個房間,結果卻到了另一個房間。——列寧

85、科學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錯覺和失敗的歷史,是偉大的玩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進行工作的歷史。——寺田寅彥(日)《科學家與頭腦》

86、一方面,歷史指的是事件,即人類事件的過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歷史的事實報道,即歷史學家所從事的探究和做的記事。——路易斯·奧·明克(英國)

87、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西塞羅

88、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

89、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管子(戰國)《管子·形勢》

90、語言實在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有時簡直成了一種符咒,只要輕輕吐出,就能托起一個湮沒的天地,開啟一道生命的閘門。——余秋雨

91、正如哲學是研究他人誤解的學問,歷史是研究他人錯誤的學問。——菲利浦·古德利爾(英)《龍套與超人》

92、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魏源(清)《默觚·治篇五》

93、只要我們都尊重歷史,就一定能夠得到真理。——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選·關於我在三十年代寫的兩篇雜文》

94、只有傳記是真實的歷史。——卡萊爾(英)《新聞評論》

95、撰寫歷史是擺脫過去的一種方式。——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伍』 應該如何看待文學中的歷史和真實歷史之間的聯系

我覺得應該有目的去看,如果是抱著認真考究史實的態度,那文學里中的歷史版就不能多看了,權更不能先入為主的形成既定影響。如果是研究社會風情、考究文化發展,那就應該以文學里的歷史為主了,畢竟真實的歷史,很臟很惡心。

『陸』 《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和《中國通史》哪個比較適合普及歷史知識,又能讓人看得清楚明白。

這三套書按照難易度排列如下:
中國通史最簡單
資治通鑒第二
二十四史第三。
可以從語言、體例、字數三方面考慮。
中國通史是現代編的,跟目前學的教科書體例相像,字數最少,所以讀起來毫無壓力,比較容易。
資治通鑒是宋代編的,以年份為單位,字數中等,所以讀起來較容易有頭緒,事情起因經過結果都能看明白。
二十四史就比較坑爹了,紀傳體的,你要查個洋務運動,要去找李鴻章傳、張之洞傳各個當事人的傳記,才能有一個宏觀且具體的了解。

『柒』 是關於歷史的

搜索「學史博客」,是關於歷史的

『捌』 可以搜索的幾道歷史作業題。求幫忙。

2.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日益凸現的新現象,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徵。
全球化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講,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越境流動,經歷了跨國化、局部的國際化以及全球化這幾個發展階段。貨物與資本的跨國流動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
總的來看,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個具有煽動性的詞。擁護者憧憬它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空前的進步和繁榮;批評者斷言它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貧困、戰爭甚至文化滅絕。什麼是全球化?我們真的在經歷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給我們帶來過什麼?

什麼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個進程,指的是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流動沖破區域和國界的束縛,影響到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生活。全球化還包括人員的跨國界流動。人的流動是物質和精神流動最高程度的綜合。

科技進步是一切社會變遷的原動力,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是全球化的依託。交通的進步促進人員和物質產品的全球化,通訊的進步促進精神產品的全球化。當然,兩類技術的作用經常分不開。互聯網能調動資本,輪船也能傳播精神。

拋開技術進步因素,全球化是資本的全球化,亦是關於資本之「主義」的全球化,即利潤至上觀的全球化——馬克思在150年前就討論了全球化的這個本質。除了戰爭時期,資本在全球范圍里瘋狂地追逐利潤,每天24小時,從不疲倦。所以,到目前為止的全球化體現為市場經濟體系在全世界的擴張。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國際化的共產主義運動,都從資本全球化衍生而來。若世界市場的擴張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既然全球化影響到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生活,人們當然希望擁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全球化問題的復雜性在於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間和不同的時間里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四類變數無限多。既然人們無法預知所有的變數,只好依賴意識形態決定自己的立場。

對眾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種基於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識形態。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歷史潮流。對眾多的反對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種基於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識形態。反全球化就是反對擴大貧富差距,反對霸權。意識形態傾向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筆者在這里不想談論意識形態,只想就事論事。

我們正在經歷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堅時代遜色嗎?如果麥當勞、肯德基能體現全球化,中餐館可是在上上個世紀就在世界各地登陸了,如今其普及程度遠非美國快餐能比。我懷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脹的「新聞界」給誇張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交通技術並沒有飛躍的進步。自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以輪船、鐵路、汽車和飛機為代表的交通技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員和物資的國際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那個時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護照也可有可無。美洲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住滿移民,中國人就是從那時開始改穿西式服裝,改用西式筆墨,扛洋槍、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釘,以及下南洋、闖西洋、赴東洋。

即便是資本流動,舊時代恐怕也未必差得遠。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開辦的銀行里存錢、取錢、借錢。那時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資本輸出被列寧看成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徵之一。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體現為驚人規模的「金融資本」流動。每天全世界有1萬多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進行賭博投機,每年全球「熱錢」高達400萬億美元。可那又能說明什麼呢?當今的國際貿易量才8萬億美元。國際金融賭博能影響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活?資本是經濟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義在於促進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的效率。可是,用於國際賭博的「資本」促進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樑是工業和商業資本,不是「賭博資本」。

電力的使用,廣播的興起,電話的出現,新聞出版的普及,乃至後來的電視時代,上述任何一種通訊技術的進步,其意義未必低於互聯網。因此,過去精神產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亞於今天,精神產品的多元化也不亞於今天。否則,民主思想、共產黨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識形態怎樣傳遍19和20世紀的世界?除了巨額的「金融資本」,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還體現為互聯網的興旺普及。互聯網使得信息傳輸變得快捷和方便。但擁有信息與擁有知識顯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觀念的多元化。今日美國人的觀念並不比越戰時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中國知識界今日的觀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多元。比起今天的大學,上個世紀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難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國人現在的觀念當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並不是互聯網的結果。

兩次世界大戰加上冷戰,綿延80年,切斷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使冷戰後開始恢復的國際交流顯得突然和新穎。筆者不是歷史學家,但倘若某個歷史學家告訴我,在上上個世紀和上個世紀早年,人員、物資、資本和精神的國際交流程度高於今天,我不會感到驚奇。

當然,我並沒有說未來的全球化不會超過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帶來什麼?

無論我們是否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化過程里,以往的經驗都具有啟發性。全球化的歷史經驗可以分成四大類:道義問題;收益問題;趨同與逐異問題;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問題。而以下四個全球化特徵正對應著這四個問題。

1.缺少法治道義的全球化。任何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治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國際的市場化卻不是在法治環境下進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謂國際市場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當立法、司法和執法都歸於一家,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去奢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沒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謂「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治理。

2.無法預知國家損益的全球化。抽象談論在全球化中獲益或受損的條件非常困難。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可能獲益,也都可能吃虧。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

3.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全球化導致的「趨同」是淺薄的,全球化導致的「逐異」卻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徵。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來激烈的社會變遷,刺激形形色色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激烈的社會集團、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以往的全球化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也帶來了大革命,帶來了國內戰爭,帶來了「世界大戰」。

4.促進民族主義和國家疆界的全球化。毫無疑問,近代以來形形色色的國際主義都產生於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帶來了更強大的民族主義,帶來了護照和海關,帶來了人員交往的阻隔,帶來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疆界,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強大的國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獲勝的不是國際主義,而是國家主義,特別是民族主義。在今天,我們看到了「歐洲合眾國」主義的興起,歐洲貨幣的使用,歐洲邊界的鞏固,歐洲海關的確立,歐洲防衛的統一。是什麼刺激出這種新「西歐民族主義」?美國、日本、西歐……哪一個還在談論國際主義?當人們已經把保衛疆界安全的戰場延伸到外太空,誰還能說全球化消滅國家疆界呢?曾幾何時,為普世歡樂而設立的奧林匹克和世界盃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場,國家之間的競爭,甚至成了在民族國家內部進行競爭的資本。

結 語

為了「經濟效益」,人們從遼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走入了城市。他們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賴,但只有依靠斤斤計較、彼此競爭、相互傾軋才能生存。城裡的人們看上去沒什麼不一樣,可每個人都從骨子裡在追求與眾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里脫穎而出。殘酷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義觀的人,他們崇拜資本所帶來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資本本身。人們很自然便忘記阿富汗貧民的生命與世貿大廈里的生命是平等的。他們會為紐約2000多條「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蠟燭,但絕想不到為阿富汗那4000多個「野蠻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類可以公然聲稱自私自利和弱肉強食是其本性,並能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類,只好用鋼鐵製造的防盜門來取代分隔家庭的籬笆,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來取代調解鄰里糾紛的長老。當貧窮遼闊的地球村變成了繁榮細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國家利益」理所當然地成為國際關系的最高准則,武力也自然成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當國際化開始傾向於代指這樣一個過程時???,今天的全球化用來區別一系列的趨勢,很多是在二戰後變得尤為突出。它們包括:

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國際貿易以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長

由跨國公司控制的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趨勢被各種各樣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組織看作是積極的,在很多情況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積極地推動。例如,有這個樣一種經濟理論:相對優勢使得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並且對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有利。

二戰後通過很多諸如關貿總協定等的國際組織已經使得國際貿易間的障礙得到相當大的降低。特別是從關貿總協定演化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

提升自由貿易

商品:較少或消除關稅;建立自由貿易區來降低關稅

資金:減少或消除資金控制(資金控制會影響貿易發展)

減少、消除對當地產業的津貼補助金(達到公平貿易)

知識產權保護

在國家間對知識產權法律進行協調(通常來說,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國界承認知識產許可權制(例如,在中國獲得的專利權可以在美國獲得承認)

也有很多反全球化運動認識認為這些是有害的。

3. 什麼是產業革命

產業革命,一般是指由於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使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進而使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出現嶄新面貌。

產業革命的歷史進程

第一次產業革命亦稱工業革命,系指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採用機器的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過程。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為向機器大工業過渡准備了條件。隨著市場的擴大,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日益不能滿足需要,資產階級為追求更多的利潤,廣泛採用了新技術。產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首先從紡織業開始,八十年代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和採用,促使產業革命進一步深入,遍及化學、採掘、冶金、機器製造等部門。繼英國之後,法、德、美等國也於十九世紀相繼完成了產業革命。機器大工業的建立,為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物質基礎,使之最後戰勝封建制度而居統治地位。產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提高了生產社會化的程度。第一次產業革命時期的一系列發明、創造,構成了世界范圍的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自由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873年爆發了空前深刻的世界經濟危機,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各個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一系列的工業發明創造。其中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導致了「電氣化」時代的到來;內燃機的出現,促進了石油的開采;電話、電車和無線電的發明,進一步便利了交通。從而形成了世界范圍的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這一時期中,煉鋼技術的改進,化學在工業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不僅使原有的重工業部門(鋼鐵、採煤、機器製造等)有了進一步發展,而且形成和發展起來一系列新的工業部門,如電力、電器、化學、石油、汽車和飛機製造等,使世界工業生產又有了新的發展。到十九世紀末,重工業在世界工業中開始佔主導地位。繼英國之後,美、法、德、日等先進國家實現了工業化,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工業的進步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向全世界的擴展,促進了交通運輸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農耕技術有了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有了顯著增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帝國主義國家國內生產集中壟斷和社會化過程的不斷加強,國際間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國民經濟軍事化的不斷發展,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經歷了一場深刻的科學技術革命,人們稱之為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這次科學技術革命是以核能的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海洋的開發為其主要標志。科技革命波及各個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的科學技術,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許多嶄新的工業部門,如高分子合成工業、核工業、電子計算機工業、半導體工業、航天工業、生物工程、激光光導纖維等工業。尤其是電子計算機、控制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取代了部分人腦的工作,大大增強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推動了主要工業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這些國家的農業也實現了現代化。人類在向海洋索取資源和征服宇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此外,被稱為第三產業的非物質生產部門,也得到飛速發展。電子計算機,尤其是微處理機的廣泛採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勞動、生活方式,微處理機正在進入家庭生活,將產生難以估量的社會影響。

產業革命的概念框架體系

對產業革命的分析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論框架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有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和羅斯托的起飛理論。

(1) 技術革命浪潮

技術革命浪潮到來的典型特徵是重大的發明成批涌現。在技術革命浪潮出現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為將要做出的發明做好了理論上的准備,他們做出了科學上的一些大的發現或者提出了一些嶄新的理論,他們本人往往還對這些發現或者理論的應用提出過一些設想。但是,由於技術或者資金方面的限制,或者僅僅是由於科學家本人對發明缺乏興趣,這些科學發現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理論的水平,這段時期可以被叫做科學革命的時期,也可以被看作是技術革命浪潮的潛伏時期。不過,由於這段時期延續的時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不把這一時期當成是技術革命浪潮的一個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上出現了對解決一些重大問題的迫切需求,這時,發明家就會登上歷史舞台,他們會根據其對相關科學發現的理解和掌握,結合他們對問題本質以及社會需求的深入了解,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動手才能,經過反復試驗,最終發明出可以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的新產品。我們注意到,在一個發明剛剛做出的時候,新產品往往非常簡陋,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經常會出現故障。因此,不斷有人對原先的發明做出改進,在此過程中,也不斷會有新的發明出現。到技術革命浪潮的後期,技術成熟的實用性強的產品終於出現,這種產品的批量生產以及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引發了產業革命的下一個浪潮—— 商務革命浪潮。

(2) 商務革命浪潮

新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意味著生產函數的改變,這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正是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的破壞」,它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生產要素組合,這就會遇到重重阻力,能夠克服這些阻力把創新進行到底的正是熊彼特所說的企業家。企業傢具有不畏風險敢於創新的精神,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企業家經常會放棄原先報酬豐厚而又穩定的職位,從頭開始去創建新的企業。因此,商務革命浪潮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創業公司的成批出現,在這些新創業的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為經營失敗而被迫關閉,但少數堅持下來的公司卻成了新一代的龍頭企業。新公司的建立為商業界帶來了嶄新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迫使老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一貫的經營方式。於是,在新老企業的競爭中,日趨完善的新的作業流程和管理方式逐步得到普及,成為行業界普遍接受的標准經營方式。在商務革命蓬勃開展的過程中,通過企業的營銷活動,新技術和新發明的優越性逐步被廣大消費者所認識,一旦基於新發明的產品的性能和價格到了廣大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草根革命就開始了。

(3) 草根革命浪潮

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有著不同的步調,富有的以及熱衷於新技術的消費者會首先購買基於新技術的產品。如果這些產品的確物有所值,那麼,在這些早期消費者的示範下,新的產品會迅速普及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新產品,新產品的款式也隨之增加,以便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大量的消費者在使用新產品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發現產品的一些新的用途,使產品市場進一步擴大。新產品的普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最終引發了社會的全面變革。在草根革命的後期,新產品幾乎充滿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人們對它們早已視而不見,完全忘記了這些產品出現以前的生活。

對產業革命的理解

對產業革命的理解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人提出有一次產業革命,有的人提出有多次產業革命,最多的有提出有五次產業革命,所謂革命的含義是指它的整個組織結構、架構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產業革命。產業是社會經濟運行的一個基本組織結構體系。產業不是從來就有的,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社會活動的發展,在生產活動的不斷體系化、系統化、結構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應該說,在人類社會的遠古時期,不存在產業形態,到了古代社會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分業。但是,在簡單的農業和簡單的畜牧業生產之間的聯系是偶然發生的,還沒有形成體系,這是產業的萌發期。到了商業和手工業產生的時候,才真正形成了一個產業體系,就是以農業為主體,畜牧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手工業和商業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分化出來,各個部門之間形成了持續的經常性聯系,形成了一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初步的結構體系。到這個時候,基本的產業結構已經形成了。有人就把這一過程稱為產業革命,我認為這不是革命,這是產業的初步形成時期。產業革命由新的力量所產生的,從16世紀開始蘊育,工業機器生產體系的形成,使整個產業結構體系從根本上發生了的變革,這才稱得上革命。也就是一般所說的18世紀中葉,爆發於英國,以蒸汽機的發明、使用與實用化為標志的機器大生產。以機器生產為標志的社會生產體系和經濟運行方式的形成,才標志著產業革命的發生。這場產業革命發生時,整個社會經濟的骨架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一點在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中已經形成共識。在當代,又發生了新的一場產業革命,這次革命也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技術革命,或新產業產生,而是整個的社會生產與社會經濟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我們可以從近代產業革命到現在產業革命的延續和發展來說明這個問題。

當代產業革命的特徵

當代產業革命的變革其突破是以技術進步的方式的變革為先導,技術創新形成一個新的社會生產部門為主要特徵的。第一次產業革命是以機器化生產、機器生產、機器生產體系的形成為主要特徵的。第一代的機器基本上是以手工勞動製造出來的,是一些能工巧匠用手工工具製造的,甚至連總體的構思設計也沒有。例如蒸汽機的改造,在中世紀的時候就有了蒸汽機,主要是用於煤礦抽水,但沒有真正達到實用化的水平,還不可能作為一種動力設備用於加工製造生產過程之中。蒸汽機的發明人瓦特實際上並沒有受過系統的科學教育,只是一名能工巧匠,經常到大學裡面修理蒸汽機,受過一些科學思維方式的影響。當時蒸汽機在大學里作為教學模型來使用,經常出現故障,需要修理,能工巧匠成了引發第一次產業革命迎碰機遇之人。瓦特在修理的過程中對蒸汽機進行了改進,最終使之達到實用化的水平。由於人造動力機械製造業的全面發展,使新一代的機器可以由機器來生產,從而形成了整個的大機器生產體系,這是以機器生產體系形成為主要特徵的,也就是一般人所稱的傳統工業化進程。

當代的產業革命是以整個社會技術進步方式的變革,以技術創新產業化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技術進步方式的變革應該說早就開始了,這一變革具有深度科學化、高度社會化和系統產業化這樣三個基本特徵。

在第一次產業革命時,科學的作用是很小的,技術的創新基本上是靠經驗悟通的。生產第一線的工人根據經驗不斷摸索和積累,對生產工具進行改進,第一代的機器也是靠經驗積累摸索創造出來的。第一代的機床與手工工具的差別並不大,無非是動力系統用蒸汽機來取代。科學家科學研究的問題也還很少與工業生產的技術改進相聯系。

19世紀中葉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工業技術的發展與科學日益緊密地聯系起來了,比較典型的事例就是電力電氣工業的產生。在這之前的工業生產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並且依靠感官經驗就可以把握的。電力工業產生後,依靠簡單的經驗是不可能理解的,因為電磁的作用過程只有依靠理論抽象思維才能把握,沒有對電磁理論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發明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實際上是在科學家直接參與、在科學理論指導之下產生的,是科學化的產業化技術體系,是科學傾斜於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

更有甚者,化學工業整個工業的名稱是用學科的名稱來命名的。化學工業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工業,在人類產生之初就有化學工業的萌芽。但直到19世紀中葉,它與科學還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系,當然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工業體系名稱,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主要靠日常生活於原始萌發生產經驗的積累,是生活經驗和生產經驗不斷積累的產物。到19世紀,由於偶然的機會,產生了有機化學工業。在鋼鐵工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稱為煤焦油的廢物。在對煤焦油如何進行處理的研究過程中,偶然發現它可以用做生產染料的原料。由於當時染料的價格很昂貴,於是各國競相利用這一技術生產染料,很快形成了一個新的龐大的社會生產部門 ——有機化學產業。化學這門學科的很多理論要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過程,比較容易工業化,所以在現在的化學工業中,很多企業都擁有實力很強的實驗室,現代化學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在實驗室中萌發試驗生產出來的。化學工業早已是深度科學化產業領域。

實際上,從19世紀中葉開始,技術進步的主體力量已經開始變化,受過系統科學教育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家正在成為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當然,這還僅僅是在個別的產業中,大部分產業的發展仍然依靠經驗進行技術改進。社會的進步是不平衡的過程,有快有慢,越是傳統的領域進展越緩慢,而傳統領域經過科學的改造也是發展的必然。20世紀之後,這一進程越來越普及,到現在,可以說,絕大部分具有了這樣的特徵。比如項目的立項,就是根據科學的分析提出研究要達到的目標。這一做法從19世紀才開始,現在已非常普及,任何一個項目在開始之前都要作可行性研究。這些都是根本性變革的表現。現在,任何一個具有突破性的進步,都是在許多人的合作之下以科學研究方式展開的,僅僅依靠某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高度社會化又是當代技術創新又一基本特徵。

當代產業革命是技術進步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深度科學化發展是一個歷史進程,在這一進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一過程的主要推動力量已經轉移到受過系統訓練的工程技術人員。我國的老一代革命家非常重視技術革新、技術進步,但是沒有認識到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已經發生了變化,工程技術人員對技術進步發揮著主導作用,還認為是第一線從事生產的能工巧匠。所以,我們當時評選出了許多技術革新能手,都是第一線的能工巧匠。這在微觀上挫傷了許多工程技術人員投入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在宏觀上制約了技術創新產業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與普及歷史知識首先應尊重歷史真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