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收復失地的歷史事件

收復失地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9 09:09:01

⑴ 介紹幾例皇帝收回軍權的歷史事件。。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源於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耽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 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 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 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http://ke..com/view/6062.html?wtp=tt

雍正對年羹堯的恩寵怨怒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肅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
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在這次赴京途中,他令總督李維鈞、巡撫范時
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
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
只是點點頭而已。在京期間,年羹堯「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儼然
成為總理事務大臣。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
「無人臣禮」。結束陛見回任後,年羹堯接到雍正的朱諭:「凡人臣
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
過,必致反恩為仇。」這件朱諭一反過去嘉獎贊賞的詞語,向年羹堯
敲響了警鍾,此後他的處境便急轉直下。

探究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大致有這樣幾點:第一,擅作威福。
他位尊權重而不能自謹,過多地干預朝中政務,攘奪同僚權力,濫用
朝廷名器。他對待內外官員狂傲無禮,給各省督撫發送咨文直呼其名,
不僅蒙古王公,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寶入見,也要行跪拜禮。第二,結
成朋黨。他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
官員為基幹,包括其它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第三,貪贓受賄。他
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巨。客觀地講,由於雍正寵信過分,贊
譽過高,征詢過多,致使年羹堯權力膨脹。而年羹堯驕橫傲慢,忘乎
所以,不守臣節,則漸漸引起了雍正的警覺和不滿,終於下決心懲治
這個天下「第一負恩人」。http://www.gmw.cn/01gmrb/1999-02/12/GB/17966^GM7-1210.htm

宋元發展時期:(背景條件)唐中期以後藩鎮割據;五代十國政權林立;北宋政府防範割據;元朝大一統後急需加強封建統治和遼闊疆域管轄。(措施特點)北宋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兵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又組建禁軍並由皇帝直接控制,大力削弱地方權力和剝奪大將兵權、收回財權與行政權歸中央。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設澎湖巡檢司,台灣隸屬管轄;又在中央創立宣政院,專門管理西藏事務。(作用認識)北宋強干弱枝,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對於防止地方割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後期官僚機構臃腫,財政開支問題嚴重,為北宋中期以後積貧積弱局面的出現埋下了隱患。元政府諸多措施是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成功嘗試,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其中行省制度是古代郡縣制度的發展,對後世影響深遠。
http://..com/question/42898790.html?si=6

⑵ 西班牙人開始收復失地的標志性事件是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⑶ 衛國戰爭中俄軍收復失地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俄軍和游擊隊又在多羅戈布日、杜霍夫希納及里亞霍沃村附近殲敵1萬餘人。被擊潰的拿破崙軍隊的殘部撒向斯摩棱斯克。敵人大多數軍團只保留著番號。法軍在斯摩棱斯克的糧食儲備和預備隊也已消耗殆盡。拿破崙被迫急忙率領殘部繼續後撤。

但是,俄軍在克拉斯內村附近又追上法軍,並再次將其擊敗。法軍在11月16~18日的3天交戰中傷亡6000人,被俘2.6萬人,幾乎喪失了全部炮兵。被打散的法軍殘部,其中包括與維特根施泰因軍團相對峙的部隊均沿波里索夫大道向別列津納河方向撤退。俄西線第3集團軍各部隊從盧茨克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向波里索夫逼近,准備與維特根施泰因的部隊會合。

11月16日,他們攻佔了明斯克,殲滅了駐守在該城為數不多的法軍駐防軍。11月22日,齊查戈夫集團軍進逼波里索夫,在與達布羅夫斯基將軍的部隊交戰之後,佔領了波里索夫和津賓至烏沙的別列津納河右岸地區,切斷了法軍向西和西南方向的退路。守衛彼得堡方向的維特根施泰因軍團在得到來自里加地區的民團和部隊的加強之後,也隨即轉入了進攻。俄軍在同法聖西爾軍團進行激戰後,於10月20日佔領波洛次克。俄軍渡過西德維納河,迫使法軍南撤,隨即又向列波利推進,並予佔領。

後來,又在10月底至11月初的數次戰斗中擊敗了法軍的維克多和烏迪諾所部,佔領了恰什尼基。俄西線第3集團軍和維特根施泰因軍團各部在向別列津納推進的途中,在波里索夫地區布成了一個「口袋」,使被俄軍主力從東面逼退下來並已陷入四面被圍的法軍陷入袋內。

⑷ 西班牙收復失地的歷史進程是怎麼樣的

從10世紀初開始,恢復失地運動進入了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10世紀初年,阿斯圖里亞王國擴張領土後,分裂為雷翁王國和卡斯提王國,其後它們又重新合並為強大的卡斯提王國,這個王國在運動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在半島東部形成了加泰隆尼亞與亞拉岡和那瓦爾國家。1137年加泰隆尼亞與亞拉岡合並為亞拉岡王國。11世紀末年,在卡斯提王國西面興起了葡萄牙伯爵領地。1139年,葡萄牙伯爵大敗摩爾人,被軍隊擁立為國王,稱阿爾方索一世,他繼續擴大勝利,於1147年定里斯本為首都。三個國家好像三把利劍,刺向南方伊斯蘭教艾米爾國家的統治心臟,推動了收復失地運動的迅速進行。

在11世紀,在穆斯林的艾米爾國家分裂成為許多小國之後,雷翁王國的阿爾方索六世帶頭反對異教徒,憑借其強大國力,團結南北方的基督教徒力量,幾乎將穆斯林完全征服,取得了收復失地的巨大勝利。後來,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向非洲狂熱的阿爾摩拉維德派的穆斯林求援,結果把阿爾方索六世的反攻暫時遏止。然而阿爾方索六世在不久後又繼續向前推進,擴大征服地區。沿大西洋南下奪取了特茹河岸的里斯本、辛特拉及聖塔倫等地並向半島的中部及東部不斷蠶食,擴大佔領地區。而在他的長期收復失地的斗爭中,法蘭西的勃艮第大公等外國基督教軍隊,因垂涎於穆斯林國家的財富和戰利品,也在「十字架反對彎月旗」的幌子下,紛紛前來投效,加速並擴大其反阿拉伯人斗爭的戰果。可是,在這位基督教國王逝世後,國內發生內亂,阿拉伯人又乘機反攻,收復失地運動又經歷了一次曲折。

13世紀是收復失地運動的關鍵時刻。自從12世紀中葉新的征服者阿爾摩哈得人由北非來西班牙代替阿爾摩拉維德派穆斯林之後,他們向基督教國家發動強大的反攻,像其先輩一樣蹂躪許多地方。這樣「十字架反對彎月旗」的斗爭終於形成了1212年拉斯·那瓦斯·德·陶羅薩地方的大決戰。這時正是教皇英諾森三世當政時期,教皇權力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號召歐洲各國發動十字軍以支援西班牙的基督教國家共同反抗穆斯林。托勒多大主教作為信使奔走於歐洲各國宮廷,請求各國王公貴族組織十字軍。英、法帶頭派遣大軍到達,組成基督教聯軍,由卡斯提國王阿爾方索八世率領,對穆斯林發動攻擊。雙方於1212年7月16日,在哥多瓦以東70公里的拉斯·那瓦斯·德·陶羅薩小山丘進行決戰,那瓦爾和亞拉岡國王率領西班牙大軍,從右翼和左翼配合阿爾方索八世作戰。而大主教羅德立哥則千方百計地鼓舞士氣,大聲疾呼:「教友們,讓我們為聖戰而犧牲在這里吧!」經過一場血戰之後,哈里發穆罕默德·納綏爾(1199—1214年)所統率的60萬大軍,倖存而遁逃者僅有1千人,幾乎全軍覆滅,其中陣亡者達10萬以上,其餘則被俘獲,哈里發本人逃脫。

西班牙諸基督教國家在聯合反攻穆斯林的同時,他們之間也在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爭奪。基督教徒的內部兼並與反穆斯林斗爭交互作用,推動了西班牙各國的合並與統一。拉斯·那瓦斯·德·陶羅薩戰役尚未結束,西班牙北方各基督教王國之間就展開了激烈的火並,最後僅剩下亞拉岡、卡斯提和葡萄牙三個王國。其中亞拉岡王國佔有了加泰隆尼亞、馬約卡島、米諾卡島和瓦倫西亞等地區,在半島的東海岸具有極大的勢力,而卡斯提王國則並吞了雷翁王國,從半島的中央向南逐漸伸張勢力,先後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了哥多瓦、塞維爾,莫西亞、直布羅陀等地,從三麵包圍了保留在穆斯林手中的狹小而又極強固的格蘭那大王國。從12到14世紀期間,卡斯提與葡萄牙不斷發生爭奪領土的戰爭。

阿拉伯—摩爾人自拉斯·那瓦斯·德·陶羅薩戰役遭到慘敗後,再也無法恢復元氣,收復失地運動的歷史進程大大地加快了。到了13世紀末年,阿拉伯人只剩下南部彈丸之地——格蘭那大,這是半島上最富庶的地區,阿拉伯人憑借內部雄厚實力,依靠外部非洲穆斯林的支援,負隅頑抗。基督教國家的收復失地運動最後再一次經歷著艱難曲折的道路。

15世紀末葉,西班牙王國佔領格蘭那大,奪取反侵略斗爭的最後勝利。

穆斯林統治下的格蘭那大憑借有利條件,利用基督教國家內部矛盾,不但長期負隅頑抗,而且還不斷侵襲基督教國家,阻礙其最後收復失地,完成統一事業。15世紀中葉,卡斯提王國成為雄視半島的頭等強國。但在1454年名王夫瓦駕崩後,因長子亨利四世與次子阿爾方索爭奪王位進行內戰,前者統治托勒多以北各城市及地方,後者則佔有托勒多、哥多瓦、布哥斯、塞維爾等南部城市。這就使卡斯提王國陷於分裂狀態,兩王互相爭戰,全國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這時,格蘭那大王國的阿拉伯一摩爾人伺機准備大舉反攻,力圖拯國家於危亡,伊比利亞半島大有被穆斯林重新征服之危。

可是,隨著卡斯提公主伊薩伯拉與亞拉岡王子斐迪南的聯姻(1469年),兩個王國合並為西班牙王國。這種中央集權化的國家的建立,使王權空前強化,國力大為加強。與此同時,格蘭那大王國在其首都格蘭那大雖然擁有人口25萬、駐有精兵5000,兵精糧足,為西班牙各基督教國家所望塵莫及。但其國王哈桑父子之間爭奪王位,骨肉相殘。哈桑死後他的弟弟葉茲扎噶爾繼位。叔侄之間糾紛不斷,斗爭十分劇烈。這種客觀形勢為西班牙王國完成收復失地大業創造了可能性與現實性。

西班牙國王斐迪南與女王伊薩伯拉利用格蘭那大王國內亂及其國王哈桑擾亂邊境(1481年)之機,由加的斯侯爵攻陷了格蘭那大要塞阿拉瑪,建立了進軍格蘭那大的前哨,鼓舞了西班牙人民最後收復失地的熱情和信心,翌年,國王及女王雖數度率領空前龐大的精兵親征,但因格蘭那大新王葉茲扎噶爾既英勇善戰,又深得民心,使西班牙軍雖付出高昂代價,仍屢遭挫敗。而且,正當西班牙軍隊攻陷馬拉加之際,原亞拉岡王國威雷那侯爵伺機起兵作亂,致使國王與女王不得不分兵回國平定內亂,使反攻進程一度停頓。

在格蘭那大方面,因王室成員之間發生沖突以至演成內戰,抗擊西班牙實力大受影響。斐迪南伺機加緊進攻,使西班牙在1492年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收復失地運動是在雙方都以宗教斗爭為外衣和爭取外來援助的情況下,經歷著上述反復、緩慢又曲折的斗爭道路而完成的,它構成這個運動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⑸ 滇緬會戰中,收復失地,兩軍會師的時間線是什麼

中國遠征軍攻克龍陵以後,入侵滇西的日軍大部被殲滅,衛立煌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命令第2軍、第71軍、第53軍兵分3路,沿滇緬公路及其兩側,向芒市和遮放進攻。這是一場對殘余日軍的追殲戰。中國遠征軍似猛虎下山,勢如破竹。

芒市位於龍陵西南的滇緬公路上,是日軍第56師團司令部所在地。芒市向東,可以渡怒江,入保山;向西,可以逃退畹町,地理位置重要。芒市據點,是日軍在滇西最大的一處巢穴。第71軍於11月中旬進抵芒市近郊。駐守芒市的日軍雖然構築了堅固的工事。

但是,由於滇西日軍各部大勢已去,殘余日軍自知回天無力,士氣低落,鬥志鬆散。第71軍包圍芒市後,這些殘余的日軍不等遠征軍發起總攻,紛紛向遮放、臘勐撤退。遠征軍順利收復芒市。

第2軍進至臘勐和蠻牛壩時,日軍雖然進行了抵抗,但已經不堪一擊。12月中旬,第2軍進至勐古街附近。

第53軍11月15日從河頭街出發,向遮放挺進。18日,第53軍進抵勞山附近,稍經補充,就向中緬邊境城鎮畹町前進。

畹町原來是中緬邊境德昂族聚居的一個小村寨,自從滇緬公路從這個小村寨前開通以後,畹町成為滇西通往緬甸的一個出國口岸,逐漸繁榮起來。從畹町南面過一小轎,即進入緬北的重鎮臘戍,往西即是滇西的另一個口岸瑞麗,從瑞麗出境,可到達緬甸的重鎮八莫。

1945年1月上旬,遠征軍3路人馬先後進抵畹町,圍攻盤踞在畹町的日軍。

1月24日,中國遠征軍攻佔滇西境內最後一塊失地畹町。至此,入侵滇西的日軍全部被殲滅,殘部日軍不到百人逃入緬甸的叢林里去了。

為了慶祝滇西反攻戰役的偉大勝利,中國遠征軍在畹町舉行了庄嚴的升旗典禮。典禮結束後,第11集團軍各部隊出師國門,分頭追擊日寇。

與此同時,中國駐印軍也向緬北的殘余日軍發起攻擊。

1月15日,中國駐印軍攻克南坎後,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指揮部隊乘勝追擊。

1月16日,駐印軍命令第38師向芒友進攻,第30師圍殲老龍山地區的日軍。

1月24日,第38師對芒友日軍的核心陣地發起攻擊,於27日殲滅日軍第56師團1部。

至此,中國西南的國際補給線被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完成了一項艱巨的戰略任務。

1月28日,中國遠征軍與駐印軍兩路大軍在芒友舉行了隆重的會師典禮,衛立煌、索爾登、鄭洞國、孫立人等中美將領,都參加了這一歷史性的盛大典禮。3月,中國遠征軍奉命凱旋歸國。

不久,新編第1軍相繼佔領了貴街、新維、臘戍、細包等要點,全部肅清了中印公路沿線及其周圍地區的日軍。中國駐印軍歷時1年半的緬北反攻戰役即告結束。不久,中國駐印軍班師回國,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部分別撤銷。這個勝利來之不易。

在滇緬會戰中,不僅軍隊傷亡達6.7萬人之多,雲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犧牲。龍陵當時只有6萬多人口,為支援遠征軍反攻,犧牲者數以千計。滕沖的人口雖然比龍陵多,但他們為了支援抗日,不惜犧牲一切,承受了罕見的戰爭創傷。滕沖攻堅戰,村舍變成了戰場,戰斗結束後,全城被夷為平地,損失不計其數。遠征軍反攻時,16萬大軍所需糧食主要來自滇西,雲南各族人民群眾紛紛派騾馬運輸。滇西反攻戰中的馬幫運輸,成了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觀,僅潞江土司,就派人送了3萬多籮軍糧。

衛立煌司令長官在滕沖攻堅戰勝利的慶祝大會上,激動地說:我們的勝利,一半是戰士用命,一半是父老們的支援。

這個勝利影響巨大。

⑹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的故事那麼為人稱道呢

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中原王朝的海外領土。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夏商時期台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成書之時,台灣已經在中國的管轄范圍之內。隋代大陸和台灣的接觸增多。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明朝以後大陸與台灣的人民往來不絕。


鄭成功之所以能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其麾下船員高超的航海技術亦是重要因素。

鄭成功船隊的船員,無不是久經風浪的水手。豐富的航海經驗,讓他們在海戰中能游刃有餘地操作戰船,在打擊敵人的同時規避風險。

當時,在鄭成功的船隊中,還有不少由民船改裝而來的戰船。我們知道,一般來說民船(商船及漁船)不論從堅固度還是火力上都無法與戰船媲美,為什麼鄭成功要挑選這些船隻參與海戰呢?原來,這些民船雖然無法配備太多火力,但它們的航速較快,且擅長運輸物資。

經過簡單改裝後,這些民船既能運輸軍事物資,又有與敵船一戰之力,真可謂“一船多用”。更關鍵的是,這些改裝後的民船亦起到了“湊數”的作用。要知道,在此前的歐洲海域,外國人的海戰中從未出現過四百艘戰艦同時參戰的“豪華陣容”。

當荷蘭元帥聽說,有一支由四百艘戰艦組成的船隊正洶洶殺來時,可想而知他的面部表情有多僵硬。

⑺ 什麼是收復失地運動過程中的最後一次挫折

阿拉伯—摩爾人自拉斯·那瓦斯·德·陶羅薩戰役遭到慘敗後,再也無法恢復元氣,收復失地運動的歷史進程大大地加快了。到了13世紀末年,阿拉伯人只剩下南部彈丸之地——格蘭那大,這是半島上最富庶的地區,阿拉伯人憑借內部雄厚實力,依靠外部非洲穆斯林的支援,負隅頑抗。基督教國家的收復失地運動最後再一次經歷著艱難曲折的道路。

⑻ 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的歷史意義

收復失地運動,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是公元718至1492年間,西班牙人反對阿拉伯人佔領,收復失地的運動。1492年格拉納達被西班牙軍攻陷,奈斯爾王朝滅亡,為時七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正式告終。

西班牙在收復失地運動中所獲得的經驗使其有能力征服和管理新大陸。收復失地運動標志舊歐洲與新大陸的第一次碰面,從而改變了15至16世紀的世界面貌。——常識歷史篇。

⑼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的人有哪些

夏代少康復國、越王勾踐、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抗倭名將戚繼光、左宗棠收復新疆····法王查理七世、彼得大帝收復芬蘭、戴高樂光復法國···最近普京收復克里米亞、

⑽ 我國歷史上哪支軍隊收復失地最多

左宗棠吧,縱觀左宗棠的一生,最輝煌的是收復六分之一的國土。這是他個人的榮耀和驕傲,更是國家之福。 乾隆時代,清軍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亂,收復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為新疆。新疆其實一點兒都不新,這是一片自漢代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自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宣布脫離清廷。俄國乘機占據了伊犁,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西北。
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從大清的實際版圖上消失了。
十年後的一日早朝,權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鴻章向慈禧太後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里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陝甘總督左宗棠說話了:「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
左宗棠錚錚鐵骨:「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余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在左宗棠看來,「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冠進尺」,收復新疆,勢在必行。勝固當戰,敗亦當戰。倘若一槍不發,將萬里腴疆拱手讓給別人,豈不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裡最為濃烈,最為深刻,當民族最危急的時刻到來之際,只有了一種選擇,那就是為和平而戰,為捍衛民族的光榮而戰,直到最後勝利。
看起來是「海防」與「塞防」的分歧,是兩個人的辯論,兩種思維方式的對比,實質上是兩條路線的斗爭。面對滾滾硝煙籠蓋天山南北,一個是要緊快撲滅硝煙、平息浩劫;一個是聽之任之,只求不傷元氣。李鴻章有一批支持者,自從獨掌淮軍,平定捻軍功居第一後,歷任湖廣、直隸總督,官拜文華殿大學士。他是安徽合肥人,而左宗棠是湖南人。李鴻章從心眼裡看不起這個湖南人,認為他三試不第,要想入閣拜相是不可能的事情。左宗棠不介意,在同治十三年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向皇帝寫奏章,准備赴京參加殿試。已是陝甘總督的一品大員,怎麼可能去參加當官晉級的入門考試呢?兩宮皇太後聰明,馬上下道諭旨:特升東閣拜為東閣大學士。李鴻章聞訊喪氣,無奈之下還要寫信祝賀。自古以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而湘黔多堅毅不拔之人。江淮平原,水鄉曲港,則人性柔和,其間也不乏圓滑怕死之輩。李鴻章屬於後一種人。他說的話,他對祖國河山的冷漠,他以「海防」重於「塞防」來搪塞收復新疆之舉,實在駭人聽聞。生命一旦失去民族感,就會在瞬間變得卑賤起來,而無論物質上是如何殷實和富足,地位是如何高貴和顯赫。雖然李鴻章後來熱心洋務,以圖自強,後人有過一些贊譽,但在收復新疆問題上的態度,傷了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心,於是他成了卑??拇??省?快快擂響收新疆的戰鼓吧!中華民族已是忍無可忍了。在民族利益上的一味退縮,怎麼可能換來和平與安寧?比如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時濫殺無辜,向洋人屈膝討好,換來的是侵略者的步步緊逼。左宗棠拍案而起,「中國有蕭牆之憂,各國豈獨無池魚之類!」為此與曾國藩失和,他主張用戰爭換和平,用戰爭維護國家的統一。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強硬主張,終於得到了兩宮皇太後的首肯。在朝廷看來,危急關心更能顯示忠臣良將的忠君愛國的熱忱,考驗出他們的赤膽忠心。
沒有風,沒有月,沒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裡出京的,慈禧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為新疆軍務,他要去蘭州作出征的准備。這個剛毅、堅韌、雄心未老的湖南漢子,面對內憂外患,且「兵疲、餉絀、糧乏、運艱」,但信心百倍。
「六十許人,豈尚有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擔者,此心想能鑒之。」他帶著當年林則徐繪制的新疆地圖,背負著千萬中國人的重託,心胸燃燒著正義的烈火,他將要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
撤換了一批驕橫荒淫的滿洲軍官,整訓了隊伍,左宗棠率領六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了,這是光緒二年(1876)春天。總督府響起了三聲炮響,左宗棠的隊伍一路西行,浩浩盪盪。這是一條官道,車轔轔,馬蕭蕭,漢唐以來,多少人在這里長途跋涉,遠赴絕域,開辟了今天的疆域,祖宗遺業,豈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丟掉?
左宗棠是真正的軍事家,一是因為自身的天賦才能;二是在戰場上與之對陣的大體上是處於同一層次的對手;三是收復新疆的石破天驚的功業。當年在長沙,翼王石達開最大的遺憾是放走了偶遇的左宗棠,驚呼放虎歸山,他日與太平軍對陣的必定會是此人。後來果不出所料,左宗棠指揮部隊與太平軍、回軍、捻軍作戰,雙方的強悍使戰爭的品格相當不俗。姑且不去評價這些大戰勝負的意義,單從進行戰爭的地域看,從兩湖到兩廣,從淮南到淮北,數萬大軍互相對峙,這樣壯闊的舞台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觀。那戰斗何等慘烈,馬蹄擊濺,金屬碰撞,噴射的熱血染成漫天彩虹。多少次化險為夷,左宗棠從死人堆里爬出來投入戰斗。
他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強者,是善於扼住命運咽喉的偉丈夫。他從司令部的參謀做起,在萬鋒箭矢間逐步成為叱吒風雲的統帥。
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獵獵長風捲起了大纛。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決勝負,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征戰的將士情緒高昂,出奇制勝。這是為祖國的統一和完整而戰,於是冷血變得沸騰,怯懦者變成了紅眼的怒獅。左宗棠引以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風中沖鋒陷陣,在追求和捍衛戰爭精神,實際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年後,新疆全境收復。這是晚清歷史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圖中最光彩的一筆。
左宗棠藉此進入了中國歷史上偉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閱讀全文

與收復失地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