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屠艷

歷史學屠艷

發布時間:2021-03-09 03:11:56

『壹』 古代歷史學家對冉閔的評價是怎樣的

著名史學家範文瀾《中國通史》對慕容雋致祭贈謚予冉閔一事的評價為:「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謚,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範文瀾在當代權威歷史著作《魏晉南北朝史綱》一書也對冉閔作出過相對中肯的評價:「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在《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四節《十六國大亂》中評價:「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斗爭的極端尖銳。」 史學家呂思勉在《兩晉南北朝史》中評價:「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閔)所遭之不幸也」。 後人有詩惜冉閔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滅羯建新邦;朱龍一蹶神矛折,遏陘山前吊夕陽。」 史又言「閔至自蒼亭,行飲至之禮, 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學後門,多蒙顯進,於時翕然,方之為魏晉之初」。可見閔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敵,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貳』 中國歷史上的女才人的故事和她的死因 生死年份

武則天http://ke..com/view/2225.html?wtp=tt

李清照http://ke..com/view/3066.htm

『叄』 作為歷史文化城的寧波,曾經誕生過哪些名垂青史的人物

自南宋開始,寧波出現了大批重要官員。南宋時產生三名宰相的鄞縣史氏家族即出自寧波。明代,寧波出現了被譽為「天下讀書種子」的名臣方孝孺,還有四位內閣首輔沈一貫、張煌言、熊汝霖和沈宸荃以及多位尚書。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兩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皆是寧波籍,民國軍政要員屬於寧波籍的中還有胡宗南、俞濟時等。[31]
寧波商幫興起於明代中晚期,以創辦同仁堂的樂顯揚為代表。清代中晚期,寧波商人登陸上海,成為重要的商業和社會力量。這一時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鎮海方氏家族、嚴信厚、葉澄衷、虞洽卿等等。孫中山曾評價道:「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戰以後,寧波商幫轉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時的代表為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李達三、曹光彪、應昌期、張忠謀、趙安中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寧波也涌現了一批商界名人,包括丁磊、庄思浩等。[31]
文化、科技界的寧波名人有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清代學者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文學家姚燮,書法家梅調鼎。民國時期,寧波出現了文人陳佈雷、林漢達,作家柔石、殷夫、唐弢,書法家沙孟海和國畫大師潘天壽。當代寧波的文化界名人有戲劇理論家、文化學者余秋雨,英語文學家陸谷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監楊福家、北京大學醫學部校長韓啟德、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近現代教育家蔣夢麟、地質學家翁文灝、生物學家童第周、遺傳學家談家楨、斷手再植之父——骨科學家陳中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32] 網路作家安妮寶貝(勵婕)等。[31] 此外,出生寧波和祖籍寧波的兩院院士總數超過百名。[33]

『肆』 看北大魏晉史學教授沒怎麼提冉閔的事,說他反後趙沒兩年就被前燕滅了

冉閔(ranmin)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亦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斗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於此役。
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准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余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
冉瞻眾寡不敵,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趙的戰斗中被斬於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後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於使用智謀。
公元316年,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大舉侵入中原。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游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
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境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扣邊)。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斗中屢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
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野蠻胡族也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以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餘下四、五百萬人,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脈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
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
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
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
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斗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
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
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
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
作者語:
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幹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歷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
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也自殺謝罪。
由於冉閔建立的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又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
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的史學家把冉閔大罵一頓,在史書上沒有人為冉閔正義直言,而後代又缺乏資料,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
某些漢族太監史學家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
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
那些穿者獸皮,吃著生肉的野蠻部落,哪裡懂得禮儀廉恥,生命的價值。猶如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印度的種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紀的今天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賤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國人。
冉閔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漢軍威武!!漢軍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強漢方才免於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劇!
在火焰塔以及滿清人所寫的正史和小說里,都有許多對冉閔的污衊,比如說冉閔被胡人收做義子,而在南朝的史書中從來沒有記載,我們只能通過被人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600多年前的大漢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
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但是冉閔卻被埋沒於浩瀚史書中。
冉閔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華文明,不惜自己的聲譽背負了1600多年的罵名,為我們這些後代子孫奪回了生存空間。
冉閔的武功決不亞於岳飛!岳飛其實是想成為第二個冉閔!
冉閔的功績與日月同輝!!冉閔是公元四世紀的東亞明星,是炎黃子孫心中的唯一希望!人們都說冉閔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轉世來拯救漢人的英雄,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華夏百姓。
關中80萬漢族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千里跋涉來投奔冉閔就是明證。 「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之眾,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展開)。石勒其子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慾,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男女16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5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
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
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堂皇」宮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殘留的漢人,為了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
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400萬左右。
大屠殺了多年之後,石勒估計也殺累了,聽錄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做「皇帝」的建議,改變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做奴隸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中原農業經濟得到一點恢復。
在南方石勒長期與祖逖將軍作戰,祖將軍死後,沒人能有效的組織北方各堡與胡人對抗。
公元320年前後,屈指可數的幾個保壁大帥也最後降石趙,石趙王朝完成了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治。
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之前,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等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如曹操)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有武裝打進來的。
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闊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佔山為王,擾亂地方。但大都不敢公開反對晉的統治,為害的區域只是個別郡縣,不對晉朝統治集團構成威脅。
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吸桑石勒等的出現,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建立後趙。
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500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在增長,而漢人則不斷減少。
《晉書》:「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以冉閔為首的漢族對入塞胡族的復仇行動,是漢人發起的絕地反擊。
入塞胡族成分復雜: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鮮卑(史書稱白虜,也有學者認為黃種人)、九大石胡的遠遷部落等主體都是金發碧眼的白種人。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體為白種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為黃種人。而羌、夫余、烏桓(東胡與匈奴混血)和入侵遼寧的高句麗等民族主體為黃種人,個別部落除外。
如果等他們殺盡了北方漢人,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會成為一個金發碧眼的種族(根據現在鮮卑後代千分之幾白人血統都成顯性基因的特徵),會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三百萬人殺掉,或大部分殺光,小部分漢族被溶入新的種族,而不是其他各胡基本上被殺絕,僅佔北方漢人人口百分之幾不到的胡人溶入北方漢族。漢族像其他三大古國的民族一樣亡族是完全可能的。
公元350年前後,冉閔殲滅數十萬後趙胡軍,推翻後趙王朝,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甚至遠在隴西的麻秋收到冉閔的「討胡檄文」後,都殺掉所部胡人響應,因為隴西胡人太多,呆不住腳,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投靠冉閔,中途與胡人王朗幹了一仗,殺朗部胡人數千,後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
《晉紀》:「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石虎統治後期,冉閔救濟飢民。
冉閔推翻後趙,分兵四面出擊,與各大小胡酋互攻,數百萬胡人被中原人們驅逐(石虎強遷到鄴城的共計幾十萬漢人,也有近半數在動亂中返還家鄉,中途大部分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蠻等各民族數百餘萬,返還隴西或河套等地的家鄉,九大石胡甚至遷回中亞。返遷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擄掠對方,甚至人肉相食,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閔使胡族大返遷,造成中原百餘萬胡人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
中國歷史上後來建國的十六國中,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滅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數量大減,民間漢人恢復增長。
胡人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戰,這才開始了和睦共處。
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戰為生,不論男女老少全族皆兵。當然往後發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族大量戰死,胡族彼此之間也相互滅族。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爭使胡人人口枯竭,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這一時期,鮮卑國主們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漢軍的起用為後來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了外部條件。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後會是什麼樣?
首先胡人在中原繁殖上千萬人口後,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並不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也會像另外三大古國一樣被異族取代。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只留下四、五百萬,這得主要歸功於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脈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後趙,殲滅30多萬以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20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可惜的是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保留下來,後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鮮卑入主中原。這支羯人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鮮卑內戰時羯酋造反,壓抑久了的爾朱羯瘋狂地殺著鮮卑人,差點將鮮卑滅族。
在鮮卑復仇的打擊下,羯人在侯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梁朝政府接納了他們,收為僱傭軍。忘恩負義的侯景卻殺死了梁武帝,對江南人實施血腥的種族屠殺,使原本人口眾多,千里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里,屍骨遍地,雜草叢生的不毛之地(僅屠靖康城就將全城4萬戶約20萬人殺絕),史稱「侯景之亂」。
後來,南梁大將王僧辯召集陳霸先、杜龕、韋載等人率軍討伐,花了很大代價才滅此悍族,這一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王僧辯等人把許多原本在兩廣和越地山區的人口補充到長江中下游,充實當地人口。陳霸先建立陳朝,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恢復經濟和人口增長,即使這樣直到隋滅陳時已經很多年過去了,南方的人口卻一直沒有恢復到侯景之亂前的規模。
由此可見,單侯景幾千羯兵就可血腥殺光江南人,更別說幾百萬胡人如果沒被驅逐出中原,而在中原繁殖幾千萬後必然向漢族要生存空間的結果!

『伍』 高中歷史著名人物

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①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②結果: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2、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

評價:

①以法律形式廢除了井田制,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秦國逐漸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③商鞅實行的嚴刑酷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秦朝產生消極影響

④商鞅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後周周世宗改革(略)、慶歷新政(略)

4、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時)

①內容與作用:

A、理財措施

a、青苗法→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

c、農田水利法→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d、方田均稅法→增加了封建國家的田賦收入

e、市易法→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增加

B、軍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抵禦遼和西夏進攻主,減少了軍費開支

b、將兵法→加強了軍隊訓練,充實了邊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律令、斷案等

b、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軍事實力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③失敗原因

a、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c、宋神宗後期的動搖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評價

a、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進行的地主階級改革運動,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b、王安石能針對統治積弊大膽改革,這種面對封建統治危機勇於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1581年)

①目的: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統治危機

②內容:,

a、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徵收銀兩

b、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

③意義: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附:

1、我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分類

①富國強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變法

②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

③封建王朝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

④少數民族學習先進漢族文化的變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決定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否遵循社會發展規律

②改革派與反對派力量強弱對比

③最高統治者的態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針與用人是否得當

⑤是否觸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對我們的啟示

①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要求與產物

②革除社會弊病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③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必將遭到舊勢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充滿著尖銳的斗爭

這些高中歷史都講過的 。

望採納 謝謝!

『陸』 歷史學跨專業考國際關系或者世界當代史研究生

世界當代史和國際關系有關系,但兩者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歷史專業,後者是法學專業,基本是在各高校的政治學院或專業中設置。
關於你要考哪個專業,就需要從你自己的方面來考慮,但這兩者的英語要求都高;其次就是你想考哪個學校,查你要報考的學校在這些專業上的參考書目,進行大量相關數目的閱讀。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屠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