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博士楊傑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博士楊傑

發布時間:2021-03-09 00:49:32

① 博物館學專業研究的著名博士生導師有哪些

介紹幾位:
復旦大學古建園林 文物學博士生導師蔡達峰
考古學博士生導師陳淳
中國書畫史博士生導師沃興華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陸建松;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長魏堅;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新疆考古博士生導師王炳華;
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土家文化研究院院長潘守永;
廈門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吳春明

② 中外隋唐史專家

中:1、岑仲勉來【隋唐史作者源】
2、王宏治【中國官制通史,中國司法制度史隋唐部分作者】
3、孟憲實【《百家講壇玄武門之變主講人】
4、蒙曼【百家講壇大隋風雲系列,蒙曼說唐系列主講人】
5、 唐長孺專著《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3 年)
6、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
7、、著名敦煌學專家、隋唐史專家 劉進寶教授
8、、著名隋唐史專家、陝西師范大學教授胡戟

外國:崔瑞的【劍橋中國史編者】
以上均為博士以上學位的資深專家。

③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怎麼樣

歷史研究生畢業後有著較為寬闊的就業門徑,既能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也能進入各級黨政機關、教育單位、新聞出版和文化事業等部門從事管理和專業工作。
從歷史學研究生整體就業范圍來看,畢業生的擇業面不是很廣。但本學科研究生畢業後有著較為寬闊的就業門徑,既能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也能進入各級黨政機關、教育單位、新聞出版和文化事業等部門從事管理和專業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歷史學的每一個專業都需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與長時間的專業知識的積累,該專業畢業生多數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館等單位任職。而這些單位對應聘者的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要求還是很高的。
1、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該專業研究生去向主要為政府、企業、教學、科研等部門中負責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來,畢業生主要就業於各地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出版社等。
2、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文物、考古、博物館系統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目前全國范圍內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業勢態。只是前些年的畢業生大都留在北京等中心城市,許多省市文博系統長期得不到相關的畢業生。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0%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或地區畢業生的需求始終供不應求。畢業生就業范圍主要集中在全國省、市、區各級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各級、各系統的博物館文化部門,國家及省市機關(公務員),全國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門(編輯、記者)。同時,部分畢業生出國深造,部分畢業生畢業後在相關領域工作。
3、 歷史地理學
歷史地理學是一個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專業,具有跨文、理兩大學科的特點,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由中國學者引領世界潮流,長期以來國外學者們難以企及。它是一門理論性強、宏觀用途廣泛的實證性學科,五十多年以來為國家建設貢獻巨大,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幾年該專業就業情況都比較理想,畢業生去向以從事文職為主的企事業單位。
專業畢業後,能夠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也能勝任區域規劃、環境保護、新聞出版、方誌地名、水利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為政府決策部門作專題研究等。
4、 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
這三個專業的畢業生的擇業面看似狹窄,但憑借該專業的人文底蘊和歷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體的文案策劃、企業的企劃部門、圖書出版界、旅遊等崗位或領域闖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學領域。
主要的就業去向有:
(1) 大專院校、中小學校歷史與社會學教師歷史教師;
(2) 大專院校黨校電大;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毛澤東思想概論教師 歷史系教師
(3) 博物館:從事歷史研究,博物館管理其他
(4) 旅遊:導游主要是歷史文化旅遊
(5) 檔案管或單位公司檔案工作。
(6) 圖書館;從事圖書相關工作
(7) 編輯:文字編輯
(8) 政府部門:教育局,政策研究,黨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崗位 包括革命紀念館,歷史文化遺址管理保護等文化有關工作,以及地方誌工作,宗教民族相關工作
(9) 各報紙新聞單位
(10) 進社會科學院系統從事專職的歷史研究
5、 專門史
專門史專業的就業選擇范圍可能相對窄一些。但是,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有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專門史專業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學校歷史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經濟、文化等部門從事研究和管理工作。文筆好的可從事公關文秘,行政管理等
6、 世界史
世界史專業畢業後能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科技政策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科技管理工作以及有關咨詢、宣傳、編輯和出版工作;國家各類文化、宣傳、出版、文博、涉外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能夠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綜上所述:在就業形勢很嚴峻的今天,作為一直冷門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還將繼續冷門的歷史學類專業就業形勢甚為嚴峻。曾經有一個很著名的歷史學者說過「把歷史當職業是一種悲哀!」這話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的存在和發展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有重大意義的!但如果你僅僅把它作為你謀求功名的一種職業,那對你來說是一種悲哀,因為在歷史行業出人頭地的人鳳毛麟角;對歷史學本身也是一種悲哀,因為懷有這樣的心態來研究歷史的人,不會對歷史學的發展做出任何貢獻。歷史學是所有學科中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斗爭最激烈的一門學科。所以想選擇歷史專業的考研學子,一定要審慎思考,充分做好思想准備,也許會減少很多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煎熬的痛苦。歷史學類專業重在思維的訓練,如果希望有所造詣,必須深造。

④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學生住在哪

人大各院學生沒有固定的住宿片區,每年根據空宿舍和翻修宿舍的情況內調整。現在基本上比較舊容的東風樓不會住人了,一般都是品園、知行這種成熟的公寓社區,如果是研究生可能會進入北校區。條件也還不錯。具體分配情況可以在學校9月5日開學後咨詢歷史學院學生工作部門的老師

⑤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學院概況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6年正式建系,「文革」期間中斷,1978年復校後重建。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何干之、尚鉞、戴逸、李文海等教授曾先後主持歷史系工作。1978年以來,尚鉞、戴逸、李文海、王汝豐、顧學順、趙淑慧、李世安、成崇德 、黃朴民、李小樹等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現任系主任為劉後濱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科體系完整,特點突出,學科地位居於前列,在全國高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在教育部公布的八十個重點學科評比中,我校歷史系在全國高校歷史學專業中排名第五。
我校歷史學專業為一級學科點,擁有下屬的全部八個二級學科,系教育部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由歷史系與清史所共建),學科基礎十分寬厚,發展潛力巨大。設有八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六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其中中國古代史為國家重點學科點。
歷史系現有八個教研室(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與專門史、考古學),四個系屬研究機構(漢唐研究中心、史學理論研究所、西歐北美研究中心、比較史學研究中心),在編教師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擁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1%。 長期以來,歷史系本著「會通、經世、創新」的基本宗旨,按照「兼顧全面,突出重點,凸顯特色」的發展思路進行學科建設,同時,依託教研室和系屬各研究機構的人才和科研力量,不斷努力拓展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領域,使歷史系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實現立足教學,強化科研,發揮優勢,推進學科發展,服務國家文化建設事業的總體目標。
在教學上,我系積極嘗試各項教學改革,在辦好國家基地班的同時,開辦文史哲實驗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文史哲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素質。在科研上,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曾有多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科研獎勵。與此同時,重視學科內部的協調貫通,各個二級學科之間既堅持主體,又互補配合,為多專業交融合作、均衡發展創造條件。
歷史系注重學術交流活動,先後派出多人出國從事進修、研究、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並邀請外國專家與港台專家來系講學,與海外多家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歷史系還積極參加和承辦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1999年以來即先後成功舉辦了「紀念尚鉞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 2002);舉辦「中西歷史比較學術論壇」和「英國史學術研討會」 (2003);舉辦「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 (2004)。
歷史學院重視與國際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台灣、澳門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學術團體及著名學者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⑥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專業怎麼樣

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學專業還是很不錯的,有兩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屬於國內一流水平的

⑦ 有沒有在北京的歷史學相關教授或講師或者有授課經驗的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海南師范學院中青年學術骨幹。博士、教授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江漢大學、武漢大學名譽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家講壇最『熱』的教授,有『學術超男』之稱。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葉廣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戴錦華:北京大學教授 張少泉: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文學博士後,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⑧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幾年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在此基礎上專,又根據歷史教學與科研屬的迫切需要,成立了世界歷史教研室,上述兩大教研室直屬校部管理,負責全校的歷史教學工作,並且展開科研活動。1956年,歷史系正式成立。在文革時期,學校一度解散,歷史系亦隨之合並轉入其他高校相關院系。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校,歷史系得以重建。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組建人文學院,包括中文、歷史、哲學三個系以及清史研究所。2005年,歷史系與清史研究所合並組建歷史學院。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科六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學者在此辛勤耕耘過,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何干之、尚鉞、戴逸、李文海等教授曾先後主持歷史系工作。目前,歷史系共有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講師10人研究梯隊結構合理,已經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教學與研究班子。現在的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科已經成為國內史學界一個重要的學術中心,在全國高校歷史學科中擁有較大的學術影響。來源:《中國史研究動態》2011年第02期 作者:許海雲;

⑨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科研成果

· 許海雲譯:《時間的坐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2014/2/23 · 劉後濱主編:《唐代政治文明》2014/2/23 · 王靜:《中古都城建城傳說與政治文化》2014/2/23 · 李梅田譯著:《六朝文明》2014/2/23 · 張忠煒:《秦漢律令法系研究初編》2014/2/23 · 趙珍:《資源、環境與國家權力——清代圍場研究》2014/2/23 · 王曉琨:《陰山岩畫研究》2014/2/23 · 李梅田:《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2014/2/23 · 趙秀榮:《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近現代西方相關思想研究》2014/2/23 · 呂學明主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華》2014/2/23 · 劉後濱主編:《日常秩序中的漢唐政治與社會》2014/2/23 · 劉後濱主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經典文選》2014/2/23 · 包偉民主編:《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2014/2/23 · 呂學明等編著:《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2014/2/23 · 韓樹峰:《漢魏法律與社會》2014/2/23 · 楊雨青:《美援為何無效?——戰時中國經濟危機與中美應對之策》2014/2/23 · 劉文遠:《清代水利借項研究》2014/2/23 · 徐浩:《西方史學史》2014/2/23 · 徐兆仁:《儒佛道修持實踐與核心思想探源》2014/2/23 · 牛貫傑:《曾國藩》2014/2/23 · 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2014/2/23 · 劉後濱、李曉菊主編:《資治通鑒二十講》2014/2/22 · 呂學明:《中國北方地區出土的先秦時期銅刀研究》2014/2/21 · 馬利清編:《考古學概論》2014/2/21 · 馬克鋒:《國學與現代學術》2014/2/21 · 張瑞龍、黃一農:《天理教起義與閏八月不祥之說析探》2014/2/21 · 徐兆仁:《功力、視野、理論——當代歷史研究學術創新之本》2014/2/21 · 包偉民:《唐代市制再議》2014/2/21 · 趙珍:《清嘉道以來伯都訥圍場土地資源再分配》2014/2/21 · 何黎萍:《二十世紀初蘇俄婦女解放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2014/2/21 · 韓樹峰:《漢唐戶主資格的變遷》2014/2/21 · 劉後濱:《唐宋間三省在政務運行中角色與地位的演變》2014/2/21 · 王大慶:《從奧林匹亞賽會看古希臘人的平等觀念》2014/2/21 · 郭雙林:《沉默也是一種言說——論梁啟超筆下的嚴復》2014/2/21 · 趙珍:《光緒時期盛京圍場捕牲定製的困境》2014/2/21 · 馬克鋒:《「打孔家店」與「打倒孔家店」辨析》2014/2/21 · 劉後濱:《「正名」與「正實」——元豐改制與宋人的的三省制理念》2014/2/21 · 徐兆仁:《歷史意識的內涵、價值與形成途徑》2014/2/21 · 牛潤珍:《西高穴大墓是否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與墓葬類型之推證》2014/2/21 · 侯深:《<鄉村裡的推土機>與環境史研究的新視角》2014/2/21 · 馬克鋒:《近五年第來中國近代史研究述評》2014/2/17 · 2000年以來歷史系教師著作要目 2014/1/8 · 孟廣林:《「回歸」或突破——英、美史學家有關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動向》2014/2/17

⑩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機構設置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世界近現代史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歷史文獻學
專門史 漢唐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漢唐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史學科相關教師組成的學術機構。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鄭昌淦和沙知等前輩學者的研究積累為前提,已經建設起了比較合理的學術團隊,團隊成員包括王子今、黃朴民、孫家洲、李小樹、華林甫、劉後濱、孟憲實、韓樹峰、李曉菊、李全德、皮慶生、劉新光、王靜、楊梅、畢波、張忠煒、張耐冬、曹剛華、丁超等人。沙知、田余慶、吳榮增、吳宗國等擔任本中心的學術顧問,孫家洲、劉後濱兼任中心主任。
唐宋史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於2010年,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史學科相關教師組成的學術機構。本中心的學術團隊成員包括包偉民、華林甫、劉後濱、孟憲實、李曉菊、李全德、皮慶生、劉新光、王靜、楊梅、畢波、張耐冬、曹剛華、丁超等人。沙知、吳宗國、田浩(Hoyt C. Tillman)等擔任本中心的學術顧問,包偉民任中心主任。本中心研究的主要課題有:宋代東南村落世界(中國人民大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包偉民主持)、《天聖令》與唐代政務運行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人劉後濱)、唐代史料編年(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學者計劃支持項目,孟憲實主持)等。
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魏堅教授任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考古與中亞考古及中西北文化交流。現有專職研究人員6名,兼職研究員4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1名。
史學理論研究中心
比較史學研究中心
西歐北美研究中心
生態史研究中心
清史研究所
21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領導董必武同志提議,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開始籌備清史編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編纂委員會同時,決定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為落實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經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組。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礎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以後,始終以清史研究、培養清史專門人才和纂修《清史》為工作中心,為新中國歷史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是教育部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承擔了「211工程『九五』、『十五』規劃清史子項目」。擁有六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和六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1989年,中國古代史專業被國家教委定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點。1999年設立博士後流動站。現為國家歷史學一級學科點所在單位。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經過嚴格評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在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中,進一步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在人員管理上推行擇優上崗的競爭機制,由基地負責人與研究人員簽定聘任合同,定期評估,逐步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的運行機制。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博士楊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