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中歷史事件對比

高中歷史事件對比

發布時間:2021-03-04 12:13:38

㈠ 高中歷史國內外重大事件時間表

18世紀後期(17**) 英國商人開始向中國大量販賣鴉片
19世紀30年代(1830s) 英國運到中國的貨物中,鴉片佔了一半以上
1839年 虎門銷煙
1840年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1842年 中國戰敗

19世紀西方工業化的初期(18**) 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多利潤,盡量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大量僱用婦女和童工
1830 s~1840 s 歐洲爆發了好幾次規模宏大的工人運動
1824年 建立」新和諧公社」
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51年 洪秀全金田起義(持續14年)

19世紀60年代(1860 s) 掀起洋務運動
1861年 洋務派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理衙門)
1862年在北京設立同文館
1870 s(中期)~1880 s(中期) 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1872年 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71年3月 巴黎公社建立
同年5月 與資產階級政府進行英勇戰斗後,巴黎公社失敗了

1894年(甲午年)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
1895年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1895年 公車上書
1898年(戊戌年) 戊戌變法開始
同年 戊戌政變
1902年 設立京師大學堂

1900年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1年(辛丑年) 簽訂<辛丑條約>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 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 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1912年4月 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了袁世凱(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1895年起 袁世凱開始為清政府編練新式陸軍
20世紀初 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1914年 一戰爆發
1916年 凡爾登戰役(歷時10個月)
1918年 一戰結束

19世紀中期(18**) 俄國沙皇實行改革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時,擁護列寧的人佔多數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同年4月16日夜間 列寧回到彼得格勒
1917年11月6日 列寧來到總指揮部,親自指揮起義
7日上午 彼得格勒絕大部分地區落在起義者手裡
當晚 攻破冬宮
1922年 蘇聯成立

1915年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1919年1月 巴黎和會召開
1919年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
6月5日 高潮轉移到上海

1920年 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
同年 李大釗也在北京建立了早期共產黨組織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2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世紀初 土耳其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
1922年 贏得國家獨立和自由

1923年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4年 同國民黨合作,共同領導國民革命運動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背叛革命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同年9月 建立井岡山根據地

1929年 經濟危機爆發
1932年 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勝出
1933年 羅斯福就任總統
1933年 經濟危機結束

1930年起 五次」圍剿」
1934年 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
1935年初 遵義會議
1935年10月 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陝北
1936年 幾路紅軍在甘肅會師
20世紀30年代初 日本捲入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晚 九一八事變
1935年12月9日 北平學生舉行反日救國示威遊行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晚 七七盧溝橋事變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失陷(南京大屠殺,連續六個星期)
1938年春 台兒庄保衛戰
1941年底 日軍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台灣回歸
同年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39年 二戰爆發
1942年 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5年 繼義大利後,德日法西斯相繼投降.二戰結束
同年10月24日 聯合國成立

1945年8月 重慶談判
同年10月10日 簽訂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1946年6月 蔣介石撕毀協定,發動全面內戰
1947年初 黨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三大戰役
1949年4月 渡江戰役\解放南京
1949年9月 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10月1日下午 新中國成立

㈡ 高中歷史時間軸 中外對比 分政治經濟文化 謝謝

我知道你是要一個比較詳細的對比是吧?因為你們用的是新課標,補充的內容也挺多的,所以,要簡單地把它們羅列出來是不可能的(需要花時間不說,還很龐雜,看著也沒什麼效果)。而且,也不一定要分什麼政治經濟歷史(如果你們新課標是這樣排版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只要有一個大概的時間軸就行了。我看你也應該是高三了,在為高考做准備了,是吧。其實,我以前讀高中的時候也經常把一些比較復雜或者是重要的歷史時期進行羅列或對比,而且這些都是親手做的。也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把整個高中階段的歷史課製成一個時間簡表,可是卻從高二一直拖到高三下學期都沒有去做,一方面是因為懶,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發現要把所有歷史事件都製成一張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沒有什麼效果(因為在此期間我也斷斷續續地總結過一些小表),所以,我覺得,你如果真的要這樣做,那你就把,中外兩個部分分開來,寫得詳細一點,這樣也可以拿來作比較的,兩張一起看嘛;或者做一個中外的對比表,但是那樣的話就只能做成一個大框了,但是也是有點效果的。至於其他的小分類,你就另外製成小表,畢竟有的分類下的內容多,有的少,要把它們放在一起還真是不方便!而且這些都要自己親手做,可以一邊跟著老師上課一邊翻書做積累,再匯成一張表也可以專門抽出一段時間專門翻書去做。你想想,每做一個分類,你就要把書翻一遍,這樣一張表做下來,你就把很多東西再復習一遍了呀,這樣不是很好嗎?而且在翻書的時候你還能發現以前被自己忽略了的細節(包括小字部分),也會對歷史行成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想好了就去做,不要想太多,要相信,對學習付出了總會有收獲。我也是到高三臨近考試了才抽出時間專門去整理的,效果也還不錯。說實話那段時間我一直都在後悔如果當初高二的時候就動手做該有多好啊!所以,我也希望你的學習上不要留有悔恨,也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給你現成的資源,你再去背,學習還是要靠自己,高考也是要靠你自己去考的,不是嗎?說了這么多,姐姐也是真心希望你能靠自己努力起來,然後再高考中能夠取得一個好成績!還有其他科目也要努力,希望你學習進步,加油!

㈢ 如何分析高中歷史事件的影響

1、分項分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響。 如鴉片戰爭:經濟影響——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政治影響——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矛盾的變化、革命任務和性質的變化。 思想影響——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外交影響——由閉關鎖國到門戶洞開,獨立自主的中國開始淪落為一個主權殘缺的半殖民地國家,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之間的關系不復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系,而是侵略與被侵略、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清政府站在中國人民頭上發號施令,外國資產階級卻站在它的頭上發號施令,這就是那許多條約特權的實質。」 如辛亥革命:經濟影響——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政治影響——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它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 思想影響——民主共和與實業救國成為並存的兩大社會思潮。 外交影響——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 2、全面分析:一分為二,既要看到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或局限性,還要分清主次。 如鴉片戰爭的積極影響: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對後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就有積極影響;思想上——新思想的萌發。 如甲午中日戰爭的積極影響:政治上——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以出現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經濟上——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思想上——出現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和農民階級樸素的反帝(「扶清滅洋」)思想。 3、國際化分析:中國對外國的影響,外國對中國的影響,中外結合思考。 如鴉片戰爭對英國和世界的影響:對英國,英國戰勝,憑借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從中國掠奪原料,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世界,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環。 如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上,近代工業產生[或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企業,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思想上,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 4、轉化分析:就是要學會遷移和推廣,會轉化思維。有兩種情況: 一是特殊性影響轉化為普遍性影響,如由鴉片戰爭的影響思考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侵華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由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影響思考中國古代統一的影響。 二是普遍性影響轉化為特殊性影響,如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課本上講了對亞非拉的影響(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政治上——歐洲殖民者開始對亞非拉進行政治的控制和滲透;經濟上——經濟的剝削和掠奪;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從海路相繼來到中國邊疆進行侵略活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同時使明清統治者走向閉關鎖國。第二,明朝中後期,美洲高產農作物通過菲律賓傳入中國,為清朝人口快速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三,天主教從海路傳入中國,明清之際出現「西學東漸」局面。 5、學科交叉分析:學科之間的交叉影響,即歷史事件對政治的影響,對地理的影響。如中國古代的墾荒,政治上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穩定政局,地理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如英國工業革命,政治上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地理上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帶來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

㈣ 回答高中歷史問題,除了從政治方面答還要從哪方面答比較兩個歷史事件,除了從時間的角度答還要從什麼...

不同點來:
領導不同:前者以地主自階級為領導,後者以無產和資產階級為領導
目的不同:前者帝國主義的擴張,後者是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而發動
戰場不同:前者以海洋為主戰場,後者以陸地為主戰場
結果不用:前者中國失敗,後者中國勝利
意義不同:前者是封建自救戰爭,後者是民族自衛戰爭
影響不同:前者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後者為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奠定基礎
相同點:
元兇相同:都由日本軍國主義挑起
路線相同:都由朝鮮作跳板進軍中國
實力比相同:都是日強中弱的情況下進行

㈤ 高中歷史事件年表

沒有郵箱的話! 就直接發了!

中國古代史歷史分期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一)先秦時期(夏商周:奴隸社會;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春秋戰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過渡)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二)秦漢時期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四)隋唐時期
(五)宋元時期
(六)明清時期
(一)先秦時期(夏商周:奴隸社會;春秋戰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夏:出現公共權力,國家出現
商周時期:內外服制度;井田制出現;耒耜耕作、集體耕作;青銅冶煉;官營手工業產生;商朝出現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西周「工商食官」政策;商朝甲骨文
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周王失去天下公主的地位,郡縣制出現。
2.經濟上:農業:鐵犁牛耕出現,稅制改革,井田制崩潰,小農經濟產生,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都江堰。手工業:冶鐵技術,出現家庭手工業、私營手工業興起,商業:私商取代官商成為商人的主體;重農抑商政策興起
3.思想文化上:百家爭鳴(儒家教化、貴賤有序;道家無為而治;墨家節儉;法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
4.軍事上:爭霸戰爭
5.階級上:新興地主階級產生和壯大
6.文化上:《詩經》四言體、現實主義傾向;楚辭自由靈活的句式、浪漫主義
(二)秦漢時期
秦:(前221年---前206年)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縣制;軍功爵制度;法家思想治國;以小篆為標准,統一文字
西漢:漢高祖郡國並行制;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推恩令、刺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察舉制、徵辟制;犁壁發明,鐵犁牛耕得到廣泛推廣;坎兒井;絲國;發明造紙術;漢賦重鋪陳排比、文采華麗
東漢:王景治理黃河;青瓷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曹魏翻車
兩晉:東晉王羲之書法虛玄靈動;文人畫凸顯個性,代表顧愷之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三長制;民族融合;南朝祖沖之圓周率;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白瓷;
(四)隋唐時期(581年---907年)
唐朝: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曲轅犁標志著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筒車;緙絲技藝;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瓷器開始大量出口;海上陶瓷之路,陸上海上絲綢之路;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松動。雕版印刷術
(五)宋元時期(960年---1368年)
宋代:1.政治上:削地方:收精兵、削實權(文臣出任州郡長官、通判)、制錢谷;削相權: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出現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兩積(積貧、積弱)問題
2.經濟上:農業——不抑制土地兼並,租佃經營成為僅此於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 手工業——景德鎮。 商業——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集鎮興盛,出現了夜市、曉市、草市,海外貿易興盛,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時間的限制被打破
3.思想上:程朱理學(理是世界本原,格物致知,理體現在社會領域儒家的倫理道德)陸九淵心學(心是世界本原,發明本心)
4.科技上: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葯廣泛應用、發明指南針並應用於航海
5.藝術上:書法:特點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繪畫:風俗畫 《清明上河圖》;文人山水畫 注重意境; 戲曲:南戲標志戲曲形成
6.文學上:宋詞——豪放派、婉約派
元朝: 地方實行行省制度;中央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紙幣廣泛流通;黃道婆全面革新內地落後的棉紡織技術;彩瓷;
王禎《農書》
(六)明清時期(1368年---1840年)
明清時期:1.政治上:明太祖廢丞相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設內閣;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總之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經濟上:生產技術提高,雙季稻大范圍擴種,玉米番薯被引進推廣,廣泛植棉;私營手工業佔主導地位,從中孕育出了僱傭勞動關系,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商業市鎮興起,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白銀在流通中廣泛使用,區域性商人群體出現;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海禁、閉關鎖國。總之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但自然經濟佔主導
3.思想上:李贄、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出現進步思潮,批判君主專制、工商皆本、經世致用
4.科技上:科技停滯,總結性著作《農政全書》、《本草綱目》
5.文學上:明清小說四大奇書、四大名著——特點:明清小說浸染著拜金逐利的社會風氣;明清小說帶有批判現實的色彩
6.藝術上:書法更加強調個性化創造;繪畫文人畫不拘成法、風俗畫形象生動;戲曲:京劇

世界古代史
公元前594年 梭倫當選為執政官改革(古希臘城邦時期,中國處於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5世紀 智者學派出現。蘇格拉底生活的年代中國處於戰國時期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確立元首制(中國處於西漢),古羅馬走向帝制
3世紀 戴克里先實行公開的君主制(中國處於三國時期)

近現代歷史
14、15世紀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1500年前後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人類由孤立分散走向整體世界。
1487年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抵達美洲
15世紀 黑奴貿易開始(15—19世紀)
14世紀—16世紀 文藝復興
1517年 羅馬教皇向教民兜售贖罪券成為宗教改革的導火線
16世紀 葡萄牙、西班牙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17世紀 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爆發
1644年 清朝建立
1688年 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9年 《權利法案》頒布,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
1721年 羅伯特沃波爾成為第一任內閣首相,責任內閣制形成
1757年 清政府限定中外貿易只准在廣州一處進行(廣州十三行、閉關鎖國)
1763年 英法戰爭英國大獲全勝,英國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18世紀下半葉)
1765年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
1785年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開始在工廠使用,蒸汽機的使用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18世紀中葉 啟蒙運動進入高潮
1787年 美國憲法頒布,總統制民主共和制確立
1789年 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807年 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1832年 英國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取得了更多席位
19世紀中期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839年 虎門銷煙
1840年 鴉片戰爭(1840—1842)
1842年 《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世紀40年代 外資企業出現,無產階級誕生
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興起(1851—1864)
1856年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56—1860)
1859年 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
1860年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簽訂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曾國藩創立中國第一家官辦軍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洋務運動興起
1865年 李鴻章創辦了當時規模最大的軍用企業江南製造總局
19世紀70年代前後 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866年 德國人西門子研製出發電機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
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國、德國、美國、法國同時發生
1871年 德意志帝國建立,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君主立憲制確立
巴黎公社
1872年 輪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新式航運業的誕生;
《申報》創刊,近代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
1875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共和政體確立
1876年 英國人在中國建造了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
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
1877年 福建巡撫在台灣架設第一條電報線,成為中國自辦電報的開端
1881年 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開平煤礦投產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4—1895)
興中會成立,標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
1895年 《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甲午戰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展
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佔領北京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3年 美國萊特兄弟製成的飛機上天
1905年 同盟會成立,三民主義
中國第一次嘗試拍攝影片《定軍山》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
1909年 詹天佑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
1911年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宣統帝退位,清朝滅亡
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1913年 《難夫難妻》第一部故事片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1918)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7年 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四月提綱》,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土改、退出戰爭
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1918年 蘇俄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
1919年 巴黎和會召開,中國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系統的介紹了馬主義
1921年 中共一大,中共成立
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1921—20年代末)
1922年 中共二大,提出黨的最低綱領反帝反封建
蘇聯成立
1924年 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國共合作實現(1924—1927)
1926年 廣州國民政府出師北伐
英國人貝爾德發明電視
1927年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關系破裂,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
1929年 經濟危機爆發,大蕭條(1929—1933)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攝制完成
1933年 羅斯福新政
1934年 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 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
《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的主張
30年代中期 蘇聯確立斯大林體制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7月 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
9月 《國共合作宣言》發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確立
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平型關大捷
1940年 百團大戰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發表,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和成熟
1941年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場爆發
1944年 布雷頓森林會議召開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1945年4-6月 中共七大召開,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8月 抗日戰爭勝利
重慶談判;《雙十協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正式成立
聯合國成立
1946年 重慶政協會議召開
蔣介石調集重兵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丘吉爾鐵幕演說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問世
1947年 國民黨全面進攻失敗,改為重點進攻陝北和山東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杜魯門主義出台標志著冷戰開始
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
關貿總協定成立,消除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
1948年 馬歇爾計劃開始實施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9年 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渡江戰役;南京解放
北平政協會議;《共同綱領》通過
新中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
經互會成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
1949—1956年 過渡時期
1950年 朝鮮戰爭爆發
中央政府制定《婚姻法》,實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土地改革開始,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 國民經濟形勢基本好轉
教育部對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增設專科院校,培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
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開始
1953年 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一化三改)
一五計劃實施
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開始
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當選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朝鮮戰爭結束,中美關系徹底破裂,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
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 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
一屆人大召開,頒布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憲法
1955年 華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正式形成
萬隆會議召開,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計劃經濟體制確立
中共中央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務
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
「雙百方針」的提出
1957年 毛澤東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
1958年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中國開始實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核心
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
1959—1961年 三年經濟困難時期
1960年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國民經濟轉入調整軌道
1961年 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召開,標志著不結盟運動興起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
1962年 國民經濟形勢開始好轉
古巴導彈危機
1964年 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赫魯曉夫下台
1965年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這是世界上第一個
1966年 文革開始
導彈試爆成功(兩彈:導彈、原子彈)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東盟成立
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8年 歐洲關稅同盟
1969年 互聯網問世
法國作家貝克特獲諾貝爾文學獎(《等待戈多》—現代主義文學)
1950—1973年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增長「黃金時期」
1970年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1971年 聯合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1972年 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
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3年 發達國家出現經濟「滯脹」現象
美國從越南撤軍
美國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
1977年 恢復統一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 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確立改革開放的方針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了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
停止炮擊金門,實現兩岸三十年來真正停火
80年代開始 中國主張不與任何大國結盟(不結盟的政策)
1980年 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建立
1981年 葉劍英具體闡述了和平統一祖國的「九條方針」
1982年 頒布1982年憲法
1983年 鄧小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題詞
1984年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在全國全面展開
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山東:煙台、青島)
1985年 國務院決定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戈爾巴喬夫上台,著手經濟改革
198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統闡述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基本路線
1989年 亞太經合組織成立
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中蘇兩黨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
東歐劇變
1991年 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冷戰宣告結束
1992年 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深化了改革開放
中共十四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了「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
1993年 歐盟正式成立
歐洲統一大市場開始運作
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終止流通
1994年 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1997年 香港回歸
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
1999年 「依法治國」被正式寫入憲法
澳門回歸祖國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辦
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致力於促進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2002年 歐元正式啟用
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作為指導思想

㈥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大事時間對照表)具體 最好給高清圖,謝謝

人教版必修一

㈦ 高中歷史的各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以及具體的時間

這個希望樓主滿意(*^__^*)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一、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約70-2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約1.8萬年前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約0.5-0.7萬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約0.4-0.5萬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約4000多年前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二、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傳予啟,夏朝建立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三、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東漢(25年到220年)25年東漢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132年張衡發明地動儀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184年張角領導黃巾起義200年官渡之戰208年赤避之戰三國(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國建立221年蜀國建立222年吳國建立230年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263年魏滅蜀265年西晉建立,魏亡西晉(265年到316年)280年東晉滅吳316年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東晉(317年到420年)317年東晉建立383年淝水之戰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統一南北方605年開始開通大運河611年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滅亡627年-649年貞觀之治713年-741年開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亂875年-884年唐末農民戰爭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916年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滅遼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開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戰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1276年元滅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結束1405年-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16世紀中期戚繼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28年明末農民戰爭爆發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1673年三藩叛亂開始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771年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1842年鴉片戰爭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1860年《北京條約》的簽訂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運動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1898年戊戌變法1900年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1911年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四、近代史民國(1912年到1949年)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1916年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925年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1928年井岡山會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4年紅軍長征開始1936年西安事變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1940年百團大戰1941年皖南事變1947年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五、現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976年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改革開放1992年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世界歷史大事年表大約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人類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倫改革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公元前539年波斯佔領巴比倫公元前525年波斯滅埃及公元前509年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馬其頓滅亡公元前三世紀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公元前73-71年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公元初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公元一世紀基督教產生公元三世紀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四世紀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395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410年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六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建立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八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形成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九世紀早期英吉利王國形成843年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九世紀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962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1054年基督教會分裂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十一世紀中葉迦納王國全盛時期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十三世紀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十四世紀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開始1358年法國農民起義1381年英國瓦特。泰勒起義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十五世紀桑海興起十五世紀晚期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1480年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1487年迪亞士到達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497-1498年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1517年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十六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1524-1525德意志農民起義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592-1598年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十七世紀初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1607年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49年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1660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1689年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十八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十八世紀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1773-1775俄國普加喬夫起義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1785年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1792年9月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5月-6月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1793年6月-1794年7月法國雅各賓派專政1794年7月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1804年元旦海地宣布獨立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十九世紀早期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1807年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1818年5月5日卡兒·馬克思出生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1825年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1831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1847-1852年共產主義者同盟1848-1849年歐洲革命1848年2月法國二次革命1848年6月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1853-1856年俄英法克里木戰爭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858年「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國內戰十九世紀60-80年代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1864年9月28日第一國際成立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1869年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1870-1871年普法戰爭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公社1876年第一國際宣布解散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1886年5月1日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1889年第二國際建立1892年俄法簽定軍事協定1894年朝鮮甲午農民戰爭1895-1896年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1905年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05-1908年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1907年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1910-1917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十月革命勝利1918-1920年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1918年11月德國11月革命爆發1918-1922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1919年1月德國柏林起義1919-1922年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1919年3月1日朝鮮「三。一」人民起義1919年3月埃及人民武裝起義1919年3月-8月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1919年3月共產國際成立1919年1月-6月巴黎和會1921年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11月-1922年2月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1922年10月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926年10月洛加諾會議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31年9月18日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4月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1933年1月德國希特勒上台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1935年10月-1936年5月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1936年7月-1939年3月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1937年七月七日中國全面抗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法國投降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1941年6月22日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42年7月-1943年2月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1943年11月-12月蘇英美德黑蘭會議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1945年2月蘇英美雅爾塔會議1945年5月8日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7月-8日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1945年9月2日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1945.10聯合國建立1948美國開始實行「馬歇爾計劃」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78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召開1979中美建交1991蘇聯解體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1993歐洲聯盟建立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㈧ 高中歷史的歷史發展事件歸納

書上

P56
P77
P65
P102
P109
P133

㈨ 高中歷史重要年分及事件總結

2009年高考歷史周年、次周年大事集錦
一、2008年周年大事
1、《天津條約》150周年
1858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後,俄、美、英、法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其中,規定增開牛庄、淡水、漢口、南京等十處通商口岸。
2、「百日維新」110周年
1898年4月,具有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保國會在北京成立,發起組織者為康有為。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資產階級維新派實施新政,推行戊戌充法,共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3、義和團運動爆發110周年
1898年秋,趙三多在山東冠縣豎起「扶清滅洋」大旗,率眾攻打當地教堂,揭開了義和團運動的序幕。口號:「扶清滅洋」。(1)具有愛國性。打擊的對象是外國侵略勢力。(2)具有局限性。「扶清」容易讓群眾放鬆對清政府的警惕,「滅洋」帶有籠統排外色彩。性質: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帝愛國運動。提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戊戌變法和農民階級領導的義和團運動均發生在1898年,並先後失敗。前者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後者的失敗進一步表明單純的農民戰爭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4、井岡山會師80周年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與湘南的工農武裝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5、三大戰役發動60周年
三大戰役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6、「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50周年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踐線」,據此,1958年黨又輕率地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把「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向了高潮。
7、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30周年
1978年,美國同意在台灣問題上「斷交、撤軍、廢約」的三原則,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
8、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從此,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開始形成的。2008年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紀念。
9、全國科學大會30周年
在1978年初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重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

展開說:

籠統地說:因為范圍你給的太大了,我就只說重點好了

中古史:重點是大一統時候的經濟 文化 外交和民族關系
然後是幾個朝代的比較,如秦和隋的共同點 唐和漢的共同點

中國近代史:共產黨和國民黨的發展過程 政治變革和斗爭以及不同的政治變 革和斗爭的比較 反抗侵略的歷程 民族經濟發展的歷程

中國現代史:經濟的發展 黨的各個會議 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 和其他國家的外交關系

世界史:資本主義的發展 重點啊~~~~文藝復興 三次工業革命
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 重點是法國和英國的
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 蘇聯領導人所採取的措施和綱領是很重點的
最好能系統的做好比較和尋找其中的聯系
二戰比一戰重要 以及兩次戰爭的比較和異同點 戰後的國際新形勢和
因此而產生的兩個國際機構是很重點的東西
現在的國際新秩序
一些國家經濟的發展 美國 東亞和中國

你主要要聯合今年的熱點啊 不過總的來說 經濟都是很重點的東西
多關注一下吧
還有你問的真的很籠統啊

詳細點說:中國古代政治史
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和發展趨勢
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確立 鞏固 完善 強化 加強 頂峰
集權 專制
↓ ↓
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 | → 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維護國家統一,有積極意義 加強專制,消極作用多
發展趨勢:不斷加強,從集權到專制
二、分裂與統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經濟的分散性。(佔主導地位)
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據勢力的膨脹。(政治腐敗)
⑶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激化矛盾)
⑷各族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2、統一的原因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原因:
⑴秦漢以來,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有效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⑵從思想上看,中華民族很早就產生了統一的思想要求,經儒家發展為「大一統」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加強。
⑷中原漢族先進經濟、文化的強大吸引力,使少數民族嚮往中原。(被征服)
3、評價:
⑴分裂是歷史發展的支流,處於短暫的、次要的地位。
①從時間看,封建社會分裂時間不超過幾百年。
②從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統一的王朝,影響巨大、深遠。
③從分裂時期看,分裂孕育著統一,出現局部統一。
⑵對分裂與統一要具體分析,尤其是國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對分裂簡單地加以否定。
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處於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國家統一的歷史進步作用。
三、治亂興衰
1、產生治世的原因
⑴統治階級調整統治政策
在長期戰亂、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後,統治者一般都能認識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而調整統治政策,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採取修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出現治世。
⑵統一的局面下,政局穩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開元盛世)
⑶在社會出現嚴重危機之後,經改革調整而出現中興局面。(光武中興)
⑷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友好交往。(貞觀之治)
⑸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出現亂世的原因
⑴統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專權的現象。(漢、唐、明)
⑵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或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割據勢力膨脹的現象。ex:東漢、唐末
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矛盾激化。ex:西晉
⑶農民戰爭的作用。地主大量兼並土地,造成農民流亡,引起農民起義。
⑷自然災害。
3、認識
⑴對治世肯定其進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階級的地位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這一社會基本矛盾沒有改變,正是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使社會出現治世。
⑵亂世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處於亂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爭,有利於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統一地區,統治者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強恢復和發展經濟,有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③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七國之亂和安史之亂,雖然都是叛亂,但結果不同。七國之亂之後,中央集權加強;安史之亂之後,中央集權被削弱。
四、調整和改革
1、相同點
⑴背景相同。都發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規模農民戰爭之後,統治者都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認識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鞏固封建專制統治。
2、措施(相同與不同)
⑴經濟:
①解放生產力。
前期-解放勞動者本身和釋放奴婢;後期-放鬆人身依附關系、
②減輕人民負擔——從十五稅一到三十稅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緊密結合起來——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約束統治者,生活節儉,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減輕刑罰,緩和階級矛盾
③加強中央集權,解決內部矛盾
3、評價
⑴調整或改革後,從經濟上看,推動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國力富強(不同朝代富強的程度不同,東漢較差),多出現治世。
⑵從政治上看,調整或改革後穩定統治秩序,保證社會安定,完善封建統治制度,推動封建社會的發展。
⑶從文化上,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4、歷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隸社會富國強兵的改革
⑵商鞅變法——地主階級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變法——封建社會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
五、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分裂與統一、治亂興衰、調整和改革之間的關系
⑴中央集權的加強、調整和改革與分裂統一、治亂興衰是密切相關的。聯系起來認識:分裂時期多亂世,說明改革或調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亂世。統一時期多為盛世,說明改革或調整成功;反過來,成功的改革促使統一、盛世出現。
⑵調整和改革、分裂統一、治亂興衰與中央集權的加強與削弱密切聯系。
⑶體現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順應了由分裂到統一的歷史發展趨勢,反映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發展進化因素的歷史觀,體現出新興地主階級改革舊制的進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被後世沿襲了兩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嚴刑苛法,不利於長治久安,加之統治者濫用民力,超出了農民階級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階級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實踐證明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是統治階級實行的一種寬松的政策。
⑴它適應當時的社會需要,起到促進生產恢復與發展的作用,出現治世。秦漢以後,每逢大亂,人民貧困時,統治者多採用「修養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國之策。如漢、唐、明等朝。
⑵在社會穩定,生產發展以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適應政治、經濟的發展,如漢朝「文景之治」時出現了王國問題、匈奴問題等,西漢政治思想從無為到有為,從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統」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貴君輕→董仲舒「大一統」思想
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影響巨大。它客觀上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鞏固;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及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封建社會的長治久安。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
4、政治(統治)思想發展的趨勢
百家爭鳴→一家專制(秦)→獨尊儒術
5、統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書坑儒、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獄。
⑵利用宗教(西漢以後,統治者利用宗教加強思想控制)

中國古代經濟史
一、經濟發展的原因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
3、大規模農民戰爭的推動。
4、中原人民的遷移,使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傳播,使所到之處經濟發展。
5、各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學技術的發展。
7、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二、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一般表現
1、農業
農業發展一般表現為:生產工具的改進、耕作技術的提高、水利工程的興修、治河工程、農作物的引種、開墾土地的畝數(增加多少)、產量數(增加)、人口數(增加)。
2、手工業
手工業發展表現為:⑴手工業部門的多少:紡織、冶鐵、制瓷、造紙等。⑵分工擴大、花色品種的增加。⑶產量的提高,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高。
書上講到的手工業的發展包括:西漢開始用煤冶鐵;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鐵中心;明朝用焦炭煉鐵(佛山)。
3、商業
商業發展的表現為:商品種類的增加、商品質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現和擴大、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貨幣的變化。
4、重大水利工程
⑴秦朝靈渠。⑵漢武帝治河。⑶隋朝大運河。⑷唐朝大面積治河。
⑸五代錢塘江海塘。⑹元朝漕運修建運河。
三、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階段特徵
1、奴隸社會——匹馬束絲。
2、封建社會
⑴戰國、秦漢時期的階段特點
①商品種類繁多;②中原市場形成;③封建城市興起。
⑵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城市繁榮,唐中期後商業日益發達;
②政府對商業市場在時間、地點上有嚴格限制;
③對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北,南宋商品經濟發展及特點;
②城市經濟繁榮,打破時、空限制;
③出現新型貨幣——紙幣;
④設置邊貿易市場——榷場;
⑤糧食、農副產品(茶等)和手工業原料(絲等)大量進入市場;
⑥海外貿易發達。
⑦元大都、漕運、海運和海外貿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徵
①出現專業性的城市
②明初對外貿易發達——鄭和下西洋;
③互市;
④資本主義萌芽。
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四、重要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
1、重要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
⑴征稅依據的變化:
人頭稅→土地財產稅→田畝為主
(漢) (唐) (清)
說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放鬆,封建制度逐漸衰落。
⑵徵收物的變化:實物+勞役→貨幣地租。用銀兩收稅,說明商品經濟發展。
⑶稅種的變化:稅種繁多→逐漸減少。征稅手續簡便。
⑷農民由必須服一定時間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為標志。
⑸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商品徵收重稅。
2、與政治聯系
歷代經濟政策,都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當這種調整適應當時生產力水平時,就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就會阻礙經濟發展,阻礙社會進步。
五、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政策
評價:
①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農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把商、農發展對立起來就違反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
六、江南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1、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及勞動力),體現了當時勞動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趨勢在國家處於分裂或割據、戰亂時期最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對經濟中心南移有一定影響。
2、歷史的啟示
⑴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來勞動力、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⑶經濟發展必須得到領導者的重視。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
一、民族關系的基本特點
1、漢族與少數民族交錯雜居,呈現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2、由於各民族經濟發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農業民族與周邊游牧民族之間存在矛盾,有時發生戰爭。
二、民族關系的主要類型
1、同一國家內部的民族之間的關系
2、不同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
三、民族關系的表現形態
1、和平
和親——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見,促進經濟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互市場所一般在邊境地區。
會盟——兩個民族政權以締結「和約」或「和議」的辦法來約束雙方的行動。
2、民族關系的主流、總趨勢是友好交往、和平共處。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開發祖國。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學習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勞動中,共同反抗斗爭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四、民族融合的概況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初步發展時期。兼並戰爭加強了華夏族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促進民族融合。
2、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確立、發展時期。在統一的國家范圍內,各民族之間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漢族形成。秦北與匈奴、南與越族、西與西域各族的關系及開發西南,加強了中原與少數民族政治、經濟上的聯系。
3、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時期。
特點:
①處於封建經濟發展時期,民族融合的過程主要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
②五族內遷,出現民族大融合局面。
③少數民族無長期的、穩定的政權,說明這時少數民族的發展程度較為落後;
④孝文帝改革,縮小南北差距,出現統一趨勢。
4、隋唐時期的民族融合(統一時期的民族融合 )
特點:
①各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友好,戰爭較少。
②唐中央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建立都護府、都督府直接統治邊疆地區,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
5、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時期。
特點:①多個民族政權先後並立;
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深入擴展,如設太學、創造文字、仿漢制建立官制、兵制等典章制度;
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元統一後北方的「漢人」包括契丹、女真等族人;
④出現了新的民族——回族。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事件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