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科教學重點

歷史學科教學重點

發布時間:2021-03-04 12:08:36

❶ 如何在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突出重難點

一.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
直奔重點,輻射全文這樣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學生有了讀書、思維的自由和空間,便於長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瑣的分析,更避免牽著學生,使之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以後,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牽一發而動全身.由整體感知出發,再聯繫上下文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讀書時善於抓住重點詞句的良好習慣,掌握閱讀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學,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並質疑問難以後,我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至於為了時間的流逝而滿臉是汗,滿眼是淚么?由這一個句子出發,輻射全文,聯繫上下文去讀書,去品味,正所謂一句引動全文.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抓住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是變填鴨式,灌輸式,注入式為啟發式,探究式,發現式的有效的教學設計.
二.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語文課堂教學中重難點的解決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或者說需要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口授來反復說明闡述文章的重難點,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體課件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靜為動,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將事物很形象的表現出來.因此,運用恰當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火燒雲》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火燒雲顏色、形狀變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課的重難點.但是,學生在生活中並不能仔細地觀察,所以無從領略到火燒雲的神奇的美.那麼,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我事先請美術老師畫出各種顏色的火燒雲,然後用電腦把二者合而為一,並製成動畫效果,讓學生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通過電腦屏幕觀看火燒雲的顏色變化:由紅通通到金燦燦,到半紫半黃,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狀也在悄悄變化著:開始像馬,接著變成了狗,狗又變成了獅子這樣,把呆板的課文內容變成了顏色絢麗、充滿童趣的動畫效果,使學生在朗讀欣賞之餘體會了火燒雲變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又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中,對於課文所描繪的圓明園這一園林瑰寶、建築精華,學生較難體會,對於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罪行,也難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決這二方面的問題呢?教學時,我藉助圖片、錄音、影視等合而為一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強化了學生對圓明園毀滅前所產生的一美一慘、一愛一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首先,借圖畫想像.我先出示畫好的由星星、月亮組成的彩色簡筆畫圖片,讓學生理解眾星拱月一詞,再出示圓明園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弄清圓明三園及周圍的分布,分清哪是月哪是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圖想像,以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其次,借音樂想像.第三自然段具體寫了圓明園各處著名的景點,我讓學生在圖片欣賞之餘配樂朗讀,使學生邊聽邊看,隨著樂聲到了喧鬧的買賣街、泉水叮咚的山鄉村野、高大壯觀的西洋樓這使學生進一步領略了圓明園景觀的輝煌,心中又怎能不產生熱愛之情呢?最後,借影視想像.主要是讓學生看看侵略軍怎樣搶掠、毀壞這座藝術殿堂的電影片斷,加深對侵略者野蠻、強盜行徑的認識,內心升騰起無比的仇恨.這樣,可以化無聲為有聲,化無形為有形,化靜態為動態,使學生更具體形象地感知教材,顯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的感情行到了升華.
可見,教師在鑽研教材時只要准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小語教學的契合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就會變得順利.
語文教學任重道遠,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既要從重視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❷ 如何確定歷史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如果你還沒有經驗的話,一般情況可以參考歷史教參書,裡面都會具體講的。

❸ 歷史課堂教學中怎樣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改革的主要日的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多年來的歷史教學摸索和實踐,我認為教師應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精心組織教學,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抓住歷史教材重點,盡可能創造出最佳課堂效果,才能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一、新課導入抓住教材重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導」。我講「宋金對峙」這一課題。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引入「岳飛抗金」這一重點。在「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中,我先掛出鄧世昌的畫像,學生便可浮現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指揮致遠艦沖鋒陷陣的場面。講「隋唐文化」時,先復習提問有關隋唐時期經濟繁榮、國家統一、交通發達、中外交往等內容,然後再導入新課——「燦爛的隋唐文化」。課堂教學中,復習提問是為導入新課而設的。這樣,學生容易理解舊課程與新課之間的重點內容和因果關系。教師要善於「導」,就要在備課中精心設計教案,揭示教材知識的內在聯系,且體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為啟迪學生思考作好准備條件。

二、精心設計教材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授課時,應在技巧上下功夫,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成為相互作用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白學能力。我在講「王安石變法」這一課時,把重點內容編成不同形式的題目卡片,預習時發給學生,授課前卡片內容義出現在小黑板上。上課時首先讓學生根據卡片內容閱讀課文,並隨時填寫卡片。具體要求是:
1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也就是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表現為(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宋神宗)即位後,於(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並希望達劍(富國強兵)的目的。
3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
4王安石變法的成效有:增加(政府收入),促進(農業生產),增強(軍事力量)。
5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a(用人不當,危害百姓),b(大官僚,大地主強烈反對)。
前後不到10分鍾,同學們就把卡片全部填上自己認為正確的內容,通過一環套一環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三、教師授課啟發分析教材重點

學生閱讀課文後,了解其主要內容,解決了部分問題,接下來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一起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疑難,最終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釋疑點的目的。
我講完「辛丑條約」這一目後。為了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是逐步加深這一規律的認識,進行了師生問答。
我靜先問:請簡要回答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同學們都能回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我又問:那《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又是什麼呢?多數學生回答: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再問:中日《馬關條約》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多數同學能答出:太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我再問:今天學的《辛丑條約》的影響呢?同學們全都答對:中國完企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我又提出一個問題:每個條約對中國的影響程度不同,按時間先後,同學們是否能說出規律呢?這個問題很少有同學答出。這時,我邊問邊板書「開始淪為——進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至此,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帶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逐步加深的。
最後補充說,這一規律說明帝國主義侵略、貪婪的本性,也說明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樣的教法,聯系舊知識,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自己推理出結論,印象深刻,課堂氣氛活躍。

四、師生共同參與歸納重點內容

學生通過每篇課文的學習。掌握和理解了一些歷史概念,這時,老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思考、歸納重點的內容,自覺地掌握歷史知識,並形成正確的結論。以世界近代史「空想社會主義」一課為例,開始是從空想社會主義的著名代表人物:聖兩門、傅立葉、歐文所處的時代條件和具體史宴出發,分別闡述三個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主張。我採用教師提示,學生歸納概括的方法。我提示:三位空想社會主義者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不合理,但都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反對階級斗爭,即主張階級調和。學生得出的結論是:空想社會主義不能從理論上闡述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不懂階級斗爭,他們的社會主義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學生參與歸納課文重點,既提高其思維能力,又幫助其構建知識,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五、課堂練習時圍繞重點內容

為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必須重視課堂練習。在把握教學大綱的脅提下,緊緊圍繞繞材重點,結合「雙基」編好練習題,山易到難,逐漸加深,一題多型,以少勝多。我講「盛世經濟的繁榮」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在下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和使用的農具中:
A樓車B筒車c翻車D水排E曲轅犁
1哪些是庸朝時候創造的?(BE)
2哪些是兩漢時候創造的?(AD)
3哪些是灌溉工具?(Bc)
4哪些是靠水力轉動的?(BD)
5哪些是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的?(BD)
這樣的專題練習,不但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有關基本概念,而且掌握各主要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舉一反三,抓住本質的能力。
以上是在歷史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做法。實踐證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起到了有力地推動作用,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❹ 如何把握新課標下歷史課堂教學重點

新課程標准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體驗學習為主,新課程標准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策略無疑是重要的。
一、師生互動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曾說:「如果你是教歷史的,你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課堂上,聽講的不是什麼抽象的學生,你應該看到,你面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獨特的人們„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負和干勁。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只有當人們有了活生生的個性時,思想的熱血才能沸騰起來。」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的講台,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努力當學生的顧問;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要樹立整體意識策略
不少人感覺歷史難學主要是由於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孤立地看待,形成了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認識。這是歷史學習之大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缺乏粘連性的知識最難記憶,猶如在鬆散的沙上蓋不起高樓大廈一樣。
認知心理學曾提出平行分配加工學習模式。這種模式認為在人腦中知識的結構不是直線形的層次結構,而是圍繞一些關鍵概念所形成的網路。網路的重要性就在於學習者可以從網路上的任何一點進入或開始學習知識結構,而不是必須從直線層的最低開始。譬如,學習明朝一條鞭法,這條鞭法是1581年張居正實行的一種新的征稅辦法,是把原來的賦稅和雜稅合並,統一折成銀兩征稅。這些都是應當理解記憶的小處。僅僅掌握這些小處是遠遠不夠的,學習這段歷史的目的是掌握系統的明朝經濟政策和各個歷史時期賦稅制度的演變。為此,需要縱橫交錯構建網路體系。從縱的角度看,北魏的租調制,唐朝的租庸調制和兩稅法,北宋的方田均稅法和明朝的一條鞭法等上下一串,便可以構成各個歷史時期賦稅制度系列;從橫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屯田,植棉和一條鞭法等左右一連,便可以構成明朝經濟政策系列。以一條鞭法作為網路上的一點進入,可牽引出很多相關概念,勾勒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激趣策略
1、直觀激趣
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具有過去性。要學生去認知,理解這些距他們生活遙遠的知識,只靠文字和語言,往往難於理解或感到枯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回溯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實在的情景(教學媒體):如照片、幻燈、錄像、電影等,創設歷史情境,打破時空的界限,為學生再現歷史畫卷,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使之目睹「歷史的真實」,變被動的「聽」、「記」為主動的「看」。這樣就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並激起熱烈、持久的情緒。這種情緒鼓舞著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魅力。例如:在講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利用投影機顯示長征過程,把靜態的地圖變成動態的地圖;用錄像機結合教學內容,放映《閃閃紅星》、《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電影中的生動鏡頭;用錄音機播放《長征組歌》和朗誦毛澤東關於長征意義的一段論述。這樣多種教學媒體緊密配合,能夠始終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在感受、視覺、聽覺的交叉感應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歷史知識。
2、詩歌激趣
古人常用詩歌來吟詠王朝興替,世事變遷。可見詩歌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其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好詩歌來進行古代史的教學,以詩正史,以史辨詩,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每位歷史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
古詩能生動地解釋補充教材的基本史實,讓學生把握歷史的真實,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首詩是對「開元盛世」景象的寫照。詩史相證相得益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破」字使學生對安史之亂,長安淪陷,人民困苦,北方生產遭到破壞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理解「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形成「安史之亂」這一歷史概念。又如,皮日休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既道出隋亡的原因之一,又充分地肯定了大運河的作用。把這首詩與教材有關大運河的作用的內容結合起來教學,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大運河的作用。再如,胡曾詩:「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破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把隋的滅亡歸於大運河的開鑿,看不到隋亡的根本原因在隋煬帝的暴政。通過引進這首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中文人觀點的理解,必須結合歷史背景,以史學知識去認識而不是依據文人的標准這一綜合能力。
3、問題激趣
「教師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所講的內容」,要想使歷史課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熱情,就必須區別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的特點來設計問題。一般說來,高中歷史重分析,理性化多一些,初中歷史重過程,感性化多一些。要改變高中歷史對初中歷史的重復,課堂提問設計就大膽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誘導新的遐想,產生新的沖動;也可以舊材料,新角度,即「舊瓶裝新酒」。如對「洋務運動」一課教學,對初中生問題可設計為:(1)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麼?(2)為什麼說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對高中生則可設計為:(1)閱讀課文引文中曾國潘說的一段話,概括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麼?(2)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據此分析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的原因?區別對待高中與初中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設計問題刺激學生擴散思維,使其以新視角去對舊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思考,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同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引入新的歷史觀點,新的信息,可使其不斷釋出歷史常新的魅力,引導學生對問題爭議~

❺ 如何確定一節歷史課的教學重點

  1. 新課程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備課的不同。傳統教學的備課活動中,也有教學設計,但大都以書本為中心,以老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它克服了這種局限,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來教。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師的第一要務。教師的教學活動出發點和歸結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

  2. 新課程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教案不同。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教案,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新課程教學設計並不局限於針對一種教學內容,也可以是一個單元。最重要的它是一個"動態"的。

  3. 學生學習的不同:要確定學生已有經驗和現有水平與課程目標的差異及對應策略。新課程把教師定性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因為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對實現課程資源的優化整合有重大影響。

  4. 學習評價的不同: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形成教學反饋,為教學設計的修改提供依據。在評價中要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便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
    使學生能夠完全的接受本堂課的知識,並講出關於本堂課知識的題型和考點。

❻ 歷史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摘要來:處理歷史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源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首要問題,也是核心問題。從教學、學生、知識這三著所組成的教學系統看,教材的重點一般處在學科知識系統各個有機組成部分的結合點上,具有客觀性、確定性、知識容量大和多方向傳導性的特點。難點則處在與重點重合或不一致的位置,另具可辨性低、不確定性和人為性的特徵。(剩餘2516字)閱讀整篇文章淺談中學物理的層次教學本期內容介紹革新課堂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❼ 歷史學科教學的難點是依據什麼確定的

教學質量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立教之本,是發展之基,而提高教學質量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們教師不懈追求的永恆主題。下面就如何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發揮學科組的作用,加強集體教研。

提高歷史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單靠一個歷史老師的努力是不行的,它需要打造一個吃苦耐勞、敢於拼搏、齊心協力的優秀團隊。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精力充沛的年輕教師,都要顧全大局,為教學質量的提高獻出自己的「一招鮮」,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一致「對外」。加強集體教研對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除了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時間,我們老師還應有隨時教研、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行動。課標、考試說明和中考方向的學習和研究,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解決方案,教學通案、學案和練習試題的編寫,教學方法的選擇,周考試卷和尖子生輔導資料的編寫……這些工作的高質量和實效性,取決於集體教研的科學性和整個團隊的智慧。

二、重視「知識清單」的使用,加強應試能力的訓練。

歷史學科的知識容量大,頭緒繁雜,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積極構建知識結構,編寫學習和復習提綱(知識清單)。新授課、單元復習、期中期末復習、中考復習備考都要編寫和使用提綱,將重點知識問題化,將主幹、主題知識線索化,既能提綱挈領掌握整體,又能重點問題重點記憶。編寫時要讓每位學科教師都參與其中,博採眾長,實用高質。

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加大應試能力的訓練量。尤其是在近幾年中考文綜試題題開放性試題的比例加大、對學生能力考查的比重增加的情況下,學生會做題、掌握正確的做題方法很關鍵。無論是課堂幾分鍾的達標檢測,平時的練習和考試,還是中考復習備考時模擬套卷的做題,都要求學生踏踏實實地動手做,認真地訓練,達到真會,具備扎實的學科基本技能,才能在大考時有正常甚至超常的發揮。

三、向課堂45分鍾要質量,功夫下在平時。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向課堂45分鍾要質量,必須提高課堂的效率,這就要求老師課前必須進行大量的備課,保證備課的高質量,這樣在課堂上的針對性才會更強,效果更好。備課時,教師不僅需要注意集體備課形成的通案和學案成果,還要依據自身教學特點和研究學生實際情況,以確定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要明確:一節課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繼續落實我校「去三求五」、「十二字」進課堂的相關要求,在課堂上切實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好老師的托舉作用,最終課堂效果落在一個「實」上,不斷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❽ 教育:怎樣把握初中歷史教學重點

【英盛觀察】

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教學重點是教師要解決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善於把握教學重點,教學效果好;不善於把握教學重點,教學效果差。就初中歷史課教學而言,教師只要把握好教科書的重點、《配套練習冊》的重點和考試題的重點,就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要把握教科書的重點。初中歷史課本上的內容分正文和研習升級兩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分為主要材料、補充說明文字和思考題三個方面。主要材料是字型較大的黑體字,補充說明文字是字體較小的紅體字,思考題是指每篇課文中的兩到三個問題。

在這兩部分中,正文中的主要材料是重點內容,其餘皆為非重點內容。教師在處理這些材料時,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主要材料上。主要材料不但要講解,而且最好還要歸納出其結構圖或結構表,讓學生多練多記,以便學生掌握主要內容。另外,還要區分出主要材料在這幾年考試中出現的頻率,出現次數多的內容是最重要的內容,以便提高教學質量。補充說明文字可以讓學生閱讀後,只強調其中的重點內容。課文中和演習升級里的思考題,可以作為選學內容,有興趣的學生作一下,無興趣的學生不作也能行。

課文內容比較多,怎樣才能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呢?一般來說,重點內容是課本上介紹詳細、按排篇數比較多的內容,尤其是考試題中出大題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掌握了這條規律後,通過比較就能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來。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唐朝和遼宋夏金,僅唐朝一個朝代的事情編者就安排了兩篇課文,敘述比較詳細;而遼宋夏金四個朝代的事情,編者只安排了一篇課文,敘述比較粗略。相比之下,唐朝的內容更重要。

二要把握《配套練習冊》的重點。《配套練習冊》上的練習分為三個類型,課後練習、單元檢測題和期中期末考試題。在這些練習中,單元檢測題和期中期末考試題的綜合概括性很強,經常把幾件大事串連在一起出一道題。如中國近代史《配套練習冊》第一單元的檢測題中,把《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三篇課文的內容串在一起出了一道題,即中國近代史上的三次災難性戰爭及對社會性質的影響。另外,也體現出了編者的傾向,他們認為這是這一學期的重要內容,就在期中期末考試題中出練習題。

因此,相比之下,單元檢測題和期中期末考試題顯得更重要。

三要把握中考題的重點。中考題都是由有經驗的教師通過對《課標》、課本、《配套練習冊》和最近幾年的考試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之後而命制的,具有導向性、權威性和典型性,對考試題重點的把握尤其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把握住考試題的重點呢?總體來說,考試題的重點是由考試題後面的大題來定的,出大題的材料就是重點內容。例如,《中國近代史》常常在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和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起步》中出大題。因此,這兩單元是《中國近代史》的重點內容。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本、《配套練習冊》和中考試題中,存在著許多客觀規律。只要你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研究和總結,就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科教學重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