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仙居歷史事件

仙居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5 02:06:36

⑴ 仙居歷史上的林姓名人

這個行嗎東晉林懋
林則徐
文狀元:林慎思(宏詞科870)、林石(特奏1223-1229)、林壯行(神童科1231)、林濟孫(1340)、林亨(1343)、林環(1406)、林震(1430)、林大欽(1532)、林宣德(?)、林召棠(1823)、林鴻年(1836
武狀元:林宗臣(1172)、林山票biǎn(1184)、林管(1193)、林仲虎(1202)、林汝浹(1211)、林夢新(1232)、林時中(1271)、林本直(1660)、林德鏞(1721)、林天滮(1771)
現代名人:
林徽因
林語堂
林育英
林育南
林彪
林行止
林默卿,林則徐五代傳人聯合國外交家
林紹良,印尼華僑巨富
林洋港
林姓院士有22個
林覺民
隋朝:
閩晉安林十世林茂於隋文帝開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孫遂成閥閱,經文緯武,奕世簪纓,顯貴南國。傳至閩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韜為闕下祖,弟林昌為台灣霧峰 林氏祖。批公生子九: 林葦、林藻、林曄、林薦、林著、林蘊、林蒙、林邁、林蔇,同時擢為刺史。世稱九牧林,尊公為九牧林祖。
唐朝:
林孔著
五代十國:
有林延皓的「控鶴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碩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後安林」等支系。
現在:
林氏宗親網
林氏宗祠
林氏論壇

⑵ 誰知道仙居東門街的歷史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街長1 600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眾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明代前門大街是正東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線,以街中心分界,東屬正東坊,西屬正西坊。又因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故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後市」的定製,正陽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了大商業區。
清代大街兩側陸續形成了許多專業集市,如鮮魚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豬市、糧食市、珠寶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內隨之出現許多工匠作坊、貨棧、車馬店、旅店、會館以及慶樂、三慶、華樂等戲園。大街的席棚之房逐漸改建成磚木結構的正式房,形成了東、西側房後有里街的三條街。東側里街為肉市街、布巷子、果子市,西側里街為珠寶市、糧食市。前門外正街的店鋪創立時間大部分晚於里街的店鋪,路東有全聚德烤鴨店、便宜坊烤鴨店、會仙居炒肝店、永安堂葯鋪、黑猴帽店、都一處燒麥館、正陽樓飯庄、瑞生祥、九龍齋鮮果店、通三益乾果海味店、正明齋餑餑鋪等。路西及西里街有永增和錢庄、瑞蚨祥綢布店、天蕙齋鼻煙店、同仁堂葯鋪、六必居醬菜園、一條龍羊肉館等。清末,前門大街已有夜市。光緒二十七年(1901)後,在前門箭樓東、西兩側設立了前門火車站東站、西站,前門大街成為北京同外省聯系的交通樞紐。
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共有私營商業基本戶800餘家。前門大街東側從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館、慶林春茶葉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廳、天成齋餑餑鋪、便宜坊烤鴨店、老正興飯庄、普蘭德洗染店、億兆棉織百貨商店、前門五金店等店鋪;西側從北往南有月盛齋醬肉鋪、華孚鍾錶店、慶頤堂葯店、一條龍羊肉館、盛錫福帽店、公興文化用品店、祥聚公餑餑鋪、龍順成木器門市部、前門大街麻繩店、前門自行車商店、前門信託商店等店鋪。1979年以後,在原有老字型大小商店和傳統經營特色基本保留下來的同時,又陸續開設了五金交電、服裝百貨、自行車、食品、鍾表、化工油漆等新店。

⑶ 誰知道浙江台州仙居'民國和抗日歷史戰爭。謝謝了

仙居抗日歷史

1937年7月,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著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相繼失陷和國共再次合作,抗日救亡運動在仙居蓬勃興起。1937年8月,國民政府仙居縣政府奉命組建了「國民抗敵自衛團司令部」,縣長劉風兼任司令,下置「國民抗敵自衛獨立中隊」,設三個分隊和一個防空監視哨。同年10月,「仙居縣抗敵後援會」成立,時任國民黨仙居縣黨部秘書的張坦兼主任。12月,國民政府仙居縣政府又組建了「仙居縣抗日總動員青年教導團」,縣長劉風自任團長,並聘請軍事教官進行嚴格訓練。不久,又成立了「仙居縣抗日自衛委員會」,劉風兼主任。1938年3月,教導團改組為「仙居戰時政治工作隊」(簡稱政工隊),由劉風直接領導,下設兩個分隊,有隊員220人,工作「以動員民眾抗戰為重心」。在中共黨員王天波等人的推動下, 1938年4月, 「歌詠隊」成立。5月,又組建了「抗日救亡劇社」。6月,隨著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的高漲,政工隊辦起了「醒民流動劇團」,回浦中學仙居籍學生也組織了「回鄉劇團」。抗敵後援會則開辦了「救護訓練班」,以備戰時之需。「遞步哨」、各校的童子軍建設也都在這一時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一時間,《義勇軍進行曲》、《救亡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響徹仙居大地,《放下你的鞭子》、《捉漢奸》等一批抗日劇目,形象直觀地教育著仙居群眾,各種抗日募捐和勞軍活動漸次展開。抗日救亡運動在仙居達到高潮。1938年9月,由於經費緊張,政工隊縮編為一個分隊,隊員減至50餘,以「三青團」骨幹周欽傑為隊長。周欽傑思想「右傾」,認為「救亡」兩字是共產黨提出的,遂鼓動縣長劉風將「歌詠隊」、「抗日救亡劇社」與政工隊的「醒民流動劇團」合並。此後,宣傳抗日的內容大減,抗日救亡宣傳運動日漸冷落。10月,青年學生王旭海被任命為政工隊副隊長。王天波利用王旭海將幾位進步青年推薦入隊。不久,周欽傑到永康方岩受訓,隊務由思想進步的吳相鴻負責。王天波等又團結吳相鴻,扶正了政工隊的活動方向。1939年2月,中共台屬特委指派王紹梧來仙進入政工隊後,仙居政工隊事實上已被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所掌握。是年春,抗日救亡運動再次高漲。但由於政工隊在宣傳抗日時也宣傳了減租政策,從而引發國民黨縣黨部和縣政府中地主家庭出身的一些官員的不滿。新任縣長王惟英和政工隊隊長周欽傑在1939年四五月間,又對政工隊進行整頓,矛頭直指中共黨員和思想進步人士,王紹梧、王天波等被迫離隊。此後,政工隊逐漸成為一種擺設,仙居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再次遭受挫折。1940年2月,中共仙居縣委成立。縣委成立之初仍以發動群眾抗日救亡為主要任務。並於4月向中共西區區委、城區區委和南區區委發出指示,要求努力推進所屬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倒行逆施,縣委還決定利用「五四」運動21周年、「五卅」運動15周年為契機,印製宣傳品,廣為散發。一時間,抗日救亡運動又在橫溪、城關及東南鄉掀起。「上王劇團」、「抗日救亡演講隊」等一批抗日救亡宣傳組織又相繼出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八路軍、新四軍是民族解放的鐵軍」、「反共即漢奸」等標語和揭露日寇暴行,頌揚八路軍、新四軍、國民黨愛國將領抗戰業績的漫畫、黑板報以及抨擊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傳單有如天女散花。對此,國民黨仙居當局是既感到驚慌,又不敢公開反對。1941年春,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台州當局竭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大肆破壞中共地下組織,搜捕共產黨員。而日寇也開始步步進逼台州。為此,中共台屬特委和仙居縣委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組建抗日武裝、開辟抗日根據地上來。國共合作在仙居已成事實上的中止。而國民黨仙居當局,這一時期的抗日救亡工作也逐漸轉到勞軍、救濟與防空襲上。據不完全統計,自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至1941年2月,仙居先後開展了「七七獻金」、「七七獻銀」、「戊衣捐」、「寒衣捐」、「春禮勞軍」、「徵兵募鞋襪」、 「救國公債」、「動員費」、「抗衛經費」、「救濟肖紹」、辦理兵役及救濟軍人家屬救濟金等多項募捐活動。1942年,仙居縣政府又撥3400元用於勞軍。至春節,又在各地募捐,得年糕1600餘斤、饅頭1200餘斤,用以慰問浙保二團和稅警十團。1943年5月,國民黨仙居縣政府選址南峰山為新昌黃坦戰役抗日陣亡將土建造公墓,並於7月2日,在公共體育場舉行了浙東陣亡將士追悼會,國民革命軍第22集團軍總司令李默庵親臨主持,蔣介石、顧祝同均送來輓聯。同年9月,仙居縣政府又奉命發動「一縣一機」募捐活動,共籌捐款260784元。為防空襲,自1940年日機入侵仙居以來,仙居縣政府就大興挖築防空壕活動,至1941年,全縣共挖防空壕38處,計1360餘米。並舉辦壯丁防空培訓十一期,受訓壯丁千餘人次。多如牛毛的各種募捐,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仙居人民的負擔。

⑷ 仙居一小的歷史,急!!!!!!!!!!!!!!!!!!!!!!!!

仙居縣第一小學創辦於1911年,是縣內辦學歷史較為悠久的小學之一。九十多年來學校幾易其名,幾遷校址,發展至今,已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歷程。在九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歷程中,逐漸以其雄厚的辦學實力和一流的教學水平,成為全縣的窗口學校。
現學校佔地面積25.2畝,建築總面積2萬平方米,擁有教學大樓2座,行政辦公樓1座,塑膠田徑場1個,還配置了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校園網路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裝備,體、音、美、勞技、實驗等教育教學設施均按國家一類小學標准配置齊全。圖書資料5.26萬冊。學校環境優美,花壇、草坪等綠化面積達6000平方米,是台州市花園式學校。 學校現有60個教學班,學生3712人。在職教職工160名,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28人,占教職工總數的76 %;小學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70人,占教師總數的47 %。專任教師中有省級教壇新秀3人,市級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名教師9人,縣級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名教師30人,鎮級名教師、一星級教師17人。yx(1張) 學校忠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以"勤學、進取、求是、開拓"為校訓,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以行為規范訓練為主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辦家長學校,把各項德育教育推向深入。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知心家庭學校"、"全國隊報金獎學校"、"省先進家長學校"、"市紅領巾示範學校"、"市文明學校"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學校堅持以創新為動力,以質量為核心,以科研為先導,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先後承擔了100多項省市縣教育研究課題的研究,"主動學習"、"作業改革"、"研究性學習"等教改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學校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全國、省、市、縣獲獎或發表的達300多篇。學校先後被評為"市教科研先進單位"、"省教科研百強學校"、"市城鎮示範性小學"、"縣一級學校"等,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不斷提高。 目前,學校正朝著"辦規范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人才"的目標邁進,努一小、品一小。

⑸ 浙江仙居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6500

⑹ 浙江仙居在歷史上有哪些有名氣的人

仙居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自唐至清,出過245位進士,其中首位進士是唐代著名詩人項斯,內影響較容大的有南宋名臣吳芾、左丞相吳堅,明代太子少師王一寧、刑部尚書應大猷、勇斗嚴嵩的右都御史吳時來、監察御史應朝卿等。此外,還有北宋開仙居辦學風氣的陳襄、揭竿起義的呂師囊,南宋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專著《菌譜》的作者陳仁玉,元代大書畫家柯九思等。

⑺ 仙居燒餅的歷史

仙居燒餅主要有咸和甜兩種做法,最常見的是蔥餅和梅乾菜餅。把包好餡的版面團擀成餅權,兩面抹上清水,貼到大餅爐里壁烤上數分鍾就可以了。這樣的大餅爐子在仙居街頭隨處可見,據說烤出來的燒餅味道也還蠻不錯。

做燒餅有一個秘訣,材料一定要絕對新鮮,燒餅爐芯一定要選擇用泥土壘成的,這樣做出來的燒餅才足夠香。大街小巷,有那麼多的燒餅攤,也有幾家憑其純正的味道、實惠的價格,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

⑻ 仙居縣的歷史沿革

仙居縣歷史悠久。早在距今4000—7000年前,仙居一帶就有人在這塊土地生息繁衍。約版7000年前,出現了新石權器時代的下湯新石器遺址。下湯遺址與本省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遺址同時期,相比毫不遜色,為台州文明發源地。
戰國時,仙居為越國領土。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鄞縣回浦鄉。東漢時,仙居是國內高僧名道涉足之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頭禪院」(即石牛「大興寺」),比國清寺建寺早400多年。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隋、唐間幾經廢置,至五代吳越,寶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宋時,仙居是國內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今名。立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

⑼ 歷史上唐朝都有哪些政變

唐朝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作為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那唐朝都有哪些政變呢?唐朝「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又稱「唐隆之變」,發生在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後、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唐少帝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唐中宗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後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後一族掌握。中宗七女安樂公主利用中宗墨敕納賄賣官,甚至要開創「皇太女」的先例。武三思在韋後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沆瀣一氣,大肆打壓張柬之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韋後、安樂公主假手馬秦客、楊均在中宗最愛吃的餡餅內放入毒葯,將其毒殺。韋後意欲臨朝攝政,她扶16歲的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密謀清除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經過這次政變,韋氏集團被全部消滅,武氏集團也剩寥寥無幾

在這危急關頭,李旦三子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發動早已串通好的「萬騎兵」,突襲後宮,殺死韋後、安樂公主、武延秀等。經過這次政變,韋氏集團被全部消滅,武氏集團也剩寥寥無幾。最終,有太平公主出面收拾局面,逼少帝李重茂退位,扶持唐睿宗李旦再登皇位。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禪位於李隆基,自己當太上皇。先天二年(713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之間的矛盾陡增並出現白熱化,雙方都在聚集力量,伺機發動軍事政變。但還是李隆基先發制人,迅速撲滅了太平公主及其全部黨羽勢力,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

至此,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得以終結,由唐玄宗李隆基開啟了唐朝中興的「開元盛世」時代!

唐朝「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持下晉陽起兵。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天下平定後,李淵寵妃怠政,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後果。李淵想使太子、秦王、齊王各謀其位,相安無事,結果相反的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皇位明爭暗鬥,你死我活。而太子面對功名日盛的李世民,意欲盡快除之。武德九年(626年),突厥犯邊,李建成趁機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藉此把秦王府的精兵驍將掌控於自己手下。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武將尉遲恭、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君綽等人的協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最終被亂軍殺死。

李世民隨即派心腹尉遲恭帶甲入宮報告李淵,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將他們處決,特派我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3天後,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並頒詔書將所有軍政事務交由太子處理。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時年29歲的李世民即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

唐朝「神龍政變」

天授元年(690年)重陽節,67歲高齡的武則天正式實現她的女皇夢,自號「聖神皇帝」,以十一月為歲首改旗幟尚赤,建立大周王朝。唐朝皇帝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降為皇太孫。武則天改唐為周後,立即啟用武氏子侄為宰相、為將軍,臣下有功者也賜姓武,又免去天下姓武的田賦,改文水縣為武興縣。顯然,她想傳為於武氏子孫。

當時,武則天有意立武三思為太子,於是詢問朝臣是否可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狄仁傑作為一個堅定的李氏支持者,勸說武則天迎立廬陵王李顯為繼承人,以擁戴新皇帝的功勞來為自己免禍。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武則天終於派遣徐彥伯將廬陵王秘密迎回神都洛陽,氣死一心想當皇嗣的武承嗣。

武則天晚年,得益於女兒太平公主介紹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悉心侍奉,授之於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親信的人。文武大臣深為二張干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籌備後,宰相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和左威衛將軍發動軍事兵變,並與太子一起斬關而入,來到了武則天的寢宮,殺死了二張兄弟。病榻上的武則天被迫遜位,唐中宗李顯復位,李唐政權再度重建。

正月二十五日,武則天被迫離開她坐了15年帝位的皇宮,遷居到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十一月初二,82歲的武則天凄冷死在上陽宮仙居殿。臨終遺言:去帝豪,稱則天大聖皇後,歸葬乾陵。中宗復國號唐,沿用武則天「神龍」年號不改,該事件因此史稱「神龍革命」。而曾與政變的張柬之、崔玄偉、桓彥范、敬暉、袁怒己等五人,在唐朝復辟後都被封王,故歷史上把這次事件又稱作「五王政變」。

唐朝「甘露政變」

中唐時期,天子只是宦官手中用來爭權奪利的玩物,稍不愜意,就可以廢舊立新。唐敬宗李湛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殺掉,李湛的弟弟李昂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的擁立下當上了皇帝,是為唐文宗。文宗是唐朝中後期有所作為的皇帝之一,他看不慣宦官的胡作非為,一心想鏟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而「甘露政變」就是由他發動的,旨在懲治宦官,奪回權力的一次政變,但可惜是安排欠周密而以失敗而告終。大和九年(835年)11月21日,文宗上朝,李訓指使手下官員奏稱,左金吾大廳後的石榴樹上有甘露,李訓說這是祥兆,就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賀。

文宗命李訓率領百官去察看,李訓回來又說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驚訝,命仇士良、魚志弘帶領眾宦官去復看。李訓事先已經在左金吾衙門埋伏了了親兵幾百人,當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訓的黨徒禁衛軍將軍韓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門口時,韓約顯得神情很緊張,臉色都白了,這使仇士良產生了懷疑。

這時,一陣風吹動了門邊的布幕,仇士良等見裡面埋伏了許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將文宗推入軟轎抬著就走。李訓追上去拉住轎子不放,被一個宦官當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擁著轎子逃入宮內。李訓見計謀敗露,化裝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揮神禁軍大加搜捕,屠殺了朝官1千多人,並於終南山追殺了李訓。鄭注聞變,引兵退回風翔,也為監軍張仲清所殺。這就是史稱的「甘露之變」。

事變以後,文宗就被宦官軟禁,國家政事由宦官集團專權,朝中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宦官氣勢凌人,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對此一籌莫展,只是飲酒求醉,賦詩遣悉,自嘆受制於家奴,還不如周赧王、漢獻帝兩個亡國君。不久,文宗李昂含恨而死。

⑽ 仙居風景區的歷史文明

據下湯文化遺址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約7000至4000年,永安溪流領域就有古人群集居。內下湯文化遺址是目前容浙東南發現的年代最早,文化堆積層最深厚的一處古人類遺址,在其出土的文物中,石磨盤和石磨棒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完整、最原始的稻穀脫殼工具。仙居早在東晉永和三年(公元 347 年)即單獨設縣,名樂安,五代後唐五年(公元 930 年)改名為永安縣,宋景德四年(公元 1007 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下詔改永安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仙居單獨設縣已有 1600多年的歷史,可謂千年古邑。

閱讀全文

與仙居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