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西晉戰爭歷史事件

西晉戰爭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7 12:08:57

㈠ 誰能說出一些舉世聞名的歷史戰爭事件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資產階級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由於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如不採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於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面對清政府的禁煙措施,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一片侵華戰爭叫囂。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 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與清朝統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終堅持了反對侵略的斗爭。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鄉人民群眾圍殲英軍的戰斗,是人民群眾自發抗英的高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六世紀 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馬其頓滅亡
公元前三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前後 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3年 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 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962年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054年 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紀 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8 美國開始實行「馬歇爾計劃」
194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1953 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9 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20世紀60年代初--1973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1967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8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召開
1979 中美建交
1991 蘇聯解體
1992 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 歐洲聯盟建立
羅馬帝國前期帝王世系表古羅馬與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 公元前8世紀 — 公元5世紀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開始。
約公元前753年,傳說羅馬建城。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以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公元前509年,羅馬王政時代結束,共和國建立。公元前453年,晉國趙、韓、魏三家共滅知氏,三分其領地。
公元前449年,羅馬頒行十二銅表法。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開始變法。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中國封建
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 秦朝,自稱「始皇帝」。
公元前218年 — 前201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
公元前149年 — 前146年,羅馬與迦太基爆發第三次 布匿戰爭,迦太基城被摧毀。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即位,西漢進入強盛時期。
公元前2世紀30年代 — 前1世紀30年代,羅馬內戰時代。公元前119年,西漢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從此匈奴遠徙。
公元前73年 — 前71年,羅馬斯巴達克奴隸大起義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對西域進行管轄。
公元前60年,羅馬龐培、克拉蘇、愷撒結成「前三頭政治」。公元前51年,漢宣帝劉詢召集石渠閣會議,討論五經異同。
公元前43年,羅馬安東尼、屋大維、李必達結成「後三頭政治」。公元前33年,西漢王昭君出塞。
公元前27年,屋大維確立元首制,建立羅馬帝國。公元8年,王莽代漢建立新朝。
公元14年 — 68年,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
公元69—96年,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公元73年,東漢竇固擊敗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9年,羅馬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等城被湮沒公元92年,宦官鄭眾等因誅殺外戚有功而封侯,宦官開始用權。
公元96年 — 192年,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公元97年,東漢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甘英 至條支,臨海而還。
公元166年,大秦(羅馬)王安敦使者至漢朝。公元184年,張角領導黃巾大起義。
公元193年 — 235年,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軍隊。
公元212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頒布敕令,把羅馬公民 權授予境內自由人。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帝,建立魏國。
公元235年 — 284年,羅馬社會陷入「三世紀危機」, 蠻族開始越境入侵。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短暫統一中國。
公元284年 — 305年,羅馬戴克里先進行改革。公元291年,西晉爆發「八王之亂」。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合法。公元316年,匈奴兵攻佔長安,西晉結束,次年東晉建立。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83年,東晉軍隊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軍隊。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帝自立,國號宋,史稱劉宋,南朝開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被廢除, 西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1861年
·1月,中國清廷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中國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殺肅順,載垣、端華自盡;改元同治,兩太後垂簾聽政(見辛酉政變)
·12月,中國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洋務運動始此
公元1862年
·8月,中國北京設洋務學堂同文館,培養翻譯人員
公元1864年
天京失陷,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失敗
公元1865年
·匯豐銀行在中國上海成立分行
·中國李鴻章將蘇州炮局移南京,建立金陵製造局
公元1866年
·8月,中國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福州船政局
·發昌機器廠設於上海,為中國最早私營機器製造廠
公元1872年
·8月,容閎率中國第一批留學生30人赴美
公元1873年
·中國輪船招商局在上海設立,為中國第一家官督商辦的近代航運企業
·中國陳啟源在廣東南海開辦繼昌隆絲偈,為中國第一家機器繅絲廠和最早的民族資本工業企業
公元1875年
·8月,中國清廷以郭嵩燾為出使英國欽差大臣,為第一次正式派遣駐外使節
·中國籌建台灣基隆煤礦,為中國第一家近代煤礦企業

㈡ 西晉歷史的西晉歷史

掃滅蜀國
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並戰。263年,曹魏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魏軍不能前進。鄧艾遂率精兵偷度陰平攻佔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不戰出降,姜維聞訊後帶部投降鍾會,兵變不成,自刎而死,蜀漢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統一的序幕。
曹魏禪晉
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晉武帝司馬炎,改元泰始,曹魏滅亡,晉朝開始。
盪平吳國
為了完成滅吳大業,晉武帝在戰略上做了充分准備。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著手滅吳的准備工作。羊祜坐鎮荊州後,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石城相距最近,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於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連飯也吃不飽。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這樣,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有一次,吳將鄧香被晉軍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堅持要殺掉,羊祜不但不殺鄧,而且還親自為其松綁,把鄧送了回去。有時,吳軍狩獵打傷的野獸逃到了晉軍領地,晉軍也把這些野獸送到吳軍帳內。正是由於這樣的「厚」愛,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一步步趨向晉軍。
晉武帝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准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為了迅速奪取勝利,晉軍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並發。第6路晉軍由巴東、益州出發,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20萬晉軍直撲東吳。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餘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在第6路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佔了建業。
由於晉武帝准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後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並入晉國版圖。
公元280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結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太康之治
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滅吳,王濬送吳主孫皓於洛陽,晉武帝司馬炎封他為歸命侯。至此,全國重歸統一。為開創新的業績,司馬炎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擺脫了戰亂之苦,使國家走上了發展之路。
重視農業生產。朝廷採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方面來促進農業生產。泰始二年(公元267年),晉武帝頒布鼓勵農業生產的詔令。史料記載,泰始五年(公元270年),汲郡太守王宏認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導有方,督勸開荒五千餘頃。當時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鬧飢荒,而汲郡獨無匱乏。於是晉武帝特下詔褒揚,賜谷千斛。後來,晉武帝還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壽、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頃。西晉統一後,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頒布戶調式,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占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通過上述措施的推行,農業生產很快發展起來,出現了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晉書·食貨志》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要其業而樂其事。」《晉紀·總論》中反映河洛地區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牛馬被野,余糧委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如親。其匱乏者,取資於道路。」故有「天下無窮人」之諺。
西晉谷倉罐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也迅速增長起來。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全國有「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占田、課田法頒布後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國家「戶有三百七十七萬」。表明人口數量的增長是相當明顯的。
為保持政治穩定,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還公布了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規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也都有這種特權。特權擴大到士人子孫,這是秦漢時世家地主范圍的擴大,特別是儒宗這一等級的延伸。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
晉武帝在強調發展生產的同時,反對奢侈,厲行節儉。有一次,太醫院的醫官程據獻給晉武帝司馬炎一件色彩奪目、滿飾野雉頭毛的「雉頭裘」,這是一件極為罕見的華貴服飾。晉武帝把這件「雉頭裘」帶到朝堂,讓滿朝文武官員欣賞,朝臣見了這件稀世珍寶,個個驚嘆不已。不料,晉武帝卻一把火把這件「雉頭裘」燒成了灰燼。他認為,這種奇裝異服觸犯了他不準奢侈浪費的禁令,因此要當眾焚毀。他還下詔說,今後誰如敢再違犯這個規定,必須判罪。
咸寧六年(280)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後的10餘年間(280—289),是西晉相對繁榮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而樂其事。」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西晉時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八王之亂301年,趙王倫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為太上皇。三月,齊王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常山王司馬乂(後封長沙王)伐趙王倫。五月去除趙王倫及其黨羽,惠帝復位,齊王冏專政。302年成都王穎及河間王顒派軍討伐齊王冏,長沙王乂於京城洛陽響應。最後齊王冏及其黨羽被除,長沙王乂掌政,成都王穎於鄴遙控。303年成都王穎為了去除駐守京城的長沙王乂,聯合河間王顒率軍攻擊洛陽,但被長沙王屢屢擊敗。304年初洛陽城缺糧,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擒長沙王,開城投降。長沙王被河間王將領張方用火烤死,成都王穎迫惠帝立其為皇太弟,河間王顒為太宰,東海王越為尚書令。成都王勝利後,班師返鄴,政治中心北移。而後東海王越集結各方兵力,挾惠帝討伐成都王穎。最後失敗,惠帝被俘,東海王逃至其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河間王將領張方佔領洛陽。
但不久東海王的親弟並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幽州刺史王浚聯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擊敗成都王。成都王挾惠帝逃至洛陽,投靠擁有關中及洛陽的河間王,最後成都王被廢,河間王改立司馬熾為皇太弟。305年東海王越在山東再次起兵,西向進攻關中。306年東海王越攻入長安。河間王顒和成都王穎敗走,最後相繼被殺。東海王越迎惠帝還洛陽,隨後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
世族攝政
士族,是由東漢以來見於史籍的冠族、甲族、著姓發展而來的,魏晉時由於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士族基本上壟斷了官位,成為世襲士族,當時著即世族。著名的士族大姓有:東海王氏(始自王朗任魏司徒)、平原華氏(始自華歆仕太尉)、河東裴氏(始自裴潛任尚書令)等。
他們「刻情修容,依倚道義,以就其聲價」,崇尚玄學,標榜曠達、逍遙。士族大多擁有龐大的庄園,庄園中心建築堡壘,四周是良田茂林,果園清泉。庄園里有眾多的部曲、佃客,平日辛苦耕作,遇有非常還要保衛城堡。一些大庄園,如石崇的金谷園,規模之大,器物之美,儼然王侯。按理說士族是既得利益者,不該反對西晉政府。但事實上,勢力的擴展使他們的野心無限膨脹,想要擺脫皇權的桎梏;聲勢浩大的流民起義迫使士族們不得不考慮緩和階級矛盾的可能;而寒族如荀唏的崛起又使他們驚恐不安。
西晉青瓷獸形尊這樣的情況東晉末期也有,但當時的士族已毫無魄力,故劉宋建立,而西晉末年,士族勢力正盛,所以他們放棄了西晉和中原,在江南建立符合自己意志的新的統治樂園,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在主觀上是擁護西晉王朝的。西晉士族分裂中國、葬送西晉的步驟有三:首先是控制江南地區,突出的表現是出身琅琊王氏的大玄學家王衍利用自己太尉的職務之便安插其弟王澄為荊州都督,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自謂「汝二人居於外,而予秉中樞,此狡兔三窟耳」。雖然這位一生誇誇其談的大士族最終死於敵營,但他的這一安排為日後「王馬共天下」(注意,「王」在前「馬」在後,「王」是主要的)的局面打下了基礎。就這一點上說,王衍於家有功,於國有罪。
與此同時,江南的士族也沒閑著。這些周瑜、陸遜的同鄉可以不顧中原朝廷的危難,但江南有變他們就不能坐視不管了,於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組成一支堪與正規軍媲美的武裝。江南士族在顧榮、紀瞻等人的帶領下獨力與起義農民、庶族武士作戰,往往扭轉戰局,贏得「三定江南」的勝利。可見其實力之強,假若紀瞻等人揮軍北上,支援西晉朝廷,恐怕歷史會有別的寫法吧!其次是尋找合作夥伴(或曰當皇帝的人)。這個皇帝必須有當然的資格,而且無能無權不會給士族專權帶來大麻煩。結果士族政治家王導慧眼識「寶」,看中了西晉宗室司馬睿,司馬睿老先生爵封琅琊王,又無才無勢,唯一一個天才兒子司馬紹(晉明帝)還身體不好(在位兩年多就死了)。於是就被擁立為皇帝(有的士族對這位無能皇帝一時還有抵觸情緒)。東晉建立,司馬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平庸的開國皇帝。最後,是徹底告別西晉的時候了。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大軍第三次圍攻洛陽,帝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而南方諸州的牧丞或擁兵觀望或象徵性的出兵「勤王」。王敦天天開「嘉年華」,敲著酒壺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王澄帶兵從荊州出發,以旅遊觀光的速度到了南陽,一聽荊州刺史山簡的軍隊戰敗,就跑回長江釣魚去了。
結果洛陽失守,懷帝被俘(漢族皇帝被胡人俘虜這還是第一次)。接著漢國大將石勒閃擊荀唏,青兗淪陷。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狗延殘喘的晉愍帝司馬業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致使西晉王朝的最後一次大反攻流產。建興四年(公元316年),長安陷落,西晉滅亡。不久,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東晉建立,皇權衰微,門閥專政,士族的目的達到了。
走向滅亡
西晉末年的少數民族勢力可以分為三類:匈奴是滅亡西晉的策動者,匈奴貴族雖然沒有老祖宗稱霸草原三百年的雄風,卻也有統治中原的野心。羌、羯、氐屬於第二類,他們是受壓迫的反抗者。羯族原是匈奴控制的西域民族,隨匈奴人來到中原後由於生活貧困,很多羯人淪為漢族地主的隸農。羌人的苦難自東漢就開始了,昏聵官僚的壓迫歧視導致羌人三度叛亂,叛亂後的羌人又由於狹隘的復仇心理屠殺漢人,接著是官軍的大肆鎮壓而氐人多是「八王之亂」中與漢人一起逃亡的流民。第三類是鮮卑人,他們由於種種原因多在西晉末年對戰爭持觀望態度。尤其耐人尋味的是後來稱雄北中國的慕容氏、拓跋氏都是支持西晉政府的,其首領相繼被封為大都督和代公,是西晉的盟友。
西晉境內內遷各族對西晉首先發難的是氐族——李特流民起義和羯、羌的小規模反抗,然後是匈奴貴族的起兵,以下講一下匈奴的情況:自東漢以來南匈奴基本上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到了魏武帝曹操執政時,將匈奴的呼廚泉單於留居鄴城,派右賢王去卑返回南匈奴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每部設漢人司馬掌握實權,匈奴基本上劃入了中央政府轄下。而此時的匈奴貴族也開始學習經史子集,在政府中效力。例如匈奴漢國的皇帝劉淵就曾跟隨上黨儒生崔游學習,並在成都王司馬潁手下供職。他的兒子劉聰也精通漢學,能熟背《孫子兵法》。匈奴貴族雖然在「五胡」中算是過的不錯的了,但久居人下畢竟不是「天之驕子」們的作風,他們時刻等待著時機好征服中原,終於,機會來了。「八王之亂」中,並州刺史司馬騰與將軍王浚聯合鮮卑貴族進攻司馬騰駐守的鄴城,司馬騰不敵,劉淵獻計說要回匈奴召集騎兵抗衡鮮卑人,司馬潁同意。劉淵得以回到匈奴。
永興三年(304年),劉淵返回匈奴控制下的左國城,與匈奴權貴密謀起兵。劉淵的從祖父劉宣發表了起兵宣言:「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於雖有虛號,無復寸土之業,自諸王侯,亦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之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劉淵的字)資器絕人,英武超世,天若不恢崇單於,終不虛生此人也。」也就是說,我匈奴要打倒你西晉,恢復權力,順便替老親家漢朝復仇(實際是要奪取中原),誰領著我們干呢?自然是俺大侄子劉淵啦!這一番話搞的匈奴人摩拳擦掌,意圖起事。當時,並州境內的漢人大多因戰禍而遷徙南下,胡漢勢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而並州的官吏們還在熱心內爭。於是,劉淵稱漢王,置白官,打敗司馬騰,招降山東起義的王彌等人,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晉的巨大浪潮。永嘉二年(308年)劉淵稱帝,都平陽。他分別於永嘉三年秋冬遣其子大將軍劉聰率石勒、劉曜等進攻洛陽,西晉軍隊頑強抵抗,匈奴敗退。後劉淵死,劉聰殺太子自立,又於永嘉四年冬三攻洛陽。永嘉五年西晉攝政兼最高軍事統帥東海王司馬越病死,王衍等人竟扔下晉懷帝率十幾萬大軍公開逃跑。結果他們被石勒全殲。七月,洛陽失守,建興四年(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而匈奴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原,長達一百多年的大動亂開始。
士族背叛是西晉滅亡的主要原因。既然階級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那麼說士族背叛是西晉滅亡的主要原因,二者不矛盾嗎?不矛盾。階級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士族的驕奢淫逸,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導致士族地主為了維護自己利益而放棄西晉,建立東晉,將階級矛盾轉移為民族矛盾。事實上東晉的政治除了個別時期(比如謝安執政時期)之外,並不比西晉清明多少,東晉政權之所以能堅持一百多年,是因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得人們不得不維護東晉王朝以抗擊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襲擊。

㈢ 歷史上的西晉

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斗爭。
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掌權。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於是率數百仆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政權完全為司馬氏所控制。
公元263年,司馬昭向發動滅蜀漢之戰,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鄧艾遂率精兵偷渡陰平攻佔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不戰出降,姜維聞訊後帶部投降鍾會,後兵變不成,自刎而死,蜀漢滅亡。
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曹魏滅亡,西晉開始。
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後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後,為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量。
參見:晉滅吳之戰
公元269年,司馬炎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羊祜坐鎮荊州後,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石城相距最近,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於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
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一步步趨向晉軍。
司馬炎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准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發動滅吳之戰。,20萬晉軍直撲東吳,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餘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佔了建業。孫皓出降,孫吳滅亡。
由於晉武帝准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後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並入晉國版圖。 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結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滅吳之後為開創新的業績,司馬炎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擺脫了戰亂之苦,使國家走上了發展之路。
重視農業生產
朝廷採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方面來促進農業生產。公元267年(泰始二年),晉武帝頒布鼓勵農業生產的詔令。史料記載,公元270年(泰始五年),汲郡太守王宏認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導有方,督勸開荒五千餘頃。當時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鬧飢荒,而汲郡獨無匱乏。於是司馬炎特下詔褒揚,賜谷千斛。後來,司馬炎還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壽、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頃。司馬炎於太康元年頒布戶調式,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占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通過上述措施的推行,農業生產很快發展起來,出現了繁榮景象。《晉書·食貨志》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要其業而樂其事。」《晉紀·總論》中反映河洛地區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牛馬被野,余糧委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如親。其匱乏者,取資於道路。」故有「天下無窮人」之諺。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也迅速增長起來。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占田、課田法頒布後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282年),全國有「戶有三百七十七萬」。
表明剝削減輕致使大量人口恢復了登記,據現代學者推測,西晉至永康元年(300年)人口已恢復回3500萬人 。 保護士族利益
為保持政治穩定,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司馬炎於公元280年(太康元年)還公布了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規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也都有這種特權。特權擴大到士人子孫,這是秦漢時世家地主范圍的擴大,特別是儒宗這一等級的延伸。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
奢侈節儉
司馬炎在強調發展生產的同時,反對奢侈,厲行節儉。有一次,太醫院的醫官程據獻給司馬炎一件色彩奪目、滿飾野雉頭毛的「雉頭裘」。司馬炎把這件「雉頭裘」帶到朝堂,讓滿朝文武官員欣賞,朝臣見了個個驚嘆不已。不料,晉武帝卻一把火把這件「雉頭裘」燒成了灰燼。司馬炎認為,這種奇裝異服觸犯了他不準奢侈浪費的禁令,因此要當眾焚毀。他還下詔說,今後誰如敢再違犯這個規定,必須判罪。

公元280年(咸寧六年)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後的10餘年間(280—289),是西晉相對繁榮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而樂其事。」
但是好景不長,西晉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如何曾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箸處」。 大族王愷、石崇互比奢侈
,大臣傅咸上疏說「奢侈之費,甚於天災」,請求皇帝制止,但司馬炎不僅無動於衷,還資助其舅爭富。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
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於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
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晉惠帝退位。同年三月,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常山王司馬乂(後封長沙王)伐趙王司馬倫。五月去除趙王司馬倫及其黨羽,晉惠帝復位,齊王司馬冏專政。302年成都王司馬穎及河間王司馬顒派軍討伐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於京城洛陽響應。最後齊王司馬冏及其黨羽被除,長沙王司馬乂掌政,成都王司馬穎於鄴遙控

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馬穎為了去除駐守京城的長沙王司馬乂,聯合河間王司馬顒率軍攻擊洛陽,但被長沙王屢屢擊敗。304年初洛陽城缺糧,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擒長沙王,開城投降。長沙王被河間王將領張方用火烤死,成都王穎迫惠帝立其為皇太弟,河間王顒為太宰,東海王越為尚書令。成都王勝利後,班師返鄴,政治中心北移。而後東海王越集結各方兵力,挾惠帝討伐成都王穎。最後失敗,惠帝被俘,東海王逃至其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河間王將領張方佔領洛陽

但不久東海王的親弟並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幽州刺史王浚聯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擊敗成都王。成都王挾晉惠帝逃至洛陽,投靠擁有關中及洛陽的河間王,最後成都王被廢,河間王改立司馬熾為皇太弟。公元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在山東再次起兵,西向進攻關中。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攻入長安。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敗走,最後相繼被殺。東海王司馬越迎金惠帝還洛陽,隨後晉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
八王之亂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
東漢以來,分布在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已陸續向內地遷徙。 光武帝劉秀打破西漢邊民嚴禁內遷的鐵律後,邊民逐漸內遷,而大量游牧民族因此以各種方式被遷入充實邊郡。
魏晉時期,漢族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各少數民族的控制和補充內地勞動人手的不足,經常招引和強制他們入居內地。
各少數族人民內遷後,在漢族的長期影響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農業生活過渡。魏晉時,西、北各少數族人民向內地遷徙的活動,更加頻繁,而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
當時,在內地不少地方,少數民族人數相當多,如西晉時,關中戶口百萬,其中少數民族佔了一半左右。
到了西晉末年的少數民族勢力可以分為三股:匈奴是滅亡西晉的策動者,有統治中原的野心。羌、羯、氐屬於第二股。羯族原是匈奴控制的西域民族,隨匈奴人來到中原後由於生活貧困,很多羯人淪為漢族地主的隸農。羌人三度叛亂,叛亂後的羌人又屠殺漢人,接著是官軍的大肆鎮壓。而氐人多是「八王之亂」中與漢人一起逃亡的流民。第三股是鮮卑人,他們由於種種原因多在西晉末年對戰爭持觀望態度。尤其耐人尋味的是後來稱雄北方的慕容氏、拓跋氏都是支持西晉政府的,其首領相繼被封為大都督和代公,是西晉的盟友。

各族內遷以後,與漢人雜處,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魏晉統治者強迫各族人民納租調,服力役,「服事供職,同於編戶」。
西晉占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生。
對西晉首先發難的是氐族——李特流民起義和羯、羌的小規模反抗,然後是匈奴貴族劉淵的起兵,八王之亂」中,並州刺史司馬騰與將軍王浚聯合鮮卑貴族進攻司馬騰駐守的鄴城,司馬騰不敵,劉淵獻計說要回匈奴召集騎兵抗衡鮮卑人,司馬潁同意。劉淵得以回到匈奴。
公元304年(永興三年),劉淵返回匈奴控制下的左國城,與匈奴權貴密謀起兵。劉淵的從祖父劉宣發表了起兵宣言 ,實際是要奪取中原。
當時,並州境內的漢人大多因戰禍而遷徙南下,胡漢勢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而並州的官吏們還在熱心內爭。於是,劉淵稱漢王,置百官,打敗司馬騰,招降山東起義的王彌等人,形成了反晉浪潮。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劉淵稱帝,都平陽。他分別於公元309年(永嘉三年)秋冬遣其子大將軍劉聰率石勒、劉曜等進攻洛陽,西晉軍隊頑強抵抗,匈奴敗退。後劉淵死,劉聰殺兄自立,又於公元310年(永嘉四年)冬三攻洛陽。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晉專政的太傅東海王司馬越病死,匈奴大軍第三次圍攻洛陽,而南方諸州的牧丞或擁兵觀望或象徵性的出兵「勤王」。王敦天天召集士族飲酒作樂;王澄帶兵從荊州出發,以極慢地速度到了南陽,一聽荊州刺史山簡的軍隊戰敗,就跑回去了。

而王衍等人率十幾萬大軍公開逃跑。結果他們被石勒在苦縣全殲。七月,洛陽失守,晉懷帝被俘,接著漢國大將石勒閃擊荀唏,青兗淪陷。公元313年(建興元年),晉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的晉愍帝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公元316年(建興四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
。而匈奴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原,長達一百多年的大動亂開始。 而後,各族陸續在北方建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
不久,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東晉建立。

西晉亡後,在北方尚有三個忠於晉朝的地區,即並州北部劉琨、幽州段匹磾、涼州張寔。然而,並州劉琨先被石勒擊潰,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則奉東晉密令將劉琨處死,之後段匹磾也被石勒擊敗。最後,在涼州張寔去世之後,其弟張茂向前趙的劉曜稱臣。至此東晉在華北的勢力全部消滅。

㈣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發生於建義元年(528年),是北魏權臣爾朱榮策劃並實施的、針對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進行屠殺的政治事變。因事件發生於河南河陰縣(今河南滎陽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義元年),胡靈太後擅權秉政,鴆殺了北魏孝明帝元詡,冊立元姑娘和元釗為帝。並州契胡酋長爾朱榮假託孝明帝旨意,興兵攻打洛陽,守將望風而降。

四月十三日,爾朱榮在河陰之陶渚(今河南孟津縣)溺死胡太後和幼帝元釗,縱兵圍殺王公百官兩千多人,北魏諸王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藉助河陰之變,將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世族大家消滅殆盡,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徹底改變了北朝統治集團的素質結構,最終改變了北朝社會的歷史走向。

2、高平陵之變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4、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西晉後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最終使西晉滅亡的歷史事件。因該事件主要發生於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衰弱,經濟殘破,社會矛盾尖銳,內遷各族趁機起兵反晉。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兩次進攻洛陽,被西晉擊退。永嘉五年(311),劉淵之子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第三次進攻洛陽並將之攻破,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5、六鎮之亂

六鎮之亂,又稱六鎮起義(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動亂。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遷洛陽後,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叛亂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而長期戍守北邊的沃野等六鎮的將卒因待遇驟降而不滿,遂於正光四年(523)爆發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邊鎮軍事豪強乘機擴充實力,其中爾朱榮實力最盛。

㈤ 晉朝大事跡:晉朝都發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役和事件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之一。265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此後是綿延16年的「八王之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滅西晉,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晉朝歷史事件
司馬炎篡魏
自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始,司馬氏掌握魏的大權,至司馬炎手篡魏的機會成熟,司馬炎篡魏,吞並吳、蜀而有天下,國號晉,是為晉武帝,傳至愍帝,為前趙所滅,史稱西晉。司馬炎於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晉,史稱為西晉,晉王司馬炎成了晉武帝。
西陵之戰
西陵之戰,講公元272年,吳國西陵守將步闡降晉,遭到吳軍沉重打擊。吳大將陸抗軍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殺叛將步闡的作戰。
禿發樹機能擾涼州(鮮卑)
禿發鮮卑族首領。「河西鮮卑」禿發部首領匹孤的四世孫,他在祖父壽闐死後接替大首領位置。率部反抗西晉王朝,先後大破晉的封疆大吏胡烈、蘇愉、牽弘、楊欣,攻陷涼州,威震天下,晉武帝驚呼:「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咸寧三年十二月,禿發樹機能為晉將馬隆所敗,旋即為叛徒所殺。
晉滅吳之戰
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晉武帝統一全國,經濟繁榮,在西晉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
八王之亂
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並引發了亡國和近300年的動亂。其最終結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對統治造成了嚴重破壞,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斗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名稱:八王之亂
地點:中原(司豫冀兗雍地區)
時間:291年~306年
參戰方:司馬宗室藩王成員
結果:東海王司馬越攫取朝綱
傷亡情況:50萬以上
後果其一:大批開國名將、股肱廢除
後果其二:導致西晉滅亡的內部原因
郝散起兵(匈奴)
元康四年(294年)五月,郝散於上黨郡縠遠縣故地率領部眾叛亂,並進攻上黨郡治所潞縣,殺害郡中官員。至八月,郝散又率部眾向朝廷歸降,但在經過馮翊郡時被該郡都尉殺死。
兩年後,其弟郝度元又在三輔地區與當地胡族叛變。間接促成齊萬年叛變。
齊萬年起兵(氐)
齊萬年, 西晉時期氐族首領。自從曹魏時代,很多少數族內遷後自立。元康六年(296年),匈奴人郝度元聯合羌胡二族起兵反晉。當時關中大飢,秦、雍二州的羌人紛起響應,推齊萬年為帝,擁兵七萬。他率兵圍涇陽(今甘肅平涼西北),威懾關中。晉朝廷派安西將軍夏侯駿、建威將軍周處征討,受梁王司馬肜節制。
當時齊萬年屯兵梁山(今陝西乾縣),周處以五千精兵出擊,梁王與周處有舊怨,斷其後路,周處孤軍深入,被齊萬年大軍包圍,從清晨激戰到黃昏,殺敵一萬,在六陌兵敗陣亡。
元康八年,張華、陳准等薦左積弩將軍孟觀出征。次年齊萬年軍敗於中亭(今陝西武功西),兵敗被殺,此亂前後共四年始平。江統有鑒於此,作《徙戎論》。
流民起義
西晉時,大量少數民族內遷,受到封建士族政權的壓迫。內遷各少數民族人民紛紛破產,淪為流民。301年,巴氏人李特為首在綿竹起義,屢敗官軍。長江一帶的流民也紛紛起義,延續了十幾年,有力地打擊了西晉的統治。史稱流民起義。
《徙戎論》
徙戎論是西晉陳留圉人江統的一部政治論著,鑒於當時游牧民族大量內遷雜居,後齊萬年等在邊關作亂的情況,提出「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的主張。《徙戎論》在當時西晉朝廷由賈南風當政時期,自然無法採納,不到十年即發生五胡亂華。
賈後弒君
張昌起兵
張昌改名李辰,於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陸北面的石岩山起義。各地不願遠征的丁壯和就食江夏(今湖北雲夢)的飢民,都踴躍參加。義軍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敗司馬歆派來鎮壓的大軍,立原山都(今湖北谷城東南)縣吏丘沈為天子,更名劉尼,冒充漢朝後代。張昌以相國掌實權,其兄弟皆領兵。江漢人民紛紛響應,旬月之間,眾至三萬。義軍頭著絳色巾,上插羽毛,作戰非常勇敢,分四路進攻。一路黃林率兩萬人向豫州進發,繼而東下,破武昌(今湖北鄂城),斬太守。一路張昌親率大軍西攻宛(今河南南陽),敗豫州刺史軍,並於樊城一戰斬司馬歆,直逼襄陽。一路別帥石冰東破江、揚二州。臨淮(今江蘇盱眙東北)人封雲起兵響應,佔領徐州。一路陳貞等南破長沙、湘東、零陵、武陵諸郡(今湖南境內)。這樣,義軍迅速佔領了長江中下游的荊、江、徐、揚、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區,多以下層人民擔任州郡牧守。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9/45509_2.html

㈥ 讓西晉元氣大傷的歷史事件是什麼造成了什麼影響

讓西晉元氣大傷的歷史事件是八王之亂。這場王室之間的戰亂直接將西晉推向了歷史的深淵,給北方的游牧民族製造了進入中原的機會,進入了「五胡亂華」的時代。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亦愈來愈大。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這些戰事都對全國不少地區都造成嚴重破壞,飢荒、疫病頻生,亦令不少人被迫離開家鄉求活,成為流民。成漢的領導者李特、李流、李雄皆本住洛陽,就因逃避齊萬年叛亂而入蜀,但就因為益州刺史趙廞見八王之亂的局面而有自立之願,就任用了他們為爪牙,及至後來趙廞以及下任刺史羅尚的處理失當而令李氏叛晉自立,建立十六國中的成漢割據政權。

早在東漢末年南匈奴諸部就因黃巾之亂內遷河內郡,曹操分匈奴為五部時,各部人亦都聚居在並州一帶,直至晉朝。匈奴族人劉淵在八王之亂中與成都王聯結,並藉此聯結匈奴諸部,壯大實力。成都王被王浚等擊敗後,劉淵就乘時而起,建立漢國,更是日後滅亡西晉的力量。魏晉年間,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內遷,而八王之亂期間及後續亦屢見外族參與中原戰事,如並州刺史劉琨曾多次與代王拓跋猗盧聯結對抗漢國的進攻;王浚與司馬騰亦曾與烏桓人及段部鮮卑聯手對抗成都王。這些促成五胡亂華及十六國時代。

晉初體制本將地方軍事及民政分開,分別由都督及刺史掌管,而在滅吳後撤去地方軍力,更讓各都督成為地方軍事力量。但到八王之亂後期,地方無法抵抗變亂,遂令制度失效,刺史再兼領一方軍政及民政,如兼領幽冀的王浚、領並州的劉琨及領青州的苟曦都是一方的軍鎮,在北方抵抗漢國的侵襲。苟曦甚至曾出檄文討伐東海王司馬越。永嘉之亂後洛陽朝廷傾覆,據有一方的王浚甚至有自立之願。但這些兵鎮後來都被漢國所滅。

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後掌握朝權,但期間不但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更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後更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討漢國為率領行台出京,帶著大批軍隊及王公大臣離開首都洛陽,致令洛陽防禦薄弱,盜賊橫行。在其死後,他帶領的大軍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縣寧平城被漢將石勒屠殺,不久洛陽亦在永嘉之亂中陷落。

秦王司馬鄴雖在晉懷帝遇害後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也在建興四年(316年)被俘,西晉正式滅亡。而早在盪陰之敗後,東海王東走並在徐州收聚兵眾,及後更起兵討伐河間王,迎帝東歸。當時東海王就留了琅邪王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守下邳。後來琅邪王就移鎮建鄴,在江左發展,奠下了東晉的基礎。晉愍帝死後,琅邪王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八王之亂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㈦ 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

1、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鑒》的開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

後來趙把范、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2、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

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

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飢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3、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

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

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4、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後,出於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南渡導致了經濟重心南移。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

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5、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事件

㈧ 晉朝有哪些著名戰役

晉朝時期戰爭年表(簡)
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涼州之戰
西晉咸寧五年(吳天紀三年,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晉滅吳的戰爭
西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八王之亂
西晉元康六年(296年)至建興三年(315年)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西晉永興二年(305年)至永嘉元年(307年)陳敏反晉之戰
漢光興二年(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寧平城之戰
西晉永嘉五年(311年)至建興三年(315年)杜弢起義
漢嘉平二年(西晉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國之戰
漢嘉平四年(西晉建興二年,314年)幽州之戰
漢建元二年(晉建興四年,316年)八月至十一月長安之戰
漢麟嘉二年(西晉建興五年,317年)二月滎陽之戰
東晉太興二年(漢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義之戰
東晉太興二年(319年)十二月棘城之戰
前趙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趙平大秦之戰
東晉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晉平蘇峻之戰
後趙太和元年(前趙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陽之戰
東晉永和二年(成漢嘉寧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晉平成漢之戰
後趙永寧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國之戰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興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滅冉魏之戰
東晉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晉攻前秦之戰
前燕元璽三年(354年)三月魯口之戰
前燕元璽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廣固之戰
東晉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戰
東晉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晉攻前燕之戰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呂光攻龜茲之戰
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戰
北魏登國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
後涼太安二年(387年)涼州之戰
後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戰
後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鎮之戰
北魏登國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滅劉衛辰之戰
後涼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呂光攻西秦之戰
後燕建興八年(西燕中興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後燕滅西燕之戰
後燕建興十年(北魏登國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參合陂之戰
北魏皇始元年(後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後燕之戰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起義
東晉元興元年(402年)至義熙七年(411年)盧循起義
晉元興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戰
晉元興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劉裕擊桓玄之戰
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劉裕滅南燕之戰
東晉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劉裕滅後秦之戰

㈨ 西晉有什麼歷史故事

王之亂
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初建,晉武帝司馬炎以曹魏亡國之鑒而大封同姓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此時同姓諸王的勢力已發展到出則總督一方軍政、入則控制中央朝權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後族楊氏與惠帝後族賈氏為爭權沖突激烈,皇後賈南風聯合司馬瑋、司馬亮發禁軍圍殺太尉楊駿,廢楊太後,以司馬亮輔政。旋即,賈後矯詔先使司馬瑋率京城洛陽各軍攻殺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進而獨攬大權。永康元年(300年),禁軍將領司馬倫舉兵殺賈後,廢惠帝自立。至此,宮廷政變轉為皇族爭奪朝權,演成「八王之亂」。次年,司馬冏、司馬穎和司馬顒等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聯軍數十萬向洛陽進攻,司馬倫戰敗被殺,惠帝復位,由司馬同專權輔政。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顒等里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與司馬穎不滿司馬乂專權,借口其「論功不平」,聯軍進攻洛陽。司馬顒任張方為都督,率精兵7萬東進;司馬穎也發兵20餘萬南下;司馬乂麾下也不下數萬人。交戰各方兵力約在30萬人以上,號稱百萬,為「八王之亂」以來軍隊集結最多的一次。雙方大戰數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顒乘機出兵攻佔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顒戰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顒與司馬穎相繼被殺。十一月,司馬越毒死惠帝,立晉懷帝司馬熾,至此,這場持續16年的西晉「八王之亂」結束。
點評:八王之亂,嚴重破壞社會經濟,導致北方各少數民族大規模內遷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㈩ 請細述西晉歷史

西晉(265年—316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名,由晉武帝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為時僅五十一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三十七年。265年,晉王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316年,為漢國(前趙)所滅。西晉統一僅37年,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318年,琅邪王司馬睿於南方建立東晉,中國進入東晉十六國時期。
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滅吳,王濬送吳主孫皓於洛陽,晉武帝司馬炎封他為歸命侯。至此,全國重歸統一。為開創新的業績,司馬炎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擺脫了戰亂之苦,使國家走上了發展之路。
重視農業生產。朝廷採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方面來促進農業生產。泰始二年(公元267年),晉武帝頒布鼓勵農業生產的詔令。史料記載,泰始五年(公元270年),汲郡太守王宏認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導有方,督勸開荒五千餘頃。當時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鬧飢荒,而汲郡獨無匱乏。於是晉武帝特下詔褒揚,賜谷千斛。後來,晉武帝還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壽、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頃。西晉統一後,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頒布戶調式,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占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通過上述措施的推行,農業生產很快發展起來,出現了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晉書·食貨志》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要其業而樂其事。」《晉紀·總論》中反映河洛地區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牛馬被野,余糧委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如親。其匱乏者,取資於道路。」故有「天下無窮人」之諺。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也迅速增長起來。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全國有「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占田、課田法頒布後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國家「戶有三百七十七萬」。表明人口數量的增長是相當明顯的。
為保持政治穩定,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還公布了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規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也都有這種特權。特權擴大到士人子孫,這是秦漢時世家地主范圍的擴大,特別是儒宗這一等級的延伸。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
咸寧六年(280)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後的10餘年間(280—289),是西晉相對繁榮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安其業而樂其事。」

閱讀全文

與西晉戰爭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