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對韓信的對評

歷史學家對韓信的對評

發布時間:2021-03-14 21:58:41

1. 如何評價韓信一生對歷史的影響。

韓信是我在中國古代最欣賞的人.但既然你要求客觀的評價,那下面的評價很是客觀了!

恃功居傲,身死菜刀

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韓信造反,無人能敵,又見韓信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

最後韓信被好友蕭何誘至宮中,死於呂後的菜刀之下。臨死前,韓信才大悟,後悔當初沒聽蒯徹之言

韓信之死的必然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他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他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分兵往北擴張擒獲魏王,奪取代地;擊敗趙國;向東進佔領齊地;向南挺進駭下滅項羽……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勛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他們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早在韓信平齊敗楚殺廣田等將時,項羽曾派人游水韓信煽動他背叛劉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誘餌遭到拒絕。齊人歸通多次暗示韓信,若背叛劉邦則「大貴」,他毫不動心。辯士蒯徹在游水韓信脫離劉邦時曾給過韓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死死的追隨劉邦不是件好事。韓信雖然內心猶豫卻偏偏念著劉邦對他解衣推食的恩惠,以致」漢王待我甚厚」「不忍背漢」,還自以為功高「漢終不虧我齊」。最終拒絕蒯徹的建議。由此可見韓信在有勢力有機會自己成就大業時沒有想過背叛劉邦,更何況在劉邦建漢以後。再說如果韓信有謀反的真憑實據 為什麼當初韓信被捕後不經過大堂審問?還要採取近似暗殺的手段,斬韓信於長樂宮的鍾室之內。

就劉邦來說,多有負於韓信,且待韓信一直假意惺惺,時時提防。有人認為韓信自請為代理齊王有不軌之心。這樣看未必武斷。從當時戰略考慮出發,齊為新地遠在東境,面臨強楚確實需要一個定身份的人壓陣。再說一個功臣要些封賞無可厚非,(劉邦因一個鄰居關系就封過人家燕王,和韓信要求的比起來似乎不為過。)畢竟人都有名利的願望。只是韓信不懂得在主子面前收斂自己。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索取自己應得的那份酬勞。傑出軍事才能的韓信卻是一個笨拙的政治家。司馬光評價韓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韓信以商人的心裡乘機為自己謀利,以君子的心裡要求劉邦報恩,在當時的那種要求以主子為馬首是瞻的社會環境未免太難。由此可見,韓信的死已經是一種必然。無論其後來謀反事實與否。

在劉邦稱帝之後。韓信更是狂妄自大自持功高庇護劉邦憎惡的項羽部將,不聽差遣,羞與繹侯周勃將軍灌嬰同等地位,笑自己後半身與樊噲為伍。不難想像種種跡象已經讓劉邦生厭。難怪劉邦對他削兵權,減爵位,最終將這位如鋒芒在背危險分子引到洛陽成功殺掉。剔除了自己眼中釘。這正印證了韓信自己喊的話,「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在亂世劉邦的大業需要韓信,但天下太平後他就是帝王權威的絆腳石了。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

韓信的死是必然,是當時社會的必然!須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

2. 史書是怎樣評價韓信其人的

恃功居傲,身死菜刀

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韓信造反,無人能敵,又見韓信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

最後韓信被好友蕭何誘至宮中,死於呂後的菜刀之下。臨死前,韓信才大悟,後悔當初沒聽蒯徹之言

韓信之死的必然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他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他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分兵往北擴張擒獲魏王,奪取代地;擊敗趙國;向東進佔領齊地;向南挺進駭下滅項羽……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勛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他們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早在韓信平齊敗楚殺廣田等將時,項羽曾派人游水韓信煽動他背叛劉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誘餌遭到拒絕。齊人歸通多次暗示韓信,若背叛劉邦則「大貴」,他毫不動心。辯士蒯徹在游水韓信脫離劉邦時曾給過韓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死死的追隨劉邦不是件好事。韓信雖然內心猶豫卻偏偏念著劉邦對他解衣推食的恩惠,以致」漢王待我甚厚」「不忍背漢」,還自以為功高「漢終不虧我齊」。最終拒絕蒯徹的建議。由此可見韓信在有勢力有機會自己成就大業時沒有想過背叛劉邦,更何況在劉邦建漢以後。再說如果韓信有謀反的真憑實據 為什麼當初韓信被捕後不經過大堂審問?還要採取近似暗殺的手段,斬韓信於長樂宮的鍾室之內。

就劉邦來說,多有負於韓信,且待韓信一直假意惺惺,時時提防。有人認為韓信自請為代理齊王有不軌之心。這樣看未必武斷。從當時戰略考慮出發,齊為新地遠在東境,面臨強楚確實需要一個定身份的人壓陣。再說一個功臣要些封賞無可厚非,(劉邦因一個鄰居關系就封過人家燕王,和韓信要求的比起來似乎不為過。)畢竟人都有名利的願望。只是韓信不懂得在主子面前收斂自己。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索取自己應得的那份酬勞。傑出軍事才能的韓信卻是一個笨拙的政治家。司馬光評價韓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韓信以商人的心裡乘機為自己謀利,以君子的心裡要求劉邦報恩,在當時的那種要求以主子為馬首是瞻的社會環境未免太難。由此可見,韓信的死已經是一種必然。無論其後來謀反事實與否。

在劉邦稱帝之後。韓信更是狂妄自大自持功高庇護劉邦憎惡的項羽部將,不聽差遣,羞與繹侯周勃將軍灌嬰同等地位,笑自己後半身與樊噲為伍。不難想像種種跡象已經讓劉邦生厭。難怪劉邦對他削兵權,減爵位,最終將這位如鋒芒在背危險分子引到洛陽成功殺掉。剔除了自己眼中釘。這正印證了韓信自己喊的話,「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在亂世劉邦的大業需要韓信,但天下太平後他就是帝王權威的絆腳石了。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

韓信的死是必然,是當時社會的必然!須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

3. 《史記》中對韓信的評價最有名的兩句

漢朝大將韓信墓前的祠堂有副對聯,文僅十個字: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簡練、工整,內含典故。是這么回事:秦朝末年,農民大起義,韓信初在項羽部下從軍,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劉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韓信一氣之下,憤然出走,被蕭何連夜追回,好言撫慰,並向劉邦極力保舉,拜為大將,屢建奇功,被封為淮陰侯。後來劉邦當了皇帝,反而猜疑韓信,韓信知道後,便與夏陽侯陳豨交通密謀,被蕭何識破,誘他到長樂宮中,被呂後斬首。所以後人說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便是上聯「生死一知己」的注腳。
下聯指的是:韓信投軍之前,家貧食不果腹,差點餓死,幸得一洗衣婦人(漂母)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韓信謀反被捕後,被呂後所殺,存亡都在兩個婦人手中,這就是「存亡兩婦人」的含義。
寥寥十字,概括了韓信一生中重大的經歷。

4. 古人對韓信的評價

1、劉邦: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譯文:聯合眾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勝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韓信。

2、蕭何: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

3、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出自《人物誌》)

譯文:膽量和魄力勝過大部分人,才智謀略超過大部分,這樣的人稱為驍雄,白起韓信就是這樣的人。

4、姜維: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出自《三國志》)

譯文:從前韓信在楚漢相爭中沒有聽信讒言背叛劉邦,但還是被陳平所懷疑;大夫文種不聽范蠡的忠告退隱五湖,最終只能拔劍自刎,不明不白地死去。難道他們都是昏君與愚臣嗎?都不是,這是因為利害關系使得他們如此的。

5、司馬遷: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趙,定燕齊,使漢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沒有用來葬母親的錢,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墓旁可以安置萬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墓,的確如此。

假使韓信學會謙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的話,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勛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一樣,後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可是,他沒能致力於這樣做,而天下已經安定,竟然圖謀叛亂,被誅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么。

5. 對韓信的評價。

韓信,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自幼熟讀兵書,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因家境貧寒,常食不裹腹。曾受鄉間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楚霸王項羽,但不受項羽重用。後又投奔漢王劉邦。初始劉邦看不起貌不驚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韓信,經丞相蕭何力薦,才始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拜將不久,即率軍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關,將兵鋒逼至楚都彭城。

此後,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外線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以一萬之眾大破二十萬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攻佔齊地後,韓信被封為齊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在這一段索寞的日子裡,他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楚。公元前196年,呂後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我個人認為,韓信是軍事天才,曾被稱為"國士無雙",卻是政治弱智.我想以他的政治手腕,就算當了皇帝,恐怕也不會怎麼樣.他率軍攻打齊國,之後竟擁兵自重,逼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怕他反了,就封了他齊王,但心裡已經不滿,這時如果韓信造反那麼他很有可能成為一代帝王,但是他沒有,就此滿足,就是說他心裡還是安於做臣子的,但為什麼要威脅君主呢,可見他政治上的幼稚,這樣的人當皇帝,有點懸哪.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韓信的死是必然,是當時社會的必然!須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

6. 歷史上對韓信的評價有哪些

蘇軾:「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著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7. 韓信的評價

韓信,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自幼熟讀兵書,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因家境貧寒,常食不裹腹。曾受鄉間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楚霸王項羽,但不受項羽重用。後又投奔漢王劉邦。初始劉邦看不起貌不驚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韓信,經丞相蕭何力薦,才始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拜將不久,即率軍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關,將兵鋒逼至楚都彭城。

此後,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外線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以一萬之眾大破二十萬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攻佔齊地後,韓信被封為齊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在這一段索寞的日子裡,他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楚。公元前196年,呂後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8. 評價史記對韓信之死的評價

司馬遷:「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遭漢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稱孤。內見疑彊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窮智困,卒赴匈奴,豈不哀哉!」

譯文:太史公說:韓信、盧綰並不是一向積德累善的世家,而是僥幸於一時隨機應變,以欺詐和暴力獲得成功,正趕上漢朝剛剛建立,所以才能夠分封領土,南面為王。

在內由於勢力強大而被懷疑,在外倚仗著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一生的事跡,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

兵敗被殺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韓信命王黃等人勸說陳豨,使其誤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韓信又和匈奴騎兵一起侵入參合,對抗漢朝。

漢朝派遣柴武帶兵前去迎擊,柴武先寫給韓信說:「皇帝陛下寬厚仁愛,盡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度歸順的時候,總是恢復其原有的爵位名號,並不加誅殺。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現在您是因為戰敗才逃歸匈奴的,並沒有大罪,您應該趕快來歸順!」

韓信回信道:「皇帝把我從里巷平民中提拔上來,使我南面稱王,這對我來說是萬分榮幸的。在滎陽保衛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獻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

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文種、范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這是伍子胥在吳國之所以被殺的原因。

現在我逃命隱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蠻夷乞討過活,我思歸之心,就同癱瘓的人不忘記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記睜眼看一看一樣,只不過情勢不允許罷了。」於是兩軍交戰,柴武屠平參合城,並將韓信斬殺。

(8)歷史學家對韓信的對評擴展閱讀

韓信死因之一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

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後,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麼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後。

呂後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後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麼地方?」

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裡不由叫苦。

沒等韓信分辨,呂後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韓信死因之二

另有傳說中,劉邦曾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

故韓信被殺時,呂後吊之於長樂宮大鍾之內,頭為大鍾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

呂後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說是用桃木劍,而非以兵刃(刀、劍之類,有刀刃的武器)將其殺死,以不違背當年的承諾,但無記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之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

9. 對於韓信的評價有什麼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漢軍出陳倉、定三秦,繼之破魏、下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
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高山仰止。

蒯徹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韓信
南宋文學家陳亮則說:「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明代學者茅坤對韓信的用兵藝術有如下精闢的論斷:「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兵仙,他的戰略頭腦超凡脫俗,
在戰場他總是心如流水,意似閑雲,
這也是他的戰法,
沒有人用兵比他更靈活自然,
也沒有人打敗過他,
想打敗他的結果就是被他打敗......

國士無雙,略不世出。虛實莫測,絕代兵仙。

【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人物誌•卷上•流業第三》
【伊夔事業扶千載,韓白機謀冠九州。】——《全唐詩•卷六五七•羅隱•錢尚父生日》

10. 評價韓信這個人物

韓信是少有的軍事奇才, 也是劉邦集團里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在劉邦和項羽在滎陽的正面戰場打得焦頭爛額的時候, 韓信開辟北方戰場, 並最終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大包圍之勢, 所以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毋庸懷疑的。

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

為戰略家,韓信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作為軍事理論家,韓信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韓信造反,無人能敵,又見韓信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最後韓信被好友蕭何誘至宮中,死於呂後的菜刀之下。臨死前,韓信才大悟,後悔當初沒聽蒯徹之言。

(10)歷史學家對韓信的對評擴展閱讀:

韓信的其他介紹: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韓信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韓信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勛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

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對韓信的對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