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战争报告文学

中国战争报告文学

发布时间:2021-03-09 13:46:25

① 求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

《高山下的花环》

② 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学作品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远东朝鲜战争》。

一、《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

作者力图让今天的读者在《朝鲜战争》中因为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等因素,与他们的前辈相识相知,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不屈的精神。

还有那位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朝鲜战争》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名为《远东 朝鲜战争》,现在重新修订后再版,采纳了众多读者的意见,更名为《朝鲜战争》。同时,在修订的过程中,采纳军史专家的意见,将书中所有的电文重新一一核对;并在海内外一部分读者的建议下,引用了此书出版后美军最新问世的战争史料。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实录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历程,探讨现代局部战争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指导规律。

三、《远东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乎没有人怀疑,美国和美军的战争能力;也没有人怀疑,美国和美军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必胜。然而短短五年后,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却失败了。

强大的美国军队称他们在朝鲜的失败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想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这次战争失败的结局令这个军事强国举国不解,《远东朝鲜战争》真实地再现了这次战争的宏大过程。

(2)中国战争报告文学扩展阅读

抗美援朝的影响

1、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

③ 中越自卫反击战.纪实文学有哪些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
落泪的山茶花
血染的红五星
越战绝杀
重塑1979血火因果
老兵:1979
狙击手(原名老山狙击手)
虎兵柔情
兵道
峥嵘岁月
静静的界河
换来的疆土
红色木棉花日记

希望能帮到你!

④ 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总共出了多少本都是什么名字

555

⑤ 求!对中国报告文学的深刻解释,与如何了解,如何学习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始时间和历史内容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如果你想了解和学习,我建议你看一下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宋之的的《1936年春在太原》、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戈公振的《东北到庶联》、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等。
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报告文学已颇具雏形,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1932年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集,对"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体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0年代初报告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宣传革命与抗日。在"左联"的推动下,反映工农苦难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此外,作家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其它各行业中。题材得以广泛开拓的同时,报告文学在思想、技巧、文体等方面也日趋成熟。30年代中后期,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丰收的成熟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一批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在艺术性、思想性上都非常成熟的作品的集中问世。它们是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宋之的的《1936年春在太原》、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戈公振的《东北到庶联》、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这部作品集除少数作家外,大多数作者是非文学工作者,但作品的质量却不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群众性特点。
从抗战爆发到建国前的12年里,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生活的剧变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素材,使报告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范长江的《芦沟桥畔》系列战地报告文学,丘东平的作品,大部分反映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情况,如《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等描写了正面战场;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姚雪垠的《战地书简》等再现了人民自发的抗日热潮;肃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国际援助的滇缅路的修造情况;黄钢的《开麦拉前的汪精卫》运用镜头语言,刻画了大汉奸的内心世界;《上海一日》是沦陷后的上海奉献的一部珍贵的报告文学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高的成就。解放区的报告文学首先是革命历史的记录。反映劳动人民中的先进人物、民族英雄,是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另一特点。这些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充满感情,描写真切,其中周而复、华山、刘白羽、黄钢等人的作品成就显著。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片断》堪称表现先进人物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华山的战争题材作品多大笔勾勒,却唱出一曲曲时代气息浓郁的战斗凯歌。刘白羽关于东北战场的报告文学,以强烈的新闻性和政治抒情色彩取胜。
解放后报告文学多以讴歌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新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抗美援朝曾是5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题材,涌现出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品,出现了报告文学的繁荣局面。其后,报告文学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受到政治气候的干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坎坷路,终于迎来了新时期的曙光。科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真理的英雄这三类人物的撰写,首先掀起了报告文学复兴的热潮。紧接着,风格各异的作家风起云涌,他们贴近生活,紧跟现实,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拓展创作题材,开始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新纪元,有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黄宗英的《小木屋》、《大雁情》、《桔》等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陈祖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不断追求,不断出新;理由以文采见长,其"小说式"作品强调了他对报告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视;以儿童文学起家的柯岩,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保持了她一贯的纯真的童心;李延国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诠释他"礼赞这英雄的国土"的创作理想,代表作《在这片国土上》刻画了引滦工程中的英雄群像;孟晓云顽强地不断发出"爱"的呼唤;刘亚洲的军事题材作品题材新颖,知识性、新闻性强,信息量大;为普通人树碑立传,而且比较成功的有李玲修、肖复兴,前者以体育界、艺术界人物的闪光点为创作冲动,后者侧重的则是通过普通人的遭际,揭示现实的隐忧;《二月逆流始末记》、《李宗仁归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等开启了历史题材纪实作品的先河……作家、作品之多可谓星光灿烂。 中国的建设速度飞快地发展着,报告文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页。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⑥ 在解放战争期间,报告文学反映了怎样的战争的进程

反映东北战场上的英勇斗争的,有华山的几篇报告文学,其中《英雄的十月》是写辽沈战役的。华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写出了在全国胜利前夕部队的高昂士气、强烈而急切的求战心情、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他的许多篇章虽然只是大笔勾画,却保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一曲曲响彻云霄的战斗凯歌。刘白羽也写了不少报道东北战场情况的作品,出过《环行东北》和《历史的暴风雨》两个集子。

⑦ 越战纪实文学 有哪些名著

就看越南战争,纪实文学大多都是被阉割了的,别以为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以前的历史老师告诉我们,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是对的,其它都是错的,哈哈,听到这解释我也是哇凉哇凉的,要知道真正的答案就要去看敌人的教科书...

⑧ 中国报告文学网是什么网站啊

中国报告文学网是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官方纪实文学网站,为各类纪实文学作者、爱好者、新闻记者提供一个无疆域的信息交流与供需的权威性网络门户平台。
刘心武、韩作荣、 陈桂棣等一批著名作家被聘请为网站文学顾问。凭借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强大的作家群与纪实文学研究专家群等雄厚的资源力量,团结广大纪实文学爱好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学艺术理论,提高艺术修养;组织广大纪实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投身改革,坚持走“文学平民化”的服务路线,创作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中国报告文学网编辑部全体成员将矢志不渝地为弘扬与繁荣纪实文学产业与学术研究交流罄之所能,誓将以昌盛新世纪的中国文坛而苦心孤诣。

⑨ 最好的军旅报告文学

我不怎么接触军旅文学,所以不知道那些最好,所以给你搜索了这篇军旅50年介绍,里面提到的文章可作参考。

50年军旅报告文学一瞥
朱向前
如所周知,所谓军旅报告文学,在当代前17年中,只是散文的一
个分支,是一些通讯、回忆录、纪实类文字。它真正独立发展是在新
时期以后的事情,严格说来,它是新时期的产物。

传诵一时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常
常被看作是战地通讯,被纳入新闻的范畴,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它完全符合通讯的要求,具有完备的新闻要素。但是将其视为当
代军旅散文的发轫之作也毫不勉强,因为这二者之间本来就不存在严
格的楚河汉界。更何况,魏巍是一位有深厚文学修养的成熟作家,他
在“通讯”中自然而然地使用了更多的艺术笔法,倾注了更浓的个人
情感。事件的真实性使它像通讯,而表述的文学性又使它成了散文。
这是一个“混血儿”,杂交的优势是它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重要因素。
它成功地开启了前17年纪实类军旅散文(或曰报告文学)的先河。在
这条河道上奔涌前进的还有刘白羽的中篇纪实散文(报告文学)《龙
烟村纪事》、《万炮震金门》以及《志愿军一日》、《星火燎原》、
《红旗飘飘》等大型回忆性丛书。以个人角度的散文笔法记录下战斗
历程而成为散文佳构的作家还有巴金、丁玲、孙犁、吴伯萧、碧野、
柯灵、杨朔、艾煊、黄秋耘、菡子、刘真、冯牧、方纪、白桦、叶楠、
彭荆风、吴有恒等等。而巴金的《会见彭德怀司令员》、方纪的《挥
手之间》、吴伯萧的《歌声里的回忆》等等则是其中艺术性较高、影
响较大的上乘之作。这一路散文发展到新时期,因了思想的解放和题
材的开放,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性和纪实性而从散文家族中彻底独立出
去,蔚成报告文学一大国,又别有一番洞天。

新时期军旅报告文学最早的练兵在1979年的南部战场。硝烟甫散,
一批军内外作家拍马赶到,一批急就章很快出炉。《从悬崖到坦途》
(雷铎)、《战士通过雷区》(张天民)、《将门虎子》(李存葆)
等不少获“自卫还击战征文奖”的作品在当时产生过一定影响,但仍
然尚未脱出前17年通讯或纪实散文的套路,报告文学所不可或缺的理
性力量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报告文学的文体也还处在生长与成熟之
中。

还是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催发了报告文学的飞速而健康的成
长。80年代初,军队一大批新闻工作者长期练就的政治敏锐性、思想
概括力、深入细致的采访手段和倚马千言的笔头功夫刹那间获得了用
武之地。从事记者或新闻干事工作的李延国、袁厚春、钱钢、刘亚洲、
江永红、徐志耕们集束手榴般地连续抛出了《在这片国土上》、《中
国农民大趋势》、《蓝军司令》、《奔涌的潮头》、《河那边升起一
颗星》、《省委第一书记》、《百万大裁军》、《恶魔导演的战争》、
《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中国体育界》、
《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等一大批新颖厚重之作,并且多以弄潮儿的
姿态,立于时代潮头之上,快速犀利地反映现实,歌颂改革,因而在
全国评奖中频频夺魁,差不多和同时期的军旅小说打了一个平手,充
分表现了文学尖兵的优势和作用。

到了80年代中期,形势为之一变,不少军旅报告文学作家从步履
匆匆紧随时代大潮到伫足沉思潜入深水作业,从赶时效抢新闻到回眸
历史,挖掘“雪藏新闻”,取材的价值定位从尖兵撤到了殿军。钱钢
先是写了“唐山十年祭”的《唐山大地震》,继而又写了“中国海军
百年祭”的《海葬》,一步一回头,不断后撤,走向了历史深处。同
样,何晓鲁从《陈毅元帅》前伸到《江西苏区悲喜录》,徐志耕、程
童一们也从《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回溯到了50年前的《南京大屠杀》
和100年前上海的《开埠》。这种选择,淡化了报告文学的新闻色彩,
却深化了历史底蕴,强化了文化含量,这种思路,将军旅报告文学引
向了一座浩瀚深邃的富矿。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迁延到90年代,由解放
军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分别陆续组织推出的大型的《中国革命
斗争报告文学丛书》、《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中国革命暴动
纪实丛书》、《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中国解放战争纪实丛书》,
多达近百卷,参与作家数十人,前后经营十几年,虽然泥沙俱下,鱼
龙混杂,但也收获了《淮海之战》、《历史,在北平拐弯》、《上海:
1949》、《鏖兵西北》、《白太阳,红太阳》、《恸问苍冥》、《白
山黑水》、《东方大审判》等一批力作,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浪一
浪的军旅文学热潮。

进入90年代,随着李延国、钱钢、江永红、袁厚春、尹卫星、李
荃、何晓鲁、铁竹伟、徐志耕、曾凡华、张正隆、郝中术、杨景民、
罗来勇、马继红、刘业勇、刘恒志等人或转业或改行,日渐淡出风云
际会的报告文学界之后,又有李鸣生、徐剑、燕燕、沈卫平、孙晶岩、
何况等一批新人后来居上,他们和持续跋涉的前行者一道,再造了军
旅报告文学的辉煌。其中除了邢军纪、曹岩、江宛柳等少数作家依然
保持“尖兵”形象,以敏捷的心灵和身手感应时代的脉搏,快速反映
军内外的改革风云和现实生活,写出了《商战在郑州》、《锦州之恋》、
《大沉浮》、《北中国的太阳》、《没有掌声的征途》等力作之外,
更多的人则沉思于历史,在题材定位上充当“殿军”。但是相比于
80年代,却有了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各自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题
材领域或生活根据地。李鸣生相继奉献了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的《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澳星风险发射》“航天三部
曲”,并以此开启了“航天文学”先河;后起者徐剑则以《大国长剑》、
《鸟瞰地球》为导弹部队树碑立传;王宗仁情系青藏高原,推出了
《日出昆仑》等“青藏线系列”,黄传会则以《托起明天的太阳》、
《中国乡村教师》、《贫困八千万》为“希望工程”歌功颂德。此外,
金辉另辟蹊径,注重题材的地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涵,三走西藏
历险探幽,以一部新颖别致的《西藏墨脱的诱惑》引起学界兴趣,显
示了军旅报告文学作家超越军旅,超越现实,走向更加开阔深远的创
作时空的新的可能性,预示了军旅报告文学作家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
的又一前景。

阅读全文

与中国战争报告文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