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特

抗日战争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特

发布时间:2021-03-08 19:31:53

『壹』 毛泽东持久论战中阐述中日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1.敌我力量的强弱,是侵略或被侵略的基本条件,也是速胜或持久的客观基础。敌强我弱,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强弱悬殊太大,又决定了中国之不能速胜,战争必须持久。
2.敌退步我进步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主要根据。日本虽强,但战争是退步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虽弱,但是进步的,进步性是支持长期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主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日之抗日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
3.敌小国我大国,是敌我能否支持长期战争的主要条件之一。战争是双方力量的竞赛。日本国度较小,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是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战争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是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进行战争的,战争愈持久,潜力愈能发挥,在持久战争中,能够赢得时间就能赢得胜利。
4.敌少助我多助,虽然是附随因素,然而它对战争的过程和结局能起重大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由战争性质决定的。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义之战,缺乏外援必将促使其加速走向死亡;中国是反侵略,是正义之战,又能得到广大的援助,则持久取胜将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贰』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什么关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其内涵.
矛盾的对立性,也叫做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与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也叫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与趋势.表现为:1 矛盾双方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依存而发展.2 矛盾双方以一定的条件而转化.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指的是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也就是说,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有矛盾.它要求我们揭露矛盾,正视矛盾,同时还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三、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具特点,同一矛盾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强调有矛盾,一个是强调这些矛盾与矛盾侧面各不相同.
四,同一矛盾的不同侧面,说的是在一对矛盾中,每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就是矛盾双方.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点,日本有它自身的特点.毛泽东就详细的分析了这些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抗张必胜!但是这是一个持久战.
五、区分这些概念的时候,首先要使用他们的内涵.其次,要注意一些关键词.

『叁』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抗战路上的根本分歧是要不要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问题解决以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在抗日的问题上自开始就存在严重的分歧。

一、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九一八事变时,国民党实行对日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改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直到华北事变后,国民党的对日方针才逐渐有了转变。

1937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拟定了较为具体的对日作战计划,即《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计划按中日战争可能爆发于日苏战争的前后,分为甲乙两案。

在甲乙两案的敌情判断中,都正确地指出日本在军备及物质方面占有优势,将采取积极进攻之攻势,而期速战速决,欲在短时期摧毁中国的作战意志。

二、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即多次发表宣言,主张动员和武装民众,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通过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族解放。后来又明确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对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以及重大国防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和细致的方案。7月2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中提出争取实现全国性抗战、反对妥协的总任务及五项主张。

7月23日,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妥协退让的危险倾向,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

7月底至8月初,在日军占领平津准备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强调“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应给进攻之敌以歼灭的反攻,决不能是单纯防御”,“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发动人民的武装自卫战”,等等。

(3)抗日战争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特扩展阅读:

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著名讲演。

一、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根据。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基于这样的时代条件,构成了战争双方互相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二、规定了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

毛泽东指出:为了实现“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目的,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动员和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三、规定了抗战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形式,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必须执行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的作战方针。只有执行这种方针,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改变敌我优劣形势,取得最后胜利。同这种作战方针相适应的作战形式主要是运动战。

『肆』 对立统一和同一性斗争性有什么区别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其内涵。
矛盾的对立性,也叫做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与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也叫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与趋势。表现为:1 矛盾双方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依存而发展。2 矛盾双方以一定的条件而转化。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指的是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也就是说,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有矛盾。它要求我们揭露矛盾,正视矛盾,同时还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三、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具特点,同一矛盾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强调有矛盾,一个是强调这些矛盾与矛盾侧面各不相同。
四,同一矛盾的不同侧面,说的是在一对矛盾中,每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就是矛盾双方。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点,日本有它自身的特点。毛泽东就详细的分析了这些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抗张必胜!但是这是一个持久战。
五、区分这些概念的时候,首先要使用他们的内涵。其次,要注意一些关键词。

『伍』 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其内涵。 矛盾的对立性,也叫做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与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也叫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与趋势。表现为:1 矛盾双方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依存而发展。2 矛盾双方以一定的条件而转化。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指的是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也就是说,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有矛盾。它要求我们揭露矛盾,正视矛盾,同时还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三、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具特点,同一矛盾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强调有矛盾,一个是强调这些矛盾与矛盾侧面各不相同。 四,同一矛盾的不同侧面,说的是在一对矛盾中,每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就是矛盾双方。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点,日本有它自身的特点。毛泽东就详细的分析了这些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抗张必胜!但是这是一个持久战。 五、区分这些概念的时候,首先要使用他们的内涵。其次,要注意一些关键词。

『陆』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为何中国可以打赢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专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属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 国民党有大批能征惯战的将军,在前线的正面战场浴血杀敌,比如万古山大捷,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著名的有薛岳,孙立人,杜聿明,张灵甫,李宗仁,张自忠等等当然少不了敌后战场中共的支持,百团大战经典战例。著名将领有朱德,左权,彭德怀,粟裕等。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柒』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日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敌我力量的强弱,是侵略或被侵略的基本条件,也是速胜或持久的客观基础。敌强我弱,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强弱悬殊太大,又决定了中国之不能速胜,战争必须持久。

敌退步我进步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主要根据。日本虽强,但战争是退步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虽弱,但是进步的,进步性是支持长期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主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日之抗日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

敌小国我大国,是敌我能否支持长期战争的主要条件之一。战争是双方力量的竞赛。日本国度较小,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是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战争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是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进行战争的,战争愈持久,潜力愈能发挥,在持久战争中,能够赢得时间就能赢得胜利。

敌少助我多助,虽然是附随因素,然而它对战争的过程和结局能起重大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由战争性质决定的。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义之战,缺乏外援必将促使其加速走向死亡;中国是反侵略,是正义之战,又能得到广大的援助,则持久取胜将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捌』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均为中日两国,然而结局却完全不同,中国一胜一败的关

答案D
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归功于国共合作,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及军事上的妥协退让,未能有效地组织民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玖』 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是

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