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太原历史文物有哪些

太原历史文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09 02:31:44

A. 太原市地区文物遗址有哪些

国保
1、晋阳古城遗址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遗址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
2、窦大夫祠
位于尖草坪区上兰镇。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祈雨场所。
3、天龙山石窟
位于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的天龙山。石窟共25窟,分布于东西两峰南坡山腰间。洞窟编号由东而西,其中东峰12个洞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第1窟~8窟,2、3窟之上存4个未统一编号的洞窟;西峰13个洞窟,即第9窟~21窟。天龙山石窟包含了东魏、北齐、隋、唐四代的作品,在佛教内容的雕塑中,以技巧的娴熟、洗练,情感的丰富饱满,表现力的细致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4、龙山石窟
位于晋祠镇西镇村西南的龙山东峰(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的龙山东峰)。山上原有元建昊天观,现已全毁。石窟现存8个洞窟,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辩道龛、七真龛、辩道龛等,共存雕像65尊。
5、晋祠
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相传晋祠以祭祀西周晋国开国之诸侯唐叔虞而得名。晋祠在北齐、唐、宋、元、明时期,都盛极一时。

省保
1、东太堡遗址
位于小店区东太堡、许坦、狄村一带。面积约5平方公里。1954年发现并部分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遗存, 1980年再次发掘,出土鼎、爵、豆、盆、壶等。东太堡遗存发现较早,并不断有器物出土,是山西晋中夏文化的代表。
2、孟家井瓷窑遗址
位于迎泽区乡孟家井村。古称榆次窑。器物印花主要有菊、莲、卷草纹、牡丹等花卉和轮式、文字图案,尤以“木理纹瓷” 为最。
3、香岩寺
位于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东北1公里山腰上。寺院建于东西向150米的岩坡上,现存为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现存石砌建筑三大殿,硬山顶,俗称“无梁殿”,面宽、进深各三间,东为观音殿,中为三教殿,西为地藏殿。
4、崇善寺
位于迎泽区崇善寺街。原名白马寺,后改名为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更名为崇善寺。是明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而建的。原占地14万平方米,建有金刚殿、天王殿等六大殿为主的建筑群。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被火焚,仅存大悲殿以北部分建筑。现存的崇善寺,有山门、钟楼、大悲殿及东西厢房和东小院等,占地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
5、永祚寺
位于迎泽区郝庄村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寺坐南朝北,由寺院和塔院组成。寺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客堂、东西方丈院,全系以砖砌成的“无梁殿”建筑,是我国明代砖砌结构的代表。
6、净因寺
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土堂村。寺院依山崖而建,因寺中有土雕大佛一尊,俗称“大佛寺”。寺院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东西呈长方形,三进院落。
7、多福寺
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崛山围山文物景区,坐落于崛山围山之巅的小峪中。创建于唐贞元二年(786年),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重建。
8、清源文庙
位于清徐县城赵家街北。庙坐北朝南,占地6519平方米。庙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元、明、清屡有增修。
9、清真古寺
位于太原市解放路南段东侧。现存为元末明初建筑。寺坐西向东,三重院建筑,占地2800平方米。大殿为阿拉伯式木结构建筑,外不见木,内不见砖,四周筑有风火墙。凡拱门、圆柱均沥粉贴金彩绘,殿内凹壁处镌刻有贴金的阿拉伯文《古兰经》,雕工极为精细。省心楼两侧,左右碑亭对峙。
10、龙泉寺
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太山上,故又名太山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金末元初毁于战火,明、清均有修缮。现存为明清建筑。
11、明秀寺
位于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据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汉代,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毁于兵火后重建。寺为重院建筑,现存过殿、北配殿、正殿等。
12、文庙
位于迎泽区文庙巷。据明万历《太原府志》载,太原文庙建于金天会年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清光绪七年(1681年)水淹后在崇善寺废墟上重建。
13、晋源文庙
位于晋源区晋源镇东街。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原县志》载,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屡有增建、修葺。庙座北向南,为重院建筑。
14、纯阳宫
位于迎泽区起凤街东口。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阳曲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晋藩王重新布局扩建而成。坐北朝南,现存为五重院落。
15、千佛寺
位于古交市杨家坡。始建年代不详。原位于古交镇西梵寺沟,明弘治元年(1881年)迁于古交镇西南,1990年迁置现址。现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
16、开化寺
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现存过殿、西配殿和正殿共9间,占地2300余平方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有前廊,施双昂斗拱,柱头饰泥塑,明、次间辟六抹格子门,殿内塑三身佛、胁侍及力士像共11尊。
17、悬泉寺
位于阳曲县伙路坪乡前斧柯村。寺建于高出汾水30米之悬崖凹处,明初始建,成化、弘治年间续建,原为晋王府家庙,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现存正殿、地藏殿、藏经阁、禅堂,东向l00米处有七佛洞等建筑。存有明代铁铸地藏菩萨及十大阎君坐像等。
18、大王庙
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范庄村。据殿内题记记载,庙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为藏山神赵武的行宫。现仅存大殿。
19、尧庙
位于清徐县孟封镇尧城村。为古代陶唐城(尧城)所留遗迹。庙宇是后人为纪念帝尧而修建的,其创建年代不详,明正统年间重建。
20、开化寺连理塔
位于晋源区寺底村北。两塔形制均为四方形单层墓塔,砖土砌筑,高8米余。
21、晋源阿育王塔
位于晋源区晋源镇古城营村。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总高25米,喇嘛式,塔基方形,边长14米;塔座方形,边长8.8米,塔座之上为实心白色覆钵体塔身;钵顶上6层立式莲瓣组成的塔脖子,上置圆锥形13层相轮,相轮上覆有流苏的华盖。
22、帖木耳塔
位于阳曲县杨兴乡史家庄村。有石塔一,砖塔二,呈三角形。石塔为元大德九年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及兄弟为纪念其父所建,平面呈八角形。南向东西二角建砖塔二座,东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也先帖木儿墓塔,西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为其弟拜延帖木儿墓塔。
23、唱经楼
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鼓楼街87号。创建年代不详。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阳曲县志》载,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左布政刘鲁重修。县、乡试秋榜揭晓唱“五经魁首”的地方,故名。
24、大关帝庙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现存为明代建筑。
25、山西大学堂旧址
位于迎泽区侯家巷6号。始建于1902年,为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是英人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所建,现存建筑为山西大学堂西学西斋及部分围墙。
26、督军府旧址
位于杏花岭区府东街现省政府院内。这里北宋以前为唐明镇晋文公重耳庙,元为行中书省,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置山西巡抚衙门至清代,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这里为都督府,1916年以后称督军府。
27、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
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245号,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市党团组织和学生运动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诞生地,被誉为“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民国8年(1919年),原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房屋890余间。
28、高君宇故居
位于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高君宇(1896年—1925年),名尚德,是中国最早的五十七名党员之一,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要成员,发起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也是山西共产党组织和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
29、赵树理旧居
位于杏花岭区南华门十五号院。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生前最后一处住所。该院为一三合院,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我市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文化名人旧居。
30、山城峁遗址
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东约400米。遗址东临汾河水库,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多座。曾做过发掘。
31、古交遗址
位于古交镇。分布在古交以西汾河岸边的凤凰崖、王家沟、后梁一带约1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1983年,发掘文化层70立方米,获得石制品459件。
32、娄烦古城遗址
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城东沟村北100米。为战国时代城址,据清康熙《静乐县志》记载,该处为楼烦王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南北宽700米。现存北墙残段,残长400、基宽2、残高10米,存马面2座。城内有圆形柱洞遗迹。南、北、西三面有城濠。
33、岩香寺石窟
位于清徐县西山都沟村的屠谷山山腰间。存5个洞窟。下层坐北朝南,存1、2窟。窟前正东崖岩之上的崖面上,存坐东朝西的3、4、5窟。
34、不二寺
位于阳曲县城首邑西路74号。原位于阳曲县北留乡小直峪村,1989年将大殿迁现址。不二寺大殿建于北汉乾祐九年(956年),现存为金明昌六年(1195年)建筑。
35、狐突庙
位于清徐县马峪乡西马峪村,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大夫狐突的庙宇。庙坐北朝南,现存献殿、正殿等建筑。
36、太原天主堂
位于杏花岭区解放路。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庚子年焚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现存礼拜堂系罗马式建筑,总高约37米,另有附属建筑70余间,保存完好,为太原地区最大的教堂,亦称太原总堂。
37、清泉寺
位于清徐县平泉村北中隐山小峪沟,又名“小峪寺”。因寺前清泉汩汩,昼夜长流,故名“清泉寺”。该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5年),明、清多有修缮。
38、王家峰北齐墓群
由徐显秀墓、狄湛墓、库狄业墓等组成。其中以徐显秀墓最具代表性。徐显秀墓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

市保
1、文殊塔
位于清徐县碾底乡碾底村。塔为石质亭阁式,分三层一层为基座,之上建有单层方形塔室,南向有门,塔檐下向外叠涩均雕有莲瓣,檐上置有塔刹。从其风格看,应为唐代遗物。
2、古圆通寺
位于杏花岭区东缉虎营街48号。明初为晋藩方山王美垣府佛堂。寺坐北朝南,现存大殿、过殿,占地面积273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琉璃剪边。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圆通寺是明、清之际太原盛极一时的佛教庙宇。
3、皇庙
位于太原市花岭区五一路南段东侧,是明、清两代藩王、皇族和文武官员祭祀先祖和举行庆典的场所。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
4、古关帝庙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校尉营街。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重修。庙坐北朝南,为二重院建筑。
5、徐沟文庙
位于清徐县徐沟镇北,城隍庙西侧。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徐沟县志》载,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73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庙坐北朝南,有悬山顶黄琉璃建筑的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及两庑等殿宇33间,围廊22间,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
6、徐沟城隍庙
位于清徐县徐沟镇北。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徐沟县志》载,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73年),明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除戏台外,建筑均被火焚,后再建。
7、白云寺
位于迎泽区郝庄乡红土沟南。寺创建年代不详,初名净业庵,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改称清凉寺,清初向东扩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名“白云寺”。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8、宝梵寺
位于清徐县东于镇东于村。始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年),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寺院坐西朝东,二重院建筑,中轴线上有山门、过厅、大殿及两侧的钟鼓楼、配殿、耳房等殿堂,占地1000平方米。
9、寿宁寺
位于清徐县集义乡大常村北。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清康熙年间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大殿、配殿等殿堂35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殿宇均为悬山顶,各有前廊,置各式斗拱,前殿后檐又置单坡歇山顶抱厦。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琉璃剪边,前檐有廊。
10、关帝庙(包括其东侧的浙江会馆)
位于杏花岭区南肖墙街88号。现存建筑为清代手法。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存过殿、正殿、厢房及东、西偏院等建筑。正殿为二层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廊。东偏院正殿面阔五间,硬山顶勾连搭卷棚顶前廊三间。东偏院之东侧为浙江会馆,民国时期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歇山顶,周围廊,廊柱间有雀替,保存基本完整。
11、九龙庙
位于晋源区晋源镇古城营村北,庙系祀九龙圣母即高欢之妻娄太后之庙宇。建于宋代,金皇统年间重建,大定六年(1176年)重修。元、明、清均有修葺,民国十七年(1928年)再修,1992年,由村民集资重修。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存乐台、配殿、正殿等建筑。乐台西向,五檩悬山顶,勾连搭前后卷棚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顶,三面有廊,殿内置木雕彩画佛龛,有彩塑金妆九龙圣母像,另有降龙伏虎壁画30平方米。
12、藏经楼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公园内。原名藏经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763),是太谷资福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仅存楼阁。1961年投资23万元,从太谷迁至于迎泽公园重建。藏经楼坐北向南,为二层四檐歇山顶,高约18米,单体面积179.22平方米,坐落于石砌基座上,四周有石栏杆,占地约1000平方米。底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稍间为回廊,一层顶部下檐为黄琉璃瓦顶。室内有木楼梯通二层,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稍间为围廊,顶部上檐为绿琉璃瓦顶,正脊上排列着6个小兽、通体建筑璇子彩画,保存完整。
13、义井遗址 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源区义井村西南80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调查、试掘,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揭露遗迹有灰坑、陶窑、墓葬等。出土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褐、红、紫及黑彩条带纹;棋盘格纹、网纹、垂线纹等,器形有罐、壶、盆、碗、甑等。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考古学界定义为义井文化。
14、太原旧城墙遗址
位于杏花岭区太原城区旧城一带。太原城墙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原城墙的基础上扩展,周长土2公里,高u.4米,外包砖内夯土,共开8门,建城楼12座,周垣建小楼92座,敌台32座。太原城墙及城楼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大都拆除。现仅存位于北大街以南的拱极门城门洞及城墙280余米,旱西关动物园内也可见少许遗迹。拱极门,俗称小北门,城门洞为砖砌拱形券门,高4.5—5.5米,宽71米,深22米,城楼已毁。城墙高7—10米,板筑。
15、孙中山纪念馆 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儿童公园北端。原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创建的劝工陈列所,亦称劝业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硬山式楼房,上下层均出檐有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326平方米。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到太原视察,19日下午在文瀛公园劝业楼二层向太原各界群众凭栏发表演说,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山西武装起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莅晋这一大事,1986年5月,将劝业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
16、牛驼寨战斗遗址(包括烈士陵园、庙碉及工事等)
位于杏花岭区杨家峪乡山庄头村、中涧河乡牛驼村。牛驼寨战斗是指解放太原战役中战斗最激烈、双方,付出重大伤亡的一次著名战斗。阎锡山在东山设置了四大要塞,牛驼寨是其中之一。它有三个大阵地互为犄角。以十号碉(炮碉)为中心的十号阵地上,有一、二、三、八、九、十号碉;其东南有四号碉,即庙碉,为核心阵地,在阵地的东西,有以五、六、七号碉为骨干的前沿阵地,在每个碉堡的周围,都筑有明暗十碉堡,在这些小碉堡的前面,是十来米高的峭壁,再前,又有台阶式的劈坡、铁丝网、地雷,在各碉间又有无数的地道、暗堡等。现今,这些碉堡的残骸都在,有的还很完整,如庙碉、牛驼寨下的“地下堡”等。1954年修建了烈士陵园,1989年扩建解放太原纪念馆,新增了旅游景点,有解放太原纪念碑,炸开的碉堡副碑等。1994年8月建成徐向前铜像旅游区。
17、山西省立一中旧址
位于迎泽区儿童公园内山西省荣军招待所、起凤街铁路宿舍内。原为明清时的贡院,后为山西大学堂、晋阳中学堂等,1913年改为现名。1922年起,高君宇、彭真、贺昌等在此读书,并进行革命活动,是山西省、太原市党团组织的诞生地。学校除利用贡院的部分房屋外,还新建了教室、大门等建筑,现存有仿清代悬山顶和硬山顶三排教室,丰树堂(校长室)及部分建筑。
18、唐叔虞墓
位于晋源区晋祠镇牛家口村东晋王岭。据明嘉靖《太原县志》载,叔虞为周武王次子,周成王之弟,晋国始祖。唐叔虞及其子燮父墓在晋王岭。地表曾残存圆形封土2座,一大一小,俗称“大王墓”和“小王墓”。大王墓残高10米;小王墓残高5米。在陵墓周围有城墙和汉代建筑遗迹。
19、河口圣母庙
位于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西。庙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戏台和正殿,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正殿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顶,顶饰琉璃脊和剪边,单昂斗拱,格子门窗,为清代建筑。
20、李存孝墓
位于晋源区晋源镇风峪沟内。李存孝(?—894年),五代时名将,本名安敬思,因作战勇敢,被李克用收为义子而改名,累官至邢州留后,后因罪被车裂而死。新旧《唐书》均有传。地面现存圆形封土1座,底径4米、残高2米。
21、思西遗址
位于阳曲县泥屯镇归朝村。在地表采集有大量红陶片、夹砂陶片等,可分器型有彩陶盆、罐、尖底瓶、钵等,纹饰有绳纹、蓝纹,也有少量的锥刺纹。
22、琉璜沟石窟
位于晋源区晋祠镇西镇村琉璜沟内1.5公里北山石上。石窟开凿于隋或唐初。存2个洞窟。在宽8米、高5米的巨石上,开一南向洞窟,窟内雕佛像一尊,着袒右式僧衣,衣纹轻薄贴体。窟顶中央画莲花藻井,右壁存飞天一身。窟旁西侧尚存另一窟,窟内无雕像,仅存佛座,壁间有唐咸通七年(866年)段公悦等题名。
23、西山大佛
位于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西北蒙山之阳。开凿于北齐天保末年(559年),至后主天统五年(569年)竣工。高约46米。现大佛头部已失,颈以下保存基本完好。佛颈较粗短,宽、厚各5米,高2米余,上部阴刻三道项线,颈至腹高22米,双肘间距22米。双肩宽平,肥胛厚胸,身体颇显雄壮。腹部微鼓,双手施禅定印,右手存手掌及小指,左手已残,手以下有高3米用条石砌成的台基。
24、三教寺
位于娄烦县城监河南岸的南山坡上,是融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代建筑。现存建筑为明清手法。整个建筑群由寺院和戏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
25、崇德庐石刻
位于南城区儿童公园西门碑廊内,现镶嵌刻石39块。《崇德庐石刻》为清末阳曲回族鉴藏家李希选择家藏法书墨迹,于咸丰二年至五年(1852年—1855年)刻之于石。抗日战争中遗失一部分,现仅存30块。1958年,李希后裔李玉成捐赠,并增刻《帖刻序》2石,叙述刻石原委。石刻宽0.5米~1.5米,高0.3米~0.5米,青石质,分清、真二卷,收历代17家法书,卷首镌“崇德庐帖”楷书4字。与崇德庐石刻陈列在一起的还有清康熙帝御笔行书诗帖石刻7块,规格大体与崇德庐刻石相仿,保存均完好。
26、蛮王墓
位于清徐县柳杜乡东青堆村东南300米。 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源乡志》载,北魏正平元年(451年)蛮王到平城(今大同市)朝太武帝时,于途中病逝,葬于此。
27、宝贤堂法帖石刻
位于迎泽区郝庄永祚寺碑廊内,包括《宝贤堂集古法帖》、《古宝贤堂帖》两套丛帖石刻。
28、开化寺民居
位于开化寺南街的34号、西街的28号院。为清代道台衙门的办公之地和居住之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两院建筑形式均为四合院,硬山顶建筑。院落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34号院坐西向东,原有七进院,两个偏院,现有四进院,一个北偏院。二进院有雕刻门楼,门两边有砖照壁,过庭为五开间;三院建有牌楼门,南北厢间各五间;四院西房五间,南北厢房各五间,北偏院又称北楼院,楼坐北朝南,为二层建筑,硬山顶,五开间,东西厢房为平房,各为三间,南面建二间“喜雨亭”,楼下西面有一地窖,面积约15平米,还有一水井。西南角有一门可通开化寺西街28号。开化寺西街28号又称南楼院,坐南向北,前后为二进院,里院南楼为二层五开间,东西厢房各四间,为平房,中间过庭为三间,前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两院共有房屋100余间,占地约6.7亩。房屋的窗户,墙上还保留部分图案。
29、府东街东花园
位于杏花岭区府东街省政府东侧。为民国五年阎锡山在督军府东侧一带修筑的军政要员住宅区。现存西偏院称中和斋,有卷棚顶,面阔5-7间的二座带廊院子和仿歇山式内北厅(是阎锡山召开秘密会议的地方)组成。北有9间厅堂,是当年阎锡山办公之地,里院为庭院建筑,有正房五间,为阎的食宿地,正南西北有厅堂七间,称南厅,是阎锡山眷属居住之所。
30、新民街东花园
位于杏花岭区新民北街省军区招待所内,又称阎公馆。民国十七年(1928年)前后所建。大门后正中是大影壁,东侧通过月亮门可进入花园,西侧是一牌坊式仪门,过门即入宅院,宅院一连三进主院,大厅均为卷棚顶,面阔五间,东西两侧不设厢房,全为半壁长廊,三进主院的两侧均设偏院,偏院房屋均三间,也不设厢房。主院、偏院及长廊建筑均雕饰彩绘,金碧辉煌,是一座典型的大型传统宅院,现保存完好。
31、傅公祠
位于杏花岭区东缉虎营街省政协院内。民国七年(1918年)为纪念山西名士傅山先生而建。占地1.4万平方米,是一组由祠堂小院、组碧楼、会议厅等主要建筑组成的园林式布局的建筑。祠堂小院为长方形三合院,现存建筑保存完好,1983年重修后,将门移至东向称“西园”,为省政协文化活动中心。组碧楼位于轴线北端,平面呈“H”形,二层楼,是—座具有欧洲中世纪古典式风格的建筑。会议厅位于东部,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四周围廊,卷棚歇山顶。傅公祠在单体建筑上,既有传统形式的祠堂,又有西式砖木结构的楼房,还有中西合壁的会堂,体现了近代建筑过渡阶段的特点。
32、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署)旧址
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旧址原为村庙,建于明代,占地2000平方米,有殿堂15间。1942年冬起为晋绥边区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所在地,领导十个县的军民开展对敌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等。另在村东有明代始建的观音堂,为八分区干训队大礼堂旧址。
33、晋绥八分区殉国烈士纪念碑位于古交市常安乡睦联坡村。为了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晋绥八分区的革命先烈,表彰他(她)们的丰功伟绩,经分区党政领导研究决定,于1944年7月7日抗战七周年纪念之时,在睦联坡村东修建了烈士陵园。
34、河家庄遗址
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河家庄村北约150米的涧河北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5米。1980、1982年两次调查,清理龙山文化白燕类型的房址、灰坑各1座,夏商时期的灰坑7座、残墓1座。
35、石千峰遗址
位于古交市石千峰西南约1公里的花梁山坡一带。1980年对石千峰一带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石制品101件,其原料主要是燧石和角页岩。遗物有石器、石片、石核等。
36、古交文化遗址
位于古交市古交镇李家社村大川河东500的卧龙岗、东胜寺一带。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在石炭砂页岩形成的山坡表层,发现大量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石斧、石刀、石环和陶片等,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

B. 太原市有哪些名胜古迹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山西-纯阳宫
是山西省博物馆专题陈列部,简称省博物馆二部,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原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吕洞宾修建的,元代始建,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91年)扩建,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
纯阳宫为一进五层院落,亭台楼阁皆备,牌坊门庑齐全,复道行空,楼廊环绕,是一处小巧玲珑、风格别致的道教古建筑群。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主要建筑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窑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盈。
现在馆内展出了山西文物的精粹部分,分成大小20个陈列室。这些陈列室有陶瓷、铜器、漆器、珐琅、石刻雕塑、玉石竹木牙雕、书法、绘画、碑贴、刺绣等专题展品。这些展品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学、工艺美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太山寺
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得见。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初改为佛寺。
金元时,寺庙被毁,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寺址因山势建造,高低错落,主从有致,楼台殿阁,参差其间,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厢廊。有唐景云二年大碑矗立与前院东隅。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后部山腰有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殿内塑像俱全,与殿阁同为明嘉靖17年(1538年)所造,塑工洗炼,色泽纯朴,面形、衣饰、神态等极富明塑像中俏丽俊秀的风格。寺后面有石构建筑3楹,名莲花宝洞,以示佛教中八宝莲花观之义。洞中积水缓缓流向洞外,颇有雅致。
太原古街巷
太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所以这里有不少留着历史味道的街道。就像太原人自己说的,南北走向的叫路,东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图,再走一走,真的是这样。东西走向的街最好的是又宽又长的迎泽大街,一出火车站,的士就带我上了这条大街,以后只要出宾馆就少不了走这条街。它横穿了太原城。东西走向的建设路,并州路,解放路,我也走过。不过走得最明白的还是解放路。因为从有名的商品街柳巷穿出来就上的是解放路。

C. 太原市有哪些风景名胜古迹

1、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景区:

山西素有“煤海”之称。如果要为山西经济找个代言,那么无疑非煤炭莫属;如果要为中国煤炭找个代言,那又非山西莫属;如果想了解山西的采煤历史,了解山西的煤炭文化,那就非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景区莫属。

我们都知道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和文化底蕴的表达,山西正是通过“煤海探秘”这个项目,宣传山西,宣传煤炭文化。“煤海探秘”景区就是煤炭大省山西的对外窗口,目前已成为山西旅游的新亮点。

2、中华傅山园:

中华傅山园是为纪念十七世纪明末清初网络全书式人物傅山先生而修建的。园区坐落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西,占地70公顷,于2007年8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傅山先生(1607-1684),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论先生风采,可谓“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医文书画、无所不精”。

按照傅山先生精神理念所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建设风格是中华傅山园一大特色,充分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3、太原台骀山滑世界农林生态游乐园有限公司:

AAAA景区-台骀山位于龙城天然屏障东山之巅,由山西偶然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主投资开发,以“清凉太原、美丽龙城”为主题,打造了台骀山文化园区、3600平米的四季彩色冰雕艺术馆,世界之最的天下第一碉堡群、四大地质博物馆,更有40余项四季游乐项目,惊险刺激。

农家有机蔬果,绿色无害;特色山西美食,相得益彰;特色房车、蒙古包、碉堡住宿、飞机宾馆、太空小镇等别具风格。台骀山景区已经成为太原周边四季两日游基地、太原城郊休闲后花园的综合基地。

4、太原市碑林公园:

碑林园容园貌古朴庄严,典雅别致,涵墨芬芳,风景秀丽。园内青松翠竹,果香花红,绿草如茵,处处映现着纯朴多姿的大自然风光。

在公园布局和植物配置时,园艺师注重了分区的合理和景点的创造,结合典型环境,利用植物配置,使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植物应用中,讲求姿态和季相变化,充分利用植物在造景中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达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季有景,处处景胜的目的,堪称我省造园的典范。

5、太原动物园:

山西省城东北隅的卧虎山上,距市中心6公里,占地面积79.36公顷(1190.41亩),地形地貌为东南高、西北低,东西直线长约5华里,南北平均宽约2华里,全园有供游客参观的各种动物品种170余种,3300余头(只)。

各种植物70余种,30余万株,草坪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园内林木茂盛、景区相连、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呈现出多色彩的园林景观特色,整个景区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栖息环境氛围。

丰富和满足了省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丰富旅游内容、开拓旅游市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旅游和区域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D. 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及显通寺,塔院舍利塔最为有名;

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

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

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莺莺传》故事发生地;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雕刻精细;

应县木塔建于文代,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古木构建筑;

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

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晋国名臣介于推携母被烧死于此山;

北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点;

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西还建有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有古树名木,珍稀动物出没,褐马鸡是国家珍稀动物

阅读全文

与太原历史文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