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历史上有多少韩益正

历史上有多少韩益正

发布时间:2021-03-09 12:30:18

⑴ 隋文帝历史上有多少位宠妃,张妃、曹令妃、韩益妃、王贵妃、卫妃这些妃子真的是隋文帝妃

皇上真正有多少妃子很难说清,只能从正史和野史略见一二,以上这些妃子都是隋文帝妃,但是因为独孤皇后善妒,最终出家,却非为国祈福

⑵ 济宁的书法家

宁一全 乔羽 潘汉箎 韩益 吕建德等等 好多~

济宁是出书法家的地儿 乔羽

乔羽

济宁是出书法家的地儿,因为济宁有出书法家的本钱。

济宁也是我的故乡。我生在济宁,长在济宁,直到18岁才离开。对济宁我还是了解一些的。济宁的书法资源相当丰厚,早就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铁塔寺“小金石馆”的汉碑,曲阜孔庙的汉魏碑刻,嘉祥武梁祠的汉画像石,邹城“四山”的摩崖石刻,峄山上历朝历代的石刻碑群,还有汉任城王墓那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的隶书,也是洋洋大观。它们共同构成了济宁丰富的古代书法资源宝库,也为济宁书法家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为当今济宁书法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扎实的人文传统。

济宁应当出书法家,济宁也就出了书法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生活在济宁的书法爱好者开始享誉齐鲁,走向全国。先是有个吕建德,率先冲出“万仞宫墙”,来到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接着又有18位年轻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孔孟之乡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这些有志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济宁青年,根植孔孟圣土,放眼华夏艺林,致力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书法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相继入展获奖于全国重大展览评奖活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彰显出当代济宁的文化特色。

说起来,我与吕建德还是蛮有缘份的,单是与书法有关的交往我们就有过好多次。大概是在1994年,济宁市郊区文化馆的馆长吕建德跑到北京来找我,说是郊区更名为任城区,让我为家乡写几个字,我便应允写下了:“我爱家乡,我的故乡在任城。”其实,这字应该由建德来写,他是书法家,字写得很好。建德是忠厚之人,为人、为事、为书都很到位,这之后,我经常能够听到看到关于他的一些消息,大多是他的书法如何如何等等。2002年夏天,我曾回过一次故乡,那时,建德已经成为孔孟书画院的院长,他力邀我担任孔孟书画院的名誉院长,我被建德的诚意感染,也就答应下来。今年春上,建德专程来京为我80岁贺寿,并送我寿字和寿联,字和联都是他的作品,这令我很是感动,难得他一片真情。此前,他还托人给我捎来广陵书社出版的线装书《<论语>——吕建德小楷书法》。那笔小楷,很见功夫和才气。读《论语》的同时,欣赏着建德那字字珠玑、行行俊秀、似春风拂面的小楷书法,岂不快哉?

济宁西去百里有个曹县,建德就出生在曹县一个书法世家里,他的祖上开着一家石印馆,祖父和父亲都是享誉乡邻的好写手。耳濡目染,建德从小就迷上了书法。工作之后,生活在孔孟之乡,融入血脉的儒家文化,似乎也是不求而在的。表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便是一种“中和”的审美指向。建德广得儒家文化的熏陶,又深受圣贤灵气的滋润,所以他的书法之根扎得非常坚实,艺术之花也开得异常鲜艳。

在书法上,我与建德也算是同道,都写小楷,也都写大字。我觉得,小楷的最高境界在于线条的若有若无之间。若有若无,我认为是中国书法里最高的一个东西,就是把虚实两个世界彻底地打通。建德的小楷接源魏晋,旁参隋唐,点画工丽,风神散溢,于不激不厉之中展露出浓浓的书卷气息。

大字上我与建德有所不同,也可以说是同中有异。我写大字多是为了送送人情;建德的大字却是榜书,他为省内外题写了不少牌匾。家乡“新世纪广场”5个大字就出自他之手,每个字有两米见方,唐楷中融入魏碑之神采,正书中揉以行书之韵味,古朴中有新意,遒劲中见飘逸,能做到人人欣赏和赞誉,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的书法家虽然很多,书法事业也很繁荣,但是,能写如此榜书的却不是太多,能够做到这一大一小兼得者更是少见。如此说来,建德的书法功夫也是了得。书法不同于别的艺术,在中国,但凡有一定文化的人对书法都有一定的认识。学习书法,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以为今人学习书法,起点一定要高,要多临帖,一辈子热爱书法,就要一辈子临帖。临帖的功底越深,创新的道路才越宽。既要学习古人,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新不能刻意,要把继承放在首位,再加上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有社会性,才有传统性。

从青年到中年,建德今年也是五十有六了,顺应自然规律,离开院长的位子,对其书法发展倒是一件好事。如果说过去建德与书法只是余事的话,那么,今后他就应该抖开膀子去做专业的书法家了。书法是心灵的舞蹈。如果建德不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他又怎么可能让历史中那些酣畅淋漓的墨气,来熏染他的人生呢?

酒是好东西。天子赐酒,美人劝酒,曹操煮酒,刘伶醉酒,陶潜菊酒,贺知章金龟换酒……千般万种的人生滋味,都因了酒的滋润而芳香四溢。与我一样,建德也好酒,他借酒袒露自己的自由个性,微醺之后,酒香、墨香搅和在一起,发酵了他的创作激情。他还通晓音律,吹了一手好笛子。从音乐的旋律中领悟到书法之灵感。我非常喜欢建德的草书作品,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变化无穷充分展现复杂内心世界的艺术震撼力。大家都在下功夫,但建德下的功夫有点不一样。他对传统怀有深厚的情结,而且远比一般人单纯、执著。这就成为他重要的特征,“既古又新”,古意不去的同时,又很有现代感。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书法家,必须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甚至整个艺术史中去接受检验。中国书法从实用的功能中剥离出来,已经经历了科举制的废止、自来水笔的广泛应用这两次巨大冲击,书法应用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而作为艺术的功能,始终没有消亡。哪一个时代不是浮躁的?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大量的泡沫中慢慢显现出来的。一个领域只要有那么几个真有才华的人不断在努力,那么这个领域就有希望了。

我心目中的书法家的标准是很高的,其中便包含与传统联系的深刻程度。

现在大家都知道传统的重要性,要去吸取,也正在这样做。但是,我们对传统到底已经掌握了多少?王羲之那个时代的书法,比如他写的那些手札,空间感特别强烈。但是后人,包括唐人、宋人、元人,离晋人的感觉就比较远。中国书法史上有 “书如其人”的说法,始作俑者当是汉代的杨雄。他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我理解:所谓书如其人,应当是指内在境界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换言之,也应当是人生行状与书写风格的一致性。很明显,建德有一种不断向传统探究的极大的欲望和热忱,这一点非常明显。建德近年主要写草书,他的草书写得还挺不错,比较大气,比较放得开,这也是很难得的。在他的笔下,巨幅大章,一出手动辄就是六尺、八尺甚至是丈二的巨构。洋洋洒洒,纵纵横横,笔走蛇龙,满纸烟云,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心灵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是要以自己的风格来做主的。只有真正的个人风格,才能表现一个艺术家的生灵。对于吕建德,说是人如其书,书如其人,也许是恰当的。没有个性,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书法艺术新的气象。建德注定一生都要在书法里讨生活了。我以为,建德在风格的追求上,还可以更张扬一点。

⑶ 整容换脸需要多少钱呢

你想的多了吧,就算是祛斑未必用的着换脸吧,你想的这个真的是太严重了呢,现在你对皮肤做的每一件事,在你老了以后皮肤都是会显现出来的,这个是我学美容的表妹告诉我的,我去斑那会也是她介绍给我的黛芙薇尔祛斑精华我才开始用的呢,没想到就是这么我干净了的,脸也变的白皙了的。

⑷ 过去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根据最新的银价价格,白银均价约1900元/公斤。1公斤=1000克,1两=50克。换算一下吧。50/1000 * 1900 = 95元。知道了吧,呵呵呵。

⑸ 现代书法名家有哪些

刘志军,职业书法家。1970年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自幼秉承家学,随祖父研习书法。数十年笔耕不缀,潜心主攻欧体楷书,兼修诸体,博采众家之长,近十多年来追随田英章先生的欧楷风格,独出新意,形成了舒朗隽秀的书体。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为中书协会员,广西书协会员、中国欧楷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金石书学研究会会员。
1999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获精英奖。作品被收藏。并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
2006年书法作品在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首届“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6年书法作品在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精英奖。
2009年书法作品《建国六十周年赞》入选中华颂.国庆六十周年全国群众美术书法大展,荣获银奖
2009年书法作品在纪念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创作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
2009年书法作品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1年作品“英雄赋”被韩国收藏家郑畅镐先生收藏。
2011年作品被中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国际研究院,毛主席纪念馆收藏
2011年作品(水调歌头。雪)(一勤天下无难事)被中国鸿缘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收藏。
2012年书法作品在首届“神州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获得神州书法百杰称号。
2012年书法作品在中国农村文化节书画展中,荣获优秀奖。

⑹ 韩世忠墓址在哪里

南宋名将韩世忠的墓一直在苏州灵岩山,不知为什么民国以来学者们对其提出质疑,有人认为应在湖州菁山,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及详尽的论证。也有学者依然坚持苏州说,同样著文进行了充分的反驳。在缺乏考古明证的前提下,问题的定论似乎还有些困难。

韩世忠像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一说绥德(今属陕西)人。他出身贫苦,十八岁从军,平西夏扰边,剿方腊起义,平苗刘之变,屡建战功,建炎三年(1129),授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次年春,以水师八千阻拦金兵十万渡江,与金兀术军相持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四十余天,此役扫灭了金兵的嚣张气焰,颇为后世传诵。此后,在与金军的对峙中,时有捷报传来。如绍兴四年(1134),大破金兵于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时论以此役为中兴武功第一。统三万兵,扼守淮河达七、八年之久,使敌人望而却步,与岳飞同为“中兴名将”。反对议和,力图恢复,终不得遂其志,反而遭到猜忌。绍兴十一年(1141),与岳飞、张俊同时解除兵权。曾为岳飞冤狱叫屈,面诘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自此辞去官位,杜门谢客,不再言兵,常纵游西湖,怡养天年。六十三岁辞世,葬于苏州灵岩山。

苏州灵岩山西麓的韩墓,前面矗立着一座很有气势的“蕲王万字碑”。这是淳熙四年(1177),宋孝宗追封韩世忠为蕲王时所树立,孝宗还亲题碑额“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个大字。同时,命赵雄为墓碑撰文,令周必大书丹,二人都为当时俊才,官至相位,不论文或字都属上乘。特别是记述韩世忠生平的这篇碑文,有约一万四千字,恢宏的文章令人感慨,虽不免有宣扬“愚忠”的一面,但主要篇幅还是着力于抗金恢复,将韩蕲王的英武忠烈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据测,墓碑宽近九尺,连同龟趺底座在内高达三丈余。如此高大的雄碑,加上有万余字的碑文,这在国内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人称天下之冠。加上周围地势开阔,其墓的气度的确不凡。

据有关记载,明弘治和清道光年间都对韩墓进行过修整。1939年6月,飓风吹倒了墓碑,碎了十余块。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当地灵岩寺主持妙真等僧人请工扶正,由于难复其原,只得分两段并做一排胶固。1949年之后,又对其进行修整加固,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外表仍颇壮观。数百年来,谒韩墓者不知凡几,其中不少诗人名士借碑抒情,留下许多感人的诗作悼文。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在1928年至灵岩山拜谒韩墓。后作诗云:“不读蕲王万字碑,功名盖世复何为。”

然而,在民国初年,就有人对此墓是否为韩世忠真墓提出怀疑,认为充其量只是一座衣冠冢,韩世忠的遗骨并不在其中。由此,争论遂起,因证据不足,成为悬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赵呜、培坤、金康《韩世忠墓址考辨》提出真的韩世忠墓应在浙江湖州市西南金鸡山之东麓的青山坞。其论据为:一是明《万历湖州府志》有“蕲王韩世忠墓菁山”的记载。菁山是山名,也是古集镇名,后改“青山”。因此坐落在青山坞的韩墓与文献记载相合。二是民众的口碑材料,当地老农称菁山墓为“王墓”、“元帅墓”,还说墓主“官大得很,同岳飞一起打过仗”。附近有一桥,名“韩家桥”,当地老农说,据传是韩府守墓家丁所造,而守墓家丁的后代,一直在这里生活到清同治年间。三是墓址气势非凡,金鸡山突兀于墓之西北,山脊绵延一公里,呈龟龙状。韩墓所在地即为“龙首”右侧,居高临下,极目远眺,气吞山河。按“文左武右”,韩世忠为武将,葬之右侧,礼仪得当,也符合其蕲王之身份。四是墓的规格、形制,背高十米,直径二十五米,有坟祠痕迹。墓前一坪台,曾设有龟驮的墓碑、华表、牌楼、界碑和祭奠用的石桌、石凳等,现还存有石人、石马、石羊各二,排场不小。再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呈斜坡形,有明显的坟城迹象,是个顶边宽四十米,底边宽一百六十米,两边各长一百四十米的梯形坟城。总之,其墓阙之宏伟,气势之浩大,非“王”莫属。

再看苏州灵岩山韩墓,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一是碑高三丈,宋代任何一个皇帝的墓碑都未达到过三丈,韩世忠的墓制规格怎么能僭越犯上?所以,此墓碑必定是明清时所造。二是韩世忠卒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到孝宗追封蕲王,这一时期,苏州、镇江、扬州一带一直是宋金争夺的区域,韩墓不会葬于这战乱频仍的地方。相反,湖州地区是韩氏统兵后期的辖区,韩家在这里有相当基础,归葬于此较为合适。三是灵岩山地形较露,山不成龟龙之势,不是王墓的理想之地,远不及群山环抱的湖州菁山。四是有关韩世忠葬在灵岩山的记载文字甚少,只有清同治《苏州府志》一条史料。而菁山韩墓却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其中最早的是南宋《嘉泰吴兴志》,其编纂时间距韩世忠离世仅五十余年,可信度不言而喻。可以推测,由于韩世忠率军队在苏州一带驻屯多年,坚持抗金,奋勇杀敌,有关战役及其夫妇的轶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里的人民忘不了这位抗金英雄,为了永久的纪念,所以修筑了灵岩山韩墓。

但也有学者提出商榷,张志新、姚勤德《也谈韩世忠的墓址问题》指出,南宋嘉泰《吴兴志》不仅版本差,且也没有关于韩世忠墓的任何记载。又查明嘉靖《吴兴掌故集》、清乾隆《湖州府志》、同治《湖州府志》、光绪《吴兴记》、光绪《乌程县志》等,均未见有载韩世忠墓的任何材料。所谓湖州菁山韩墓“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其中最早的是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说法,是缺乏依据的。

那么,为什么明万历《湖州府志》会有蕲王韩世忠墓在菁山的记载呢?在查阅了诸多吴兴的地方志乘后,初步推断是:万历《湖州府志》将清河郡王张俊之墓误载为蕲王韩世忠墓了。理由是:一、张俊与韩、岳同为南宋大将,还曾助秦桧陷害过岳飞,事迹昭昭,且同封为“王”。二、张俊之墓确在菁山,《吴兴掌故集》、乾隆《湖州府志》诸书都有载。三、万历《湖州府志》恰恰未载张俊墓,所谓民众口碑材料称菁山墓为“王墓”、“元帅墓”,还说墓主“官大得很,同岳飞一起打过仗”等也都与张俊的身份相符,可见其误载的可能性很大。而明确说这是“韩世忠墓”的,也许只是少数人的误传。

最主要的还有墓葬的规模问题。宋代是比较讲究礼仪的,诸臣丧葬都需按《礼院例册》的有关规定进行,如:“诸一品、二品丧……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槨及石室”。《宋会要》也载:“勋戚大臣薨卒……坟所有石羊虎、望柱各二,三品以上加石人二。”乾德年间规定,一品礼“墓方园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明器九十事,石作六事。”(《宋史》卷一百二十二卷)菁山大墓既发现了石槨,墓上还设有石人、石马、石羊和众多的石制品,可见此墓的形制与宋代的礼例不符。华表、牌坊、石人、石马、石羊等的配列情况,在明清墓上较为多见,因此很可能是明清墓,而不是宋墓,就是说既不是韩世忠墓,也不是张浚墓。

至于所谓苏州灵岩山韩墓诸不合情理之处,并不能成立。一其墓碑由宋孝宗敕命所建,还亲笔题有碑额。实测碑高有五米三五,龟座高一米七,额高一米二,总高八米二五。与明代徐达墓神道碑差不多。问题是宋皇陵碑的高度,未能找到有关资料。但据有关情况估计不会比韩墓碑小,说韩世忠墓僭越制度,缺乏根据。二说苏州为当时的战乱地区是不对的。建炎四年(1130),金军在抗金力量的打击下开始北退。绍兴四年(1134),南宋诸路大军均有战绩,绍兴和议后疆域基本保持在淮河、秦岭一带。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亮大举南侵,也没有越过长江。三灵岩山成不成“龙”势,并没有一致的标准,不能在今天的交通条件下去判断。如《灵岩山志》对其山的形势就倍加称颂,明黄习远《韩蕲王墓诗》就称灵岩山有“龙脉”。四记载灵岩山韩墓的文字不少,如明洪武《苏州府志》、正德《姑苏志》、《吴邑志》、《吴中灵岩山志》、清《江南通志》等记载都非常详尽,有清以来,几乎没有一部苏州、吴县的地方志不载韩墓在灵岩山的。

韩墓神道碑碑体过高而龟趺显得较小,这与明清时代龟大碑矮,比较稳健的风格不同。碑文基本均已风化,字迹漫磨殆尽,说明碑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与明清诸墓文字清晰的碑体又不同。韩墓神道碑之边饰云纹比较古雅;碑额之夔龙显得短拙而简洁,雄浑而有力,与明清时代盘曲多鳞,细长天矫的风格不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韩墓碑不同于明清碑刻的显著特点。可以说,韩墓碑流传的序,有明显的宋代风格,《宋史·韩世忠传》又本之于碑文,可见其碑不可能是伪作。

最后,韩世忠为什么要葬在苏州?其直接原因就是碑文中所说:“敕葬于此”。即是宋高宗敕命将他葬在苏州灵岩山的。其间接原因,应与韩世忠领军长期居住苏州有关,韩府曾设置于苏州城内。那么其是不是衣冠冢呢?据《宋史》记载,韩世忠大葬时,“赐朝服,貂蝉冠,水银,龙脑以敛”。“敕命徐伸护其事,吴、长洲两县令奔走供役”等。韩墓不可能是衣冠冢,当时也没有建衣冠冢的制度。更不可能像某些学者推测的那样,为防备金人的其他人的破坏,而去建造这样一座巍伟的假墓。

学者的辩论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苏州灵岩山韩墓,这次辩论是否真的搞清了韩世忠墓址,似乎仍有待进一步作考古的判断。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有多少韩益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