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怎么导入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怎么导入

发布时间:2021-02-27 12:40:56

『壹』 初中历史: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华名族复兴道路上有何历史意义: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版了帝国主权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
2、国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和平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充分集中,因为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课间十分钟休息过后仍不能安定下来,一些偶发事件,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加之学生自身对历史不重视,还有家长的因素,因此对历史老师来说,采用适当的精彩的导入,比如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叙述、直观性的视频画面和启发性的问题等方式给学生一些恰当的、较强的信息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活动,把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迅速从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我平常上课采用的最多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一:我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设计的导入语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有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学生回答完后,我总结: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没有达到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的导入语既达到复习了上一节内容,而且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顺利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例二:在讲《秦朝的统治》时,首先要求学生回顾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③统一度量衡,统一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设问:你们知道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的影响外,还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为什么秦朝存在的时间会这么短?大家想知道秦朝的兴衰历史吗?我们这节课就学《秦朝的统治》。
二、设问导入法
设问法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诱导学生,给学生以极大的悬念,扣住学生的心弦,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秦的统一》一课中,我设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为什么他要称自己是皇帝呢?”、“为什么秦朝要修建长城?”。这几个疑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课中;再如讲《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是创造力之神努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来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经这样一渲染,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下面所讲的内容上。
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图片导入法
图片导入就是上课前把相关的历史图片出示给学生来增强历史课的直观性。例如我在讲九年级上册第四课我是先出示美国的国旗,让学生观察图案有特点?上面的星星的横条各代表什么?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带象征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50颗小星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然后设问,如今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北美13个殖民地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呢?通过这样导入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下面的内容,自然有着兴趣。
四、故事导入法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有时候我就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事实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们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持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有时候我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许多成语故事,作为导入的材料。例如:用“一鸣惊人”导出楚庄王问鼎中原,用“纸上谈兵”导入长平之战,用“朝秦暮楚”导入“合纵与连横”。在讲到赤壁之战时,我用成语“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导入,请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的大致经过,讲到淝水之战,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来导入。这些成语故事虽然为学生所熟知,但是究其来源却大多鲜为学生所知,故利用成语导入,颇有新鲜感,而且饶有兴味,可以使学生迅速地产生求知欲。
五、歌曲导入法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歌曲或者让学生唱歌曲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种导入法在课前一般由教师准备好录音带、音频、视频。如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课时,可以先放《春天的故事》,教师提问:“这首歌歌颂了哪一项英明政策?”学生回答:“邓小平对外开放的英明政策。”由此教师可顺势导入本节的学习;在讲“九·一八”事变前,可以先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悲愤沉重的音乐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了那耻辱的岁月,如泣如诉的呼喊激发了学生了解事件的欲望。教师提问:“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就可以接着过渡到“九·一八”事变的学习。
六、影视音乐导入
影视音乐导入就是运用多媒体演示视频、音乐,引导学生观察、聆听,进而提出相关的问题,切入到本课教学,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从情绪上和思想上进入到历史的情境中。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前不久电视热映新版三国,我想到学生对三国比较熟悉,但是对战役不感兴趣,如何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我就从网上下了一些三国的图片和三国的主题曲,把三国的图片制成影集连续放映,并播放主题曲,学生听着动听的歌曲,欣赏着美丽的图片,如痴如醉,把学生带入到遥远的三国时期,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这部电视剧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说出你的理由。”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一个个高举着小手要求发言。可以说这节课的导入是相当成功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诗歌导入法
一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学生能齐读,效果更佳,可以振奋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里的内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进行导入,让学生齐读这首词,回答:秦皇汉武指的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学生很喜欢这首词,加深了对他们的文学熏陶,也引入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比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效果要好得多。
八、节日导入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特殊日子,用这些特殊的日子作为导入语,在教学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用3月12日植树节导入孙中山关注民生的学习;用8月1日导入“南昌起义”的学习;;用7月1日导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学习;用10月1日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学习。也可以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导入“鸦片战争”的学习。当然,世界历史上也有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用7月4日美国独立日来导入“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用7月14日导入“法国大革命”的学习。
以上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方法的认识和实践,在运用材料设置情境的导入方式中,有用于渲染烘托气氛,已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当然有些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总之,引之有法,引无定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创新方式,恰如其分地设计导入,一定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叁』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在哪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培养
1、学会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2、通过赎买政策的学习培养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史实、分析原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2、“一五”计划的制定;3、三大改造的完成;4、经济建设成就;5、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三)情感教育
1、认识中国共产党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决心和勇气。
2、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3、认识宪法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板书设计
过渡总路线
1953 一化三改造
指 导

“一五”计划
1953~1957 重 农
工+工 社会主义改造
业 商
落 实

一届人大(1954)
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建设 三大改造
1953~1956 农业:互助组 合作社 建设 农:完成计划

手工业:互助组 合作社
工: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保护 资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 成就 交:铁路、公路建设
标 志

社会主制度基本建设(私有制→公有制)
三、教学导入
回顾前两节内容导入
1、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党和政府领导人民通过哪些措施巩固了人民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
(基本解放大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2、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内容教学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度
1、问:过渡时期是哪一历史阶段,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问: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
(人民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好转)
3、问: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1953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它有哪些主要规定?
(学生阅读回答。略)
4、导:“相当长的时期”。当时估计至少要用15年的时间(实际上只用了3年)。这说明当时党犯了右倾保守错误吗?(不是,新中国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基础不雄厚,党充分估计了建设困难,做到了实事求是)
5、导:总路线中“一化三改造”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化”和“三改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6、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思想和理论上解决了新民主义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则已在实践上推进了这个转变。根据总路线,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五”计划(要求学一阅读计划内容并观察图表,认识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过度:总路线是照耀新中国各项工作的灯塔,“一五”计划是具体实施“一化三改造”的蓝本。那么,在工业建设的同时,国家是怎样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呢?
(学生用10分钟阅读本目,教师用谈话法弄清问题,加深理解)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1953年以前新中国农业状况如何?
(封建土地制度已消灭,个体小农经济大量存在)
(2)为什么要改造农业?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分散经营,个体劳动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制约了工业化步伐和城市建设。直接原因:出现“粮荒”
(3)如何改造的?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步骤: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释:初级: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高级: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教师略提,与农业步骤大体一致即可)
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和难点)
(1)回顾:新中国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曾采取过哪些政策和措施?
(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通过“五反”打击不法资本家;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其有计划发展)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不采取如同对官僚资资本企业那样没收的政策,而是赎买呢?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具有一定先进性,实行改造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其实业救国实践有益于民族经济的振兴;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为中国地命作出过贡献;民族资本阶级原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拥护党的领导)
(3)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其步骤是从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实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再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上海纺织业巨头荣毅仁第一个把荣氏纺织企业捐献给了国家。
(4)导: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采取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5)观察“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反映了什么现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从长远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1、学生阅读本目,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三方面归纳建设成就。
2、要求学生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思考:成就有何特点?
(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基地;交通建设成就巨大)
3、分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成就突出的原因有哪些?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订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②党选派大批优秀干部领导、参加工业建设。③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工人积极性空前高涨,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④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⑤科技人员的努力奋斗。⑥苏联的援助。
(四)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要求学生联系政治常识回答,现行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03年国家修改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何时确立的呢?
2、学生阅读本目,教师指导学生把握:①宪法的内容;②宪法制定的意义;③政协职能的变化;(小字)

『肆』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一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探究预习习题: 1.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必做) 2.请你为中国开药方。(选做) 3.办小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选做)探究预习提纲: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文字、图片资料。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初步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对比香港被割让与香港回归。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对比15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与1997年香港回归,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感受到祖国今天的强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准备〗 学生情况分析 霍山二中八年级学生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城乡结合部,有的来自农村,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浓,对历史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承古代史,下启近代史。经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铺垫,学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崛起和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经过暑假后,学生对前面的知识难免有些遗忘。为了便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必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分析第一单元的前言,布置收集材料的任务和课前预习的问题。 教具准备 1.教师课前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图”;电影《林则徐》片断。 3.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4.根据收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广州禁烟 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2100万元――增加财政负担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然经济被解体 关税协定――丧失主权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解决少数学生缺乏资料来源的问题) 学生根据资料介绍: 1.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2.毒品有什么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思想教育) 一、虎门销烟 教师设疑: 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是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代表发言: 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设疑: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 材料二:当鸦片未盛大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材料三:(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材料四: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英)蒙哥马利马丁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给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大量白银外流,造成清朝的财政危机;官员吸食鸦片,愈加腐败;士兵吸食鸦片,丧失战斗力。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 由此可见,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后果。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 禁止鸦片走私。 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影《林则徐》片断: 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和虎门销烟。 教师过渡: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可是,英国却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并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来记忆历史知识) 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丧失主权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学生回答: 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南京条约》的内容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学会论从史出,防止死记硬背) 学生回答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 割地: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2100万元――财政负担增加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关税协定――主权丧失 思维拓展: 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并各抒己见:略。 教师引导、归纳: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设疑: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回答略。 思维拓展: 请为中国开一剂药方。 (设计意图:创设历史情境,拓展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 当时有一位开明的思想家叫魏源,就为中国开了一剂药方,写了一部书叫《海国图志》。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师提问: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追问: “师夷长技”能“制夷”吗?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略。 教师总结: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落后挨打,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御外来侵略的抗争史,又是不断寻找救国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总结 1.教师简介香港问题的由来。 2.多媒体课件展示录像《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3.学生合作探究:150年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和香港重回祖国怀抱的强烈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学生该怎么做?〖教案点评〗 此教案大胆跳出教材,结合现实,以毒品的危害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英国走私鸦片原因的探求欲,并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罪恶的鸦片贸易的痛恨,对殖民者卑劣行径的痛恨,突出体现了历史学科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功能。缩短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的兴趣。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教学手段,用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表现虎门销烟的民族豪情,鸦片战争失败的民族耻辱,能激起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反思,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既有血和泪的感性认识,又充满了理性的反思;既有教师的循循善诱,又有学生的合作探究;既有历史的沉重与悲伤,又有现实的光荣与自豪,还有对未来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梦想。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节课的要求:能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依据此要求,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林则徐怎样禁烟最有效。是否有历史责任感,做一名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 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中香港岛和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特点,讨论导致这一位置特点(位于东南沿海)的原因;组织讨论这些地区的开放与今天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注重学生的阅读、语言表达、知识迁移等能力的得到提高。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三)教学准备学情分析: 、 学生大都看过电影《鸦片战争》《林则徐》或有关通俗读物对鸦片战争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学法和教法: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文中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象,故事叙述,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学生课前准备: 编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 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文:(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表格不仅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梯形、树状等。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收集有关鸦片的特性及有关鸦片对人类的危害,了解世界反毒斗争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教材分析: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教材的重组与选材: 从本节课内容看,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叙述林则虎门销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除了林则徐,还有许多民族英雄,如: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须教师准备许多资料供学生参考,体现人民的反抗侵略的精神。 教材的重大变化。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的编年体描述历史的惯例,以主题的方式再现了历史,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由于这一节内容几乎把旧教材两节课的内容都融入一节课文学,内容多了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也就了有自信,就可以创设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演示、启发、阅读指导等综合教学方法。板书设计: 第 根本原因:英看中了中国的市场价值 一 课 直接原因和借口:虎门销烟 鸦 片 战争的性质和战败的原因 战 争 战 《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的 争 烽 影 烟 新思想:魏源著有《海国图志》 响 教学过程: 本课要求 要求学生把准备的资料,设计的表格等内容贴在自己的展板上。确定小组的序号,说明评比项目包括:小组发言 3 分,资料准备充分,处理得当 4 分,故事叙述流利,情节入情入理 3 分。鼓励同学踊跃发言,为组挣分。 导入新课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同学们阅读第一单元引言,阅后思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 学生:活动略。 师:1840 年----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部受尽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体现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鸦片战争的烽烟》。 讲授新课: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师:引起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借口是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对了,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师:林则徐为什么销烟? 学生可能回答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太大。 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生:纷纷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英国在 17 世纪中期, 18 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 世纪 60 年代以开展了产业革命。19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首先是棉纺织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 19 世纪中期,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强大的工业生产能需要寻找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正是英国理想的侵略对象。起先,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毛织品和印度棉花,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品。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后来,英国商人发现鸦片可以获得比成本高得多的利润。由于 鸦片的激增,中英间的贸易逐渐发生了变化,英国由贸易逆差(即入超)变为顺差(出超) 。 师:鸦片有什么特性? 生: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回答。 (略) 师:阅读课本的大、小字部分有内容,进行分组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危害? 生:活动过程略。 师:展示现代影片《中华之剑》,鸦片输入后当时有关图片,进行总结:损害身心健康;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政府统治危机等。正是因为鸦片私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所以,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 假如你是林则徐,想象一下你怎么禁烟最有效? 生:活动过程略。 师:禁海口,禁吸食的禁烟方法,都很难彻底禁绝鸦片泛滥。经过调查研究,林则徐决定从禁货源入手。禁货源就是要把英国鸦片贩子囤积在广东海面趸船上的鸦片查缴,以彻底禁绝鸦片,这一禁烟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但也是最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组。概述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活动略。 师:在学生概述后,总结为:(1)决心坚定。 (2)措施有力。查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 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请同学们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体会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活动过程略。 师:虎门销烟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可是虎门销烟却成了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中英《南京条约》 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虎门销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借口,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 从 对战争过程进行介绍。 1840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到 1840 年 8 月英国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为第一阶段;1841 年 1 至 5 月,从英国攻占香港岛开始到《广州和约》订立为第二阶段;1841 年 8 月至 1842 年 8 月,英舰队从广东海面北上直至《南京条约》签订为第三阶段。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 有的学生可能问(给学生质疑空间,迸撞智慧火花)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教师:鼓励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略。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这场正义战争中战败受辱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 (图示《装备齐全的清军》)道光皇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 1842 年 8 月,英军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现在大家互相看看展板,关注下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越有创新越好。 生:分组评选优秀者在全班展示,评选时,注意表格形式的创新,表格内容的正确。重点内容必须记忆。 师:我做的表格供大家参考: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割地 ①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

『伍』 求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历史教材的word文档或电子书。就是从元谋人开始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到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上面有相关的资料,不过需要慢慢整理哦

『陆』 初中历史 北师大版 教案 下载网址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1604
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套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简表??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3)通过小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767
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套教案[北师大版][八年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套教案[北师大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能力目标:(1)...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362
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67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教案[九年历史教案]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课程标准〗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但丁《神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风格特点、历史作用和艺术成就等基本内容。讲述达•芬奇的主要成就和艺术...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2868

北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1-11课[九年历史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11课教案第l课俄国向何处去第2课苏联的崛起第3课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第4课“大萧条”与“新政”第5课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之一第6课邪恶的轴心第7课疯狂的战车第8课正义的胜利第9课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学习与探究之二第10课“冷战”与“热战”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俄国向何处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怎么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