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历史的风中国

历史的风中国

发布时间:2021-03-09 14:57:03

中国历史风动的政治人物

商朝的伊尹,西周的姜尚,周公旦,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秦国的百里奚,吴国的孙武,楚国的伍子胥,战国时的更多吴起,乐毅,邹忌,商鞅,李悝,李牧,晏婴,廉颇,孙膑,田忌,苏秦,张仪,白起,韩非,李斯等等,汉朝的张良,韩信,萧何,董仲舒,桑弘羊,三国的曹操,诸葛亮,南北朝十六国时的前秦王猛,西魏苏绰,唐朝的有长孙无忌,魏征等,宋朝的赵普,寇准,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岳飞,刘光世,韩世忠,文天祥,元朝没听说,明朝有刘伯温,张居正,袁崇焕,清朝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⑵ 历史上登陆中国的台风是哪个

我们所说的台风实际上是一种强热带气旋
每年都有很多,一般在7——8月为最多,范围几乎涵盖中国大陆沿海省份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山东登陆点,当然台风在台湾登陆的次数应该算最多了,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台风这个名字(来自台湾的风),在美国,称飓风
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

⑶ 为何秦国并将当时口中所喊 风是指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可曾有风国

应该是老谋子的电影吧?

========================
记:电影中老是有士兵喊着“风、风、大风、大风”,这种很民族的东西,不知从哪来的?
张:完全是创作的,因为我想古代打仗时一定要喊出一些声音,就像击鼓和鸣金。古战场在旷野中,一定是用人声传递,即使是冲锋的战士也要喊。当时我跟谭盾讨论时,就想创作这么一个词用于喊。谭盾说就用家乡话,我说当然得用陕西话,因为是秦军。所以想了一两天,就想出来这么个“风”、“大风”,因为陕西话里的“风”如果用男性的声音喊的话,鼻音很重,有很大的共鸣。而且中国不是有《大风歌》吗,“大风起兮云飞扬”,所以一说“大风”就会感到很豪迈,我觉得用这个词很好。

⑷ 为什么从史记之后中国古代社会开始了大量编写王朝历史的风气

从史记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大量编写王朝历史的风气,主要是一是各朝代都重视将本朝代兴衰留给后人评价,另外编写本朝历史可以从中找出兴败原因总结历史经验,更好维护统治地位

⑸ 历史上登录中国最强的台风是什么哪一年,

历史上登陆我国大陆时风速最强的台风是1956年8月1日登陆浙江象山的5612号台风WANDA

登陆后的WANDA风眼迅速堵塞,继续前行,横贯浙北大地。所到之处,风雨大作。浙江市岭站过程降雨量达694毫米;浙北内陆各站点均测得12级以上风。绍兴测得43M/S阵风。杭州平均风力达11级,阵风达35M/S以上,美丽的西湖风景区遭到巨大破坏。当上午10时WANDA中心经过杭州时,杭州市气象台录得958.7HPA的气压,这个记录也成为杭州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气压极值。杭州死亡71人——在此之后的32年里,杭州再也没有经历过这样惨烈的风灾。上海亦测得30M/S的平均风速和34M/S的阵风,徐家汇天主堂尖顶重400千克的铁制十字架被吹折倒挂,从此以后,上海再也没有受到过一次强台风的侵袭.

由于地形的破坏,WANDA的强度逐渐减弱,并在皖北减弱为一个热带风暴。由于副热带高压不但没有退缩,反而继续维持甚至西伸,致使WANDA继续以西北方向朝内陆推进。她广大的环流和充沛的水汽给中国10个省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北到天津,南到厦门,西到秦岭,衡阳,都覆盖在WANDA的8级大风之下,而安徽境内部分气象站依然能记录到12级阵风.西北太平洋上丰沛的水汽此刻化为暴雨,被WANDA倾洒在三分之一的国土上。华北平原暴雨成灾,太行山麓的平山县狮子坪24小时降雨385毫米,海河发生大洪水。北京亦受到强降雨侵袭,24小时雨量434.8毫米,造成大兴42个村庄过水,永定河水位暴涨。而WANDA也成为建国以后第一个严重影响北京的TC。在与北方冷空气的配合下,WANDA甚至在吉林的第二松花江流域制造了建国以来该地第一次洪水,4人因灾死亡。

8月3日之后,WANDA经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减弱后的低压消失在陕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风停了,雨歇了,潮水退却了,然而留在华夏大地上的却是满目创痍……这场空前的浩劫在全国共造成超过5000人遇难,仅浙江就有4925死于非命,1.7万余人受伤,220万幢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毁坏,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当然,关于死亡人数有很多种说法,限于当时的救援条件和政治环境,实际的遇难人数可能更多,但这已经不重要,因为4935以及其他一系列惊人数字注定使WANDA载入史册——无论是热带气旋年鉴还是地方志书,你都可以在最显眼的地方找到她。对于风迷而言,5612WANDA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王者。对于亲历者而言,5612WANDA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WANDA的生命长度并不出众,仅仅8天。然而就是这短短几天,成就了WANDA,使她在中国气象史占据着最醒目的位置,甚至一度有“中国大陆第一台”的称号。但4629条冤魂和无数的财产损失不应只告诉人们这些呆板的记录——人定胜天不能继续成为金科玉律,事实上它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人无法战胜自然。如今,当年干部群众冒着17级狂风去保卫海塘的做法已被认为是很不明智的。2004年面对强大的云娜,浙江人选择了转移:我们应为此而欣慰。然而,无论当年的做法是怎样的大错,毫无疑问,有一点值得深思——50年前,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真正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给了人们群众抗击天灾的强大动力,而今天呢?结合刚刚过去的碧利斯,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呢?

6年之后,同名WANDA的台风让香港人体会了“中国第一风速”所带来的巨大痛楚,为WANDA弥补了没有留下风速的遗憾。历史总是非常幽默的,2005年西半球的KATRINA横空出世,以与5612相同的最低气压、只相差3HPA的登陆气压、同样具有威力的风暴潮和洪水使新奥尔良沦为地狱;使密西西比人把CAMILLE的名字从墙上划去,换上KATRINA;使加斯维尔顿飓风的魔影赫然显立.但KATRINA无论如何也无法推翻WANDA的统治——南庄,是49年前的新奥尔良,WANDA永远是横在KATRINA头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5612惊世骇俗的表演将被永远铭刻在编年史上。

“八一台灾”50年后,南庄平原上树立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示永远铭记。当5612温黛100周年纪念日到来时,希望人们依然记得她。历史证明,超级台风WANDA将在未来某一个时刻重新诞生;但我们也希望,到那时惨绝人寰的悲剧不要重新上演。当然,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⑹ 中国有历史上有没有12级大风


2006年8号台风“桑美”,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8月10日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时,最大风力竟然高达17级,台风登陆前后苍南霞关测得68米/秒的极大风速,同时伴有特大暴雨.浙江南部及福建北部蒙受罕见巨灾,死伤极为惨重(死亡人数估计高达千人以上).

⑺ 历史风是什么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⑻ 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风灾是什么样

虽然“大禹治水”就是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洪水顽强抗争的缩影,但直到《管子》“度地”篇,才提到了除洪灾外的旱、风、冰雹灾等。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先民认识自然灾害的新起点。自此,正史和各种野史记录自然灾害便成常态。那么,有史记载的风灾是什么样呢?
史载,汉高祖二年三月,彭城(徐州)大风,从西北起,折木拔屋,扬砂石,昼晦;汉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者寿春大风,毁民室,死人。隋唐至五代,风灾发生的频率又高一些,平均12年发生一次风灾,较两汉时期16年一次风灾缩短了4年,且此时风多与大雨、冰雹结伴而行,造成重大人员死伤。如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7月,“杭州大风,海溢,溺州民五千余家,死四百人,苏(苏州)、湖(湖州)、越州(绍兴)等亦同”。
而宋、元、明时期,风灾的记录更为详细。宋代发生风灾76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达5次,宋真宗大中样元年(1008年)8月,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大风,造成“折木、坏城门,军营、民舍,压溺者千余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8月,“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覆舟溺死二万余人”。
而元朝几乎两三年就发生一次风灾,统治不到90年的时间内累计发生风灾41次。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7月,“暴风起东北,雨雹兼发,江湖泛溢东起通、泰、崇明,西尽真州(今扬州仪征一带)民被灾死者三万四千八百余户”。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6月,“温州飓风大作,死者万余人”。
明代发生风灾42次,清代95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各两次,可见明清时期,人们防范风灾等的能力明显强于前朝。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8月,“扬州泰兴、海门、如皋等处,狂风大作,屋瓦皆飞,骤雨如注。漂没官民庐舍数千间,男妇死者不计其数”。第二年,万历十年7月,“苏、松六州县潮溢,坏田禾十万顷,溺死者二万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7月,苏州、松江府所属崇明、上海、常熟等19个州县飓风大作,大雨倾盆、田禾被淹、房屋漂没,仅崇明就淹毙1.2万余口。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风灾发生的频率是随人口规模的扩大逐渐提高的,且主要集中爆发于东部沿海农业比较发达地区的夏季。谢肇浙《五杂组》一则“龙卷风”的记载,就让人看到,当时人们恐惧风灾等自然灾害的程度大为降低:“国初(明初)山东历城王氏方鳏居,一日天大风,晦冥良久。既霁,于尘坌(尘埃)中得一女子,年十八九,云外国人也,乘车遇风,欻(迅速)然飘坠。遂为夫妇。今王氏百年科名,贵盛无比。”明代发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事件,还说明当时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已上升了一个新高度:“风之微也,一纸之隔不能过;及其怒也,拔木折屋,掀海摇山,天地为之震动,日月为之蔽亏。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者耶?”
古代一路刮来的“暴风”,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给现代人一些启示,只有认识自然规律并保护自然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阅读全文

与历史的风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