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对中国历史恶搞的看法

对中国历史恶搞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1-03-09 09:43:22

① 面对恶搞文化,你有什么看法

恶搞时代的到来,不能单纯的解释为青年一代的堕落和道德迷失。而仅仅是市民文化的一种,是在当今社会压力过大和生存空间纷繁却又内心寂寞的新的社会转型期间的青年一代的自我发泄和娱乐的途径而已。这种市民文化应该高于普通的文化,属于网络市民文化的一种。单就其制作者而言,主观恶性应该是微乎其微的,笔者有时也会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之余写出一点带有恶搞性质的“大作”来,但却从来没有说是刻意以此贬低和嘲笑他人。

恶搞的结果,本来也是应该与金钱没有关系的。众多人士在评论相关事情的时候总是把金钱的诱惑和恶搞作为必然的联系来批评。但是就很多网络恶搞的本身来说,仅仅是以娱乐为目的而已。何况,在目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里,出现这类事情,我们应该可以把它理解为在一个经济多元的社会环境驱动下的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多元的文化虽然不能适应全部社会成员的口味,但是其既然能够长期存在并且迅速发展,那至少也能证明其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魅力的。

所以,坦然的来对待网络恶搞,无论喜欢与否,请君一笑了之。

② 对恶搞和篡改历史的影视剧的看法

现在的古装剧可以说都是现代剧,只不过借了古人的样子而已,甚至谈不上篡改历史,压根就不是历史,包括那些所谓的历史正剧也一样

③ 有没有关于中国历史的搞笑段子 😔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版396年。
晋孝武帝由于权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已经快要三十岁了,按年龄应该要被废弃了”,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享年36岁。
由于当时的太子司马德宗愚昧软弱,权臣会稽王司马道子又相当昏庸,于是无人追究此事。而张贵人在这件事后,不知所终。有一说是张贵人趁皇宫一片混乱,收拾金银细软潜逃,自此史书上再不见关于她的记载。

④ 对于当代学生恶搞古代诗人的看法

我不赞成学生的做法,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可能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反映了学生文化修养亟待提高。

⑤ 谈谈你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你的问题太大了

⑥ 对于恶搞现象的看法

灵魂残废的恶搞现象2006-09-11 19:47材料一:去年12月18日,电影《无极》上映的第四天,31岁的自由音乐人胡戈用5天的时间精心构思了一个绝妙的剧本,然后又花费4天的时间,在自己的电脑上,用一套名为“Vegas”的视频软件,完成了被无数网友奉为经典PV的《馒头血案》。

材料二:小胖的恶搞让多少人记住了哪个小孩,如果要是一个名人被这样恶搞的话,还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风波呢,可怜的一个小胖最终也没有听说过什么诉诸于法律的传闻。而一个“后舍男生”也是继芙蓉姐姐菊花姐姐之后的一个网络传奇,当然如今的“章鱼村”以及“吉祥三宝”都被人恶搞起来了,只要背后有故事有搞头自然就会有人仗剑而出。

材料三:前不久,长沙广厦新村小区旁的一家大饭锅饭店竟然以油画《开国大典》做宣传,画中加上了一句广告语“同志们大饭锅成立了”……而饭店二楼的横梁上也贴满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工作、生活的图片作为装饰。

近两年来,“恶搞”似乎已成为社会上一种流行现象。诚然,互联网于悄无声息之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当电视娱乐和纸介娱乐越来越同质化而毫无创新的时候,人们开始渴望一种新鲜的、更刺激的娱乐方式来打破日常生活的乏味和平静。于是,“网络恶搞”应运而生,并带给人们无限快感,“网络恶搞”也很快由网络媒体走向其他媒体,由媒体走入现实生活,但同时也滑向了道德和论理的反面。如果说“恶搞”做为娱乐,带给人会心一笑愉悦心情的演绎,那还是可以令人接受的,本来就是娱而乐之,通过滑天下之大稽以逗民众开心一笑,本无可厚非,但无厘头到拿国家和民族感情当玩笑,的确是触犯了价值观、道德观的底线。

笔者昨晚看到央视的一档节目,请来了董存瑞生前战友做嘉宾,其用意居然是应对业已成风、时下流行得正欢的“恶搞现象”,针对董存瑞到底是不是英雄一事现身说法,该嘉宾几乎是老泪纵横,的确令人痛心,英灵何安呢?!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一大悲哀。

有人说,这是人们用自娱自乐来屏蔽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娱乐,用解构的方式对权威、严肃、正面的东西进行嘲讽,用无厘头来缓解自己的郁闷,这样说的确也不无道理,或许这也正是“恶搞”的初衷。比如由央视三套制作的叫什么心灵的节目,人们经常看到“明明”、“孙大圣”等熟悉的面孔牵头“恶搞”,掌声和笑声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电视完全不顾你的感受而制造出一些可以代替你感受的效果,那么网络也自然可以对人们日益退化的神经肆意蹂躏。

而现实是“恶搞”走向了现有主流文化的背叛和颠覆,将正常的道德、伦理,甚至人性践踏于脚下。如一些喜欢恶搞的网友所言,“这是纯粹来自民间的娱乐。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用不规则的,电视上、纸媒体上看不到的话语方式,用逗笑的方式让大家高兴。”如一些所谓的“80后作家”拿“道德良知当玩笑”,这些来自草根的夸张的“搞笑”和“恶作剧”,“不肯遵循任何幽默的规律,随心所欲地挑战着人们日渐萎缩的想像力和笑神经”,也突破了人之为人的精神藩篱,确实过了头了。

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和不真实的信息传递使网络露出了“魔鬼的狰狞面目”,“恶搞”成风便是最为直接的表白,但网络只不过是死的媒体,真正露出狰狞面目的是背后操作的那些人、是一股从国外刮来的歪风邪气。这股歪风邪气一到国土便迫不及待地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主流”的表现形式,是广泛存在于不良思维中有悖正常社会伦理和媒体伦理的“失范现象”,而这种“二十年未曾目睹之怪现状”很快流窜于现实生活,的确是到了正义可忍耐之边缘,必须加以遏制。

无疑,“恶搞”具有强烈的眼球效应,当然,也有一些个商业利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信息优势诱导更大的需求,利益主导是其背后无可替代的“元凶”,在某些商家眼里,利益从来都是凌驾于道德和人性之上的,而传统媒体参与“恶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恶搞”这一“崭新的拥有无限支持的文化形态”面前,传统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不分是非曲直、污染民众精神空间的“始作俑者”,它看似满足了人们追逐娱乐、享受自我的权利,其实这些只不过是媒体商业利益下虚幻的衍生品和相关垄断者制作思维的枯竭信号而已,而一些主流传媒的“随波逐流”也暴露出某些资源的占有者对基本是非判断能力和判断意识的集体缺失。

如今,社会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文化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原有的正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主流的统治地位,而新的娱乐元素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影视作品形式多变,娱乐节目花样翻新,网络文化更是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娱乐对象从普通人到明星、名人,各种版本的改编、剪辑、“恶搞”层出不穷,通过颠覆传统带来快感,通过受人追捧带来满足感和自我实现带来成就感,都使“恶搞文化”得已滋长蔓延。不得不承认,“恶搞”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娱乐形式之一。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应该成为可以强奸伦理和人性的借口。

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极为广泛而渗透性极强的传媒平台。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对媒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在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网络等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生活环境越来越时尚化的同时,“恶搞”正给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制造了不可回避的污染,产生了严重的误导,这既暴露出当前某些引导舆论的媒体和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透射出在追逐市场利益中值得警惕的道德滑坡现象,这种现象若任其泛滥成灾,将遗患无穷。

那种试图借助传媒颠覆几代人心中的英雄形象的行为的确是恶性的、丧失人性的、发人深省的“灵魂残废”。如果说把雷锋与一位女同志的正常书信交往硬往“姐弟恋”上贴的做法无聊可笑的话,那么,把英勇抗日的铁道游击队员丑化为脏话满口的参赛歌手,就是对民族英雄和先烈们的大不敬,是对民族精髓的反叛。

它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社会秩序和良知,同小泉拜鬼为军国主义招魂一样值得高度警惕!

希望所有有着正常良知的国人利用一切可利用之途径对这类“极其恶性”之事件形成人人喊打之态势,决不予其以任何可成长和喘息之空间,以最威猛之手段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还民众精神生活以洁净环境,让乌烟瘴气不再随风飘摇!

⑦ 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谋略型的文化。历史中充满暴力,恐吓,欺骗。比如黄袍加身,假仁假义的闹剧,帝王将相谎话连天,仁者爱人缺乏实际操作性,空口支票。都是骗人的伎俩。

⑧ 关于中国古典文化恶搞的看法

恶搞可以让绷紧 严肃的神经暂时脱离正常轨道 游离于传统之外。本是一种自嘲 于放松。可现在的恶搞文化已经完全恶俗化了 挖空心思的恶搞只会是小丑般拙劣的表演。恶搞之风伸向古典文化 只能说是国人道德感的沦丧,中国人向来处于矛盾当中 总是在不断否定自我于推翻传统中 因为我们对历史总是自卑的 在这种复杂的心理下产生的恶搞 总是带有一点嘲讽于侮辱

⑨ 根据所学知识对恶搞英雄人物的网友或媒体提出几点建议

1、英雄人物应该被尊重

英雄并非是任人涂抹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前进的旗帜。记的郁达夫在悼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夸张一点说,“恶搞”不仅会淡化我们对英雄的怀念,长此以往,还可能会使我们失去楷模,失去进步的方向。

2、网友以及媒体要懂得适度控制

网络“恶搞”对于青少年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很多青少年不知道革命经典的来龙去脉,在“恶搞”这种手段影响下,就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误区,会影响他们对革命历史的正确认识,对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即使在现代文明、自由的社会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不允许随意娱乐化的;几千年灿烂文明留下来的文化传统,也不允许庸俗化。

(9)对中国历史恶搞的看法扩展阅读:

恶搞主要模式:

图片经过二次加工编辑,制作成对话形式,或者借助软件制作成gif的形式,也能达到恶搞的效果,到2014年,网络流行的有搞笑gif、脑残对话等。

其次恶搞的对象也与当时的热点话题相关。

把“恶搞”一词真正推到中国网民面前的是胡戈,但是有人却提出祖师爷应该追溯到周星驰,他的“无厘头”为“恶搞”做了铺垫。他的《大话西游》更被奉为“恶搞”之《圣经》。

⑩ 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是是非非

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对过去客观存在的真实再现和思考。尊重历史事实,就是要把历史自身的真实作为判断历史结论的唯一标准,坚持真实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历史的真面目,判断历史的功过得失,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不是“面团”,不能任人揉捏,不可随意编造,不能滥施斧柯。不负责任地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伪造历史、调侃历史,必然严重损害历史的严肃性和真实性。我们已有这样的教训,“文化大革命”期间,片面强调“历史为政治服务”,实用主义、贬低历史泛滥成灾,严重败坏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声誉,一度使历史从科学变成了伪科学。
强调尊重历史事实,既要反对史学研究领域对历史的歪曲、篡改和伪造,也要抵制文艺领域对历史的“戏说”和“恶搞”。尊重历史事实,对史学研究来讲,就是要坚持我国史学“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把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作为史学研究的第一要义,信守史德,坚持“慎辨”,不搞“曲笔”,不写“诬书”、“秽史”,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文艺领域,历史题材作品不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文艺不仅要娱乐大众,更要承担起传播知识、教育人民的责任。因此,文艺领域对历史的“戏说”、“恶搞”之凤必须制止。当然,历史题材作品属于艺术,允许艺术的夸张和虚构。但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循,就是尊重历史的逻辑和必然性,不能随心所欲,胡编乱造。

阅读全文

与对中国历史恶搞的看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