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石油历史沿革

中国石油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1-03-04 11:31:20

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历史沿革

1969年,学校迁至抄胜利油田所袭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

㈡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海洋石油勘探始于南海。1965年后,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北方的渤海海域。在海洋石油工业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制的简易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上述两个海域均打出了油气发现井。
从1966年到1972年,在渤海海域共建造了4座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探井14口,发现了3个含油构造,为海上石油勘探积累了经验。
1973年以后开始更新设备,在国内建造和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自升式钻井船、三用(拖航、起抛锚、供应)工作船和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在渤海进行勘探、开发试验。
1973年2月,燃料化学工业部决定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1978年8月,石油工业部将渤海石油勘探业务从大港油田划出,在塘沽。
在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2011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中海油集团的海南液化天然气(LNG)工程项目,该项目一期设计能力200万吨/年,拟2014年建成投产并于2016年达产。中海油集团为中海油股份(0883)的母公司。
2012年12月7日,加拿大政府决定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标志着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完成在海外最大宗收购案。
2013年1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的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与雪佛龙中国能源公司(“雪佛龙”)就15/10和15/28区块签订了产品分成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在勘探期内,雪佛龙将在15/10和15/28区块进行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雪佛龙承担100%的勘探费用。中国海油有权参与合同区内任一商业油气发现最多51%的权益。
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它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
2015年9月18日,签署《责任关怀全球宪章》,就加强化学品管理体系,保护人与自然环境,敦促各方为达成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等做出郑重承诺。

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历史沿革

1953年,为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石油工业发展,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石油石化等系科,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正式创立,这就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
1960年,跻身国务院确立的64所“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华东石油学院。迁校造成了学校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当时所有校舍仅是只有40000平方米的“干打垒”土房,没有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场。面对困难,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盐碱滩地上把学校再建了起来。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石油大学(北京)在1989年面向全国恢复招收本科生。
199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行列。
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管辖,同年6月,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1年,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等5个二级学科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5年1月,石油大学更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学(北京)也相应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项目”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07年,“工业催化”学科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石油石化领域优势突出。
2014年,学校的科研成果“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新技术”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5年12月10日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

㈣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历史沿革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专。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属均是国
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自1958年投产以来,实现利税200多亿元,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而著称,分别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摇篮”。 兰州石化公司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公司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和7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并具备相配套的二次加工能力,能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催化剂、合成橡胶等400余种石化产品,是我国生产石化产品品种比较齐全的企业之一。其石油产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催化剂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内三大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基地之一。2009年底新投产了550万吨/年的常减压蒸馏装置.

㈤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1988年9月17日,根据中国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国务院撤销版石油工权业部,以其所辖主要资源和资产为依托,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作为中国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的生产业务,兼有部分政府管理、调控职能。

㈥ 想知道中石油的历史及下属集团

中国石油天然来气集团公源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㈦ 玉门油田的历史沿革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省玉门市境内,南依祁连山,北靠戈壁滩,东邻万里长城“边陲锁钥”嘉峪关,西通“东方艺术明珠”敦煌莫高窟。是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田作业 、供水供电、机械制造、建筑安装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石油企业。先后获得甘肃省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华老字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以及国家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下设20个基层单位,现有在职员工12000余人,固定资产原值78亿元,净值38.8亿元,主要从事勘探开发、炼油加工、规划设计、水电供应、井下作业、机械制造、建安筑路、物资采供、通讯信息、交通运输、消防保卫、物业管理、医疗卫生、离退休管理等业务。
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开发于1939年,已走过了近70年的发展历程。先后投入开发的有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六个油田。解放前10年,累计生产原油52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95%,玉门生产的油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1959年,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从六十年代起,玉门油田担负起“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曾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从玉门油田走出并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的就有22人,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铁人”王进喜就是从石油河畔奔赴大庆、享誉全国的。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从七十年代开始,玉门油田先后经历了60万吨稳产10年、50万吨稳产11年、40万吨以上稳产10年,期间老君庙油田依靠传统工艺的创新运用,做到了综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产量相对稳定,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高水平,曾四次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效开发油田”荣誉称号。1997年,油田重上酒西展开勘探,第一口探井——柳102井于1998年8月获得126m3/d的高产油气流,揭开了玉门油田储量和产量增长的序幕,现已建成50万吨/年的青西油田。伴随着青西油田的开发建设,全油田原油年产量持续上升。炼油化工伴随着油田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生产装置达到了国内中上水平,综合配套加工能力300万吨/年,可生产燃料油、润滑油、溶剂油、润滑脂、石蜡、聚丙烯、工艺用油、电器用油、真空油脂、液压油等13大类、160多种石油产品,其中15号航空液压油、3号耐醇脂、2号低温脂等10多个特油产品均为全国独家产品,在国内享有良好信誉。
玉门油田工程技术及保障业务在长期的油田服务中逐步成长,提供电力供应、机械加工、工程建设、操作维护和物资供应的能力逐步增强。目前,油田井下作业拥有集团公司认证的甲级井下作业队伍12个、乙级25个,热电装机容量达到123MW,机械加工区的 API资质认证和挪威船级社质量体系认证,建筑安装具备防腐保温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和石油化工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具有良好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玉门油田生活基地于2005年在酒泉建成并搬迁投运,极大地改善了油田职工的生活状况,进一步促进了玉门油田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玉门油田正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油田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两大主题,以油气勘探、油田开发、炼油化工为重点,以水电供应、工程技术服务和综合业务为保障,推动勘探突破、开发上产、炼化增效、工程技术保障业务加快成长,早日实现原油产量攻上100万吨/年、建成300万吨/年特色精品炼厂等发展目标,使油田又好又快的整体步入和谐发展轨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㈧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的历史沿革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是伴随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成长起来的医疗卫生机构。始建于1974年。

㈨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艰苦创业阶段。胜利油田是在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1961年4月16日在这里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8井,日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田被发现;1962年9月23日,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早期称为“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1964年1月,经党中央正式批准,在这里展开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石油会战;1966年2月,探明了山东境内第一个大油田——胜坨油田,由于该油田位于东营地区胜利村一带,为了纪念石油会战取得的重大胜利,1974年“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二是快速攀升阶段。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胜利油田在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并一直保持至今;原油产量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三是持续稳定发展阶段。1989年胜利油田结束会战体制,在大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油田综合管理水平上来。1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93年建成了我国第1个百万吨级浅海油田;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四是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阶段。1998年,国家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6年,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变更为胜利油田分公司。这一时期油气主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年产原油稳定在2700万吨左右。五是科学和谐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油田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的理念审视、指导各项工作,油田进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阶段。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6年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建设、石油石化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㈩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沿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与天然气的国家,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历史上,顿钻钻井技术的发明、自流井气田的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近代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1862年,当美国的石油开发如火如荼之时,中国的近代石油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迅猛增长,供应量远远超出其国内市场需求,中国便成为其倾销石油的市场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更为这些外国商人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1863年,美国商人首次把2100加仑(约6.8吨)煤油输入中国,随后的若干年中,各国列强也随之将石油输入中国,以此攫取巨额财富。1863—1949年的87年中,中国进口各国各类油料约3460万吨,其中煤油约2464万吨,汽油约281万吨,柴油约622万吨,润滑油约91万吨。再加上进口原油42万吨,总计约达3500多万吨。
外国石油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有识之士提议开发本国石油资源,以免利弃于他。在时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倡导推动下,1878年,在台湾苗栗后垄溪使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顿钻钻机钻成了中国第一口近代油井,标志着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20世纪初,清朝政府批准陕西当局开发陕北石油,成立延长石油官厂,于1907年9月10日,用近代钻机钻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开发了延长油田;1909年,新疆当局在独山子也进行过近代石油钻井。从大陆第一口油井钻成开始,至清朝政府被推翻为止的4年间,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算是有了一个开始。
1912—1949年9月间的中华民国时期,刚刚起步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环境十分不利。内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和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民不聊生。相当长的时期内,仅有延长油矿、自流井气田以及甘肃、新疆等地土法开采了少量的石油,石油消费基本上依赖进口。直至抗日战争开始前后,才出现了四川油矿、独山子油矿、玉门油矿等一批现代石油企业。其中玉门油矿规模较大、产量较高、工艺技术较先进,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1946年,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成立,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大而堪称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部门,其时炼制进口原油和页岩油,煤炼油工业也有了一定发展。民国时期形成的石油工业虽然还很弱小,然而它的勘探、开发和炼油却采用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工艺技术,形成了一支专门的员工队伍,培养了一批石油专业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当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是近代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起步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性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勘察工作得以全面展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个突破;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和投入开发,使中国在60年代初期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之后,相继建成了胜利、辽河、新疆、四川、大港、华北、长庆等大型油气田,石油产量快速上升。截至1978年,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中国原油年产量就突破1亿吨,跨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的行列。
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石油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水平和石油产量稳步提高,取得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符合中国油气田特征的勘探开发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在我国陆地及海域建成27个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到2005年,原油年产量达到1.8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油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不到1%上升到2005年的26.8%,同时,建成了20多个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体系,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亿多吨,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产能均居世界前列,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1998年,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原则,组建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随后,两大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组建的股份公司相继在纽约、伦敦、香港成功上市。2003年,原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重组,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加快了由石油化工贸易公司向实业公司的战略转型步伐。近年来,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石油领域。在中国石油工业产业链的不同领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竞争与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中国与世界能源界广泛交流与合作,已经在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勘探、生产和服务。形成了油气投资、工程技术服务和油气贸易三大海外业务。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开始形成勘探开发、管道输送、炼油和终端销售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为今后拓展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几大石油石化企业正在向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迈进。

阅读全文

与中国石油历史沿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