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心计

历史人物心计

发布时间:2021-02-27 14:00:57

历史人物特点

1.诸葛亮__________ 老谋深算,谦虚谨慎,一切以大局为重;
2.周瑜__________ 才情横溢,心胸狭窄

3.鲁肃专__________ 老诚厚道,小心谨慎。属

4.曹操__________ 雄才大略,豪迈霸气,工於心计

5.蔺相如__________ 足智多谋,厚德载物

6.廉颇__________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勇于认错

7.武松__________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8.孙悟空__________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② 三国演义里的心计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8、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9、趁火打劫计,属于政治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11、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计,属于政治计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13、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计,属于政治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15、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16、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九.借刀杀人——曹操借刀杀祢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四一.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③ 运筹帷幄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各是谁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2.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运筹帷幄”典故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必须胸怀大志、眼光敏锐、能够随机应变,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局变化了如指掌,并善于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同时要有大局观和对趋势的准确预见力。
3.典故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④ 运筹帷幄是哪位历史人物

张良。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内吾不如子容房。”

译文:你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我不如子房(子房为张良的字)。

运筹帷幄,汉语成语;释义:运:运用;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制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4)历史人物心计扩展阅读

典故: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

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参考资料:网络-运筹帷幄

⑤ 古今中外历史上狡诈,狡猾,有心计,有谋略的人谁帮列举一下

外国:(俄)伊凡大帝
(俄)彼得大帝
(德)俾斯麦
(葡)恩里克回
(英)伊丽莎白女王
(美)答乔治·华盛顿
(英)温斯顿·丘吉尔
(土)奥斯曼



中国:(秦)秦始皇
(秦)商鞅
(三国)曹操 魏延 陆逊 吕蒙 费翊 司马懿。。。。。。
(唐)李世民 武则天
(宋)赵构
(元)铁木真
(明)洪武 永乐 万历 洪承畴 吴三桂
(清)皇太极 康熙 鳌拜 索尼 多尔衮 李鸿章 和珅。。。

⑥ 《宫心计》刘三好的历史原型是谁

看到这个提问的时候,感觉时间又回到了2009年。不由得感叹时光蹉跎,流年岁月呀。言归正题,《宫心计》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于2009年制作的古装电视剧,由佘诗曼,杨怡,郑嘉颖,陈豪等领衔主演。


不过我还是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据说历史上元朝皇后晁氏是唐宣宗李怡的妃子。唐懿宗李漼的生母。年轻时受光王李怡宠爱。833年,晁氏生光王的长子李漼,其后又生长女万寿公主。 会昌六年(846年),李怡即位,是为唐宣宗,封她为美人。万寿公主是唐宣宗很宠爱的女儿。大中年间(847年—860年),晁美人逝世,赠昭容之位,诏命翰林学士萧寘为她写墓志铭。大中十三年(859年),晁氏的儿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李漼追谥母亲为元昭皇后。

但是我觉着和《宫心计》刘三好里面的原型没有半点关系。只是说明刘三好完全是杜撰虚构出来的。因为晁美人没有那么坎坷的经历。所以这个出处也不可信,大家也就把电视剧当成小说来看就行了。

⑦ 美人心计中哪些人物故事是历史上有的

大事件抄基本是真的,袭历史人物大多都是有的。不过把周亚夫改的面目全非。吕家的侯爷们也不是很文雅的人。刘盈离家也很扯淡。建议去看史记,一时也说不完。后宫的戏,多半是瞎编的。这样的片子里的情节,当故事看就得了,别当真。

⑧ 运筹帷幄是讲谁的历史人物

是讲张良的 出 处 《史记 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你可以去这看一下http://ke..com/view/90595.htm

⑨ 美人心计的主要人物有那些

故事发生在高太祖刘邦过世后,他的皇后吕稚(戴春容 饰)为了掌握大权,先是以人蓖杀了刘邦宠妃戚夫人。而簿姬(白珊 饰)也是刘邦的妃子之一,因为她出生贫寒外加平时也不得刘邦宠的原因,吕稚把簿姬以及簿姬年少的儿子刘恒(陈健锋 饰)派去了代国。吕稚(戴春容 饰)----她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太后,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嫉妒之心用最最残忍的手段杀了戚夫人,可以为了高高在上的权利亲手杀死几岁的婴儿。几乎汉宫中所有的阴谋、灾难都与她有关。其实反观她的一生,她也是听悲哀的,年轻的时候陪丈夫创业,在项羽的军营里忍辱偷生,其实她为刘邦的大业真的是牺牲最多的一个,可好不容易可以回到丈夫身边,等待他的却是丈夫的抛弃,另结新欢。原本她也是个善良的女人啊!最后,她为了保护儿子,保护自己,慢慢变的凶残起来,所以有了美人心计中凶狠的吕后。簿姬(白珊 饰)-----她是刘恒的母亲,刘邦妃子中比较不受宠的一个,同时她的家庭背景也是比较弱势的一个,可正是这种看似不利的条件,帮着他们母子二人度过了灾难,甚至是这种不利的情势却在日后成为刘恒登上皇位的条件之一。她隐忍,素补,其实在她的心中载着满腔的怨恨,那是对吕后十几年来担心受怕的恨。直到儿子登上皇位,这种恨才慢慢消失,但她不喜欢窦漪房,因为她是从吕后的汉宫中走出来的。只要每次看见窦漪房,她就会想起吕后,想起那些恨。所以这导致了她与窦漪房婆媳二人长期的不合。屏花(王丽坤 饰)、香怜(林心如 饰)同为吕后身边的丫鬟,香怜无意中发现了吕后追杀簿姬的秘密,被吕后追杀。屏花为救香怜母女死了。屏花年幼的女儿聂慎儿(蒋依依 饰)成为了孤儿,香怜的女儿云汐,即后来的窦漪房(林妙可 饰)带着慎儿去找舅舅,可舅妈不接受慎儿,慎儿辗转流入青楼。屏花(王丽坤 饰)----她与香怜同为丫鬟,两人应该是情同姐妹的。所以她才会为了就香怜母女而死。香怜(林心如 饰)----云汐(窦漪房)的母亲。无意间发现了吕后的秘密,因此被追杀。云汐(林妙可 饰) 聂慎儿(蒋依依 饰) 小时侯两人应该是亲如姐妹的,同时云汐对慎儿也应该是愧疚的,毕竟慎儿的妈妈是为就他们母女而死的.时光摧残,很多年过去了。在青楼中长大的慎儿(王丽坤 饰)出落的妖娆美丽,同时那个就刘少康(严宽 饰)的男子正是她倾心的对象。她却不知道,刘少康正是她小时侯的好姐妹云汐(林心如 饰)的相亲对象。刘少康(严宽 饰)----他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也是刘氏一族的。在遇到云汐之前他应该是喜欢慎儿的,毕竟那么妖娆的一个女子谁会不喜欢。直到跟云汐相亲,云汐的单纯、干净、不做作让他着迷。后来因为政治原因死了。也是因为她,让慎儿开始慢慢憎恨起云汐来吧!接着,云汐进宫成为了小皇后张嫣身边的丫鬟,被病重的皇帝刘盈默默喜欢着。同时云汐开始进入宫廷斗争,她在吕后的逼迫下,为张嫣夺取李美人的儿子。小张嫣(董慧 饰)----她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仅9岁就嫁给了自己的舅舅。她无疑是政治的牺牲品。小小年纪就被迫参与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小婴儿的母亲。刘盈(罗晋 饰)----他是最懦弱的皇帝,从小因为看见母亲吕稚那么多的杀戮,善良的他才会抑郁成疾。自己的婚姻他做不了主,硬是被逼取了自己的外甥女张嫣。他对张嫣是疼爱的,但那只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他也保护不了他爱的女人,李美人是,云汐也是。他知道母亲、云汐要害死李美人,但他只能假装不知。他知道母亲要处死云汐,他也无能为力。最后他只能抑郁而终。李美人(孙菲菲 饰)---她是刘盈最宠爱的美人,在她的肚子里有皇室唯一的继承人。骄傲的她以为只要为刘盈生下太子,从此以后她就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了。她却不知道,在她的背后正有人在算计她,在她身下皇子的那一刻就是自己的死期。吕后正暗算着要把她生下的儿子给小皇后张嫣。最后,在她生下皇子后,听了云汐的分析,为了儿子的万里前程,她选择了死亡。云汐(林心如 饰)---在成为窦漪房之前,她是吕后派在张嫣身边的丫鬟,是皇帝刘盈心中的女人。她为了保命,无奈下,一步步听从吕后的安排。为小皇后夺取李美人的儿子,却不知在事成后,吕后要将她杀人灭口。其实吕后并没有真正处死云汐,而是让她假死。接着让她改名为窦漪房,以家人子的身份进入代国。从此,窦漪房开始了她的卧底生涯。刘恒(陈健锋 饰)----他是代国国君,从小就学会了隐忍。其实他是一个朴实、善良、勤恳的好国君。可是为了麻痹吕后,他只能维持表面的好色、不务正业。在他的一身中,有很多的女人。有四个女人对他来说是特别的。他们分别是:青宁、子冉、窦漪房、慎儿。青拧是他的初恋;子冉是他贤惠的好王后;慎儿是他赏心悦目的宠姬;窦漪房对他来说却是最最与众不同的,她是他最相信的合作者,同时也是他的皇后,一直以来他都是爱窦漪房的。可是窦漪房表面的淡定、不在乎,让他对这份爱充满了不确定。是为了气漪房也好,气自己也好,慢慢的他走进了慎儿。可是谁都明白,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漪房是可以完全信任的,所以他才会在临终前把大权教给漪房。青宁(陈怡容 饰)----他是刘恒的第一位王后,是刘恒的初恋。可惜红颜早逝。未央沉浮里没有她,这是于编新添出来的一角色。目前为止,于大对她的介绍也仅此与次。但我相信她是美丽的、聪慧的、善良的。子冉(李呈媛 饰)-----她是未央沉浮里的杜宜君,善良、朴素、贤惠,是簿太后心中最中意的儿媳妇。同时她也是美人心计中多了点争取的子冉。她与刘恒是窦漪房、聂慎儿未来到代国是相处融洽的一对夫妻。她为刘恒生有一子,可惜在生下儿子不久后就病逝了。临终前,她把年少的儿子交给了窦漪房抚养.聂慎儿(王丽坤 饰)----她是刘恒妃子中最美的一个,可却不是刘恒最爱的一个。刘恒最爱的永远是窦漪房,因此慎儿开始憎恨起漪房来。然而她的恨,不仅在此,小时候她的妈妈为救漪房母女而死,使得她流入青楼;长大后,她爱的刘少康却移情爱上了漪房,甚至因为漪房而间接死去。所以她非常的憎恨漪房,只要是她的她都要抢。她抢她的男人,她要害死她的儿子,她甚至联合起代国将军周亚夫想来逼宫废后,只可惜她失败了。她败在刘恒对窦漪房的信任之上。周亚夫(何晟名 饰)----他是代国的将军,从第一次见到那个叫窦漪房的女人开始他就不信任她。他觉得她是吕后派来的,她是奸细。可他却爱上了窦漪房身边的丫鬟—雪鸢。那个美丽、娇俏的小丫头恍惚间就照亮了他的心。可是他不敢娶她,因为她是窦漪房身边的人,对于雪鸢他还不是完全的信任。未央沉浮里他跟窦漪房的过节还不仅这样,他是子冉的哥哥,他恨窦漪房抢了妹妹的后位,他恨窦漪房没照顾好自己的小外甥,害他小小年纪就死了。这是他不愿娶学鸢的最大原因。雪鸢(杨幂 饰)----她是窦漪房身边最贴身的宫女,她们由最初的不信任到后来的情同亲姐妹。她娇俏可爱,美丽,冰雪聪明,她是窦漪房最信任的人。当然,她对窦漪房也是百分百的忠诚,为了窦漪房她可以放弃她最爱的人。从一开始她就默默的喜欢着周亚夫,可是在周亚夫和窦漪房之间有着太多的误会,这导致了他们之间永远的不可能。她两次拒绝嫁给周亚夫,不是真心的她不要,不是心甘情愿的她也不要,她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最后慎夫人让她在周亚夫和窦漪房之间做选择,她两个都不能背叛,她选择了死亡。在她死后,周亚夫以冥婚的形式娶了她,她终于成为了周夫人。代国一切安定,在刘恒听取窦漪房意见,修建林墓以做练习兵士之地时。汉宫传来皇帝刘盈病逝的消息。顿时,整个汉宫乱了。这里,不得不说两个人。刘章(刘恺威 饰)和吕鱼(胡杏儿 饰)。吕鱼(胡杏儿 饰) 刘章(刘恺威 饰) 吕鱼出身大家闺秀,却因为庶出的身份,在父亲死后,被赶出家门,与好赌的母亲相依为命,本来日子过得很平静,却因为兄长吕禄要拉拢刘章而沦为政治的工具,刘章在未知她的身份时,是喜欢她的,所以才肯在金殿前抗婚,把她带到吕后面前,没想到吕后要他娶的,就是他身边这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子,刘章呆住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从此长达一年的同床异梦,而在政变开始之际,吕鱼又以一颗敏感的心,从容的站在了吕后这一面,保住了丈夫的性命,可是在刘章看来,这个女人又一次背叛了他,她费尽心机,九死一生,只为心上人能逃过生天,而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误会她,当刘章得知一切,在街上铺了十里红毯,跪求她原谅之际,吕鱼选择了拒绝,她要留在长安,做他的内应,她要稳住吕后杀他的心,最后当刘章打下了江山,要跟她在一起时,军中却说她是吕家的人,纷纷要处死她,刘章为了这个女人,顺从了窦漪房的计谋,把江山给了刘恒,独自携美归隐。 刘章隐没山林,刘恒登上了皇位。窦漪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后,慎儿被封为慎夫人。同时,慎儿与漪房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周亚夫将军也牵扯其中,雪鸢夹在周亚夫与窦漪房之间越来越为难,最后选择了死亡。接着,慎儿的事情被揭穿,慎儿也离开了人世。刘恒重新回到了窦漪房身边。他们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太子刘启,梁王刘武,馆陶公主刘漂。中年窦漪房(林心如 饰)----来到代国,她成为了刘恒的得力助手,他相信她,爱她。为了这个男人,她背叛了吕后,她要帮助刘恒成就一代大业。为了这个大业,她忍受着一切的委屈,包括簿太后对她的仇恨。她以抚养子冉的儿子换来了王后的位置,她真心实意的对待小太子,可小太子还是被慎儿间接害死了。所有的人都开始误会她,误会她害死小太子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刘启当上太子,可她不在乎,因为刘恒始终相信她。接着,慎儿继续加害于她,为了对付慎儿,她的小儿子险些死在她手里。因此,她开始对小儿子产生愧疚,她偏心于刘武,她甚至希望日后登上皇位的可是是刘武。她的儿子之间开始了自相残杀,她的丈夫也渐渐离她远去。直到慎儿阴谋揭穿,刘恒再度回到她身边。但是刘恒也离开了她,儿子刘启还是登上了皇位,她成了皇太后,但此时她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刘启(高昊 饰)----窦漪房的大儿子,从小因为母亲偏心与弟弟,所以他与母后之间总有隔阂。他知道母亲希望登上皇位的是弟弟,可他不甘心,凭着自己的努力、智慧他登上了皇位。他并不喜欢自己的皇后—簿巧慧(估计是窦漪房安排的)。他喜欢的是栗妙人,那个美丽的女人,但很快他便厌倦他了,她太世故,太不聪明了。他最爱的应该是王女志。簿巧慧(高洋 饰)-----她是刘启的第一位皇后。贤惠却懦弱,总被刘启宠爱的栗妙人排挤。刘启跟她应该只是貌似神离的夫妻,她应该没真正得到过刘启的宠爱。栗妙人(邓莎 饰)---她是刘启的宠姬,起码在王志进宫前刘启是非常宠爱她的。她应该是非常美丽的、年轻的。可她不聪明,她太嚣张、太自我了。所以才会在外表美丽聪明的王志进宫后就失宠了。王女志(王丽坤 饰)----她是个非常聪慧、非常美丽有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在进宫前,她曾嫁给过王金孙,生有一女。进宫后,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智慧轻而易举的从栗美人手中抢过了刘启的宠爱。她为刘启生有四个儿女,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就是日后的汉武大帝—刘彻。又是很多年过去了,连刘启都将离开人世了。此时的窦漪房非常的希望刘启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可是刘武却先一步莫名死了。后来窦漪房才知道,害死自己儿子的,正是自己的女儿—刘漂。刘漂(戚薇 饰)-----她是窦漪房疼爱的女儿,同时也是陈阿娇的母亲。而这个陈阿娇正是后来继承皇位的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当年,大弟弟刘启病危,母亲要把皇位传给小弟弟刘武,而不是阿娇的丈夫刘彻。为了阿娇能坐上后位,她杀了自己的小弟弟刘武。刘启去世,皇位正式传给了刘彻。王志为封为皇太后,尊窦漪房为太皇太后。刘彻娶了自己的表妹陈阿娇为皇后。不久,陈阿娇被废,立卫子夫为后。但刘彻最爱的是李夫人。窦漪房也在刘彻在位期间结束了她辉煌的一生。

⑩ 急需分析历史人物的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羽)、马(超)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飞)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三国志》卷三十六《黄忠传》。刘备所谓“自当解之”,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往。《三国志•费诗传》曰:刘备“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家习知,魏晋时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为对人侮辱的称呼,这类例证并不罕见。《三国志》卷三十九《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巴以张飞为武人而骂之为“兵子”;卷四十《彭羕传》,彭羕骂刘备为“老革”,裴松之注谓:“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羕骂(刘)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东晋时也有例证。《世说新语•简傲》谓谢万矜豪傲物,谢安诫之,万“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愤恨之”。《通鉴》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
关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诸葛亮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我以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可见,关羽、张飞并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对刘备“与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一鼓荡平东南,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形势危如累卵。诸葛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觑他了,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而变为嫉妒诸葛亮。王夫之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
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张飞对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关羽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虑其与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不是如何惩罚关羽,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待时机除去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这其中有很多隐情至今令人费解。襄樊战役前后,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密谋夹击关羽,可谓紧锣密鼓,配合默契,而刘备、诸葛亮对此却一无所闻,对关羽未作任何具体的军事、后勤与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将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这就引发后人的纷纷猜议。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说:“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之败,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苟罗骑斥侯之疏如是,则政令愈慢矣!”对“无远略”、“败问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论:关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国之柄,无出于二孔;出于二孔,其所举虽是,而宰相因以不能齐人心,一法令,则国已分裂矣。虽杀之而疆易侵削,终不以易内讧。其故事则有萧何之戮韩信。何公用之于韩信,而葛氏阴用之于关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氏的这个见解很大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也许章氏觉得此说理由不够充分,故不久又补充曰:“当是时,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抚民划策见任,未能一切领录。其任武侯又不如关羽旧人保信,荆州之败,始于娆吴,终于失援,则先主之褊迫疏慢为之。”《章太炎全集》第三卷,611页。将“荆州之败”归咎于刘备的“疏慢”轻敌。但章氏此说亦颇牵强。是时诸葛亮虽不能“一切领录”,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未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亮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至翌年一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
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肯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62)《刘备与关羽》一文中认为,不是诸葛亮要除去关羽,而是刘备要剪除关羽。兹节录方诗铭先生在《刘备与关羽》一节中的部分原文:“关羽斥骂黄忠为‘老兵’,这是愤怒至极的表现,是谁将自己与这个‘老兵’同列,当然是刘备,因而关羽的愤怒不是指向黄忠,而是指向刘备。由此可知,关羽对刘备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对此,刘备不可能不有所知晓。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即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于控制,即刘备健在之时也感到没有把握。怎么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时必然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隆中对》的破灭,荆州的失守,关羽不能辞其责。但是,由于刘备与关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据荆州政治军事重地,以监视关羽,终于矛盾激化……更为重要的是,听任关羽破坏《隆中对》策划,挑起对曹操的战争。对此,刘备似皆若无其事。”并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将诸葛亮“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篡改为刘备“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还说:“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看法是大胆的,更是有见地的。”方诗铭:《刘备与关羽》,见《三国人物散论》(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实不可取。我以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少结契”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除了孙权、吕蒙之外,诸葛亮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羽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势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此,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否谏阻,因史无记载,无从得知。但从诸葛亮这番言语中,即可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诸葛亮难以企及的。
刘备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规划,法正不仅助刘备取益州、定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且“智术有余,能回人主之意”。“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裴松之注。由此足见,法正对于刘备可谓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备。攻取成都后,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一身兼内外要职,这是刘备对其绝对信任的充分体现。法正对“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
诸葛亮所云反映了当时的实情。但也不难看出,这是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为凌驾于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对法正的“纵横”、“威福”,也深感无可奈何。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心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