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山历史人物

山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7 12:09:25

A.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5、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6、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B. 关于琅琊山的历史名人

琅琊山景色淡复雅俊秀,文化渊源制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野芳园、深秀湖、同乐园等景点和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南天门上为纪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宫是著名的道教场所,琅琊山流传千百年的“琅琊山初九庙会”至今沿袭。

C.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开放分类: 词语

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

历史人物的定义(解释)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人.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如果单讲物,在物里面人物便是非常重要的.

唐高祖李渊(566~635)。
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柄,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李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杲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621)又打败窦建德,消灭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郑随之灭亡,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其身后辅佐李治。去世后,葬于昭陵。
※※※※※※※
隋炀帝杨广(569~618)
中国隋代皇帝。即杨广。604~618年在位。杨坚次子。一名英。开皇元年(581)封晋王。八年冬,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死,相传为杨广暗害。杨广即皇帝位。炀帝即位后,发展科举制,设置进士科。下令进行貌阅、括户,扩大了国家的赋役对象。大业五年(609),隋炀帝亲征,平定吐谷浑。隋炀帝仗恃国力富强,骄奢淫逸,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他为营建东都洛阳、开发运河、修筑长城,10余年间调发扰动不下1000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炀帝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大业八年至十年,曾3次向高句丽出兵,由于当时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大业七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起义,隋末农民战争终于爆发。十三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10大罪状。十四年(618)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和监门直阁裴虔通等,煽动军士进入宫中,缢杀炀帝。
※※※※※※※
李密(582~619)
中国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领袖。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大业九年(613)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玄感败,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岗军。同年十月,因李密劝翟让迎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大败隋军,故翟让命他分统一军。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他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饥民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李密长于谋略,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二月,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由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这时,李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率众10余万西归。皇泰主命李密讨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童山激战,化及兵败北走。李密虽胜,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王世充组织了2万多人马,乘机进击,李密军大败,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十一月,李渊遣李密等到山东去招收旧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于邢公岘。
※※※※※※※
裴元庆
裴元庆在《说唐》里排名第三,也使一对大锤。裴元庆本来随父亲裴仁基讨伐瓦岗寨,屡战屡胜。但是由于隋庭腐败昏庸,主帅张大宾嫉贤妒能,加上徐懋功使了反间计,裴元庆父子险些被推出去砍了脑袋瓜子。裴元庆一怒之下大闹隋营,投奔了瓦岗寨。会战四平山的时候,曾一锤震得宇文成都吐血而逃。不过当时情形裴元庆可以说是捡了个便宜。所以他的排名仍然是在宇文成都之下。后来隋炀帝召李渊父子勤王救驾。李渊不愿和救命恩人秦琼作对,派女婿柴绍跟秦琼串通好,所有瓦岗寨的将领背上插杆黄旗,李元霸看见插黄旗的就放过去,没有黄旗的照死里揍。只有单雄信和裴元庆自恃武功高强,坚持不肯插旗。结果裴元庆和李元霸对了三招后就支持不住了。李元霸打遍天下无敌手,手下从来没有一合之将,因此对裴元庆起了惺惺相惜之心,放了他一条生路。到评书末尾攻破扬州时,宇文成都到底还是被裴元庆杀死在战场上。
裴仁基,裴元庆父子的原型很明显,肯定是瓦岗名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裴氏父子原是隋将张须陀部下,张须陀在大海寺中伏战死,败于李密后,爷儿俩就投降了瓦岗军。武德元年(618),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王世充进攻李密,双方在偃师对峙。裴仁基认为瓦岗军战事不断,将士伤亡很多,疲惫不堪,而王世充军容正盛,又因缺粮而急于决一死战,不可正面直撄其锋。他建议把守要道阻拦王世充,同时分兵三万,趁洛阳空虚进逼王世充的老巢。如果王世充回兵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出兵偃师就再进逼洛阳,让他疲于奔命。这个计策很不错,李密以前打败宇文化及的时候就用的是同样的办法。当时李密命徐世绩守黎阳,自己守清淇,宇文化及进攻一边,另一边就从后面牵制,搞得宇文化及疲惫不堪,最后在童山脚下被李密打败。李世民在柏壁击败宋金刚的时候也用的是这个策略。这就象我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两个猎人从狼窝抓了两只小狼崽子,各抱着一只分别爬上两棵树。母狼回来后,猎人轮流揪小狼崽子的耳朵,小狼轮番叫唤,母狼被调得在两棵树之间跑来跑去,最后活活累死。不过这一次李密过于自信,坚持正面迎击王世充。大部份将领支持李密。裴仁基苦苦劝说不行,叹息说:“魏公以后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结果正如所料,李密在北邙山下被王世充击败,紧跟着偃师失守,裴仁基和裴行俨都作了俘虏。李密这一败,瓦岗军一蹶不振,无奈退出争霸天下的游戏,投降了唐朝。后来裴家父子投降了王世充,一个被封为礼部尚书,一个任左辅大将军。但是,由于这父子在军队里威望太重,遭到王世充的猜忌。裴仁基父子内心不安,联合宇文儒童,宇文温,崔德本等人谋划推翻王世充,重新拥立被王世充废掉的皇泰主杨侗为君。事情败漏后被诛灭三族。
※※※※※※※
宇文成都
《说唐》里的宇文成都是排名第二的好汉,使一条凤翅镏金镗,号称无敌大将军,自出道来只在李元霸和裴元庆手下吃过亏。据说排名第四的雄阔海曾在京城的元宵夜卖一把硬弓,除了雄阔海自己,看弓的人没有一个能把弓拉满,最接近的是秦琼,也只拉了个半满。宇文成都巡夜路过,忍不住一试身手,硬弓应声而开。可是宇文成都太没礼貌,一使劲故意把弓给拉断了,雄阔海大怒。因此引出群雄大闹元宵夜,宇文成都也吃了大亏。后来三十六家反王把隋炀帝围困在四平山的时候,宇文成都以一敌三,大战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招架不住,逃回本阵,路上被裴元庆截住。宇文成都人困马乏,被裴元庆一锤震得吐了血。
可是历史上好像找不到宇文成都的原型。宇文化及有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宇文化及在聊城(今山东聊城)被窦建德击败处死的时候,这两个儿子也一起被处死了。《新唐书》里提到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就是投降唐朝的那个,抚养幼弟(应当不是宇文智及,宇文智及早死了)和兄长的遗孤,为当时人们所称道。那么宇文化及应该还有一个由宇文士及抚养大的儿子。不过我也没发现史书上对这个儿子的记载。看来宇文成都纯粹是后世艺人的杜撰了。
※※※※※※※
李元霸
唐高祖李渊有个儿子叫李玄霸是不假的。古代“玄”字和“元”字通假,在人名里更是经常混用。问题是历史上的李玄霸十几岁就夭亡了。有人说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我查了查李道玄的资料,依稀有一点相似。
评书里的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天生神力,遇到异人传授了一身通天彻地的武功,使一对斗大的金锤,出世以来从未遇到敌手。李元霸的神力和武功被夸张得很利害,说他自小喝水经常把家里的金银铜铁杯子不小心捏碎。见到无敌大将军宇文成都后不服气,要和宇文成都比试力气。宇文成都能举一个千斤重的铜狮子,李元霸则一手一个,举着两个铜狮子在宫里散步。隋炀帝被困四平山,李元霸随父亲前去救驾,大显威风,把三十六家反王杀得四散奔逃,漫山遍野地追亡逐北,手下没有一合之将,只有排名第三的裴元庆挡了他三锤。这样勇猛,凡人哪收拾得了他,最后只好让老天收了去。据说李元霸怕打雷,听见雷声害怕,就把大锤扔到天上想把雷公砸死,结果大锤掉下来把自己给砸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污染环境,会砸到花花草草,砸到小朋友,最糟糕的是会砸到自己。
历史上的李道玄是李世民的族弟,他们的曾祖父都是西魏上柱国李虎。李渊称帝后封李道玄为淮阳壮王。这个李道玄可够阳壮的。刘武周派大将宋金刚攻打李渊的老巢并州(今山西太原),齐王李元吉不战而逃。秦王李世民力请出兵,在介州(今山西介休)击败宋金刚。李道玄当时还只有十五岁,估计这是他第一次上阵打仗,结果第一个杀上城头,立下头功。后来又跟着李世民讨伐洛阳王世充,转战河南,围困洛阳,立下累累战功。窦建德出兵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与之对峙于洛阳东北的军事重镇虎牢关。李世民一向喜欢带着小部队的轻骑兵侦察敌情,曾因此多次遇险,这次又遭遇窦建德的大部队。李世民命令李道玄埋伏在路旁,敌军到后杀出来,竟然杀退了敌军。一支小小的侦察部队,再怎么勇敢,毕竟寡不敌众,我实在想象不出来李道玄是怎么杀退敌军的。
李道玄作战风格与李世民非常相似。李世民有一支精锐的轻骑兵部队。会战的时候,甚至亲自率领这支部队迎头杀入敌阵,锐不可当,通常能一直杀到敌人的队尾,贯通到底,再杀回来,反复冲击,直到敌人阵形大乱,丧失斗志,大部队同时掩杀过去。这个战术几乎是百战百胜。在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对这个战术评价很高,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凿穿”战术,寇仲就一再使用这个战术,其实纯粹是抄袭李世民。而李道玄跟随李世民转战泗水的时候,经常是这支精锐部队的主力之一。《新唐书》里说李道玄“贯贼阵出其背,复引还,贼皆靡,所发命中。”担任这种作战任务对武力要求最高,要求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猛士,可以想象李道玄的武力值至少也在95以上。《新唐书》里还说他“每赴敌,飞矢著身如猬,气益厉。”浑身上下被射得像刺猬一样,真让人矫舌难下,但我也不由得怀疑那些箭是扎在他身上还是扎在甲胄上。如果是扎在身上,那李道玄可以骄傲地对被射死在小商河的杨再兴说:“你不中!”如果是扎在甲胄上,李道玄可以对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说:“你也不中!”
李道玄是个环保主义者,从不乱扔东西,所以不但不会砸坏花花草草,更不会被自己的兵器砸死。他最终是死在刘黑闼手里。这个刘黑闼是唐朝的噩梦。他原本在王世充手下,湮没无闻。后来被徐世绩俘虏后献给窦建德,成了窦建德的大将。窦建德战败被俘杀后,刘黑闼回到老家种菜。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窦建德的旧部范愿,刘雅,董康买,高雅贤等人找到刘黑闼的菜园子,力劝他起事反唐。刘黑闼经不住劝,就作了这帮人的首领,先后两次起兵与大唐对抗,把整个河北,山东和山西都置于他的铁蹄之下。刘黑闼是个军事天才,一旦遇到表演的舞台就爆发出耀眼的光芒,所到之处几乎百战百胜。武德五年(622年),他和李世民相持于?乘?(今河北曲周西)。两军在一个河谷平原激战,从清晨直到晚上不分胜负。最后李世民使了招毒辣的,派人把河流上游的水堵上,到了晚上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开闸放水,战场上水深一丈多,双方数万人都喂了鱼鳖。刘黑闼从战场上逃了出来,从此手下无可用之兵。而唐朝实力雄厚,死了几万士兵,很快又可以调集另一支部队。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被李建成,李元吉击败后,被叛徒擒住献给唐朝。
刘黑闼第二次起兵的时候,李渊派李道玄率军讨伐,以史万宝为副将,与刘黑闼战于下博(今河北深县)。李道玄率精锐轻骑突击刘黑闼,约定好史万宝领大部队随后进发。史万宝是隋朝名将,资格很老,不把李道玄放在眼里,认为李道玄虽然是名义上的主将,实际上只是在老将的辅保下挂个名立点战功罢了,真正的指挥决策还是在自己手里。史万宝认为,李道玄这样急行军,士兵必定疲惫不堪,最后会困顿失败。他的计划是,按兵不动,牺牲李道玄,李道玄死后,刘黑闼必定挥兵轻进,这样唐军主力可以结阵迎击,以逸待劳。不想李道玄的前锋部队被刘黑闼消灭后,唐军全都没有了斗志,因此大败,只有史万宝独自逃了回去。李道玄就这样白白作了牺牲品。他是唐朝开国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史万宝轻视李道玄,自作主张是可以理解的。隋文帝杨坚曾派次子杨广挂帅带领韩擒虎,贺若弼平定南陈,织田信长曾派长子织田信忠为总大将进攻武田胜赖,丰臣秀吉也曾派养子,著名的大草包丰臣秀次征讨过纪州和四国。让继承人挂个名,在老将的帮助下立战功树威望,这是许多当权者的选择。打起仗来真正决策的多半还是老将。可惜的是史万宝不该牺牲李道玄。尤其是他遇到的是军事天才刘黑闼,别说牺牲一个李道玄,就算连他自己也牺牲了,恐怕也不能引刘黑闼上当。
李道玄以主将的身份,不老老实实坐镇中军,身先士卒当前锋,这也是败亡之本。主将应该像电影《影子武士》里的武田信玄一样:“山,是不动的!”李道玄明显是受了李世民的影响。李世民最喜欢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李道玄战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自责说:“自从起兵以来,道玄经常是跟随我征战。他每每见到我深入敌后,都能最终战胜敌人,总是羡慕我,所以才会效仿。可惜这么年轻就死了!”李道玄战死时只有十九岁。
※※※※※※※
王世充(?~621)
中国隋末割据者之一。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世充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隋开皇中,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累迁江都(今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他阿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大业十二年(616)迁江都通守,镇压河北格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次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进逼东都。炀帝命世充为将军,统率诸军10余万屯洛口拒战。十四年,世充领兵数万渡洛,被起义军击败,只剩千余人,走保河阳(今山西沁阳南)。隋越王杨侗召令他还洛,屯含嘉城。炀帝死后,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奉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同年七月,世充杀文都、卢楚,专制朝政。时李密虽破宇文化及,还屯金塘(今河南洛阳市北),但兵力损失很大。世充乘机进击,大败之,李密势蹙降唐。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郑。三年,唐高祖李渊遣秦王李世民攻郑,进逼东都,世充乞援于夏主窦建德。四年五月,李世民败夏军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建德被俘,世充以洛阳降,郑亡。七月,世充为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
花木兰
《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人名)的《輶纪行》以为是北魏人,宋翔凤(人名)《过庭录》以为是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因为《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认为木兰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木兰从军》为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本为《古乐府》诗。乃叙述古孝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累建功迹,历十二年始归,众方知其为女子的故事。后流传甚广,渐改编为杂剧、小说。
相传,花木兰为商邱人。长的妩媚端庄,貌美聪慧。由于在家中是老大,从小练就了一副好身手。父亲名叫花孤,是一位老军官。因为边防紧急,皇上下令徵兵,花孤因为年老体弱不能从军,而又不能抗拒军令。於是花木兰就从织布机上走下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花木兰守卫边关十二年,冲锋杀敌,英勇陷阵,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将军。当她凯旋回家时,已年近三十了,就连她的手下也不知道他是一个巾帼女流。等大家护送她回家时,才知道一直以来英勇的将军花木兰原来是位女郎。

※※※※※※※※※※※※※※
※※※※※※※※※※※※※※
主题:Re:说说《隋唐演义》等英雄排名
《隋唐演义》是我认为最好的演义小说之一,其中描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秦琼、程咬金、李元霸、徐茂公、罗成这些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大多确有其人,但其事迹往往与演义上描写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也好让大家了解一下隋唐好汉的真实故事。
1、秦琼字叔宝
演义:《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评论:秦二哥实乃一勇夫尔。
2、程咬金字知节
演义:《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评论:除了活的长,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3、李元霸
演义:隋唐第一条好汉,手持两把大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先后杀死了使用镏金镗的伍天锡、宇文成都,遭到天谴,被雷电劈死。
历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
评论: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义作者发挥了。
4、罗艺
演义:原北齐将领,秦琼的姑父,后被杨林招降,被封为‘北平王‘,以‘罗家枪‘闻名天下,最后被窦建德部将苏定方射死。
历史原型:又名李艺,出身将门,善射,勇于攻战,为隋虎贲郎将,守北平,屡破四方贼寇。适逢天下大乱,罗艺趁乱起事,占据北平,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窦建德、高开道等反王先后谴使劝降,罗艺都不准,独降于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为燕王,赐姓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罗艺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无礼,曾一度被免职。后因突厥屡屡南犯,罗艺又被重新启用,镇守泾州。太宗继位,罗艺因是太子建成一党,恐遭迫害,遂发动叛乱,占据幽州,但不久为部将所杀。
评论:罗艺原来是太子建成一党,谁能想到?
5、罗成
演义: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艺高强,自视甚高。曾夺得天下第一武状元,后投唐,为唐军第一勇将,立下赫赫战功,曾一人独擒八大反王。此后遭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陷害,中苏定方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原型: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事迹。
评论:又是一个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D. 普陀山的历史人物

最早见于志史的来普陀修炼的著名道教人物为秦始皇年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的安期生。他曾受学于河上丈人,卖药于东海边,人称“千岁翁”。相传秦始皇东巡时,以重金召他去寻求长生不老药。安期生不受其命,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10]不久安期生渡海至桃花岛、马秦(今朱家尖)和普陀诸岛隐居修道。今普陀山几宝岭下东侧岩洞中有“仙人井”,其水虽大旱大潦亦无增减,色味甘洁,井窟中寒气侵人,虽酷暑不可久居,相传为安期生炼丹遗迹。西南海中的桃花山,传说是以安期生洒墨成桃花而得名。普陀山上的会仙峰,亦名天柱峰,丛岩耸峙,广崖巨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霭,恍若神仙来会,相传当年安期生曾鸾骖鹤驭来游于此。追怀者有诗《安期仙井》云:“安期炼丹处,遥指仙人井。华盖结树冠,玄泉烹清茗。寒懊复暑凉,甘润称逸品。任凭沧海淼,只取一瓢饮。嗟尔名利客,至此应知省。世人多弃此,熙攘几宝岭。”[11]诗《会仙峰》云:“会仙峰上待仙来,鹤驭鸾骖仔细猜。天柱巍巍高百丈,分明海上是蓬莱。”[12]“群仙高会处,即此是蓬莱。略试神通手,莲花顷刻开。”[13]
另一位曾在普陀山长期隐居修道的著名道教人物是梅福,字子真。他精娴诗书,博学多才,曾补南昌尉,因见王莽擅权,汉室将倾,便弃妻子,隐姓埋名,于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渡海来普陀山,结茅山椒,采药炼丹,直至终老。后人因此称此山为“梅岑山”,此名沿袭了千余年。北宋宣和年间,山上尚有梅福留下的“履迹瓢痕”。今普陀山普济寺西北有梅岑峰,冈阜起伏,林壑幽美,峰顶建有梅福庵,相传是当年梅福结茅隐修之处。梅福庵内有灵佑洞,又名炼丹洞,内壁岩石嶙峋,状若百兽,崖间渗水,常年不息,倾入仙童葫芦塑像中,被称为“仙水”。洞中塑有梅福像,清康熙年间吴瞻泰题洞额,相传此处为梅福炼丹处。庵内有一“梅福井”,方广1米余,水碧味甘,清澈见底,相传为梅福炼丹用井。梅岑峰西麓下的梅湾,巉岩刻露,林木葱茏,景色幽美,据古志书载梅福曾于此广植梅树。后人追怀其亮节高风,咏叹之诗颇多,如:清祝德风诗《梅岑峰》云:“子真仙去剩空山,万树幽香拥翠鬟。半夜蛟龙听铁笛,梅花吹落白云湾。”[14]明李桐诗《题梅湾春晓》云:“万树梅花开满湾,冥蒙春色驻枝间。回思仙尉成丹日,开落随时待九还。”[15]明邵辅忠诗《梅湾春晓》云:“几树疏梅倚石斜,问梅开落属谁家。东风昨夜频吹俏,也作如来小白花。”[16]清释明慧诗《游梅湾》云:“梅花万树满前湾,仙尉于今丹灶闲。春色自来还自去,何曾一片落人间。”[17]清徐载阳诗《梅岑仙井》云:“汉室衣冠视若泥,飘然浮海凿山池。丹成跨鹤归何处,留得清泉待月辉。”[18]清释法湜诗《春日访梅岑庵题壁》云:“行义何妨又洁身,梅花独占首阳春。寻来丹井今犹在,无复当年跨鹤人。”[19]清朱绪曾诗《梅仙庵》云:“仙尉骑鸾去不回,炼丹古井旁林隈。吴门市卒埋名久,海外孤岑尚姓梅。”[20]等等。
据普陀山志史记载,晋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公元284年——355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精通神仙修道之术,曾游历此山。今普济寺慈云石东侧,有葛洪井,水色湛碧,沁人肺腑,渗水涓涓,昼夜不息,相传为葛洪当年炼丹所凿。宋袁燮诗《葛仙丹井》云:“竹屋虚明卧古松,葛仙丹井留遗踪。日长无事同僧话,指点云边三四峰。”[21]清沈树兰诗《葛洪井》云:“句容家世忆仙翁,鹤驭翩翩驻碧空。独有余丹留井底,甘泉普济洛迦东。”[22]另据鄞县志记载,元朝道士王天助,曾修炼于普陀山。京师大旱之时,他祈雨辄应,投铁符治理决河水患也颇为灵验,被皇帝赐号太虚玄静明妙真人。在普陀青鼓山西,坡陡之处有裸岩八处,散布冈阜,石色白,玲珑似玉,异于它峰,相传此岩与八仙过海的道教传说有关,被称作“八仙岩”。清李鼎诗《八仙岩》云:“鸾驭一齐停,云璈侧耳听。八仙同过海。佛眼久垂青。”[23]清祝德风诗《八仙岩》云:“青鼓岩西聚八仙,蓬莱高会自年年。惯随龙女来听法,顷刻能开火上莲。”[24]在几宝岭上,有炼丹峰,据古志载,曾有羽客炼丹于此。在圆通禅院后的两壑间,有天然石桥相联,巧妙绝伦,民间传说是仙人为之,因此称之为“仙桥”。

E.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有:

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3、奇谋成霸业、经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肥城湖屯镇陶山,幽栖寺本名“陶公幽栖寺”,俗称西幽寺,始建于宋代,紧邻范蠡墓。)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计关秦王朝兴衰成败——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后被赵高所害。

5、辅佐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谋略家——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F. 山中老人的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事迹

金庸这里说到的人物,历史上确实是有的 ,基本状况如下: 金庸提到的人名 野芒 峨默尼若牟霍山本名 伊玛目·莫瓦法克奥马尔·海亚姆 尼扎姆·穆勒克哈桑·本·萨巴赫本名拉丁拼法Imam MowaffakAbu Fath ’Umar KhayyamNizam MulkHasan bn Sabbah生卒年代 1038或48-1123或24 1017或19-10921034?-1124 谢逊说到的“波斯大哲野芒”,即Imam Mowaffak,他波斯东北部内沙布尔(Naishapur)的宗师。“野芒”实际是Imam伊玛目(教长)的对译。尼若牟的父亲是霍拉桑总督派在当地的收税官 ,传说尼若牟幼年朋友中有峨默和霍山两人,但就生年看,他大霍山15岁以上。这三人自青少年时期以后走的人生道路即完全不同,尼若牟是虔诚的逊尼派穆斯林,信仰艾什尔里派(Ash'ariyya),掌权后与逊尼派四大教派之一的沙斐仪派(Shafi'iya)结盟,而竭力主张反对什叶派,尤其是帝国各地的伊斯玛仪派(Ismai'liyya)。
与之激烈相反的,霍山则自从17岁起就追随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1071-1072受传道师伊本·阿塔什(Ibn Attash)派遣,在波斯各地做传道。因此,这两人在宗教信仰上是十分对立的。
伊斯玛仪派是什叶派的支派,元代时译为“亦思马因派”,即金庸书中说的“依斯美良派”,又名“七伊玛目派”,该派创立于8世纪中,在历史上迭受镇压摧残,形成秘密组织。该派曾经在北非建立埃及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因此霍山本人1078-1079年也曾经去埃及游学,学习本派的教义。他也正是在埃及开创了伊斯玛仪派的支派:尼扎尔派(Nizaris,即阿萨辛派,Hashishi;或暗杀派)。
但霍山开创这一支派的原因却与波斯无关。其起因是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穆斯坦绥尔(1035-1094在位)时的王朝继承人斗争。霍山拥戴哈里发,支持由哈里发长子尼扎尔一派。1080年他返回波斯,传播教义,但受到尼若牟为首相的塞尔柱帝国追捕。十年后的1090年,他占据波斯加兹温(Qazvin)附近的阿拉穆特(Alamut)山建立城堡要塞。次年,势力扩展到叙利亚地区。
前已述及,尼若牟在信仰上与霍山对立很深。他在仕途多年,自1063年他45岁左右起,一直担任塞尔柱帝国的首相,反对霍山的伊斯玛仪派。1092年,即霍山的“鹫巢”堡垒建成两年后,在他支持下,帝国苏丹马立克·沙率军亲征阿拉穆特山,但被霍山成功击退。此时两人已经水火不容,尼若牟发现霍山对帝国的威胁,曾令阿布·穆斯林·拉迪去逮捕霍山,而拉迪反而先被霍山派人刺杀。当年10月16日,霍山即派遣“菲达伊”(义侠)刺杀尼若牟,他当时在前往巴格达途中。此后,更刺杀尼若牟的两个儿子及各地的埃米尔、将军、名人和政治对手。
霍山的“阿萨辛派”于此名震一时。但两年后的1094年,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去世,宰相拥立哈里发次子,而霍山拥护的哈里发长子尼扎尔逃到亚历山大城举兵反抗,战败被捕下狱,据说是被毒死的。于是霍山成为尼查尔派的领袖,他自称“霍加” 。
此后霍山派密使到叙利亚,组织领导本派的恐怖活动。叙利亚的阿萨辛派在刺杀政敌时,有时也以十字军公国的君主为对象,这大致就是金庸说的“当十字军之时,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色变。” 在《倚天屠龙记》中,峨默的诗歌被引用不少,似乎与明教渊源很深。书中引用的波斯小曲,“据说波斯人个个会唱”。
书中引用的峨默诗歌,只有一段: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这段诗歌均颇为悲凉,正体现了峨默诗歌的一贯风格。峨默出生于霍拉桑的内沙布尔(今伊朗东北部)。该城在塞尔柱帝国时期是一座大城,尼牟若曾在此受过教育,因此传说他们幼年是朋友,也未必无可能,但他年纪与霍山相差不多,而比尼牟若小20多年。 峨默博学多才,不仅是谢逊说的“长于文学”而已,他对数学、天文、医学、哲学等均有很高造诣 。他的思想与尼若牟和霍山两人也截然不同,他深受伊本·西拿(即阿维森那)哲学和希腊哲学影响,并不属于伊斯兰正统派,诗歌中也常有反宗教情感。
峨默认为人生短促,转瞬即逝,因此主张珍惜现时,及时行乐。其诗歌代表作品集为《鲁拜诗集》(Ruba'yyat-i-Khayyam),该诗集被称为“古波斯诗歌的最高典范”,金庸这里引用的两段,即出自于此。
《倚天屠龙记》说他和霍山投奔尼若牟,“不愿居官,只求一笔年金,以便静居研习天文历数,饮酒吟诗”,历史上他是宫廷御医,并主持修造天文台等,而且确实和尼若牟同在一个宫廷。但说霍山也去投靠,且不甘久居人下而叛变,那就完全不可能了。 谢逊讲的波斯往事中还有一段关于霍山刺杀英格兰国王爱德华的故事。这一段故事也是小说家言。
英国历史上一共有7位名字叫“爱德华”的国王,西方历史上国王的名称极为简单,如“爱德华一世”即第一个名字为爱德华的国王。英国的王系自诺曼底征服起开始算,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即电影《勇敢的心》里的“长脚”)的年代离开霍山本人去世已有150年以上。而谢逊的叙述中显然刺杀爱德华国王时霍山还活着,所以如果有可能,那只能是更早的、诺曼底征服前的古英国最后一个国王“虔信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爱德华一世、二世均无可能与这个故事相关。
然而,“虔信者”爱德华在位的时候霍山还太年轻,即使他去世的1066年,霍山也还只20岁左右,尚未开始传道,身边没有追随者,阿萨辛派也没形成,而离开他1090建成“鹫巢”更还有24年之久,当时他决无刺客可以派遣去执行这样的任务。
更主要的是,“虔信者”爱德华和伊斯兰教世界根本不发生关系,当时的英格兰的确在“极西海外”,却不能称为“大国”,1066年诺曼底征服前,英格兰只是一个小王国,人口不过一两百万。连欧洲大陆的事务也很少参与,更不用谈说和伊斯兰教世界有什么恩怨,以致于“山中老人”要千里迢迢派人行刺了。
谢逊的叙述中,“刺杀爱德华”的故事是直接承接上面讲到的“当十字军之时”,似乎暗示该刺杀与十字军有关。历史上阿萨辛派确实与十字军有恩怨,但十字军第一次东侵是1096-1099年,与阿萨辛派崛起的时间差不多,但当时“虔信者”爱德华却已经死了30年,而下一个叫爱德华的英国国王要到一百多年后的1237年才出世,而当他在1272年成为国王的时候,阿萨辛派已经被蒙古军队灭绝了。 关于阿萨辛派与十字军的恩怨,历史上事实记载和传说都很多。其起源之初,是叙利亚的该派效仿霍山,在叙利亚苏马克山等地也建立了“鹫巢”一样的要塞;而且如上所说,他们有时也刺杀十字军公国的君主。但两次主要的刺杀都发生在霍山去世之后:1152年刺杀的黎波里伯国的雷蒙二世和1192年刺杀耶路撒冷国王康拉德。
1126年,即霍山死后两年,阿萨辛派在叙利亚得到当局的正式承认,并让他们承担防守班亚要塞——该地是反法兰克十字军的前沿。阿萨辛派由此与法兰克十字军发生战斗接触,并在1132-1133年夺取了卡德穆斯要塞。
然而,该派在对待政敌问题上反复无常,时而与十字军战斗,时而又与之结盟对付穆斯林同胞。1139年终于再次被当局镇压,在大马士革的组织被铲除,而防守的班亚要塞也被法兰克骑士占领。但其活动仍维持一百年以上。他们当时的活动区域,在两个十字军公国:安提俄克公国和的黎波里伯国之间。
总之,霍山的阿萨辛派与英国是没有发生关系的,也不可能刺杀一个名为“爱德华”的国王。历史上,与西方十字军发生关系的是该派在叙利亚的组织,而且是与法兰克人有关,时间是在霍山去世后(当然,他去世后继任者仍然叫“山中老人”)。 那么谢逊说的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想答案是在以下的一段文字中:《基督山伯爵》第三十一章意大利:水手辛巴德
“你有没有听说过,”主人问道,“那个想暗杀菲力浦?奥古斯都的山中老人?”
“当然听说过。”
“那好,你该知道,他统治着一片富庶的山谷,山谷两旁是巍然高耸的大山,他那富于诗意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在这片山谷里,有山中老人海森班莎所培植的美丽的花园……而就在那儿,据马可波罗讲,他把某种草药给他们吃,吃下去以后,他们就飞升到了乐园里,那儿有四季开花的常青树,有长年常熟的果子,有青春永驻的童男童女。嗯,这些快乐的人所认为的现实,实际上只是一个梦,但这个梦是这样的宁静,这样的安逸,这样的使人迷恋,以致谁把梦给他们,他们就把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卖给他。他们服从他的命令象服从上帝一样。他指使他们去杀死谁,他们就走遍天涯海角去谋害那个牺牲者,即便是他们在毒刑拷打之下死去,也没人发出一声怨言,因为他们相信死只是超度到极乐世界的捷径,而他们已从圣草中尝到过极乐世界的滋味。现在放在你面前的就是那种圣草。”
“那么,”弗兰兹大声说道,“这是印度大麻了!我知道,至少知道它的名称。”
“正是这个东西,一点不错,阿拉丁先生,这是印度大麻,是亚历山大出产的最好最纯粹的大麻,是阿波考调制的大麻。”
这里翻译的“山中老人海森班莎”即哈桑·本·萨巴赫。据《基督山伯爵》里说的,山中老人派刺客刺杀菲力浦?奥古斯都的故事在法国是流传甚广的,所以对话的时候,对方立刻说“当然听说过”。
就历史来看,这个传说是有比较合乎逻辑的。因为阿萨辛主要是与十字军中的法兰克人有恩怨冲突,而法国国王菲力浦?奥古斯都(1180-1223年在位)也是1189-1191年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的统帅之一。虽然当时刺杀时的“山中老人”,已非霍山本人,而是其继任者。
所以,谢逊如果要正确地讲述这个故事,或许应该说:
“韩夫人言道,极西海外有一大国,叫做法兰西,该国国王菲利浦得罪了山中老人,被他遣人行刺。” 山中老人在山谷中建立了一座大花园,花木庭榭,美丽无比。宫殿辉煌,装饰有无数金银珍宝,到处有管子流通美酒、蜜糖、牛乳。园中充满各族美貌的少女,能歌善舞。山上养了一批幼童,从小就教导他们,说为领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等他们到了二十岁时,在他们的饮料中放入,于他们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抬入花园,任由他们在花园里无所不为,所有美女都温柔的服侍他们。这些青年尽情享乐,舒服之极,相信确是到了《古兰经》中所说的天堂乐园。过了一段时候,再用将他们迷倒,抬出花园。他们转醒之后,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们来见。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确信山中老人是回教圣经中所说的大预言家,对他绝对崇拜。山中老人问他们从哪里来,都答称天堂乐园。山中老人于是派他们去行刺,说为教尽力,死后可入天堂。这些青年为了返回天堂享乐,行刺时奋不顾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
哈桑以后的阿剌木特堡主世袭及大事记
(1)乌米德(1124-1138)
(2)穆罕默德(1138-1163)
(3)哈桑(1163-1171)
(4)穆罕默德(1171-1210)
(5)贾拉尔丁哈桑(1210-1222)
(6)阿拉瓦丁穆罕默德(1222-1255)
(7)鲁克赖丁库沙(1255-1256年11月19日)
鲁克赖丁库沙于1256年11月19日出降于旭烈兀西侵波斯大军,1257年往朝见蒙哥大汗时被杀于道。
乌米德任上(1124-1138),教主遣效死之徒暗杀政敌之风愈烈。其效死之徒自称菲达伊(Fidayi),阿拉伯语牺牲之意。塞尔柱帝国桑贾尔苏丹之宰相阿布纳斯尔曾率军蹂躏伊斯玛仪派领地,次年即被暗杀。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哈里发莫斯特尔拉希德(1135),拉希德(1138)均被乌米德派人暗杀,此后,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遂不敢立于公众面前。
乌米德孙哈桑任上(1163-1171),改变宗教习惯,哈桑自称即将来临的伊玛目的辅佐人,命信徒不必再守斋月。遂为正统穆斯林所不齿,称伊斯玛伊派为木剌夷人(Molahidas,阿拉伯语,迷路的人),1171年,埃及法蒂玛王朝被萨拉丁所灭,萨拉丁使埃及重新改信逊尼派正教,镇压什叶派,特别是阿萨辛派的叛乱。哈桑遂自称是法蒂玛王朝帝系后人,意欲统一伊斯马仪教派。不料,哈桑不久被其内弟所杀,1171年,哈桑之子嗣位,遂成为一切伊斯玛伊人之教主。
然而正统派视之如寇仇,Rouyan城伊玛目法库尔伊斯兰首畅其说,在加兹温城告戒市民勿受其诱惑,凡有自伊斯玛伊派地界来者,一律斩杀。法库尔伊斯兰旋即被人暗杀。
穆罕默德死后,其子贾拉尔丁哈桑(1210-1222)改奉逊尼派正教。巴格达哈里发曾使贾拉尔丁哈桑部下前往暗杀麦加城之埃米尔,刺客不识其人,误杀其弟。
阿剌瓦丁穆罕默德(1222-1255)是一个精神病人,9岁即位,恢复伊斯玛伊派信仰,迫害逊尼派教徒。此人在位期间曾使人暗杀扎兰丁苏丹派驻甘贾(Ganja)城的统将,只因此将对阿剌瓦丁穆罕默德的使者不敬。刺客暗杀统将以后,气焰嚣张,持带血之匕首进入甘贾城堡,意欲刺杀扎兰丁的宰相谢里夫·木里克,幸亏宰相事发时不在家,免于一死。后刺客被居民用砖石打死,死前高呼“吾辈是吾主阿剌瓦丁穆罕默德的牺牲(Fidayi)”。1255年12月27日,阿剌瓦丁穆罕默德被其子联合其幸臣哈桑谋杀。
此前1251年,蒙哥即位为蒙古大汗,遣旭烈兀西侵,消灭伊斯玛伊派。此次西侵皆因此前蒙哥随拔都西侵时,曾遇见加兹温城大法官沙姆斯丁(Shams din),见其人前来谒见时身着锁子甲,怪而问之。大法官告以“常穿此甲以防伊斯玛伊人的匕首”并详述此班暴徒之恶行。蒙哥闻之大怒,念念不忘,故于1251年大会上将此目标提出。
1256年,旭烈兀率领蒙古铁骑度过阿姆河,挺进波斯,在波斯和伊拉克一带建立了伊儿汗国。他当然不会允许阿萨辛派这样的恐怖组织在自己国内存在,于是提出,只要暗杀派投降,可以保证其成员安全。
当时的暗杀派首领、末代“山中老人”鲁肯丁在这样的威吓下屈服了,率众出降。在他的带领下,属于暗杀派的一百多个大小城堡相继投降。而蒙古人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将所有城堡捣毁,一个不留,而暗杀者的大本营阿拉穆特更是被夷平,堡内财物被劫掠一空。接着,旭烈兀违背了诺言,下令将阿萨辛派众人全部杀死,“虽在襁褓者,亦不幸免”,曾威震西亚二百年暗杀组织刹那间崩溃了,鲁克赖丁库沙全族被斩于加兹温,不留一人。后霍拉桑蒙古大将以征发民兵为名,将库希斯坦的伊斯玛伊教徒全数杀死,其在他处之伊斯玛伊派人亦遭屠杀之命运。但这教派分布甚广,总部被摧毁后仍在别的地方继续恐怖活动。

G. 历史上姓山的名人

山涛,竹林七贤之一,第一个想到的

H. 历史山有几个重瞳的人物

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版、鱼俱罗、李煜。仓颉相传权是黄帝时代的造字的史官;虞舜是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吕光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是隋朝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
此外,还有王莽、黄巢等人,屡有传说,但没有史料记载。
希望能帮到你。

I. 历史上登上山峰的人物

刘连满
王富洲
屈银华
贡布【藏族】
1960年5月24日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J. 定军山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
曾排演八阵于定军山下,卒于五丈原后,葬于定军山下(今勉县武侯墓内)。
黄忠
西元容219年,蜀魏为争夺汉中,在这里发生了起决定性作用的著名战役——定军山之战,蜀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挫败了曹魏之锐气,使蜀汉夺取了汉中。

阅读全文

与山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