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大冶市金牛镇历史文化展馆

大冶市金牛镇历史文化展馆

发布时间:2021-03-09 10:00:39

A. 金牛镇的历史沿革

金牛殷为鄂国。鄂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境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一带活动。古代它是扬越族的一支鄂氏族的活动中心,是古鄂国的都城。古鄂国是鄂氏族所建的诸侯国。
西周中期至战国,鄂属楚。周夷王之时,王室衰微,诸候互相征伐。楚公熊渠兴兵伐扬越,至于鄂。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楚公熊渠封次子熊红为鄂王,都于鄂王城,从此鄂属楚。西周末叶,鄂曾为楚国都城。春秋时,鄂为楚国别都。楚怀王时,鄂为楚国大贵族启的封邑。
秦为鄂县,鄂县属南郡,鄂王城为鄂县县治,后迁至江边,即今鄂州市城内。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楚,取楚元郢都,置南郡,鄂邑属南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三十六郡。此时,鄂为县,属南郡。
汉属鄂县,鄂王城仍为鄂县县治,鄂县属江夏郡。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至江夏郡,鄂县属江夏郡。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江夏郡属荆州,鄂县仍属江夏郡。东汉沿西汉旧制,鄂县建制未变。
三国属吴,改名武昌。魏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孙权都鄂,将鄂县县治迁往今鄂州。金牛镇龙山东三里之山曰武昌山,以此山名取“武力昌盛”之义,改鄂为武昌。此为鄂县改武昌之始。同年八月筑武昌城,徙建业(今南京)之民千家至此。并划分江夏郡的东部立为武昌郡,郡治设在武昌。领武昌、下雉、阳新、柴桑、寻阳、沙羡六县。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即帝位于武昌,至九月迁都建业,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甘露元年(265年)九月,末帝孙浩又自建业迁都武昌。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仍还都建业,留卫将军腾胤镇守武昌。
晋金牛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鄂县属武昌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武昌郡仍属荆州。又分武昌复立鄂县。武昌郡统辖武昌、柴桑、阳新、沙羡、寻阳、鄂、官陵等县。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因荆、杨二州疆土广远,统治困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城等十郡置江州。武昌郡自此属江州。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治所移武昌。武昌县仍属武昌郡。
南朝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宋永初元年(420年),沿用晋制,武昌郡仍属江州,领辖武昌、鄂、阳新三县。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的江夏、竟陵、武陵三郡,湘州的巴陵郡、江州的武昌郡、豫州的西阳郡设置郢州,武昌郡从此属郢州,仍领3县。
齐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齐建元元年(479年),武昌郡仍属郢州,下辖武昌、鄂、阳新、义宁(寄治于鄂)、真阳。
梁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梁天监元年(502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阳新、安昌(分阳新立)4县。中大通四年(532年),分郢州置北新州,不久州治南移于武昌。
陈为鄂县,县治在金牛镇境内的鄂王城。陈永定元年(557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3县。
隋属武昌县。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直接统县,开皇九年(589年)罢武昌郡存武昌县,又废西陵、鄂二县归武昌县。同年改鄂州为郢州,改江夏郡为江夏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鄂州改为江夏郡。武昌县先隶鄂州,后隶江夏郡。其时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大业九年(613年)废,仍并入武昌。
唐属武昌县。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为鄂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鄂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改为十五道,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鄂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重改鄂州为江夏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江夏郡为鄂州。道、州、郡之名虽几经变更,而武昌县上属关系未变。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置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今武昌,武汉市之武昌区),而武昌县名如故。
五代十国属武昌县。南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起,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史称“杨吴”),武昌属杨吴的鄂州。经历后梁、后唐两代,武昌县属吴国(史称“杨吴”);自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到五代末年(960年),武昌县属南唐鄂州。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割武昌三乡之地置大冶县(另一说:保大十三年即公元955年置)。
宋代属武昌县,武昌县后升寿昌军,领本县。至道二年(996年),武昌县属鄂州江夏郡归武昌军节度。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鄂州属荆湖路。咸平二年(999年),荆湖路分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鄂州属荆湖北路。自此,武昌县属荆湖北路,鄂州江夏郡归武昌军节度。宋南渡后,金兵骚扰江北,因武昌地扼上游,为江西要冲隘口,遂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升武昌县为武昌军使,次年,续升为武昌军。因军名与鄂州武昌军节度之名相类,乃取“玉宝寿昌”之义改名寿昌军,领武昌本县,直隶武昌军节度。端平元年(1234年),废寿昌军,仍为武昌县,还隶鄂州。嘉熙元年(1237年),又升为寿昌军,仍领本县。
金牛镇,嘉定甲申十七年(1224年)议升金牛镇为县,以费重事竟止。后,设巡检司。
元代,属武昌县。元代初沿宋制,仍为寿昌军。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散府,仍治武昌本县。成宋大德五年(1301年)废散府复为武昌县,属湖广行省湖北道的武昌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改武昌路为武昌府。
明代,属武昌县。武昌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
清代,属武昌县。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南、湖北布政司(省)。后湖北省分为五道。武昌县属武昌盐法道武昌府。
中华民国,属武昌县,武昌县后改名为寿昌县,继而改名为鄂城县。民国元年(1912年),武昌县仍属武昌盐法道武昌府。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改湖北为三道,武昌县属武汉黄德道,同年三月,废武昌府,并改武昌府治江夏县为武昌县,而将武昌县改为寿昌县。民国三年(1914年)元月,因县名与浙江的寿昌县名相同,始改称鄂城县。同年,武汉黄德道改为鄂东道,后改为江汉道,鄂城县属湖北鄂东道(江汉道)。民国21年(1932年),鄂城县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5-38年(1936-1949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时期鄂城县的内四乡归金牛镇管理,1946年成立金牛区署,明确内四乡属金牛区署管理。金牛解放后成立鄂城县工作委员会,管辖原内四乡(解放后改为几个区)的行政事务,直到1955年金牛划归大冶为止。
建国之初,设湖北省大冶专区,鄂城县归大冶专区管辖,并为专区治所。1952年7月撤销大冶专区后,鄂城县划属黄冈专区。同时议升金牛为县,未果。1955年11月13日,金牛划归大冶。
1949年5月17日,金牛地区解放,此时至1955年11月13日,金牛仍属鄂城县。1949年6月,鄂城县设金牛为金牛区,区公所设在距金牛街约十华里的晏公庙附近的沙子垴吴村。8月,金牛区改为第七区,将民生、民权、民族三个旧制乡和金牛镇组建而成。区公所仍设在沙子垴吴村。
1951年元月,鄂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第七区中将杨葆、高桥、巫山、峡山、孙鉴、刘铺、学堂、李铺、高铺等十个乡划出,成立三十二区(即高桥区),并将第七区改名为第十二区,区公所于1950年由沙子垴吴村迁往金牛街当铺屋,1951年又迁往卢詹雯村。
1952年3月,十二区改为十区,11月又改为十一区,区属金牛镇划为县属镇,并将原十四区的胡铺、胡铁、下边、黄泥、下田划归十一区管辖。1954年元月十一区区公所由卢詹雯迁往晏公庙。
1955年11月13日,上级决定将鄂城县的十一区、十二区和金牛镇由鄂城县划出,归大冶县管辖。十一区、十二区合并为金牛区,金牛镇为大冶县直管。金牛区公所设在金牛街上。
1956年5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决定:撤区改组。金牛区改为三个指导组(十四组、十五组、十六组)。十四组辖西畈、晏公、高河三个乡,驻地西畈;十五组辖南城、堰口、胜桥、胡铺四个乡,驻地当铺贺;十六组辖毛铺、谈桥、大桥、罗桥四个乡,驻地谈桥。
1957年4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指导组,恢复金牛区。金牛区辖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指导组的辖区,区公所设在金牛镇。
1958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金牛区,成立上游人民公社,撤销县属金牛镇,划归上游人民公社管辖,社址在金牛镇。辖区为原金牛区加金牛镇。同年十二月上游人民公社改名为金牛人民公社,辖区未变,社址未变,下属营有所调整,并将营改为管理区。金牛镇为金牛管理区。
1959年12月,大冶县制取销,改属黄石市。大冶县金牛人民公社改为黄石市金牛人民公社。1961年春,黄石市委、市政府将金牛人民公社改为金牛区,金牛管理区改为区属金牛镇,其余十一个管理区改为十一个小公社。
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制,金牛又隶属大冶县。谈桥、大桥、罗桥、毛铺划出,其余七个小公社和金牛镇组建成金牛区。区址仍设在金牛镇。
1963年4月,大冶县委、县政府将灵乡区的毛铺、罗桥两个小公社划回金牛区管辖。此时金牛区辖九个小公社和金牛镇。一直到1975年10月,金牛区辖九社一镇未变。
文革中的1968年5月,成立了三结合的金牛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8月,成立了金牛区委员会、区政府。
1975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区并社,金牛区改为金牛人民公社。县政府将原属毛铺人民公社划出与铜矿区的汀桥人民公社合并成立毛铺人民公社;划出罗桥人民公社并入矿山区的灵乡人民公社;划出西畈、高河、晏公三个人民公社成立西畈人民公社。金牛人民公社党委、政府将剩下的南城、堰口、胜桥、胡铺四个小公社改编成二十八个大队。撤销金牛镇。镇属桥东、桥西两个居委会隶属金牛人民公社。此时金牛人民公社隶二十八个大队,两个居委会。社址设在金牛镇。
1976年11月,公社革委会改为管委会,辖区未变,社址未变。1977年管委会对辖区进行了改编,将原来的二十八个大队改编成十八个大队。此时金牛人民公社辖十八个大队和桥东、桥西两个居委会。
1980年4月,金牛人民公社社镇分家。金牛镇为县辖镇。金牛人民公社社址仍设在金牛镇。
1984年3月成立金牛乡至1984年11月乡镇合一。金牛乡人民政府改名为金牛镇人民政府。
1995年元月1日大冶撤县建市,将大冶县改为大冶市。金牛镇更名为大冶市金牛镇。
2001年3月高河乡并入金牛镇。

B. 大冶市金牛诚信中英文学校招生简介

这里是网络的法律法规栏目不会发表大冶诚信中英文学校的招生简章的因此 走错地方提问了你说 对吗因为招生简章与法律法规差之千里因此这里也不会有人回答你的这种问题的,你说 对吗?

C.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西畈村张应宗湾宗谱有谁知道,发源于哪里

“看来

D. 黄石市大冶市金牛镇有没有飞科售后服务

现在的黄石市大冶市它的牛津牛镇,我们还是有飞科售后服务的,并且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

E. 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怎么样

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是2013-06-05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金牛镇虬川大道。

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281070751299A,企业法人高志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城镇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基础产业重点项目、旅游项目、房地产项目、市政园林项目投资开发。(上述项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须持证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F.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有那几个村

大冶市辖镇。
1955年划归大冶县时为金牛区,后改金牛公社。
1984年改为乡,同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4.7万。
大(冶)金(牛)公路和铁(山)贺(胜桥)公路在此交会,向西通贺胜桥,与107国道相接。历为大冶鄂州、咸宁、武昌等市县边区的物资集散中心。
辖金畈、南城、官塘、彭畈、雷畈、童畈、风口、田辉、西山、吴伟、再左、堰口、金牛、董垴、新桥、胡胜、张桥、岩刘、龙山、贺桥、虬川、菜队、夏湾、胜桥、屏峰、小堰、祝山、胡铁、胡铺、阎家庄、小泉、下边、袁铺33个村委会和桥东街、桥西、新街3个居委会。
经过最近一次改革,原金牛、高河合并,新的金牛镇包括以下这些村:西街社区 东街社区 金畈村 南城村 鄂王城村 秦畈村 童畈村 雷畈村 晏公村 黄泥村 官阁村 金牛村 吴伟村 泉波村 堰口村 胡胜村 徐桥村 龙谭村 水碓村 胜桥村 祝铺村 屏峰村 小泉村 小堰村 祝山村 胡铁村 袁铺村 下边村 胡铺村 沈畈村 西畈村 贺桥村 高河村 虬川村 林畈村

G. 湖北大冶市金牛镇的经济水平好不好那里的人好不好

大冶市金牛镇的经济水平总体来说,在大冶所有乡镇中排名中等。在八九十年代,金牛镇经济水平发展很快,自古以来素有“小汉口”之称,但由于到了21世纪,大冶经济进一步蓬勃发展,距离大冶相近的乡镇都有很大的发展。而金牛距大冶市区有40km,且位于大冶、鄂州、咸宁、武汉的结合部,所以经济跟不上

H. 大冶市金牛镇背后柯村

大冶市金牛镇背后柯村

I. 金牛镇的介绍

金牛镇是湖北省大冶市下辖镇,地处黄石、大冶两市西南边陲。东依黄石、大冶、西通武汉江夏、南接咸宁,北邻鄂州,大金、铁贺两条省道穿镇而过,古来五县通衢的区位优势,铸就了金牛悠久的商贸历史,“小汉口”、“金金牛”的美誉闻名鄂东南。全镇国土面积158.5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十万余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达5万人。素有“金金牛、小汉口”的美誉。

阅读全文

与大冶市金牛镇历史文化展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