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关于长沙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

关于长沙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4 14:38:22

Ⅰ 长沙经济发展调查

编者按:一个地处中部内陆、没有多少资源的农业县,何以在30年间兴工强县、强农富民,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湘第一县”?湖南省长沙县用实践成功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长沙县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苦干加巧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尤其可贵的是,长沙县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不忘农业,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工促农,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也是长沙县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湖南省长沙县调研组

改革开放前,长沙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人民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沙县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苦干巧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闻名遐尔的“三湘第一县”。

基本情况

长沙县面积1997平方公里,人口74万,辖20个乡镇、238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1978-2007年,长沙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分别由2.128亿元、0.687亿元、0.192亿元、327元、127元提高到287.9亿元、546亿元、31.9亿元、15834元、7000元,分别增长了135倍、795倍、166倍、47倍、55倍。全县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由基本温饱步入了整体小康,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向实现全面小康快速迈进。

推进发展的主要做法

长沙县地处中部内陆,境内基本没有能源资源,发展的基础也不够好,为什么在改革开放30年中能够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区位优势,实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央鼓励发展乡镇企业政策的出台,长沙县结合实际,确立了兴工强县的发展思路。为了加快兴工强县进程,1992年春,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长沙县委和县政府作出了突破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吸引外资和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并制定了“以开发区建设带动县城搬迁,以县城建设促开发开放”的发展战略。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在昔日荒凉的丘岗山地上建成了一座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2000年2月,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在努力打造开发区硬件的同时,长沙县还采取诸如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挂牌保护制等措施,着力打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到2007年,开发区已引进项目453个,引进企业294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利用内资151亿元。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14.5亿元,税收为22亿元,综合经济指标和综合投资环境在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第二十二位。

(二)发展优势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为使园区内的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长沙县提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定位,有意识地引导同类产业、产品在同一园区内发展,以龙头企业或龙头项目为带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促进行业集中、产业集聚。

根据这一思路,长沙县确定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突出做好做大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及家电三大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具体工作中,他们有选择性地按照产业规划引大企业、抓大项目,并按照“优势产业优先扶持”的原则,在资金、用地、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结果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引进了中联浦沅、山河智能等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北汽福田、同心实业等大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及远大、伊莱克斯等大型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他们以这些骨干企业为核心,引进中小企业,很快就形成了特色鲜明、势头强劲的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及家电三大产业集群,取得了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就业能力的效果。2007年,这三大产业集群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

(三)坚持不放松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粮猪两大传统产业。近些年来,全县水稻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120万亩以上,同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稻谷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连续数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了提升生猪养殖业的竞争力,县里采取多种措施,使生猪养殖业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399万头,出栏263万头,位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第二位。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条件,做强茶叶、花木、蔬菜三大新兴产业,形成了北部9个乡镇的“百里茶廊”、东南部5个乡镇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和在长沙市近郊的近10万亩蔬菜生产带。三是以工补农,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5年来投资10多亿元,实施公路和桥梁建设项目183个、842公里。投入水利建设10多亿元,使全县防洪抗旱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投资1亿多元对全县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四)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连续保持在3亿元以上,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每年投资400多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不断健全。其他社会事业的投入也连年增加。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与率已达98.5%。建立了城乡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885万元。先后在农村启动了“安居工程”和农村低保制度,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645万元。基本实现了城乡应保尽保。三是努力扩大就业。县财政不断增加预算资金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拆迁群众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近5年共推荐了约2万人到园区企业就业,共为2.1万多人提供了免费职介服务;累计举办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班3800多期,接受培训的农民达25.3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9万人。

(五)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根据中央大政方针及时制定催人奋进的目标引导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沙县委一直坚持根据中央的大政方针及时制定前进的目标和思路。这些目标和思路紧紧围绕发展主题,既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又有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措施,从而能较好地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团结干事。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县委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都能够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形成了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采取多种措施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他们特别重视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为了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够安心工作,长沙县不但较早就实行了乡镇干部的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还保证乡镇干部的各项福利待遇都与县直机关的干部相同。为了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县委大力实施“四培养”党建工程,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支部书记,把优秀支部书记培养成典型。

发展前景展望

今后5年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发展为主题,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城镇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亿元,年均增长1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总收入确保80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000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10%。

Ⅱ 长沙历史的变迁

长沙,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旅游中心。长沙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近代以来人才辈出,堪称全国之冠。素有 “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称,名胜古迹众多,吸引着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长沙,又可谓为“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也许您对以上还不太了解 但您一定听说过一个名字:毛泽东,长沙就是这位世界巨人成长的地方,他在此度过了不平凡的青少革时期。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长沙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影响颇深,如果说把长沙的建设和发展比做一棵树,那文化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人,那么文化就是这个人的灵魂,正是“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之根影响着、支撑着长沙的全面发展。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驱动着星城奔向美好的未来。“露蒸干树熟,风撼一洲香”, 以南橘闻名的橘子洲,登洲一览,但见杂花生香,绿荫覆地,橘络含羞,在洲中放眼望去,只见西边岳麓山青翠葱茏,东边长沙城高楼耸立,山水与城市互动,城市与山水共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图画。
长沙,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这里节庆盛会丰富多彩,欢乐洋溢;这里许多文化与传统风俗独具特色,举世无比;这里悠久的湖湘文化, 神奇的伟人故里,秀美的山水洲城,浪漫的现代都市,令你目不暇接。到此观光,必将给您留下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距今约15—20万年以前, 长沙 有 人类 的活动,经过15—20万年的发展,长沙 历史 进入 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5000年,长沙先民开始过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进入母系社会;约公元前30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屈家岭文化阶段;约公元公元前25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 龙山文化 阶段,这时有了原始农业,渔猎仍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业、石器加工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产生原始的纺织和玉器加工技术。

夏商周以前
商 周 及商周以前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传说始祖 炎帝 和 黄帝 都曾来过长沙。 司马迁 的《 史记 ·五帝本纪》说,黄帝曾“披山通道,南至于江,登熊、湘”,后来就把长沙这片地土封给了他儿子少昊氏( 宋朝 罗泌的《路史》记载: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胙即赏赐之意),据此,传说中的少昊氏是远古长沙的一个氏族首领,是开发长沙的第一人。

长沙, 夏代 属古 三苗 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作为古越人(古长沙越人为扬越的的一支)到这时创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几何纹饰硬陶即印纹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 诸侯 来贺,贡物中有“长沙鳖”一种,这是“长沙”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

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文化的传人,长沙进入 青铜器时代 。长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盖的半地穴式房屋,过着氏族生活,主要以 石器 作为工具,生产上依靠刀耕火种。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传入,开始使用和制造青铜工具铜斧,到 西周 后期出现了铜制大锄(一种重要的松土工具)、铜插(即耙,用于松土和起土的农具);而且还制造出了形制考究、纹饰精美的青铜容器、乐器。长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铜器,大多具很高的工艺水平,富有鲜明的越族风格; 1938年 宁乡 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铜器中珍品; 1959年 以来宁乡、 长沙县 出士的十几件铜镜,一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为 中国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铜镜。

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
东周 以后,进入 春秋时代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年代,春秋末期, 楚国 (荆楚)的势力进入长沙。 战国 初期,越国灭 吴 ,楚越对峙开始,长沙成为楚国东南边睡的要塞。战国中期,楚国实行变法,国力强盛,对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湖南全境纳入了楚国版图,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广阔地域的政治军事中心,楚国在长沙建立了城邑。楚人对长沙的进入,加上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古越人消失了,长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

楚人的南侵,带来了中原和江汉地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使长沙地区进入了 铁器时代 ,长沙结束了商周以来延续了1000多年的原始状态,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楚国至楚怀王时国势日弱,诸侯各国特别是 秦国 对楚国多次发起战争,前222年,秦国大将 王翦 帅军南下,打败楚军在江南的余部,楚国以长沙为政治军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国所征服,楚国灭亡。长沙(湖南)作为楚地和楚国军事重镇的时间长达800多年。

秦汉时期
秦代的长沙郡
秦国 灭掉 楚国 ,在原楚 江南 之地设立“ 长沙郡 ”,之后就是 秦王朝 的诞生,长沙为 秦代36郡 之一,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 行政区域 载入史册。秦代 长沙郡 涵盖今湖南大部分、 湖北 以南、 江西 西北和 广东 的连县、 广西 的全州等地, 面积 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湘县为治所。

西汉时期长沙国与长沙王

--------------------------------------------------------------------------------

2 长沙历史
秦朝 灭亡, 汉王朝 建立。 刘邦 称帝之后,公元 前202年 封 西汉王朝 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 湖南 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 诸侯 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 东汉 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长沙国从公元 前202年 始封至公元 7年 废除,存在200多年,长沙国先后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吴氏长沙国
古长沙城作为汉王番都,临湘古城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 水经注 》记载,临湘城(即古长沙城,史称临湘故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废除。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不渝维护国家统一,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消灭,唯独吴氏长沙国自始自终效忠朝廷,就是淮阴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之女婿)反叛,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丞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本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

刘氏长沙国
前158年 文帝 之子文帝继位,重置长沙国,史称“刘氏长沙国”,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刘发封为长沙王。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至此,疆域广阔的长沙国分离出南部另立桂阳郡和零陵郡。自前155年封地,到 前145年 ,随着朝廷对诸侯番国管理体制的改变,这时的长沙国瞎地大为缩小,已析出桂阳郡和零陵郡,仅有临湘、罗、下集、益阳、连道、湘南、安城、丞阳、茶陵、攸、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到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随西汉王朝灭亡而拆除。公元 8年 , 王莽 篡位自立为帝建“新朝”,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抚睦县”。

东汉长沙王、长沙国与临湘侯
王莽政权很快就被西汉末农民大起义所淹没。公元25年,原 西汉 皇室宗族、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刘秀 (即光武帝)拥兵称帝,又建立起一个汉朝,因以 洛阳 为都,史称 东汉 。由于全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队伍和各色武装割据,刘秀又展开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 26年 (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 洞庭以南 的局势。到 29年 ,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 湖南 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对刘秀统一天下的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刘秀于 40年 (建武十六年)统一 中国 。长沙已早在 37年 ,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
湘州改制为湖南和长沙建制史上的标志。由于长沙地理位置的重要,长沙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其地位与作用更加巩固。三国的长沙郡,行政范围基本局限于湘江以东地带,隋朝的长沙郡跨越湘江至整个湘中地区,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从此直到清代长沙建置的规模。隋朝的统一,湖南重归统一的中央政权之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往来与联系不断加强,获得了一个广阔和相对安定的空间。

东吴长沙郡
三国 时期, 219年 孙权 夺取长沙至 279年 西晋 灭 吴 ,长沙属于孙吴之地。孙权称帝后湖南政区发生变化,今湖南的大部大致属当时的南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临贺、天门、衡阳、湘东、昭陵10郡,隶属 荆州 。

--------------------------------------------------------------------------------

3 长沙历史

257年 ,长沙东部为衡东郡(治所翻县,今 衡阳市 ),西部为衡阳郡(治所湘乡县今湘乡县西),益阳县南部之地析出新阳县(今 宁乡县 ),治所在沩水上游(今宁乡县横市镇一带),属于衡阳郡。

265年 ,长沙郡的安成县(今属 江西省 )和豫章、庐陵两郡几县设立安成郡,长沙郡瞎地进一步缩小,共辖临湘、测阳、恢、醒陵、罗、 吴昌(汉昌改)、建宁、下集、蒲沂等9县,包括今长沙、岳阳、株洲 3市地以及今属 湖北 的通城、崇阳、蒲沂3县(市)地。

三国时期的长沙郡,上有州(荆州),下有 县 、 乡 、里,为孙吴时代的行政体制。除行政长官外,长沙郡属诸曹的设置(官名)已经颇为全备,有掌“选署功劳”的功曹、管赋税的田户曹、管造船的船曹;有负责由贮租米、布帛的仓吏,收贮租钱的库吏。县以下的乡也设有属吏,简胺中就出现了“东乡劝农掺”、“南乡劝农撮”的名称。此外,还有“司马”、“关丞”、“仓田曹”、“录事”等。(资料来源:依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简牍整理)。

西晋·南朝之湘州
西晋 统一中国后沿袭汉代分封制。 280年 (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以郡为国。西晋初期,长沙郡仍隶属荆州,以临湘为治所, 西晋至南朝的300年中,地方行政仍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长沙郡下辖临湘、浏阳、巴陵(280年分罗县置,今 岳阳 、临湘地)、罗、吴昌、醴陵、建宁、攸、下隽、蒲沂等10县。280年,新阳县改名新康县,县治迁到今宁乡县治以西10里的冷水铺及万寿山一带。 299年 ,晋惠帝分巴陵、下隽、蒲沂等县设立建昌郡,长沙郡辖地又一度减少。
湘州的建立 :西晋后期,由于北方势力侵扰,西晋统治重心南移,荆湘地区更为重要。 307年 (永嘉元年),晋怀帝司马炽从荆州分出长沙、建昌、湘东、衡阳、邵陵、营阳、桂阳、零陵等8郡另立湘州,以临湘(今长沙)为治所。湘州的设立,是古代湖南政治军事上的一件大事。

隋朝的改制
577年 ,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废周称帝,建立 隋朝 。 589年 (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攻克建康,陈朝灭亡。从此自西晋灭亡以来长达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隋统一中国,对南朝的政治体制实行改革。地方行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废除郡一级。隋文帝时,以长沙有昭潭,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
长沙郡废除,所辖的临湘县改为长沙县,并废浏阳、醴陵2县并入;
建宁县亦被废除,并入衡州(原湘东郡)的湘潭县。
隋炀帝时,进一步改制,废诸州总管府,裁并州县,改州为郡。潭州又改为长沙郡,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以长沙县为郡治。

长沙县辖地包括今 长沙 、 望城 、 浏阳 、醴陵4县(市)地。区域大小大致与现今长沙市辖区相当。
衡山县为原衡阳郡所辖,后湘乡、湘西2县并入,包括今 湘潭市 城区及 湘潭 、衡山、湘乡、双峰、涟源、 宁乡 等县(市)地。
益阳县亦为原衡阳郡辖,后废新康县并入,包括今 益阳市 城区及 桃江 、新化、 安化 、 宁乡 、涟源等县市地。
邵阳县为原邵陵郡所辖,后废扶夷、都梁2县并人,包括今 邵阳市 及邵阳、邵东、新邵、新化、武冈、洞口、隆回、新宁、城步、涟源等县市地。
盛世潭州
李靖 平定萧梁, 621年 长沙归于 唐朝 。唐王朝地方行政仍沿袭 隋朝 州(郡)、县两级制。636年(贞观十年),唐全国为10道,潭州属江南道。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唐增为15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唐朝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将邵阳县划出,另立南梁(州),从长沙、益阳、衡山3县分别划置醴陵、新康(624年又归入益阳)、湘乡3县,南梁共辖6县。
潭州的县级区划也进行了调整
708年 (唐中宗景龙二年),分长沙县复置浏阳县,并将县治从居仁镇(令官渡镇)迁至今浏阳市所在地。
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衡山县改名湘潭县。潭州仍辖6县,即长沙、浏阳、醴陵、益阳、湘乡、湘潭,直至唐末。

--------------------------------------------------------------------------------

4 长沙历史
621年湖湘初定,唐王朝在长沙设立潭州总管府,624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管辖潭、衡、永、郴、连、南梁、南营、南云8州军事(624年为7州,南云不在内)。潭州都督府是唐代前期湖南地区的最高军事机关,行政长官为都督,但往往兼任潭州刺史,实行军政合一体制。长沙唐中央政府湖南军事机构所在地,唐前期军事上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全国各冲要之地设置军府,又称折冲府,直属中央。唐玄宗时改革军事,潭州设有桥口(今望城县乔口镇)和禄口(今株洲)、花石(在湘潭)守防。

唐代以前的长沙社会发展整体落后于中原地区,经过三国、两晋和南朝长达400年的经营开发,到唐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历任州(郡)县官的治理,赶上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此时的长沙人丁昌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771年(大历六年)上任潭州刺史的张谓曾撰写了一篇《长沙土风碑铭》,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 杜甫 游长沙,曾写下了不少诗章,其《清明》一诗中有:“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干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齿膝”,也正是盛世长沙一日的写照。

湖南道治所
唐王朝 到 唐玄宗 时繁荣达顶峰,之后开始衰落,至“安史之乱”进入了它的中期,唐中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764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衡州设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辖衡、潭、邵、永、道5州; 768年 (大历三年),辖区也有所扩大,增加了郴、连2州,长沙成为湖南道的治所。至此长沙等地从原江南西道分离出来,单独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即湖南道,“湖南”一词开始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在历史上出现。

湖南观察使设立及迁治长沙,为朝廷稳定湖南局势采取重要措施,然而却引起了湖湘武将们的不满。安史之乱后,地方兵将大多骄横跋屋,不服驾驭,“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当时驻防长沙等地的正是这样一批骄兵悍将。至安史之乱之后,江南一带分裂割据渐涨,湖南一带斗争表现为湖南观察使与悍将骄兵的激烈冲突,而长沙正处于这一冲突的中心地带。 770年 (大历五年),湖南道迁治长沙仅仅2年之久,湖南兵马使臧即带领一班骄兵起而造乱,肆虐长沙,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崔灌,演出了一场“兵变”恶剧。发生于770—780年的长沙减价兵变和邵州王国良事件,即表明分裂割据势力已经在湖南兴起。

楚国王都
五代十国 时期,此时的湖湘地区出现了一个由 马殷 建立的 楚国 ,原唐朝湖南道治所的长沙即为其都城,至此长沙进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马)楚国时代。马楚政权时期,马殷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人民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长沙以及湖南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期间楚国与北方各个政权的贸易以茶叶为主,湖南的茶叶从此全国闻名。 参见: 五代十国·楚国

军阀割据
951年 ,南唐大将边镐灭 楚 , 湖南 重新回到军阀割据 南唐即以边镐为武安军节度使,驻节潭州; 952年 10月,刘言乘潭州民情怨愤之机,派王逵、周行逢家兵攻打潭州;南唐在长沙的统治仅一年,即烟消云散。

刘言占据湖南后,湖南的政治、军事重心一度从长沙移至今天的常德市; 953年 刘言被周行逢与王逵合谋囚杀。
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驻长沙;周行逢主政湖南之后力“矫前人之弊”,以严刑峻法处置悍将,整肃贪官,从此,沅湘间的战乱一度停息下来; 962年 10月(建隆三年九月),周行逢去世。 962年l 1月,张文表获知周去世消息起兵叛乱 随即以去朗州吊丧为名率兵直赴潭州,镇守潭州的廖简被杀于酒宴席上,占领了潭州。963年 宋朝 占领长沙。
宋代湖南路治所
963年宋军占领潭州,宋太祖规定潭、朗两州“直隶京师,长吏得自行奏事。”原武安军、武平军的建置废除,朗州作为湖南军事政治中心,“在潭州之上”的地位也随之消失了。宋朝统一中国之后,为防止藩镇割据,规定州、郡长官必须由文臣担任,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改以前“太守、刺史和县令、县长”的称谓为“知×州(县)事”,简称知州(县)。

--------------------------------------------------------------------------------

5 长沙历史

997年 (至道三年),宋真宗正式改道为路,全国为15路。原湖南道改为荆湖南路,潭州为治所。真宗( 998年 —— 1022年 )时,荆湖南路的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和安抚使司相继设立,三大衙门都设于潭州城内,其安抚使并由潭州知州兼任,长沙又成为湖南9州、军、监的政治军事中心。

宋代潭州区划的调整
宋代 是长沙历史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300多年中,长沙作为湖南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更为巩固,长沙行政区划的格局基本定形,后来长沙地区在 元 、 明 、 清 三代长达6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朝初期和中期,潭州行政区划也经历多次调整。

965年 (乾德三年),废除马楚政权末期设立的龙喜县将 长沙县 东的常丰场升为县(973年又并入长沙县);原属岳州的湘阴县划属潭州。
977年 (太平兴国二年),分长沙6乡置 宁乡县 ,以原唐代新康县玉潭镇(即今宁乡县城)为治所。
993年 (淳化四年),原属衡州的衡山县划予潭州。
1073年 (熙宁六年),大臣章享巡察湖南开梅山,分湘乡、邵阳、益阳、宁乡4县地设 安化县 。
1098年 (元符元年),分长沙县5乡、 湘潭县 2乡置善化县,县治即附于潭州城内。至宋末,潭州共辖长沙、善化、宁乡、 浏阳 、 湘阴 、益阳、湘潭、澧陵、湘乡、安化、佼、衡山等12县,是荆湖南路各州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一州。
宋代长沙发生的重大事件
两宋之交时长沙一度为天下注目、太快人心之处。l126年8月, 北宋 奸臣“六贼”之首蔡京流放 广东 ,行至潭州而死。次年, 南宋 朝廷惩处叛国之臣,伪“楚皇帝”张邦昌被贬至潭州“安置”,后于l1月下诏赐死。

宋代政局相对稳定,由于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和一些贤臣清吏的治理,长沙 经济 的发展赶上和超过了中原地区。 文化 上,长沙 岳麓书院 的创立,胡安国、胡宏父子和 朱熹 、张拭在长沙讲学兴教,长沙成为著名的湖湘文化之都。长沙城市的规模扩大,其城垣直至清末也没有超过,城内已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已蔚然而为“湖湘一大都会”。

南宋初,湖南民族、军阀矛盾尖锐,动乱不已。建炎四年正月, 金 兵攻陷长沙,屠城而去;先后有马友、杜彦、孔彦舟等几股溃兵、土匪武装涌入长沙,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l130年, 洞庭湖 区爆发了著名的钟相、杨幺起义,湖南人民纷纷响应,潭州的宁乡、益阳、湘阴、安化等县也成为义军占领区。短短2年,长沙城垣残破,十室九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向子甄乃率所属移驻攸县。
1131年 2月(绍兴元年正月),南宋王朝曾改荆湖南、北路为荆湖东、西路,分别以鄂州、鼎州(今常德市)为治所,潭州属东路。1131年,又恢复旧制,仍以潭州为南路治所。南宋初,潭州为沿江6大帅府之一,有宰相李纲、张浚,大将韩世忠、王理、岳飞等先后来到长沙。
l132年,李纲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次年10月,宋朝廷以禁军疲沓不堪战事,划分诸统兵大将辖区,潭州先为王理辖区,后因其作战无能,又代之以名将 岳飞 ,长沙又成了声震中外的岳家军的驻防地。在镇压杨么起义的战争中,李纲、张浚、岳飞先后以统帅身份坐镇长沙,指挥潭、鼎、岳、辰、澧等州和湖北的各路军队,先后招降黄佐、周伦、杨钦等义军将领,瓦解义军20余万人,避免了一场血腥屠杀。
南宋中后期,长沙时局相对稳定,有重臣名将刘镐、张孝祥、辛弃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 文天祥 、李芾等任职长沙,支撑南宋王朝湖南大局。辛弃疾创飞虎军,张孝祥、真德秀为政廉洁,文天祥治狱清平,都为长沙留下了一段佳话。而向士壁、张唐(张浚之曾孙)、李芾潭州抗击 元 军,悲壮激烈,为宋代长沙添上了英雄的色彩。

-----------------

Ⅲ 长沙靠什么发展的

作为中部六省之一的湖南省省会,长沙正在凭借工业的快速发展来打造其崛起的态势。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长沙经济基础薄弱是个不争的事实。过去有经济专家预测,长沙的经济腾飞绝不是三五十年就能完成的。目前,就全国的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较发达,西部在大开发战略下积极建设,中部地区除了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外,似乎处于政策的“真空”地带。那么,长沙靠什么崛起在中国中部?发展工业应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长沙一名,始见于公元前11世纪,因湘江河岸多沙滩而得名,是一座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楚汉名城”,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长沙市既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长江开发带中洞庭湖地带开放开发的依托中心。全市现辖长沙、望城、浏阳、宁乡4县(市),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规划到2020年城市达到350万人口,城区面积达350至400平方公里。长沙市著名旅游景点有橘子洲、麓山寺、马王堆汉墓、船山学社旧址、白沙井、岳麓山、长沙世界之窗等。

集江、水、洲、城于一体,湘江穿城而过的星城长沙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更加迷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大都市”,“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这是长沙的城市化定位和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自在地穿行于这个拥有青山绿水、四处都是忙碌着的脚手架的城市中时,你会有一种感觉:长沙正涌动着一种源于希望的建设激情。长沙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经历一次突破,突破自己对自己的束缚,来一次全新的起跳,超越那个历史上的长沙。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岳麓西屏,郁郁葱葱;湘江北去,浩浩荡荡;山水洲城,集于一体,刚柔相济,物华天宝。。这是怎样的一种山水写意!

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这是长沙城市化的战略目标。据此,长沙人把自己的城市定位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和“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这也是长沙人一直孜孜以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许因为“不东不西”的尴尬,长沙对于中部“洼地效应”的理解似乎格外深刻,同样格外期盼着快速崛起。在共和国的前几个五年计划里,长沙没有什么可供圈点的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一般。在GDP比较接近的几个城市如昆明、西安、长春、郑州中,长沙的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一度最低。正因为如此,长沙抓机遇求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工业发展,以工业的发展带动GDP的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是长沙的强项,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依靠工业,这是长沙寻求崛起的抉择。机遇摆在长沙面前,发展的思路和步骤越来越清晰。长沙的软件产业日前进入了全国前列,网络信息建设迅猛发展;长沙将建成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主通道“七纵六横”骨架中的交通枢纽之一,以长沙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的路程实现“1小时都市圈”目标;长沙商贸的目标是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商品流通中心,长沙正朝这一目标建造商品市场体系、要素市场体系、服务市场体系等;长沙正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形象,促进旅游服务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邮电通讯和信息产业,开拓融资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和相应的服务体系;文化底蕴深厚的长沙如今成为中部乃至全国的影视产业、出版业重要基地,影视、新闻、出版、会展等文化产业大大提高了长沙知名度,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让长沙已经成为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是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影视、新闻出版都呈现出勃勃生机,文艺湘军、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体育湘军的大本营都在长沙。一子活,全盘皆活。像宿命一样,长沙又一次面临站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前沿的机会。这一次长沙选择了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圆梦。这是一个希望,一个新长沙诞生的希望,一个立马湘江崛起中部的希望!!!

Ⅳ 长沙的历史变迁

长沙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万(2003),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长沙是一座有2000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汉朝的刘邦立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改临江为长沙,并设立汉朝的属国----长沙国,自此之后,长沙开始筑建城墙,并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开始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长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临湘”、“潭州”古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关于贡品“长沙鳖”之说,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的宁乡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长沙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长沙,楚之粟也。”楚成王时设置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天心阁,当时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的地方清朝末年,曾国藩成为“湖南第一人”,长沙府涌现出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灭太平天国,发动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对晚清的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戊戌变法的陈宝箴、谭嗣同,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之后自立军起义、华兴会、公祭陈天华和姚宏业、浏萍醴起义、抢米风潮,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黄兴在清朝末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动,为中华民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国二十二年长沙县、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直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

长沙在民国时依然是中国政治的革命中心之一。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起义新军光复长沙。1915年,曾就读于时务学堂的蔡锷发动了护国运动。1919年,长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俭学,长沙也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地之一。毛泽东、何叔衡、任弼时、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在长沙读书或者从事政治活动。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并试图攻打长沙;失败后他转向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方针。

烧毁全城的文夕大火1937年长沙发展到鼎盛时期,经济物业繁荣,初期成为抗战的大后方。1938年的文夕大火成为最为悲惨的时期,各种历史文化遗迹几乎损失殆尽。1939年到1944年,长沙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日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中方取得前三次战役的胜利。

1949年8月5日,长沙正式建立共产党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沙开始重建与发展。长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早期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被认为是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长沙经济开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后期,长沙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

Ⅳ 长沙的历史沿革

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于长沙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变,古代的部分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临湘”、“潭州”古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关于贡品“长沙鳖”之说,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的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长沙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长沙,楚之粟也。”楚成王时设置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郡治和湘州制所。
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元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清朝末年,曾国藩成为“湖南第一人”,当时的长沙府涌现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灭太平天国,发动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对晚清的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戊戌变法的陈宝箴、谭嗣同,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之后自立军起义、华兴会、公祭陈天华和姚宏业、浏萍醴起义、抢米风潮,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黄兴在清朝末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动,为中华民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起义新军光复长沙。1915年,曾就读于时务学堂的蔡锷发动了护国运动。
1919年,长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俭学,长沙也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地之一。毛泽东、何叔衡、任弼时、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在长沙读书或者从事政治活动。
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并试图攻打长沙;失败后他转向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方针。
1933年长沙县、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省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
1938年11月13日,发生文夕大火,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
1941年到1943年,长沙沦为战场,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指挥部所在地。日军曾经为了长沙不惜代价发动3次长沙会战及长衡会战,由此可见长沙的重要性。
1949年8月5日,长沙正式建立共产党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沙开始重建与发展。长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早期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被认为是革命圣地。
1949年8月至1958年,只辖市、郊,没有辖县;
1959年以后为管县时期,有辖县;
1949年8月,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
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
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南区5、西区8、北区7),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1958年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
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
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
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
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2007年,长沙市辖5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4个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83个镇,比2006年增加3个,2007年共31个乡,53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1258个,社区566个,与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县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归岳麓区,雷锋镇由望城县委托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同年八月长沙县榔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正式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由573平方千米变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县改区,成为长沙市城区,长沙市城区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5年1月14日,长沙县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天心区,长沙县跳马镇划入雨花区。 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增加至2185千米。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长沙经济开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后期,长沙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Ⅵ 长沙 经济发展调查

不要在这里等,需要你上网搜索和查找资料。以及到政府部门咨询。

Ⅶ 改革开放三十年,长沙社会生活的变迁

长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通讯、交通、金融、商业、信息中心。解放前的长沙,屡遭战火,历经沧桑,直到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灾难深重的长沙人民始获新生。建国55年来,长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揭开了长沙这座古城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崭新一页,使长沙正朝着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推进。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前,处于湘楚要地的长沙与全国一样,几经荣辱,几度兴衰,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掠夺和剥削,加之长期的战争创伤,旧中国的长沙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呈现出设施残缺,房屋破烂,百业凋零,市场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景况,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解放初期的195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仅为2.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89元。新中国成立55年来,长沙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之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并逐步改善了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从此长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继出现,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2—196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1965—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5.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从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定,并在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单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份占主导到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重大转变,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经济增长不断加快,1978—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0%,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0元增加到2003年的15527元;在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下,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由1978年的33.3:44.2:22.5调整为2003年的8.9:42.4:48.7,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全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今的长沙,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多引擎拉动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近三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大干三年,通过加快“三化”进程、发展园区经济、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十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作用等举措,长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全面实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29.49亿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9%;200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5.79亿元,同比增长14.8%,经济增长呈现出强劲势头。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实力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前,长沙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1.70亿元。经过50多年的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种植业形成了粮食、蔬菜、花卉、烤烟、药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畜牧业突破以生猪为主的单一格局,呈现出多品种快速发展的态势;养殖业名优特品种逐年增加,“公司+农户”模式的产业化经营已成雏形;休闲、观光农业正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16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5.0%;200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78亿元,同比增长5.2%。
2、工业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加快。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沙工业以手工业为主、技术落后,企业寥寥无几、100人以上的工厂仅有7家,部门残缺不全、分布极不合理,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0.58亿元。经过55年的建设,长沙工业已成为湖南的重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轻纺、机械、电子、食品、家电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尤其是在“兴工强市”战略指导下,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工业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标志性工程作用凸现,涌现出了LG、远大、中联、三一、梦洁、长烟、浦沅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特别是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强力拉动下,自1997年来我市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2003年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803.50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13.6%,其中2000—2003年平均增长15.1%;200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465.01亿元,同比增长23.7%。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33.93亿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长23.3%;2004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6.71亿元,同比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快速提高,已由2000年上半年的20.4%提高到目前的42.8%。

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长沙投资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结构畸形、公用设施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 195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0.05亿元,到1978年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也只有20.38亿元,这一时期投资的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在投资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各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迅速提高,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并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尤其是2001年以来,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以经营城市为依托,突出以路网、桥梁、市场和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94.97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23.2%,其中2000—2003年平均增长34.9%。1997—2003年是长沙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7年间完成全社会投资 1777亿元,占建国以来全市投资总额的76.0%;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84.5亿元,占建国以来全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达81.7 %。2004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70.94亿元,同比增长37.1%。

4、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长沙自古以来商贸发达,商贾云集,是全国最早的“四大米市”之一,素为江南商品集散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沙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0.9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商业迅速崛起,曾以“五虎闹长沙”而闻名于全国商界。特别是近几年来,长沙商贸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商业布局日趋优化,市场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火车站、袁家岭、五一广场、荣湾镇、东塘等商业中心。随着商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国际商业巨头纷纷抢滩长沙市场,家润多、新一佳等连锁超市迅速发展,黄兴南路步行街等特色街市蓬勃兴起,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以连锁超市经营为特征、以会展经济为亮点、以国际商业巨头进驻为潮流的三大趋势,极大地推动了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全新发展,长沙作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已更加凸现。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2.00亿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17.7%;2004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3.00亿元,增长16.0%。

5、交通运输生产快速增长,邮政通信事业突飞猛进。长沙是连接华中、华南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浙赣、湘黔线连接东西;内河航运便利,湘江北入洞庭湖,湘、资、沅、澧四大水系连接一起,并与长江流域各省相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形式的立体交通网络。2003年全市货物运输量达10632万吨,2000—2003年平均增长21.6%;2004年上半年全市货物运输量达5301万吨,同比增长4.8%。2003年全市旅客运输量达10609万人,2000—2003年平均增长5.4%;2004年上半年全市旅客运输量达5517.61万人,同比增长12.8%。近年来,邮电通信设施明显改善,长沙是全国第一个开通无线寻呼台的城市,是全国九个实现市内电讯全数字化的城市,是全国最先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市话通信网的城市,全市已建成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综合通信等为主体的现代化通信网络,200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54.67亿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长16.0%;2004年上半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1.30亿元,同比增长9.0%。

6、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对外贸易不断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开放城市。自1994年外贸进出口业务下放地方以来,长沙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1998年在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巨大冲击下,市外贸归口管理企业实行全行业扭亏为盈,。特别是近几年来,长沙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总体趋好,出口主体向多级化发展,形成了集体及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三足鼎立之势;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份额逐年攀升,出口国家和地区由1998年的71个扩大到2003年的149个,出口产品结构日趋优化。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44亿美元,1997—2003年平均增长8.3%,2004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3%。随着长沙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122个,比1997年增加40个;实际利用外资达5.02亿美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长9.5%。2004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91亿美元,同比增长76.8%。

随着长沙经济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长沙依托其各方优势,不仅在全省的引领地位日益显现,而且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993年国家统计局首届综合评估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长沙名列第20位;1996年对全国500多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长沙列居第19位,进入全国综合实力一类城市;2001年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年我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课题调研报告显示,长沙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位居第12位,比1996年的排位提前7位。2003年长沙经济总量在全国35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21位,比2002年提升1位,排位在1999年超过昆明之后又于2003年超过了西安,跃进步伐令人瞩目。

55载沧桑巨变,26年辉煌腾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长沙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长沙的辉煌正是共和国前进、中华民族振兴的真实写照,长沙与祖国同喜!

Ⅷ 从建国以来的长沙古城的各方面发展历史

经济

长沙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逐渐落后于沿海城市。经过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迅速发展,GDP总量由1998年的542.85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108.85亿元,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18296元;农业生产总值172.07亿元,工业总产值1006.0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9.06元,在中西部城市中最高。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调整后的计算方式,2005年长沙GDP达到151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43亿元,首次超过郑州列中部第二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34元,同比增长12.8%。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1.44亿元,同比增长31.93%。

第二产业

位于河西麓谷的中联重科长沙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星沙)和长沙高新产业开发区(位于河西的麓谷)。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沙县境内的星沙镇,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中西部16个国家开发区中位居第二,近三年的GDP以33.2%的速度递增。2005年底,入驻长沙的21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韩国LG、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中粮集团、伊莱克斯、法国达能、法国道达尔、荷兰飞利浦、日本三菱、德国博世、日商岩井、日本三井物产、易初莲花,共13家入驻星沙。

长沙卷烟厂为中国最大的烟草生产商之一,2004年度纳税545514万元,列全国所有纳税企业的第13位[1]。日本三菱、德国博世、长丰猎豹、北汽福田等汽车企业,使长沙成为中国南方一个新的汽车生产基地。伊莱克斯、LG飞利浦曙光、日立电器、远大集团等的大额投资,也使长沙电子制造业开始有所起色。目前长沙的第二产业比重略低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长沙是中西部城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高收入带动了消费。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到五一广场一带,为长沙的商业核心区域。长沙的“洗脚城”(足浴按摩店)数量和密度在大中城市遥遥领先,有人戏称长沙为“脚都”。餐饮业也呈现爆满态势,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酒店排挡,都拥有大批的客源。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和普尔斯马特四大国际连锁超市先后在长沙拥有一家和多家分店,知名的国内或省内连锁超市有新一佳、步步高、家润多等也纷纷参与竞争,苏宁和国美等电器专营超市均设有多家分店。目前香格里拉和喜来登都将在长沙新开酒店。传媒业也全国闻名,以湖南卫视、金鹰节和体坛周报为代表。

中国本土动漫在长沙发展很快,这也让政府决心打造动漫之都。国家广电总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动画产业基地中,长沙独占两家。长沙也拥有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另三地为北京,上海和成都),并且此基地是唯一以卡通动画为特色的国家基地。2005年11月曾举办了长沙卡通艺术节。

经济合作

长沙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建设的核心城市,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城市,主城区与株洲、湘潭相距均不足20公里。长沙正在加速创建“一小时经济圈”,同时长沙也加入了武汉经济协作区,与各个中部城市进行经济合作。湖南也加入了广东的“泛珠三角”,接受广东的经济辐射。参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武汉经济协作区

Ⅸ 中国近代史 长沙

长沙近代史:

民国元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民国二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民国三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埠8个警察署。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民国十九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入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

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埠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5家为1联,2联为1牌,10牌为1甲。民国二十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民国二十二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

8月11日,市县分治,析长沙县城区设长沙市,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面积48.5平方公里。11月3日,废除街团制。民国二十三年4月29日,划长沙市为4个区。

按东南西北顺序命名为一、二、三、四区,每区分4坊,每坊设2至4保,共58保,40到60户为一甲。民国二十七年,上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11日,改区坊保甲4级制为镇保甲三级制,原4区为8镇,市郊为4乡。“文夕大火”后缩编为城南、城北两镇及两乡。

民国二十八年,8镇4乡改为4镇4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8区82保1838甲。长沙为湖南省省会。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四区。1953年1月,设水上区。1955年,内四区建306居委会2909居民组。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四区,辖乡并为7乡1镇。

同年撤水上区。1957年,内四区辖26街道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个乡、镇。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12月24日,湖南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划,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望城二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83年2月8日,长沙市增辖浏阳、宁乡、湘阴。当年着手改变政社合一建制。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490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1日,长沙从全球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

(9)关于长沙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2017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48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5241元,增长8.4%;人均经营净收入6782元,增长5.5%。

人均转移净收入8343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645元,增长8.9%。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人均消费8549元,增长7.7%。

衣着人均消费2173元,增长0.4%;居住人均消费6947元,增长8.9%;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2810元,增长10.6%。

交通通信人均消费4813元,增长7.0%;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6378元,增长11.1%。医疗保健人均消费2266元,增长14.2%。

其他用品和服务人均消费708元,增长22.6%。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5.1辆。计算机91.4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84.9台。城镇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建筑面积45.5平方米。

阅读全文

与关于长沙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