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蛇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蛇

发布时间:2021-03-14 10:03:30

⑴ ★<<时局图>>的问题.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
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⑵ 这个建筑的名字

伦敦自然博物馆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本身是一栋非常华丽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它坐落在伦敦南肯辛顿地区,形似中世纪大教堂。总建筑面积为
4万多平方米,称其为一座宫殿也毫不为过。伦敦自然史博物馆1881年正式对外开放,而实际上加上前身的历史,已有250多年之久,拥有7500万动植物和化石矿物标本,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原为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的一部分,1881年由总馆分出,1963年正式独立。

目 录

1简介

2馆藏介绍

3生物馆

4地质馆

5其他展厅

6科学研究

7公共服务

8展出世界上最大的鱿鱼

9"受诅咒"宝石

10举办赛事

1简介

伦敦最充满知性与趣味的博物馆当推自然史博物(NaturalHistoryMuseum)莫属,馆内分为生命馆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LifeGalleries)和地球馆(EarthGalleries),不但各种标本齐全,两个馆都使用先进的互动式导览装置,让参观者得以轻松的方式认识自然知与人类的奥妙。

2馆藏介绍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世界各地动植物和岩石矿物等标本约4000万号,其中古生物化石标本
700多万号,图书馆有书刊50万种,并保存着大量早期的自然研究手稿和图画等珍贵品。全馆有20间大陈列厅,内容包括古生物、矿物、植物、动物、生态和人类等六个方面。中央大厅为现代生命科学陈列厅,用立体景观、展柜介绍进化论和人类学知识。1
层右翼各陈列厅展示古生物化石标本,它展出有鱼龙,蛇颈龙,5米高的霸王龙,体态极小的新颌龙,尾翼达17米的翼龙以及完整的始祖鸟骨骼等;左翼各陈列厅展出现代动物,包括海洋无颈椎动物,鱼类,鸟类及爬行动物。其中以鸟类的陈列最为出色。2层左侧展出哺乳动物,其中较精采的是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和澳大利亚有袋动物的陈列;右侧陈列矿物、岩石、宝石,大理石并有专室陈列陨石。3 层是现代植物和化石植物的陈列。

3生物馆

恐龙[21展厅]

恐龙展厅是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生物馆中最热门的地方了,许多游客包括我一进门便迫不及待的奔向这里。这儿有许多机器人恐龙,最有名的是名为T-Rex的巨型恐龙了。这个1:1尺寸的仿真恐龙能随着人的移动来回转身并发出咆哮声。还有恐龙蛋孵化的模拟现场,真实感一流!

人类生物展[22展厅]

这个展厅通过各种人机对话形式的展览,演示了人体各部分是如何科学运作的,如荷尔蒙和遗传基因。2楼的“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105展厅]则更详细地介绍了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的各种可能性,原来现在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也不一定得豆哦。

哺乳动物展[23和24展厅]

这里展出的哺乳动物标本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有的标本也许你在动物园都看不到活体了。其中有关物种灭绝的统计数据也警醒了我们有更多的物种正不断从地球上消失。

鱼类和两栖动物展[12展厅]

这里展出的鱼类标本品种多样,有生活在海平面下400米海洋过渡区的,也有在海平面下1000米完全黑暗中生存的,有的还会自己发光照明。巨大无比的蓝鲸是这里最吸引眼球的。我觉得这里比伦敦水族馆要好看。

沃特豪斯长廊

这条中央走廊的墙上,布满了各种海洋化石,仿佛进入了海底的时光隧道一般。

爬行动物展[33展厅]

这里除了看到动物标本,我们还可以坐在实物大小的白蚁穴模型内,或观看南美切叶蚁的群居活动。

4地质馆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地质馆看起来很有科幻气息。地面上是几个神话雕塑守护着化石,我们需要搭上长长的电梯进入楼上一个巨型的旋转地球模型。

5其他展厅

万变地面厅[Restless
Surface,62展厅]展示了地震和火山喷发现场,身临其境感觉到自然灾难的可怕。强烈建议不要错过地震模拟的体验!切记要抓牢扶手。

万物之初厅[From the
Beginning,63展厅]则讲述了宇宙间的许多故事,从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直到预想的50亿年后太阳系的终结。

地球宝藏厅[Earth’s
Treasury,64展厅]中展出了许多岩石、宝石和矿石。估计用价值连城来形容这个展厅也毫不夸张。

6科学研究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78年有工作人员750人,其中有300名各类科学家,分别在动物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和植物学等
5个研究部工作。科学家除了从事本学科的室内研究外,还组织和参加野外研究活动。该馆是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国际分类学研究中心之一,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所利用。该馆对动植物和矿物鉴定和命名,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理论,还致力于解决医药、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和石油勘探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

7公共服务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伦敦群众性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每年观众和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达200万以上。该馆设有教育部门和讲演厅,组织对公众演讲,传授自然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还开展多种对外服务和国际性活动,为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参加大学的教学工作,担任讲课和培养研究生。
作为一家公共机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通过对IT网络进行升级来改进网络管理方面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该博物馆每周七天要雇佣2500个
人接待访问博物馆的游客,并进行重要的调研项目。
他们最近选择了与IP通信公司Mitel进行合作,安新网络的应用将为博物馆减少开支,并改进工作人员以往由于工作量过大而造成的工作和生活不平衡的状况。除了应用新的网络
之外,该博物馆的另外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准备搬进正在建设之中的新楼。Estcourt表示,虽然整个项目的完成还需要四年的时间,但新网络的
应用已经使原来既费时又费钱的工作变得简单多了装一个综合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以代替从1988年开始使用
的旧网络,以新的IP通信系统代替旧的PBX电话交换系统。

8展出世界上最大的鱿鱼

2006年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条世界上最大的鱿鱼,引起了众多参观者极大的兴趣。这条鱿鱼长约9米。去年4月,它在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
群岛)被捕获,目前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巨型鱿鱼通常生活在海下1000米深处,它们很少被人发现且从来没有被科学家进行过合适的研究。它们通常有8只粗“手臂”,外加两条超长的用于捕食的触须。日前展出的这条巨型鱿鱼还拥有一双长约0.25米的巨眼。有关巨型鱿鱼的传说很多。早在1530年,海员就发现了巨型鱿鱼,并把它们误认为传说中的男性人鱼或海中毒蛇。去年9月,日本科学家首次拍到巨型鱿鱼的照片。

9"受诅咒"宝石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块罕见的“德里紫蓝宝石”,然而60年来,这块宝石却一直被锁在博物馆的柜子中,因为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甚至突遭横祸。该博物馆本周将公开展出这块尘封了百年的“魔咒宝石”。

据报道,这块“德里紫蓝宝石”是1857年印度兵变期间被士兵掠夺得到,并被一名叫做W·菲里斯的骑兵上校带到英国的。然而,宝石的新主人菲里斯来到英国后,就遭遇了连串厄运,他不但失去了所有金钱,并且还百病缠身。


菲里斯的儿子继承了这块宝石后,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菲里斯的一名家庭朋友将这块宝石借去把玩了几天,结果没多久,他就自杀身亡了。


这块价值连城的“德里紫蓝宝石”顿时成了灾祸的象征,人们纷纷谣传它遭到了“诅咒”,任何拥有它的人都会厄运缠身。1890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海伦·艾伦得到了这块宝石,成了它的新主人。爱德华本是一名律师和小提琴制作者,但后来却成了一名科学家,对有孔虫类、单细胞水上有机生物深有研究,爱德华还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朋友。


爱德华得到了这块“德里紫蓝宝石”后,结果也遭遇了一连串倒霉事。爱德华的两个朋友曾向他借这块宝石回家观赏,结果一个朋友从此屡屡遭遇不幸事件;而另一个朋友则是一名歌手,自从她借回这块宝石观看后,她竟突然开始“失声”,从此再也没有唱过歌。


尽管爱德华一开始并不相信什么“魔咒”,但当他的朋友双双遭遇厄运后,爱德华终于一狠心,将这块无价宝石扔进了伦敦摄政运河里,可没想到3个月后,这块宝石又离奇地回到了他手中。原来一艘挖泥船从运河中捞到了这枚宝石,一名商人从船员那儿买下了它,并将它“物归原主”还给了爱德华。1904年,爱德华终于受够了这枚“魔咒宝石”的阴影,将它寄给了自己的银行管理人,要求银行将它保管起来,直到他死都不要再被他看到。据称爱德华当时说:“我感到它会对我新生的女儿带来不利的影响。”


爱德华在1943年去世,去世前,他将自己的许多收藏品都捐给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爱德华最后在遗嘱中,将那枚“魔咒宝石”也捐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让博物馆官员意想不到的是,爱德华竟然还在盒子中留下了一张警告性纸条,上面写道:“这块宝石显然受到了诅咒,它上面沾染了鲜血,每个拥有它的人都会失去荣誉。无论谁打开这个盒子,都应该先阅读一下这份警告,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处理这块宝石。我对他或她的建议是,他们应该立即将它扔进大海里。”


直到日前,这枚被冷藏多年的“魔咒宝石”才得以重见天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决定在公共矿石馆重新开馆之际,将“德里紫蓝宝石”进行永久性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它的“诅咒故事”。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石收藏部主任艾伦·哈特承认,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博物馆,讲述一块宝石的“超自然”故事显然很不适宜,但哈特声称,这样的故事能给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带来一种文化视角,并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然而,爱德华的后人却深信这块“德里紫蓝宝石”的确具有“魔力”,爱德华77岁的孙子艾弗·琼斯是一名前海军军官,他拒绝和这块宝石打任何交道。琼斯对记者说:“我的母亲生前从来不愿触碰这块宝石,她也要求我们不要和它扯上任何关系。

10举办赛事

2006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BBC野生生物杂志合办了2006年度野生动植物年度图片。获奖者不仅能够得到野生动植物年度摄影师称号,还能得到巨额奖金。此次评选分为五个大类:年度野生动植物摄影大奖、特别奖类、成年组、少年组及票选最佳。同时,每个大类还包括若干小类。这一比赛吸引了来自78国家的32000件作品。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0月26日将展出2007年壳牌野生生物摄影奖获奖作品,获奖作品随后还将在英国和海外展出

⑶ 眼镜没有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

古时候的人叫”膨颈蛇”。
还有叫:
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过山风、饭铲头。

眼镜蛇(学名:Naja)为眼镜蛇属动物的通称,是眼镜蛇科的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虽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类的名字包含“眼镜蛇”(Cobra)一称(如眼镜王蛇、水眼镜蛇、唾蛇),但它们因演化亲缘性不足而并不归为此属。眼镜蛇属目前约有20多个已确认物种,但分类学上经常就物种的独立性问题而存有争论,因此某些资料也可能有所出入。此属的成员主要分布于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⑷ 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馆是

世界五大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其中前四个是世界公认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馆。

卢浮宫

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大不列颠博物馆

大不列颠博物馆,即大英博物馆始建于 1823年。她的展览馆里保存着最能代表英国艺术和文学的珍品,有很多极珍贵的文件与手稿,如英国大宪章的原稿、莎士比亚手稿真迹等等;有埃及、西亚、东方、希腊、罗马和英国的历史文物;有英国历代的“战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从雅典女神殿取来的爱尔琴大理石等等;此外还收集了中国、印度等历史悠久国家的民俗资料、美术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国展室可看到许多中国古玩字画,这些器物多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掠夺的。其东方艺术馆的藏品绝大多数是中国文物,达两万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红陶碗,新石器时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以降直至明清各个时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绘画、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馆后门的两座大石狮,都是中国艺术品。这里还藏有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掠夺的大量佛画。其馆藏最著名的中国名画是传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这是一卷流传有绪的著名巨迹,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劫往英国的。

其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闻名于世,英国的每种书在此都有保存,事实上,国家所有的出版发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国珍贵的版本和极具价值的文献手稿。这个图书馆是最佳学问天地,马克思的《资本论》即在此完成。大英图书馆的藏书中,中国古籍达六万多种,内有中国波罗蜜佛经的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中国历代宫廷档案、竹简、刻本等,还有敦煌写本一万余件。

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东方馆、史前及早期欧洲、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

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7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大都会博物馆号称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藏有300多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

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总重量为800吨,据说拆的时候为了确保原貌,还给每块砖上都打了标号,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万件。我国的苏州园林,1981年9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观众,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除明轩外,还按时间和国别布置了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从14至18世纪的室内陈设。尽管都是一样的富丽堂皇,但法国式的画顶、英国式的壁炉和西班牙式的家具还是刻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馆内还收藏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特别是一些佛像和壁画,游客在馆内还可以欣赏到一些珍贵的中国古代绘画,例如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

埃米塔什博物馆

埃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埃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面向冬宫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宫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用了2吨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贵重木材。埃米塔什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装潢丰富,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形色色,生动起来。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十月革命后,将原来官廷房舍和整个冬宫拨给艾尔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1946年冬宫表面涂成起初的蓝宝石颜色。博物馆现包括五座建筑物:冬宫、埃米塔什、旧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剧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8个部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毕加索立体画展厅,意、法画家展厅,俄国历代服装展厅等。所有展厅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厅,这里陈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腊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两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两米。同中国故宫一样,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因此参观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厅,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为了保护故宫文物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9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库房,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 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近十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⑸ 目前科学尚无法解释的自然之迷

1、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究竟从那里来
人类的智慧从那里来
艾滋病毒来自何方
人的头颅可以移植吗
人体的潜力之谜
人体自然之谜
……
2、考古未解之谜
秦始皇墓之谜
中国文字因何现身美洲
金字塔中的重重谜团
消失的楼兰古城
失踪千年的罗马古城
通天塔的秘密
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
开封地下城叠城
……
3、历史文化之谜
淹没在千年积雪下的诺亚方舟
玛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谜
《圣经》中都藏有什么秘密
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巨石阵
谁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耶稣是人还是神
拿破仑死亡之谜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4、天外来客之谜
善恶难定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来访
外星人来自何方
外星人为何不愿直接与地球人来往
玛雅人是不是天外来客
外星人的“交配实验”
UFO是美国国防部的无人侦察机?
4千年前的“死丘事件”
美国保留有外星人的遗体?!
……
5、宇宙未解之谜
月球起源之谜
月球并没有绕着地球转!
最神秘的宇宙之谜——黑洞
美国登月照片发现疑点
恒星产生之谜
宇宙中的黄金
神秘天体绕太阳运行
火星上的金字塔之谜
……
6、动物未解之谜
地球不还有活着的恐龙!
人类始祖是恐龙吗?
中国九头鸟之谜
神秘的蚂蚁王国
虎狮之争之谜
海洋巨蟒之谜
神秘的海妖
鲸鱼自杀之谜
……
7、植物未解之谜
树的年轮之谜
植物神秘的心灵感应
植物能接收太空发来的信号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南非吃人树之谜
植物吃动物之谜
植物的防御武器之谜
……
8、地球未解之谜
“失踪”的大西洲
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
罗布泊之谜
海底金字塔之谜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
古人是否还活在百幕大海底
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
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
……
9、自然未解之谜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
地球光环之谜
恐怖的死亡公路
百年谜团——通古斯大爆炸
听到九年前的激战
黑色闪电之谜

⑹ 时局图上的动物代表什么

熊——俄国——占东三省地方
虎——英国——占长江一带
肠(蛇)——德国——占山东地方
蛤蟆——法国——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
太阳——小日本——占福建地方
鹰——美国——飞来分食

⑺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身长数百米,偶尔浮出水面。在不少船只受到这怪物攻击而沉没之后,美国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这个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授,曾经撰文探讨过这海洋怪物,认为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

“林肯号”在大海里游弋了三个星期,却一无所获。一天晚上,教授正在甲板上欣赏夜景,猛然发现漆黑的水面突然闪现红光,接着冒出一个庞然大物。教授奔回船舱报告了舰长,护卫舰随即向怪物驶去。临近时加拿大捕鲸叉手尼德·兰猛力投出锋利的鲸叉,只听得“当”的一声,仿佛撞击在钢板上,毫无作用。护卫舰便开炮射击,可是炸弹均被怪物的尾部弹出,溅起一片浪花。怪物似乎被激怒了,从头上喷出两股水柱,向护卫舰右舷猛力袭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鲸叉手三人被抛入水中。教授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教授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铁屋子里,身边坐着康塞尔和尼德·兰。他大惑不解。两位陌生人进来向他们致意,可是教授试用了几种语言,他们都听不懂。正在为难之时,他们的主人出现了。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用法语作了自我介绍。他叫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他说虽然他们已成了他的俘虏,但仍享有自由。只是为了保密,他不会释放他们,而且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教授虽然对失去自由感到难过,但是他还是被神秘的潜艇和海底的奥秘所吸引。在尼摩的邀请下,他们三人参观了他亲自设计建造的“鹦鹉螺号”。尽管它的部件是拼凑起来的,可船体坚固,结构合理,承受得起海水的冲击和高压。艇内有漂亮的客厅,舒适的卧舱,图书阅览室和娱乐场。潜艇的电力和氧气都是从海水里提取,能在海底停留很长时间。食物也是取自海洋,有些美味的鱼教授从未品尝过。布是由海洋纤维织成,烟叶来自海草。尼摩还让他们参观了猎取海洋动物的枪支和便于在海底行走的装备。

“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潜行。教授透过玻璃窗,一路观赏着光怪陆离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途经克利斯波岛时,尼摩派人送来纸条,邀请他们三人到海底森林打猎。于是他们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手持特别猎枪,穿过换压舱,走在海底平原上。尼摩举枪射中一只大海獭,然后又杀了两条海豚似的动物,满载而归。

潜艇到达加里曼丹附近时,食品告缺。教授他们三人决定上岸寻找蔬菜和野味。起初,他们运气不错,打死了几头野猪,采摘了不少水果。正当他们在沙滩上架起篝火准备烤肉时,突然受到土著人的袭击。他们慌忙逃进小艇,驶向停泊在海中的潜艇。可是土著人乘上木筏,紧迫不舍。即使教授他们爬上潜艇,下了底舱,土著人仍然围着潜艇,不肯散去。第二天一早,潜艇开舱换气时,土著人果真纷纷爬上船来。可是他们的手一碰到栏杆,就惊叫着退缩了回去,原来金属栏杆全部通了电。

潜艇驶入印度洋,在斯里兰卡附近,尼摩邀请教授他们到海底参观采珠场。这里盛产珍珠,最大的价值可达二百万美元。教授兴趣盎然地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突然,一条巨鲨张着血盆大口向印度人袭去,尼摩当即手执短刀,挺身上前与鲨鱼展开搏斗,尼德·兰举叉相助,正中鲨鱼心脏。尼摩随即把采珠人托出水面,还从自己口袋里取出几颗珍珠送他。教授从心底敬佩尼摩舍己救人的精神,并由此知道尼摩事实上没有断绝与人类的交往。

“鹦鹉螺号”从红海进入地中海花了不足20分钟。它是通过尼摩发现的海底通道潜行的,那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

一路上,教授发现了不少惊人的事情。船至康地岛时,尼摩从柜子里取出许多黄金,派人乘小艇送出去。后来当潜艇驶入大西洋,停泊在维多湾海底时,尼摩又派他的船员潜水从海底沉船里搬上来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原来尼摩是利用打捞沉船里的财宝救济穷人和从事科学探险的。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着教授参观沉没已久的大陆——大西洲。他们观赏了海底火山喷口吐出硫磺火浆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废墟的庞贝城。

潜艇又向南极进发,它在成群结队的鲸鱼中间穿行。当尖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出于对弱者的同情,指挥船员攻击尖头鲸。在此后的航行中,他们历尽艰险,一会儿是冰山封路,一会儿是章鱼围攻,一会儿又是敌舰偷袭。尼摩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一切。

历经海底两万里环球航行之后,潜艇在挪威西海岸遇上了可怕的大漩涡。教授无法知道潜艇卷入大漩涡之后的遭遇,因为他和他的同伴被漩涡抛入水里后,在挪威的一个小岛上侥幸脱险,而潜艇已毫无踪影了。

⑻ 时局图上面每个动物都代表什么国家啊。。

熊——俄国——占东三省地方
虎——英国——占长江一带
肠(蛇)——德国——占山东地方
蛤蟆——法国——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
太阳——日本——占福建地方
鹰——美国——飞来分食

时局图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时局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师生们欢迎。

2000年第7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刊登出耿孟辉和朱惠康两位老师的文章,对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时局图》下面的说明文字“肠代表德国”提出了意见。

耿盂辉老师说:“课本第73页的《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在图的注释中……提到‘肠代表德国’。我认为这是由广东方言而造成的误解。谢赞泰是广东人,而‘肠’按广东方言是‘长虫’的发音,长虫又是蛇的俗称,故‘肠代表德国’应理解为‘蛇代表德国’” 。“‘蛇’变成了‘肠’”,是“因不谙方言致错之例”。(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56页)

朱惠康老师说:“《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他提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来表示,而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呢?”第二,“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并省略了原图中英文字母且印成对开大张的《时局图》时,始得‘一目了然’。尽管该图下方的说明文字也说‘肠子代表德国’,但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时局图》上山东半岛及胶州湾处,清楚地插着一面德国三色横条旗,意为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而所说的‘肠子’,实为代表英国的老虎尾巴,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意为英国还强租了山东半岛上的威海卫。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国家,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朱惠康老师还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页)

我们慎重地研究了两位老师的意见,觉得难以采纳。下面,我们就《时局图》中“肠代表德国”的问题作些说明。

记得十年前,我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时候,决定采用《时局图》。从《时局图》的照片看,德国的标志物模糊不清,而说明文字却写得明明白白:“肠子代表德国”。我在北京市大兴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有一位同事是广东肇庆人,我们俩人还住同一个宿舍。他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我因此怀疑《时局图》上德国的标志物可能是蛇。我还特地跑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在近代史的展厅里,找到放大的《时局图》,德国的标志物还是看不清,但留下的说明文字分明写着:“肠子代表德国”。我想,目前“怀疑”还只能是怀疑,还没有充足的理由推翻原始资料的说明文字。另外,这种怀疑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现在见到的《时局图》不是谢瓒泰(笔者注:本人见到的材料,“瓒”字不写作“赞”。)的原作,是别人改绘的。改绘者难道也是广东人吗?他也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吗?如果不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采取了尊重原始材料的作法。当年,这本教科书在实验和推广期间,我到不少地方作过介绍。介绍时,我总是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给听课的老师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寻找更充足的理由去证实自己的想法。那时候,帮助我们搞实验的北京市东城区历史教研员王富友老师听了我的介绍,不以为然。他说:“德国人爱吃面包夹香肠。德国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认为香肠供应有保证了。用肠来代表德国,也合乎情理。”现在,耿盂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我当年的怀疑非常相似,但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所以,我们暂时无法采纳这种意见。我还想提醒同志们注意,199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说近代中国》和199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片中国百年史》都选用了《时局图》的照片,图下的说明文字都是“肠子代表德国”。看来,尊重原始资料是学术界共同坚持的原则,中学历史教科书自然不能例外。

至于朱惠康老师以为“《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就更难说服人。因为他所列举的两个理由根本不成立。首先说“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表示”,就与事实不符合。《时局图》上用太阳表示日本,“太阳”怎么会是动物?“太阳”和“肠子”,都不是动物,何以称“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其次,“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的《时局图》……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朱老师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实际上,朱老师的眼睛是有误差的,而且误差还不算小。朱老师看到了“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接下去又说:“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德国,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日本的国旗上是有太阳图案,但“太阳”跟日本的“国旗图案”毕竟不能完全等同。尤其是朱老师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不必“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这无异于削足适履。其实,《时局图》作者把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是有用意的。原作《时局图》下面还有一首“题词”,题词写道:“……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埋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佢就发起雄威。”这里道出了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的原因。尊重史实,不能随意歪曲,不能篡改历史资料,这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的职业道德。如果说领会错了史料的含意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为了适合自己的意见,就公然故意篡改原始资料,这是史学工作者的大忌。当然,中学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可以原谅,可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的编辑们起码是大学历史本科毕业,甚至有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不应当不明白这个道理呀!“追求真实”是挂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编辑们嘴边上的口头禅,可偏偏在他们组织、刊登的文章中公然主张篡改历史资料,而这样的文章又被他们捧为“最为精当”的意见,这其中的奥妙确实令人难解!

⑼ 谁知道关于自然.生态.动物.人的故事

蛇与庄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作者向我们讲了几层意思。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中画一画,标出记号,然后回答。
(这段分四层:①交代了时间、地点、起因;②写农民遇到了奇怪的事;③写老农民想出一个办法;④老农民把秘密说破了。)
什么事使农民伯伯感到奇怪?
(第一件:洪水过后,接连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总”是什么意思?
(一直)
“风调雨顺”是什么意思?
(“调”:调和;“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
“不见起色”是什么意思?
(不见好转。不管是灾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庄稼一直没有好收成。)
(第二件怪事:老农们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庄稼获得了大丰收。)
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能丰收呢?
指导学生用书中的语句来回答。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认识到庄稼收成不好的原因是田鼠糟蹋庄稼的结果,蛇的到来,把大量田鼠吃掉,才使庄稼又获丰收了。
蛇与庄稼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请一名学生回答。田鼠糟蹋庄稼,蛇吃田鼠,蛇间接地保护庄稼。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板书:

学生分析到这里,教师要做一个小结。
蛇是吃田鼠的,田鼠是吃庄稼的,田里没有了蛇,田鼠繁殖得越来越多,它们糟蹋庄稼也就越多,庄稼当然歉收。由此看来农民伯伯是根据田鼠、蛇、庄稼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而想出的办法,并不奇怪。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知道了蛇与庄稼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还讲过猫和苜蓿的故事呢。
(二)学习第二段。
同学自己轻声朗读第二段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看哪个村子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把有关句子画下来,然后再回答。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的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知道哪个村子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猫和苜蓿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同学用因果句式来回答。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田鼠影响土蜂活动,猫吃田鼠,所以猫间接地保护土蜂和苜蓿。)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归纳出板书:
板书:

这里告诉学生猫与田鼠,田鼠与土蜂,土蜂与苜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相互影响的;而猫与土蜂,猫与苜蓿是间接的关系。
猫是动物,苜蓿是植物,看似两者毫无关系,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竟”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人意料)因为猫与苜蓿不是直接关系;由于猫与田鼠;田鼠与土蜂,土蜂与苜蓿的直接关系,使猫与土蜂,猫与苜蓿之间产生了间接而复杂的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复杂的联系,也有简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第三段课文,想一想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要求学生拿笔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回答。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板书:

这些事物之间是简单联系,作者称之为显而易见的事。什么是显而易见呢?(是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的意思。)除了这些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呢?
请一名学生读有关句子,然后再找同学回答。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人→吐痰→肺结核)
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然后把它们变成陈述句。
(反问句: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陈述句: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
为什么他不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痰”与“肺结核”之间是复杂的联系,不易让人们一下子看清。)
我们如何弄清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并读短句:

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反复朗读,充分讨论,达到理解并掌握。
这句话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老农在地里放蛇,使庄稼获得丰收,就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所以才想出了别人想不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齐读最后两句话,说一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点明文章中心)
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事物之间的联系。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复杂的?
发散思维,加深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如果有时间就多找几位同学讲一讲。
(①青蛙与庄稼。②啄木鸟与树木。③天不下雨,庄稼就要旱死;雨太大,庄稼就要淹死。④吸烟影响自身健康。喷出的烟雾污染空气,也使别人得病。⑤乱捕滥杀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影响人类生存。)
(四)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蛇与庄稼》,我们知道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这样我们做任何事就能做得更好些。
(五)完成课后第4题。
指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造句。首先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和作用,然后再试着造句。
比如“甚至”含有更进一步的意思。“掌握”是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的意思。“除了……还有……”表示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认识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造出句子,同学之间说一说,教师请个别学生发言。
举例如下:
甚至:今年夏天气温太高了,甚至比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夏天的平均温度还高。
掌握: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除了……还有……:我的家乡除了盛产苹果外,还出产鸭梨、葡萄等果品。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我也六年级,《蛇与庄稼》你都望啦?记性真差晔~~~

⑽ 山海经翻译

从基山再往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出产青雘。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名称是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泽中有很多赤鱬,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鸟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http://tieba..com/f?z=390169542&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C9%BD%BA%A3%BE%AD&pn=0

阅读全文

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